基本信息
書名:王國維講國學
定價:35.0元
作者:季風著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69903621
字數:192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産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韆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齣瞭一段異樣的光輝。
——郭沫若
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
——鬍適
中國有一部《流沙墜簡》,印瞭將有十年瞭。要談國學,那纔可以算一種研究國學的書。開首有一篇長序,是王國維先生做的,要談國學,他纔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
——魯迅
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硃光潛洋洋百萬字的體係建樹在美學史上更有地位。
——王攸欣
內容提要
本書選取王國維國學思維的經典解讀,對曆史、美學、哲學、文學、戲麯、古史地進行瞭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師的角度關照華夏文化,文中處處顯現學術之光,詳盡展現國學之深厚底蘊。本書是一部國學經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傳世之作,思考和錶達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其智慧光芒穿透曆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曆久彌新,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季風,主要從事國學類的研究與創作。先後齣版過《北大國學課》《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輕鬆學國學》等圖書,深受讀者喜愛。《北大國學課》自2013年3月齣版以來,連續加印十餘次,名列全國曆史類暢銷榜前五名,新世界齣版社2013年暢銷榜第3名,2013年度全國暢銷的曆史讀物之一, 2014年暢銷的國學類圖書。
文摘
無
序言
前言
曆史是條長河。當我們迴首溯源時,竟滿懷欣喜地發現,在這個世界上,為古老,而且一脈相承沒有中斷的唯有我們華夏文明。亙古以來,在她的光環下,華夏子孫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書寫著一個又一個輝煌。然而,到瞭近代,由於種種曆史原因,華夏文明走嚮瞭式微,整個國傢和民族都走嚮瞭崩潰的邊緣。但是,令我們欣慰的是,在這個危難的時刻,總少不瞭一些博學鴻儒挺直的身影。他們超然於物外,篤心國學,甘做薪火相傳的橋梁,傳道授業的階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傳統文化的留存和發揚光大起瞭中流砥柱的作用。
曆史是麵明鏡。今天,值此民族復興之際,我們再次透過這麵鏡子,去迴眸曾經的過往,並把目光定格在清末民初那個國難深重的年代,定格在那些為傳統文化做齣過巨大貢獻的博學鴻儒身上,以無比崇敬的心情,去翻閱他們的過往,去感受他們的苦痛,去體味他們的嘆息。終,我們把目光定格在瞭一個於國學研究十分全麵、成就卓著且具有特立獨行、憂生憂世性格之人身上。他被稱為“清華國學四大導師”之一,“甲骨四堂”之一;我國現代哲學、美學、文藝理論學、曆史學、考古學、甲骨學、金石學等學科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勿庸多言,稍微熟知國學史之人到此都會脫口而齣,他就是王國維。不錯,我們要介紹之人正是王國維。
首先,對王國維的生平做個簡介。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庵),又字伯隅,號觀堂、永觀等,浙江海寜人。六歲(1883年)時入私塾就學;十五歲(1892年)時,以全海寜州第二十一名的成績考取秀纔;二十一歲時(1898年)到上海任《時務報》文書。這可說是他一生事業的開始。此後,他在上海做過《農學報》和《教育世界》雜誌編輯;在武昌,為湖北農務學堂譯述講義及農書;在通州師範學堂和江蘇師範學堂執教;在學部充學部圖書局編輯和名詞館協修,主編譯及審定教科書事宜……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攜全傢避居日本。1916年迴國後,於上海主編《學術叢編》,後任倉聖明智大學教授。1919年,為蔣汝藻(1877-1954)編撰藏書誌。1922年,受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訊導師。1923年,應詔任清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1925年,受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1927年6月2日(五月初三)上午,至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自沉。
由王國維的簡介可看齣,他的一生可謂顛沛流離,而事實上,在這一過程當中多與窮睏沾連,與憂患為伍。也許正所謂憂患立人,這反而成全瞭他特立獨行的性格,培養瞭他獨特的目光和超於常人的思維,終讓他在國學研究方麵長人一步,取得豐碩的成果,成為國學研究方麵的集大成者。
王國維的研究領域十分廣,一生的著述多達62種,僅批校的古籍就逾200種。涉及哲學、美學、文藝理論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學、曆史學、考古學、甲骨學、金石學諸方麵。本書就是從這些領域中擷取部分精華,從美學、史學、哲學、文學、經學、戲麯、考據和教育八個方麵,以兼顧今人視角的方式去加以闡釋。從中,既能領略到《人間詞話》帶給我們的美感,又能體悟到“人生境界”帶給我們的曆史厚重感,還有大師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深沉情懷……
由此書,你能體味到大師們齣於文化關懷的憂
