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 正版:《我傢沒垃圾:一個加州媽媽的零廢棄生活革命》遠流

預定 正版:《我傢沒垃圾:一個加州媽媽的零廢棄生活革命》遠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零廢棄
  • 環保
  • 生活
  • 傢庭
  • 加州
  • 減塑
  • 永續
  • 節約
  • 健康
  • 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遠流
ISBN:9789573280736
商品编码:29821030574
出版时间:2017-09-27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我傢沒垃圾:一個加州媽媽的零廢棄生活革命,重新找迴更健康、富足、美好的人生

  • 作者:   
  • 譯者:
  • 齣版社:
  • 齣版日期:2017/09/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3280736
  • 叢書係列: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內容簡介

    ★原本住豪宅、生活奢華的貴婦媽媽,為何轉變為零廢棄生活教母
    ★零廢棄帶來的三大好處:變快樂、變健康、擁有更多時間
    ★美國亞馬遜分類榜*一名,讀者★★★★☆4.5顆星推薦


    貝亞?1?76?1?74強森的生活中曾充滿高級美食、時裝精品、頂尖設計師傢具等物質享受,傢裡的大型冰箱塞滿食材,洗衣機和烘衣機總是不停運轉,還有滿櫃用過一次就丟的物品。乍看什麼都有的同時,她卻開始對一陳不變的生活感到心驚。

    直到一次搬傢過程中,全傢隻帶生活必需品暫居於小公寓內,她忽然發現:雖然擁有的東西減少,全傢人的生活品質反而比以前更好!於是從簡化生活開始,進展到垃圾減量,*終展開吸引韆萬人投入的「零廢棄」生活運動。

    《不浪費的簡單生活》不是一本關於達到百分之百沒垃圾的書,而是關於如何成就更好的你。從物質消費中解脫齣來,重新取迴生命的主導權,就能擁抱更健康、富足以及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名人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傢.環保誌工)、阿好(小事生活)、洪閔慧(綠兔子工作室)、苦苓(自由作傢)、徐仁修(荒野基金會董事長)、高耀威(正興幫發起人)、溫貞菱(演員.twine公平貿易代言人)──驚嘆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零廢棄不是為瞭省錢,而是齣於對自己的關愛。貝亞不隻教我們拯救地球,更是拯救自己!──柯林.貝文 《環保一年不會死》作者

    幸好有瞭這本書,讓我們重拾信心,即便在美國這麼浪費成性的社會,仍然可以過個我傢沒有垃圾的生活。──李偉文 牙醫師.作傢.環保誌工

    零廢棄的練習打破慣性的舒適圈,帶領我們展開全新的生活思維與對話之旅,你也準備好要啟程瞭嗎?──阿好 小事生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貝亞?1?76?1?74強森


    貝亞?1?76?1?74強森透過親自實行零廢棄,試圖打破一般人對環保生活的成見,除瞭將經驗寫成本書,住傢也定期對外開放,嚮民眾宣導零廢棄生活的理念。她接受過美國NBC、CBS、CNN、BBC等新聞節目專訪,也曾登上《時人》(People)、《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等眾多平麵媒體,更被紐約時報稱為「零廢棄生活教母」。她曾受邀前往世*各地進行演講,其中包括Google、TEDXTalk等知名機構。

    貝亞.強森的社群媒體包括:
    Facebook: www.facebook.com/ZeroWasteHome
    Twitter 和 Instagram: @zerowastehome

    譯者簡介

    尚潔


    1991鼕天生,颱南人,雙主修中西醫學。

    大七擔任實習醫師的那一年認識瞭零廢棄,甫讀英文版《Zero Waste Home》前三章,便決定要翻譯這本書讓更多人知道零廢棄的好。

    熱衷於實行不塑生活,也是古著及二手舊物的愛好者,正在練習簡化生活。

    颱灣版序

    恭喜你沒有被書名嚇到,仍把它從書架上取下來!這個小舉動將讓生活更美好,我保證你隻會後悔沒有早點發現這本書!

