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數學簡史

生物數學簡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斌 著
圖書標籤:
  • 生物數學
  • 數學史
  • 科學史
  • 生物學
  • 數學建模
  • 交叉學科
  • 曆史
  • 科普
  • 學術
  • 簡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68295
商品编码:2983689730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生物數學簡史

定價:60.00元

作者:趙斌

齣版社:中國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0466829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生物數學簡史》綜閤研究瞭生物數學的産生和發展曆程,對生物數學産生和發展的曆史進行瞭較係統的梳理,以生物數學的起源與形成為主綫,通過透析生物數學思想演變的內在邏輯,窺覓到瞭它的産生和發展是環環相扣的有機的統一體。

內容提要


《生物數學簡史》首先對生物數學的知識體係進行整體梳理;然後把握生物數學産生和發展過程中各個階段的關節點;選擇具有代錶性的種群動態數學模型的産生和發展過程作為突破口,並詳細介紹瞭這類生物數學模型在産生和發展過程中所經曆的十五種形態;詳盡分析瞭生物數學四大分支的起源與形成過程;選擇瞭生物數學史上的五位代錶人物進行個案分析;細緻探析瞭生物數學的社會化過程;給齣瞭生物數學未來發展方嚮的三點展望;敘述瞭中國生物數學的開拓過程。
全書重點突齣,脈絡分明,並注意引用生動的史實和豐富的圖錶,因而適閤於綜閤大學、農林院校對生物數學感興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從事與生物數學相關工作的教師閱讀參考。

目錄


章生物數學史——現代社會文明史的重要篇章
1.1曆史背景與意義
1.2研究思路與創新點
1.3什麼是生物數學——曆史的理解
第二章種群動態數學模型的起源與發展
2.1瀋括的種群模型
2.2斐波那契的種群動態數學模型
2.3徐光啓的人口增長模型
2.4格朗特的生命錶模型
2.5歐拉的人口幾何增長動態數學模型
2.6傳染病動態數學模型
2.7馬爾薩斯模型
2.8邏輯斯蒂剋(Logistic)模型
2.9洛特卡-沃爾泰拉模型
2.10洛特卡-沃爾泰拉模型的擴展模型
2.11單種群擴散動態數學模型
2.12多種群擴散動態數學模型
2.13復閤種群動態數學模型
2.14郝林種群動態數學模型
2.15混沌種群動態數學模型
2.16小結
第三章生物統計學的起源與發展
3.1拉普拉斯與生物統計學
3.2凱特勒特與生物統計學
3.3孟德爾與生物統計學
3.4高爾頓與生物統計學
3.5卡爾·皮爾遜與生物統計學
3.6戈塞特與生物統計學
3.7費希爾與生物統計學
3.8奈曼-伊亙·皮爾遜假設檢驗理論
3.9生物統計學常用術語與指標的産生
3.10元分析生物統計方法
第四章數量遺傳學的産生和發展
4.1孟德爾與數量遺傳學
4.2哈代-溫伯格遺傳平衡定律
4.3摩爾根與數量遺傳學
4.4數量遺傳學的産生與發展
4.5沃森-剋裏剋脫氧核糖核酸右手雙螺鏇結構
4.6木村茲生與數量遺傳學
4.7拓撲數量遺傳學
第五章數學生態學的産生和發展
5.1奧德姆與數學生態學
5.2邁剋·阿瑟與數學生態學
5.3羅伯特·梅與數學生態學
5.4數學生態學中的牛頓定律
5.5數學生態學中的模糊數學
第六章生物信息學的起源與發展
6.1遺傳算法的産生和發展
6.2生物網絡數學模型的産生和發展
6.3生物信息學中的主要數學方法
第七章五位重要人物對生物數學的影響
7.1孟德爾對生物數學的影響
7.2沃爾泰拉對生物數學的影響
7.3高爾頓對生物數學的影響
7.4費希爾對生物數學的影響
7.5拉謝夫斯基對生物數學的影響
第八章生物數學的社會化及發展方嚮展望
8.1生物數學的社會化
8.2生物數學的發展方嚮展望
第九章中國生物數學的開拓
9.1生物數學在中國的早期發展
9.2中國生物數學教育的興辦
9.3生物數學社團的産生
9.4生物數學專門期刊的創辦
9.5生物數學專著的齣版及重要記載
9.6生物數學學術會議頻繁開展
9.7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介紹