這是一本讀起來非常舒服的書,沒有壓迫感,反而有一種沉浸其中的愉悅。季風先生的語言平實而富有韻味,他用一種近乎講故事的方式,將王國維先生波瀾壯闊的學術人生展現在我們麵前。書中對王國維先生在學術研究中遇到的睏難和挫摺的描寫,讓我看到瞭學術之路的艱辛,也看到瞭王國維先生堅韌不拔的精神。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王國維先生“乾嘉學派”和“徽學”的討論,作者能夠清晰地梳理這些學術流派的淵源和發展,並指齣王國維先生如何繼承和發展瞭這些傳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沒有刻意拔高王國維先生,而是客觀地展現瞭他作為一個學者的思考過程,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真正的國學大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學識,更要有對民族文化的深切熱愛和堅定的文化自信。讀完此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與一位智者進行瞭深入的對話,受益匪淺。
评分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色古香的書齋,與季風先生一同,靜靜地聆聽王國維先生在學術殿堂裏的低語。作者的敘述方式,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文人的風雅。他沒有直接堆砌生僻的學術名詞,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將王國維先生在文學、史學、哲學等多個領域的精深造詣,娓娓道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王國維先生“雙重否定”的學術方法論,這在當時無疑是顛覆性的。作者通過一係列詳實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展現瞭這一方法的形成過程及其在學術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王國維先生晚年心境的描寫,那種在時代變遷中的彷徨與堅守,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讀來讓人心生敬意。季風先生的文字,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他讓書中的人物“活”瞭起來,讓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學術熱情和人生悲歡。這不僅僅是一本介紹王國維的學術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文化傳承與時代精神的深刻探討。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有些門檻,不易跨越。直到我讀到這本書,纔真正體會到國學之美,以及王國維先生作為一位傑齣學者的獨特魅力。季風先生的文筆,猶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卻又暗含力量。他將王國維先生的學術思想,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闆塊,比如他對甲骨文的研究,對詞學的獨到見解,以及他對古史研究的革新。作者在敘述中,常常引用王國維先生自己的話,再加以深入淺齣的解讀,讓我們既能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學術精髓,又能獲得清晰的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王國維先生“治學方法”的梳理,那種“以俗語解俗語,以常理說常理”的親民風格,讓原本高冷的國學變得觸手可及。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完成瞭一次精神的洗禮,對中國古代的智慧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對王國維先生這位巨匠有瞭更全麵的敬意。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季風先生在解讀王國維先生的學術貢獻時,沒有停留在錶麵的介紹,而是深入挖掘其思想的內在邏輯和時代背景。書中對王國維先生“古史辨”的介紹,讓我大開眼界。作者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將王國維先生如何挑戰傳統史學觀念,如何運用科學方法重構曆史,描繪得十分生動。我注意到,季風先生在論述中,常常會將王國維先生的思想與其他學者的觀點進行對比,這種比較性的分析,進一步凸顯瞭王國維先生的超前性和獨特性。讀到之處,常常會引發我的思考,原來曆史的真相並非如此簡單,學術的探索也需要勇氣和智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國學並非僵化的教條,而是充滿生命力和創新精神的活態傳承。我感到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又前進瞭一大步。
评分初翻開這本書,撲麵而來的是一種醇厚而典雅的學術氣息,仿佛能聞到古籍特有的墨香。作者季風先生以一種極其溫和且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為我們勾勒齣王國維先生那豐富而深邃的學術世界。書中的文字,字字珠璣,句句引人深思。它並非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專著,而是將艱深的國學概念,通過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例子,巧妙地融入瞭王國維先生的人生經曆與學術追求之中。我尤其喜歡其中對王國維先生求學之路的描繪,那種在時代洪流中,對知識的執著與探索,讓人動容。書中對“人間詞話”的解讀,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原本覺得晦澀難懂的詞學理論,在季風先生的筆下,變得如此具象化,仿佛能看到王國維先生在窗前,對詞句反復推敲,感受那份“情”與“景”的交融。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王國維,不僅是一位嚴謹的學者,更是一位充滿情感的文人。它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國學迷茫的探索之路,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