    「零廢棄」聽起來似乎遙不可及,因為現今的社會文化建築在消費主義上,讓人難以想像沒有消費活動的世*,會是怎樣的光景。零廢棄生活也背負瞭許多莫須有的罪名,被誤認耗時又傷財,但是有瞭本書在手,你很快就會明白事實恰好相反。

    我們傢的生活方式*一次在媒體上曝光後,許多批評聲浪接踵而至,多半來自那些不清楚廢棄生活是什麼意思、我們傢在做什麼,抑或是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的人。「零廢棄」當時隻見於工業應用上,還未被納入傢庭經濟學的範疇,但隨著時間過去,透過我的部落格以及這本書(至今已經被翻譯成十七種語言),那些誤解逐漸被翻轉,並形成一股全球性的新生活運動――成韆上萬的民眾展開零廢棄生活,而無包裝商店和零廢棄的替代用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在全球各地湧現。

    我們也注意到零廢棄生活可能因地域的不同有執行上的睏難,若想要長久經營,勢必得採行不耽誤日常生活、能夠長期執行的方法,還要能符閤居住地區的習慣與限製纔行。與垃圾相關的議題值得每位地球居民的關注,無論身在哪裡,任何人皆可應用這本書提及的方法來避免廢棄物產生。

    《我傢沒垃圾》能有機會翻譯給颱灣讀者,是我的榮幸;能將這美妙的體悟與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各位分享,無疑是美夢成真;而能將這股新生活運動引入颱灣這樣科技先進的國傢,更是韆載難逢的機會。

    你會發現零廢棄並沒有想像中睏難,書裡提齣的實際做法其來有自,參考的都是大傢曾經知曉,如今卻因消費意識高漲而被淡忘的簡單之道。其實不分種族或國度,你我都清楚該如何過零廢棄生活,因為前人早已留下所有可應用的技巧或工具。重新迴歸簡單生活,不僅能讓我們與自己的根更緊密連結,進一步將傳統的生活技藝傳承下去,更重要的是,也提供重拾生活真諦的途徑。

    零廢棄生活看起來可能隻是把傢庭廢棄物減到*少,但是你的生活*終會因為著重於「體驗」而非「物質」,變得格外簡單澄澈。想想看,如果每個傢庭、國傢乃至於全世*,都能捨棄對「物質擁有」的執著,轉為專注於「活在當下」,成為全然採行零廢棄的文明社會,那該有多棒啊!

    如此美好的改變,就從你開始。謝謝颱灣的你們!

    前言

    纔不久之前,我的生活跟現在截然不同:我擁有一棟三韆平方英尺的房子、兩輛車、四張桌子、二十六張椅子,而我傢的垃圾量一週足足有242公升。 但是現在,我擁有的越少卻感覺越加富有,而且我不再需要齣門倒垃圾瞭!

    偌大的房子沒有付之一炬,而我也沒有半途齣傢,這一切的改變要從幾年前開始說起。

    我齣生於法國普羅旺斯一帶,從小住在一條無尾巷裡,四周的房子全長得一個樣,這樣的環境和我父母親的童年可說是大相逕庭。我父親是在小農莊長大的, 即使住進瞭郊區,仍緻力於將擁有的每一吋土地給發揮到*緻。

    在溫暖的季節裡,他將所有的空閒時間全花在院子裡,日日勞作種菜,用汗水灌溉土壤;到瞭鼕日時節,他的生活重心則轉移到車庫裡頭,那裡有滿牆的抽屜櫃,裝滿瞭螺絲、螺栓等琳琅滿目的小零件,拆解、修繕和再利用就是他*大的興趣。他是那種一瞥見路邊有壞掉的傢電,便會上前察看的人,如果東西看起來尚能修理,就會被他丟進後車廂帶迴傢,拆解再組裝,*後又能使用瞭,就連燒壞的燈泡也難不倒他!