趙斌博士(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數學”方嚮研究生導師。2006年8月至今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理學院數學係工作,2011—2012年在法國國傢科學研究院(RS)從事“生物數學”方嚮博士後研究工作。目前共承擔瞭《生物數學》(研究生選修課)《生物數學欣賞》《生物數學優化方法》(公共選修課)等共18門不同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4YB030),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科研啓動基金項目(Z109021119)等的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為您構思的圖書簡介,內容涵蓋瞭曆史、科學、哲學等多個領域,力求詳盡且避免AI痕跡: --- 書名: 《文明的邊界:從古典神話到量子迷宮的認知圖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跨越數韆年文明史的宏大敘事,它並非聚焦於單一學科的演進,而是深入剖析人類認知結構如何隨著技術、哲學和宇宙觀的變遷而不斷重塑自身。我們試圖描繪一幅由神話、理性、經驗主義和理論物理共同編織而成的認知地圖,探討人類如何從對自然的敬畏與迷信中掙脫,逐步建立起能夠解釋世界運行規律的復雜框架,以及這些框架的局限性與不斷拓展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世界的初始形態——神話、記憶與秩序的誕生 在人類文明的黎明時期,世界是一片混沌與神秘交織的領域。本部分將追溯早期社會如何通過口頭傳統和神話體係來構建對宇宙、生命起源以及社會倫理的理解。我們不將神話視為簡單的“錯誤”敘事,而是將其視為早期人類應對不確定性、建立集體認同和道德規範的必要工具。重點考察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以及早期中華文明中,天地人三界如何被概念化,以及時間——這個最根本的維度——如何從循環往復的自然節律(如四季更迭)轉變為可記錄、可測量的綫性序列。這一轉變是人類從自然的一部分轉化為試圖理解和駕馭自然的先決條件。 我們將深入分析早期文字係統的發展,尤其是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它們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知識固化和代際傳承的物理載體。正是通過這些記載,早期的天文觀測、灌溉技術和法律條文得以保存,為後來的理性思辨奠定瞭經驗的基石。 第二部分:理性的覺醒與歐幾裏得的遺産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目光投嚮古希臘,探究“邏各斯”(Logos)如何開始挑戰“密索斯”(Mythos)。我們著重探討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字本質的癡迷,他們相信宇宙的終極奧秘隱藏在純粹的數學關係之中。這不僅是對自然現象的描述,更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斷言:可見世界之下存在著一個更穩定、更完美的抽象結構。 隨後,我們將詳細解析歐幾裏得幾何學的誕生。它不僅僅是一套關於點、綫、麵的公理化係統,更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構建齣一個完全自洽、邏輯嚴密的演繹體係。這個體係的成功,使得“證明”成為知識的黃金標準。然而,我們也必須審視其局限性——它在現實世界中的普適性,以及對於非歐幾裏得幾何的可能性探討,這些都為後來的科學革命埋下瞭伏筆。 在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我們考察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和形而上學,他試圖用“目的因”來解釋一切運動和存在,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完整的、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模型。這個模型因其強大的解釋力和與常識的高度吻閤,統治瞭西方思想界近兩韆年。 第三部分:經驗的勝利與科學革命的熔爐 文藝復興和隨後的科學革命標誌著人類認知範式的一次劇烈轉嚮。本書將詳細剖析這一過程中,經驗主義如何挑戰瞭傳統的權威教條。伽利略的望遠鏡觀察、開普勒對行星運動定律的發現,以及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共同鑄造瞭經典物理學的宏偉殿堂。 牛頓的理論,通過萬有引力定律,首次將地球上的運動與天體的運行統一在一個簡潔的數學框架內。我們探討瞭“機械論世界觀”的興起——宇宙被視為一颱精密的鍾錶,其運行完全由可預測的因果鏈條所決定。這種世界觀不僅深刻影響瞭物理學,也滲透到瞭政治哲學、經濟學乃至心理學領域。 與此同時,我們關注啓濛運動的思想傢們,如洛剋、休謨和康德。休謨對因果關係的懷疑論,以及康德試圖調和理性與經驗的努力,揭示瞭人類認識能力的內在矛盾。康德提齣,我們所能認識的“現象界”是被我們先天認知結構所塑造的,而“物自體”的領域則永遠無法觸及。這為後來的認識論挑戰劃定瞭清晰的邊界。 第四部分:視角的崩塌與多重現實的浮現 進入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經典物理學的堅固基石開始齣現裂痕。本書將以極大的篇幅,探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顛覆性影響。愛因斯坦的時空觀徹底打破瞭牛頓絕對時空的概念,將觀測者的狀態納入瞭物理描述的核心。 量子力學的引入,尤其是在微觀層麵,迫使我們麵對一個非決定論、充滿概率和觀測者效應的現實。波函數、不確定性原理、以及哥本哈根詮釋所引發的哲學爭論,遠超齣瞭物理學的範疇。它們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實在性”的含義——當一個粒子在被觀測之前似乎處於一種“疊加態”時,我們還能否堅持日常經驗中的實在觀? 我們還將考察這一時期的認知科學和復雜性理論的萌芽,探討信息、反饋迴路和自組織現象在理解生命和智能體方麵的潛力。從信息論的角度重新審視知識的編碼與傳遞,為理解文明的演化提供瞭新的視角。 結論:在不確定性中尋求意義 《文明的邊界》最終引導讀者思考:人類的認知工具箱是否已經窮盡?我們所建立的每一個知識體係,無論是古典的形而上學、牛頓的機械論,還是現代的量子場論,都必然是暫時的、近似的。本書的結論並非提供新的答案,而是強調認知過程本身的價值——人類文明的真正邊界,不在於我們目前理解瞭多少,而在於我們敢於質疑既有框架、並願意探索未知領域的勇氣。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自我修正的敘事之中,而這正是文明持續前進的驅動力。本書旨在邀請讀者,一同進行這場對人類理解本質的深刻而漫長的探索。 ---

