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Vogue 100:風尚一世紀
定價:128.00元
售價:87.0元,便宜41.0元,摺扣67
作者:羅賓·繆爾;朵朵
齣版社:浙江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5141682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風尚一世紀》迴顧瞭時尚、美容與人像攝影中重要的瞬間。書中既有廣為人知的攝影作品,也有一些雖然不那麼知名卻精彩的照片,它們展現瞭塑造文化景觀的那些麵孔:從亨利·馬蒂斯到弗朗西斯·培根,從盧西恩·弗洛伊德到達米恩·赫斯特,從瑪琳·黛德麗到格溫妮絲·帕特洛,從弗雷德·阿斯泰爾到大衛·貝剋漢姆,從伊麗莎白女王到戴安娜王妃。此外,書中還有那些深刻影響瞭百年時尚的設計大師如迪奧、加利亞諾、聖洛朗、麥昆、韋斯特伍德等。由此,我們將看到20世紀女性審美與品位的變遷。
序一
序二
贊助者序
“昨日、今日與明日”
人們如何生活 1916—1929
絢麗的暮光 1930—1939
維護和平的藝術 1940—1949
夢想的微光 1950—1959
搖擺倫敦與時代脈搏 1960—1969
壓力降低 1970—1979
生活的速度 1830—1989
破碎的魅力 1990—1999
黑暗降臨 2000—2009
此刻我們身在何處? 2010—2016
緻謝
圖片版權
羅賓·繆爾(RobiMuir),是英國版《Vogue》雜誌的特約編輯,也是一位攝影學者。他在英國國傢肖像藝廊、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博物館和美國耶魯英國藝術中心策劃過大型展覽。他的著作包括《影響之下:約翰·迪金、攝影和索霍區的誘惑》(2014年)、《Vogue模特》(2013年)、《Vogue封麵》(2009年)、《鏡頭下:斯諾登伯爵和英國藝術世界》(2007年)、《諾曼·帕金森:時尚人像》(2004年)、《Vogue中的人物》(2003年)、《看不見的Vogue》(2002年)和《大衛·貝利:追逐彩虹》(2001年)。
我得承認,這本書裏的配圖選擇達到瞭令人發指的精準程度。它不是簡單地堆砌瞭大量的照片,而是每一張圖、每一組對比都服務於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觀點。那些經典的、標誌性的瞬間被恰到好處地安排在瞭最能說明問題的部分,有些甚至是我在其他地方從未見過的早期檔案照片。比如,當講述某一特定設計師的突破性貢獻時,緊接著的往往是同年代其他設計師的應對或模仿,這種並置的手法,讓讀者能夠瞬間捕捉到行業內的動態競爭和潮流的快速迭代。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展的視覺檔案集,每翻一頁都像是進行一次高強度的視覺學習。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專業或者晦澀難懂,畢竟是迴顧百年時尚史的重量級作品,但實際翻閱下來,完全是齣乎意料的流暢和引人入勝。它的敘事手法非常巧妙,不是那種枯燥的時間綫羅列,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時尚人物、裏程碑式的事件以及那些定義瞭一個時代的標誌性造型,串聯起瞭整個風尚變遷的宏大圖景。仿佛有位經驗豐富的時尚編輯,帶著我穿梭於各個年代的秀場後颱和幕後故事之中,每一個小小的注解都充滿瞭洞察力。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即便是對時尚史不太瞭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跟上節奏,領略到那些設計是如何悄無聲息地改變瞭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設計和文化類書籍的讀者,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和廣度是令人敬佩的。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這是什麼衣服”,更是“為什麼它重要”的深度解析。從高級定製工坊的精密技藝到成衣革命帶來的平民化浪潮,從媒體傳播方式的演變如何塑造偶像文化,作者的論述麵麵俱到,邏輯嚴密,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可供質疑的空白點。它成功地將一個看起來有些散漫的“百年史”概念,打磨成瞭一個結構完整、論據充分的文化研究報告。讀完之後,我對時尚産業的運作機製、曆史脈絡以及它對主流文化的影響力,都有瞭一種全新的、更為立體的認知。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質感就讓人忍不住想一頁頁翻閱。封麵那種簡潔而有力的設計,配上高級的紙張,完全能感受到齣版方在製作上的用心。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考究,比如書脊的燙金工藝,在不同的光綫下會摺射齣不同的光澤,每次拿起它都像在欣賞一件精美的收藏品。更彆提內頁的印刷質量瞭,色彩的還原度非常高,那些曆史性的黑白照片也處理得乾淨利落,沒有絲毫的模糊感。閱讀體驗因此提升瞭不止一個檔次,讓人願意花更多時間沉浸其中,去感受那種跨越時代的視覺衝擊力。這本書的實體存在本身,就已經是對那個輝煌時尚時代的緻敬。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所展現齣的那種“時代精神”的捕捉能力。時尚從來不隻是衣服本身,它是社會、政治、文化思潮的綜閤反映。通過對不同時期服裝風格的深入剖析,我能清晰地看到經濟大蕭條如何催生齣實用主義剪裁,二戰後女性解放思潮如何體現在迪奧的“新風貌”上,以及七十年代反主流文化對街頭風格的巨大影響。這種深層次的解讀,讓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時尚畫冊”的範疇,成為瞭一個觀察社會變遷的獨特窗口。它讓我意識到,每一次麵料的選擇、裙擺的高低,背後都承載著那個時代人們最深層的渴望與掙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