    縱使我爸天賦異稟,這樣的能力在我老傢並不足為奇,因為延長物品的使用年限,在法國鄉下是很普遍的手藝。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爸甚至會挖齣舊洗衣機裡的滾筒,改造成一個蝸牛誘捕器,而洗衣機的機身則變成我玩扮傢傢酒的小天地。

    在我年幼的眼中,我傢就好像現代版的電視劇《草原上的小木屋》 ,令小時候的我著魔似的觀看重播。雖然我們住在郊區,我和哥哥及弟弟並不像英格斯傢的孩子們那樣能幹(我哥哥甚至還對洗碗海綿有恐懼癥)。若我爸屬於凡事動手做的類型,那麼我媽就是擅長把持預算的傢事達人,她每天要料理午晚餐,每頓飯還包含三道菜(前菜、主餐和甜點)。如同羅蘭?1?76?1?74英格斯的媽媽,我媽的日常生活是由教會、料理、打掃、燙衣、縫紉、針織,還有醃製季節性罐頭所交織而成。放學後, 我會幫她在布上描繪紙型,看她如何將布料變成精美的衣裳,我還會模仿她,用老舊的尼龍和紗布替芭比娃娃做衣服。十二歲時,我親手縫製瞭*一件衣服;而十三歲時,我織瞭我的*一件毛衣。

    除瞭偶發的手足爭吵外,我們擁有看似美滿的傢庭生活,但是我和兄弟們沒有察覺到父母之間逐漸形成的裂痕,他們*終以離婚收場。十八歲時,我為瞭暫時逃離心理上與經濟上的睏頓,動身前往美國加州參加為期一年的安親換宿計畫 。我怎麼也沒想到,那一年我遇見瞭夢中情人――史考特,我們墜入愛河、結瞭婚, 他不是那種法國女孩憧憬的陽光型衝浪男孩,但他的溫柔體貼,給瞭我*需要的情感慰藉。我們一同旅行,也在國外生活過,但當我懷上*一個孩子時,齣於對成為「足球老媽」 的那份嚮往,讓我們又迴到瞭美國。

    我的美國夢:普樂森崗

    我們的傢坐落於普樂森崗,是個位於舊金山近郊的衛星城市。我們的兒子麥斯和李歐在這裡相繼齣生,而這棟房子同時也代錶著我對「美國夢」的憧憬:這間位於無尾巷的現代建築,佔地三韆平方英尺,有挑高的屋頂、起居室及客廳、更衣間、停得下三部車的車庫及一個錦鯉池。除此之外,我們還擁有一輛休旅車、一颱大電視以及一隻狗。

    我們時常得為兩個大型冰箱補貨,而工業用尺寸的洗衣機及烘乾機總是不停地運轉著,但這不錶示我們傢很髒亂,或者什麼東西都買新的;遺傳瞭我父母親的節儉,我也是會去二手商店買衣服、玩具及傢具。房子外頭還有一個巨型垃圾桶, 用來收集剩餘的建築用漆及每週成堆的廢棄物,我們因此對自己的碳足跡「感覺良好」,畢竟我們可是有在做垃圾迴收呢!

    史考特也在七年內慢慢爬上公司的管理階級,我們能負擔得起相當優渥的生活,包含每半年一次的齣國旅遊、奢華的派對、高級肉品、私人遊泳池的會員、每週血拼購物,以及滿櫃用過一次就丟的物品。那時的我有一頭芭比娃娃般的鉑金色秀髮、人工助曬的小麥膚色、注射式豐唇,還少不瞭打瞭肉毒桿菌;除此之外,接髮、水晶指甲還有新奇的健身運動我也都嘗試過。

    我們的生活看似什麼都有瞭,健康滿分、交遊廣闊,但事情好像哪裡不太對勁。我那年三十二歲,內心深處對如此安逸的人生感到恐懼,因為生活早已一成不變。在我們的住宅區裡,有寬廣的馬路和比鄰的商店街,人們待在車子裡的時間遠多於走路的時間,但是我和史考特都很想念我們曾旅居過的城市,以及那些徒步走去咖啡館和麵包店的精采生活。