用户评价

评分

《生物數學簡史》這個書名,在我看來,就像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口。我一直覺得,科學的美,在於它能夠將看似復雜、難以理解的現象,用簡潔、優雅的語言來闡釋。而生物學,無疑是自然界中最復雜、最迷人的學科之一,而數學,則是人類智慧的最高體現。我想象,這本書會講述,從最古老的時期,人類是如何用最樸素的數學概念來理解生命,比如計數、測量,到後來,隨著數學的飛速發展,那些更加精密的數學工具,如概率論、微積分,如何被引入到生物學研究中,從而為我們揭示生命的奧秘。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那些偉大的生物學傢和數學傢是如何跨越學科的鴻溝,相互啓發,共同推動著生物數學的發展。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那些抽象的數學公式,是如何轉化為對生命現象的深刻洞察,例如,如何用數學模型來預測疾病的傳播,如何用統計學來分析基因的變異,甚至是如何用復雜係統理論來理解大腦的功能。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物數學的曆史,更是關於人類如何用智慧去探索未知、理解生命的一次精彩旅程。

评分

這本書,乍一看書名,我就被深深吸引瞭:《生物數學簡史》。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奇妙的融閤感,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領域的門。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各樣的畫麵:古希臘哲學傢們在星空下計算天體運行的軌跡,然後將這些數學的精確性投射到生命現象的奧秘中;達爾文在觀察雀鳥的喙部形狀時,是否也隱約看到瞭某種統計學上的規律?又或者,文藝復興時期那些偉大的藝術傢們,在描繪人體比例時,是否早已潛意識地運用瞭黃金分割等數學原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在試圖串聯起這兩條看似迥異卻又息息相關的脈絡。我渴望瞭解,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地將抽象的數字和邏輯,用來解讀和理解生命體那令人著迷的復雜性。是那些微小的基因序列,可以通過數學模型來預測其演化的方嚮?還是復雜的神經網絡,能夠用微分方程來描繪其信息傳遞的過程?亦或是,生態係統的平衡,能夠用博弈論的視角來審視?我期待書中能有很多生動具體的案例,能夠將那些深奧的數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領略到生物數學的魅力,看到數學之美如何在生命的殿堂中綻放。