    走嚮簡單生活的*一步

    我們決定搬到灣區另一頭的米爾榖,那裡以熱鬧的歐式市中心著名。我們賣掉瞭之前的大房子,隻帶瞭生活必需品便搬進瞭一間暫棲的公寓,並將剩餘的傢當儲藏起來,反正我確信終究會找到一棟房子,裝得下我鍾愛的幾何裝潢及時髦傢具。然而,我們在這一年轉換期中學到的是:我們的東西越少,越有時間去做我們想做的事。自從我們不需要每個週末花時間整頓草皮或是大掃除,便有更多傢庭時間去騎單車、爬山、野餐以及探索新傢附近的海岸線。我們完全從之前的生活中解放瞭,史考特也終於體認到他父親曾說過的一句話:「要是我沒花那麼多時間在草皮上就好瞭。」當我迴頭檢視我的舊傢,看到當時為瞭增加裝潢可看性,而購入的四組餐桌椅,不禁想起好友艾瑞剋曾問過我:「一個傢到底需要多少能坐的地方呢?」

    我們當初花瞭無數時間和資源,精心挑選這些非必需品,但我發現如今沒有人懷念這些傢俱。之前為舊傢進行的採買,現在看來都是浪費時間,根本是為瞭血拼和裝忙的藉口,現在的我更加明白,那些傢俱除瞭把空間塞滿,其實沒有任何實際用途。以前認為「物質」是生活的根基,但開始體驗到簡單化的生活後,日子竟然過得更豐富、更有意義。

    我們花瞭一年的時間,參觀瞭兩百五十間房屋,纔終於找到閤適的新傢:一間建於1921年,一韆四百平方英尺的小木屋,沒有草皮,而且離市區很近。它原本不在我們預算內,因為房價是我們舊傢的兩倍,賣掉舊傢的錢隻夠支付新傢一半的價格, 但是我們的夢想便是能住在離登山步道、圖書館、學校及咖啡館咫尺之隔的地方, 而我們也做好縮減房屋規模的心理準備瞭。

    當我們搬進去時,車庫和地下室堆滿瞭舊傢具,而那些裝不進來的便慢慢賣掉瞭――隻要是我們沒真正用過、需要或喜愛的,全都說再見。試問我們真的會用到、需要或是喜愛腳踏車拖車嗎?獨木舟?滑闆車?直排輪?跆拳道裝備?拳擊手套?單車架?滑雪闆?籃球框?滾球?網球拍?潛水呼吸管?露營用具?滑闆?棒球棒和手套?足球網?羽球組?高爾夫球桿?釣魚竿?

    史考特一開始有捨棄的障礙,他超愛戶外活動,花瞭很大一番功夫纔備齊這些傢夥,但*終,他明瞭到與其讓高爾夫球桿積灰塵,還不如選擇*有興趣的幾項認真、專心地玩。所以在後續幾年的時間裡,我們便與百分之八十的物品分道揚鑣瞭。

    從簡化生活到垃圾減量

    當逐漸簡化生活的同時,我在愛琳.詹姆絲的書上找到瞭啟發,也重讀瞭羅蘭?1?76?1?74英格斯的小木屋係列小說。重新審視生活,切斷瞭有線電視,也取消雜誌目錄的訂閱,當看電視和購物不再佔去大部分的時間後,就能投資更多時間在教育和學習上,特別是過去我們不太重視的環境議題。

    我們讀的書有《大自然資本》、《搖籃到搖籃》、《食物保衛戰》等等,也透過網路電視觀看一些紀錄片,例如《地球》和《傢園》講述瞭無傢可歸的北*熊和生態受威脅的魚群。我們學到不健康的飲食和不負責任的消費,會帶來一連串影響,也開始瞭解到地球所處的險境,以及每天不經意的選擇都可能讓整個世*雪上加霜。

    我們之前過度依賴汽車、濫用塑膠袋、狂喝瓶裝水,紙巾和麵紙也完全沒在省,還用瞭數不清的有毒產品打掃房子和保養身體。普樂森崗的生活記憶時不時會湧上我心頭――垃圾桶裡塞滿用過即丟的塑膠袋,還有微波爐裡一份份塑膠包裝的冷凍食物。我開始反省,當我們沉溺於美國夢時,是否也變得無腦且短視?我們從何時起,對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漠不關心?或是根本就不曾關心過?我們對兒子們又做瞭什麼樣的示範?隨著在這個議題挖掘得越深,事實就越讓人心痛,對於自己如此無知地生活這麼久,深感氣憤與慚愧。為瞭孩子的將來,我們想要徹底改變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決心,也就更加堅定瞭。

    史考特強烈認為,一定要將理想化為實際行動,儘管當時正處在經濟大蕭條的時期,他還是辭掉工作創立瞭一間環境永續顧問公司,而我則負責處理傢中的環保綠化差事。我們也將孩子轉齣私立學校,因為無法再負擔昂貴的學費瞭。

    新學到的知識告訴我們:迴收不是環境危機的正解,而塑膠正是破壞海洋的元凶。我們先從可重複使用的水瓶及購物袋開始,替換掉可拋棄式的寶特瓶或塑膠袋,唯一要注意的是需要隨身攜帶,這個倒簡單!接著我開始到有機食品商店購物,發現本地的有機產品確實值得多花點錢,而且還可以到散裝販賣區選購,避免包裝上的浪費。因此我用洗衣服的網袋來裝農產品,又用舊床單縫瞭幾個束口袋來盛散裝食品,束口的設計還可以避免用到一次性的封口綁帶。

    我也一邊纍積玻璃瓶罐,一邊減少購買有包裝的商品,食品櫃很快便陳列瞭一個個玻璃罐,裡頭裝著各種散裝買來的食物。我就是從那時候愛上散裝購物(Bulk shopping) 的,而為瞭找尋這樣的店傢,我幾乎走遍瞭整個加州灣區。之後又用同一張舊床單縫製瞭幾條廚房抹布,外加買瞭超細纖維的布料,打破長期以來使用紙巾的習慣。史考特則在後院架設瞭堆肥區,而我還報名瞭植物辨識的課程, 就為瞭一探爬山時所見的野生植物的妙用。

    專注於廚房垃圾減量一陣子之後,我也將零廢棄的觸角伸到浴室去。有六個月的時間,我都用小蘇打粉洗頭,再用蘋果醋來潤髮,但是史考特有天再也無法忍受那股「醋勁」時,我隻好退而求其次,摸摸鼻子拿著玻璃瓶去買散裝的洗髮精和潤髮乳。以前住在普勒森崗時,我從購物中獲得的愉悅感已經默默被取代瞭,現在的我從學習中找到快樂,不斷開發新方法來綠化傢裡和省錢,好度過這段史考特剛創業、全傢得勒緊褲帶的時期。

    麥斯和李歐也有他們要負責的部分,像是騎腳踏車上學、比賽誰洗澡洗得快和隨手關燈。但有一天,我參加李歐班上的戶外教學,大傢來到一傢有機食品店, 在經過散裝食品區的走道時,老師問瞭一個問題:「為什麼買散裝食物是件環保的事呢?」我看到李歐被難倒瞭,我突然被敲醒:是啊!還沒好好告訴孩子我們在廢棄物減量上做的努力,而且他們也不會發現每天吃的餅乾是我親自烤的,不再是以前那種加工餅乾。

    於是當晚我認真告訴他們,傢裡食品儲藏櫃的特別之處,以及關於購買散裝食品的理由和做法,並談瞭談他們這段時間許多潛移默化的改變。當孩子們瞭解後,我們全傢可說是正式在同艘船上,嚮「零廢棄」的新大陸前進。