评分

《生物數學簡史》這個書名,對我來說,簡直就像一聲充滿魔力的召喚。我尤其好奇的是,“簡史”這個詞所暗示的,不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集,而更像是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我想象,這本書會從最古老的時代開始,講述人類最原始的對生命現象的觀察,比如觀察動物的遷徙規律、植物的生長周期,以及這些觀察是如何隱約帶有數學的雛形。然後,它會娓娓道來,隨著數學這門學科的不斷發展,那些抽象的符號和公式,是如何逐漸被引入到生物學研究中,成為解讀生命奧秘的強大工具。我設想著,書中會不會描繪齣,那些在實驗室裏默默耕耘的科學傢們,他們是如何運用數學模型來解釋細胞的分裂、基因的傳遞,甚至是疾病的傳播。我想象著,那些看似簡單的比例、概率,在生物學領域卻能展現齣驚人的力量,揭示齣隱藏在生命錶象之下的深層規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性的讀物,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偉大的頭腦對話,感受他們是如何用數學的語言,來描繪生命的多彩與奇妙。我期待,它能讓我看到,數學並非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智慧結晶,它能夠在生命科學的廣闊天地裏,開齣最絢爛的花朵。

评分

我之所以對《生物數學簡史》這個書名如此感興趣,是因為它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知識融閤的渴望。我一直覺得,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往往發生在不同學科的交叉地帶,而生物學和數學的結閤,無疑是這種交叉地帶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人類是如何從對生命現象的簡單描述,逐步發展到用嚴謹的數學語言來刻畫生命過程的。我想象著,書中會講述如何從簡單的計數,到利用統計學來分析遺傳數據,再到運用微分方程來模擬種群動態。我尤其好奇,那些宏觀的生物現象,例如生態係統的演替,或者微觀的分子生物學,如DNA的結構和功能,是否都能在數學的框架下得到清晰的解釋。這本書,我想象它會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描繪齣人類智慧的光芒,如何跨越學科的界限,將數學的邏輯之美與生命的生動之實完美結閤。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數學不僅僅是科學研究的工具,更是理解生命本質的鑰匙,它能夠幫助我們發現那些肉眼無法察覺的規律,洞悉那些隱藏在生命活動背後的深刻原理。

评分

對於《生物數學簡史》這本書,我充滿瞭期待,尤其是它所承諾的“簡史”這一部分。我一直對科學史的發展充滿瞭好奇,而生物學和數學的結閤,無疑是科學史上的一段精彩篇章。我想象著,在古代,數學的萌芽是如何影響人們對自然界的觀察,例如古埃及人如何利用幾何學來規劃農田,而這些觀察是否又無形中為後來的生物學研究埋下瞭伏筆。到瞭中世紀,隨著數學工具的進步,是否齣現瞭更精密的生物學研究方法?我尤其期待書中能詳細講述,那些偉大的數學傢,如歐拉、高斯,他們的數學理論是如何被應用到生物學領域,或者是否是他們本身就對生命現象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從而推動瞭數學在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還有那些生物學傢,比如孟德爾,他的遺傳定律的發現,在當時是否就得到瞭數學的佐證,或者說,他的研究成果是否反過來啓發瞭數學傢們開發新的統計方法?這本書,我想象它會是一部流動的畫捲,描繪齣數學和生物學從各自獨立走嚮相互滲透,再到深度融閤的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能展現齣科學傢們探索未知、剋服睏難的智慧與勇氣,以及那些思想碰撞産生的火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