    在搜尋其他生活替代方式的過程中,我也接觸到瞭與產業相關的法律條款。我並沒有在法律定義上多所著墨,也沒有深究產業的詳細規範內容,但是這些規範大抵與我想做的不謀而閤。法律條文中以數字去評量公司行號的垃圾處理能力,這讓我也開始去量化我所做的努力。我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本事消除每一件垃圾,但為瞭想要達成「零廢棄」這個目標,我們更仔細審視垃圾製造鏈,並從更小的地方開始著手,我們儼然來到瞭轉捩點。

    挑戰零廢棄的*限

    為瞭找尋下一步的行動方針,我分別檢視瞭一下傢中的垃圾桶及迴收桶。在垃圾桶中,我發現瞭用來裝肉類、魚類、起司、麵包、奶油、冰淇淋還有衛生紙的包裝;而在迴收桶中,則看到瞭紙類、番茄罐頭、空酒瓶、芥末罐還有裝豆漿的紙盒。我決定要把它們一一殲滅。

    我的*一步是:帶玻璃罐上肉鋪。這行為時常引來店員和旁人的側目,而我應對的不二法門,即是好好嚮櫃檯後頭的人解釋:「我傢沒有垃圾桶。」除此之外,我用來買麵包的枕頭套一開始也是招來指指點點,但很快大傢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瞭。隨著附近的農夫市集新開幕,我也開始練習自製罐頭,另外還找到一間酒廠,願意接受我們以空瓶迴填紅酒。我還從孩子的學習單上學會如何製作再生紙,而投寄到傢裡的垃圾郵件,則被我一一攔截、處理掉瞭。由於我在圖書館裡遍尋不著關於垃圾減量的書籍,隻能四處問人並且善用榖歌大神,努力找齣替代品來取代找不到無包裝形式的商品。一路走來,我學習過的東西還真不少,例如:揉麵團、磨籽做芥末醬、發酵優格、過濾豆漿、自製奶油、乳酪以及唇膏。

    然而有一天,客人帶著包裝精美的甜點齣現在我傢門前,當下我明白到如果沒有親朋好友的幫忙,我們是永遠不可能達成「零廢棄」這個目標的。我認為「零廢棄」應該從傢庭以外的場所開始練習,*好是在商店裡,你可以嘗試購買散裝商品,或選擇可重複使用的商品;但我們也應該嚮朋友做宣導,請他們來作客時別把會變成垃圾的東西帶進傢裡,並且拒絕不需要的免費贈品。因此我們在永續秘訣4R的「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迴收」(recycle)、「堆肥」(rot)」之外,再加瞭「拒絕」(refuse)。我也從那時候起開始經營部落格,記錄下全傢努力的過程與對零廢棄生活的決心,本著想讓親朋好友更瞭解我們的初衷,將生活理念推廣開來。我誠心祈求生活中再也不會齣現沒人要的蛋糕盒、派對小禮或是垃圾郵件,接著我開始瞭顧問的工作,讓想法散播齣去,幫助人們簡化生活。

    很快地,傢裡的迴收物隻剩下偶爾幾封的郵件、學校講義以及空酒瓶。我思忖著還要嚮「零迴收」的目標邁進,就安排在我們結束一年一度的法國旅行後實行,我暗自做著美夢,想著迴國後就要取消定期的到府迴收服務,屆時就等著看我們一傢把「零廢棄」生活提升到下一個境*吧!

    尋找新平衡

    殊不知當我看到機場與飛機上所有的垃圾時,馬上被打入現實世*,原來我一直都住在一個泡泡裡,外麵的世*仍舊一如以往地鋪張浪費。在媽媽傢待瞭幾個月的時間,讓我得以從輿論與挫摺中暫時喘口氣。對於前陣子瘋狂實行零廢棄生活的自己,也終於能夠退一步客觀地去檢視,發現很多做法不但會造成社交上的不便,而且還很耗時,很難永續進行。若你考慮到每週要做的餅乾數量,就會發現自製奶油的成本相當高;而自製起司則需要花費很多心力而且很不實際,畢竟你在店麵即可輕易買到。我發現自己對零廢棄生活有點走火入魔瞭――連拿苔蘚代替衛生紙擦屁股這種事都做過,我的老天爺!

    我們如果不把自己逼得那麼緊,在生活中找到適當的平衡,零廢棄生活應該會容易得多。畢竟它是眾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種,如果要能維持得長久,勢必得提升它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性與便利性,所以念頭一轉後,我該如何簡化生活又變得明朗起來。

    從法國迴來之後,我下定決心要摒棄那些成效不彰的*端作為,像是開車去很遠的地方隻為瞭買散裝食品,經過重新評估後,我發現購買本地產品就是令人相當滿意的替代方案。我也不再自製冰淇淋,而是改拿空罐子去31冰淇淋店外帶;我們也慢慢接受訪客送的酒,並放棄瞭「零迴收生活」的偉大目標。自製奶油也告吹瞭,解決方式是買外頭的,但把包裝紙拿去堆肥,因此奶油便成為我們唯一會買的有包裝食品。在短短一個月內,零廢棄生活變得輕鬆寫意、簡單而且沒有壓力。

    這段時間內,史考特一直像個碎碎念的管傢,相對於我充滿幹勁地逛農夫市集、找尋新的綠化方案及有機散裝食品,他可是相當憂心傢裡的經濟會因此雪上加霜。所以他花瞭點時間分析我們的傢庭年支齣,比較瞭2005年與2010年的生活花費,將過去的銀行報錶,還有孩子們大幅增長的夥食費列入計算,竟齣現瞭令我們吃驚不已的事實:我們的傢庭年支齣竟整整下降瞭近四成!在史考特分析型的腦袋瓜裡,這個數字連同我們省下的時間成本(因為生活簡化與購物次數下降的關係) 著實消弭瞭他的擔憂。

    我們到今天都還過著零廢棄生活,一傢四口早已將方法內化為日常生活。它帶來的種種好處,不僅僅是保護環境的美名而已,生活上也齣現瞭不可忽視的改變,包含健康顯著的提升,與省下一筆相當可觀的金錢與時間。我們學到「零廢棄」並不會剝奪生活中的快樂,正好相反,我們因為「零廢棄」找到生活的目標與意義,人生觀也因此改變瞭――生命應建築在生活體驗而非物質享受,對於轉變, 我們更應該勇敢麵對而非消*逃避。

    關於本書

    美國當前的環境、經濟還有健康衛生狀況可說是危機重重,自然資源逐漸消耗殆盡,經濟財政像是不定時炸彈,而人民總體的健康狀況不斷在下滑,更別提生活品質更是空前低落。這些嚴重問題當前,隻憑一個人能做些什麼?現實可能令人不忍卒睹,但我們必須相信每一分行動都具有影響力,改變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

    自然資源在消失的同時,我們不斷地購買石油製成的產品;經濟蕭條時,我們沉迷於進口商品;當健康走下坡時,我們則吃進更多加工食品來當作維生的燃料,並將更多的含毒產品帶進我們的傢園。當我們支持特定加工製造業或是衍生齣更多消費需求的同時,我們的消費行為正直接影響我們的環境、經濟以及健康。換句話說,消費即是投票,我們每天做齣的消費選擇都會產生其相應的結果,我們掌握在手中的選票決定的是整個社會的生殺大權。

    雖然有許多人是自發性想尋求更環保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也渴望找到比做迴收更簡單、效益更大的方法。我們發現「零廢棄」能使你透過麵臨生活挑戰,重新找迴對生活的控製權。《我傢沒垃圾》將帶領你跳脫其他書提到的環保建議,本書之所以鼓勵你減少垃圾、減少迴收,不隻是為瞭環保,真正的目的是為瞭成就更好的你。

    本書提供瞭許多實際且經測試過的方法,利用手邊能取得的資源,我們能永續地、沒有浪費地過上更健康、豐富的生活!隻要遵從簡單的五個心法:「拒絕」(Refuse)我們所不需要的、「減量」(Reduce)我們所需要的、「再利用」(Reuse)我們消費得到的、「迴收」(Recycle)我們無法拒絕/減量/再利用的、「腐化」(Rot)剩餘的做堆肥。

    在過去的幾年裡,大傢對於我們的生活模式各有看法,有些人認為我們太過*端,因為我們不買垃圾食物;有的人則覺得我們做得還不夠,因為我們仍然用衛生紙上廁所,或者一週吃一次肉類,甚或偶爾坐飛機。但對我們來說真正重要的不是旁人怎麼想,而是我們對於自己的行為是否感到快樂。零廢棄生活並不是要我們畫地自限,它的精髓在於如何發展齣生活的無限可能,因此更值得我們用心去規劃。對於能分享我們傢學習到的事物,進而幫助他人提升生活品質,我真的是再興奮不過瞭!

    這不是一本關於達到百分之百零垃圾的書,因為加工製造業在現今社會是如此盛行,要做到完全零廢棄是不太可能的。「零廢棄」是一個理想目標,但不是每個閱讀本書的人,都能夠將我提及的方法應用到生活之中,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傢一樣,將一整年的傢庭垃圾全塞進一個一公升的罐子裡。(編註:本書寫成於2013年,2016年作者的傢庭垃圾已經減少到半公升以下。)根據我部落格讀者的迴饋,地理環境及人口差異是影響「零廢棄」執行成效的重要因素。然而,一個人產齣多少垃圾真的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體認到我們的購買力對環境的影響,並化為相對應的行動,採行各自生活上可行的小改變。隻要能讓環境永續的經營下去,再小的努力都能讓我們的社會與地球有更正麵的發展。

    可能有些人會質疑我為什麼要齣版實體書,因為這和我減少浪費的中心思想相牴觸。但是,難道寶貴的資訊隻能侷限於看電子書的人嗎?印一本實體書會是我能接觸到*多讀者的*佳方式,我深信宣揚零廢棄生活是我的使命,所以我會不斷嘗試去改變人們過度消費的模式,並且鼓勵公司企業對他們的產品與決策負責,畢竟那影響的是消費者的健康,還會耗費掉我們有限的資源。

    關於齣版本書的決定,我思考瞭很長一段時間,成本效益分析令我相信,倘若我能激勵一個人減少他的每日垃圾量,那麼齣版一本書所消耗的環境成本便不足為惜,因此,我要是不齣版這本書就顯得有些偽善瞭。而身為一個熱情的圖書館常客,我非常鼓勵你將這本書捐給圖書館,或者轉送給你的朋友。

    這本書無關科學,統計跟複雜的數據不是我的強項,對於利用分析及實證來解釋為什麼亟需採取零廢棄生活,已經有許多作者提齣完整的論述。在《垃圾學》這本書中,作者愛德華?1?76?1?74修姆斯揭露瞭垃圾問題背後的骯髒的事實;而《橡皮鴨的慢死》則引發瞭人們對於毒物入侵傢用物品的關注,但這本書是以我的經驗為基礎所撰寫的實用指南。

    能將這些有效的方法一一傳授給讀者,便是我的*終目標,本書分享的內容包括實踐成功的秘訣,也有失敗的經驗。對於零廢棄生活,你們之中有些人也許隻會是蜻蜓點水,但有些人也可能走上*端,不論你們屬於上述哪一種,我都希望你們能跨越個人因素或地理限製,找到真正適閤你的方法。

    傢,應該是一個避風港。我們都有權利和能力將每天所做的選擇及行動,化為推動這個世*的正嚮力。

    光明的未來就從傢裡開始!歡迎來到零廢棄傢園!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