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 書法 書籍 |
| 作者: | 練春海 |
| 定價: | 68.0 |
| 齣版社: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7-07-01 |
| ISBN: | 9787549587742 |
| 印次: | |
| 版次: | 2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32開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以漢代車馬的視覺形像遺存為主要研究對象,係統地討論瞭漢代車馬裝飾、使用以及儀仗等方麵的禮儀。通過漢代禦禮發展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層次,作者不僅全麵地梳理瞭有關車馬禮儀的圖像、實物、文獻,還從宏觀上揭示瞭禦禮在漢代發展的內在邏輯:西漢前期,禦禮延續瞭它在先秦的實用性;而西漢中期以後,受封建製度發展的影響,禦禮開始強調禮儀性;東漢中晚期,受社會思潮的影響,禦禮的精神性開始受到重視,齣現以牛代馬禦車的現象。 |
| 目錄 | |
| 目 錄 一、研究背景…………1 二、選題陳述…………4 (一) 選題界定…………4? (二) 選題規避…………8? 三、方法提要…………9 (一) 思路清理………… 9? (二) 篇章結構………… 11 (三) 材料取用………… 11 (四) 圖文處理………… 13 四、文獻綜述…………16 (一) 六藝研究…………17? (二) 典章製度…………19 (三) 車馬研究…………22 (四) 簡要評價…………45 五、研究目的與價值…………47 第二章 禦禮溯源…………49 一、禦術考源…………49 (一) 禦術的産生…………49 (二) 六藝之“ 禦”…………51 (三) 禦術之重要性…………58 二、禦禮的發生…………59 (一) 禦術的禮儀特徵…………59 (二) 術語“ 禦禮”…………62 三、漢代禦禮…………63 第三章 車容…………69 一、以車類分…………70 ( 一) 王車…………74? ( 二) 後車…………102 ( 三) 服車…………114? ( 四) 喪車…………122? ( 五) 齋車…………125 ( 六) 葬車…………129 二、以車件分…………142 ( 一) 車轅…………142? ( 二) 車輪…………148 ( 三) 車蓋…………166 ( 四) 車…………175 ( 五) 鸞鈴…………182? 三、小結…………185 第四章 車儀…………189 一、關於曳力…………190 ( 一) 關於馬的禮儀 …………190 ( 二) 關於牛的禮儀………… 216 ( 三) 關於羊的禮儀 …………218 ( 四) 關於人的禮儀………… 220 二、關於禦手…………225 三、關於車輿…………238 ( 一) 與車輿的所有權相關的禮儀…………238 ( 二) 與車的級、 數和位相關的禮儀…………240 四、關於乘坐者…………260 ( 一) 驂乘…………264 ?( 二) 商人………… 267 ( 三) 屍…………268 ( 四) 將士…………269? ( 五) 弱者…………270 第五章 齣行…………273 一、鹵簿…………274 ( 一) 術語考鑒 …………274 ( 二) 秦漢鹵簿源流…………278 ( 三) 漢代鹵簿…………279 二、迎送…………308 ( 一) 送行…………308? ( 二) 迎賓 …………315 第六章 禦禮流變…………327 一、三個階段…………328 ( 、 二階段: 西漢中期的轉變…………328 ( 二) 第二、 三階段: 東漢中晚期的轉變…………337 二、兩個層次…………344 結 論…………349 附錶: 《後漢書》所錄漢代輿服科品…………360 參考文獻…………362 圖片齣處…………384 後 記…………403 |
| 編輯 | |
| 本書是練博士精心研究的成果,不僅全麵地梳理瞭有關車馬禮儀的圖像、實物、文獻,還從宏觀上揭示瞭禦禮在漢代發展的內在邏輯。 |
這本《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 書法 書籍》光看書名就感覺是一本硬核的研究著作,但又不像純粹的學術論文那樣枯燥。我個人對古代的物質文化,特彆是與齣行相關的載體一直很感興趣,而漢代的車馬,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承載瞭那個時代的技術、工藝以及社會製度的方方麵麵。書名中的“禦禮”二字,更是點明瞭研究的切入點,這讓我對本書的價值有瞭更高的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梳理漢代各種重要的“禦禮”場景,並深入剖析在這些場景下,車馬的形製、規模、裝飾等細節是如何體現禮儀的尊卑、等級的差異,甚至是政治的含義。比如,書中是否會區分不同級彆官員乘坐的車馬?在祭祀、宴飲、朝會等場閤,車馬的使用又有哪些講究?我特彆想看到一些具體的圖示和解讀,能夠直觀地展現不同車馬的結構、部件以及裝飾的特點,並與相關的禮儀規定相對應,這樣纔能真正理解“形像”背後的文化意義。
评分當我第一眼看到《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 書法 書籍》這個書名時,內心就被一種莫名的期待所填滿。漢代,一個厚重而輝煌的時代,而車馬,作為那個時代最顯赫的物質載體,承載瞭太多的信息。這本書的標題中“以禦禮為中心”這一點,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的物質文化,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形製的描繪,而要深入到它所處的社會語境和功能之中。“禦禮”,顧名思義,就是與帝王、貴族齣行和舉行儀式相關的車馬,這必然涉及到非常復雜的禮儀製度、等級劃分以及政治象徵。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通過對這些“禦禮”場景下的車馬形像進行細緻的研究,來揭示漢代社會的方方麵麵?書中是否會涉及不同時期、不同場閤的車馬形製的變化?又或者,通過對車馬形像的分析,能否解讀齣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技術水平,甚至是權力結構?我期待能看到一些詳細的圖像資料,配閤嚴謹的文字解讀,讓我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真切地“看”到漢代那些氣勢恢宏的禦駕齣行,並從中體會到漢代文化的獨特魅力。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 書法 書籍》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就是“禦禮”這個關鍵詞。我一直對古代的禮儀文化有種莫名的嚮往,總覺得那裏麵藏著很多失落的智慧和精髓。而漢代,作為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其輝煌的時期,其禮儀製度的成熟和發展,更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它將宏大的車馬形像研究,與具體的“禦禮”場景結閤起來,我覺得這會讓研究對象變得更加鮮活和可感。我設想,書中可能會詳細介紹在不同的“禦禮”場閤,比如皇帝祭祀、諸侯朝覲、國傢大典等,所使用的車馬的規格、形製、裝飾等方麵有哪些不同,以及這些差異背後所代錶的等級、意義和象徵。會不會還有一些關於馬匹的駕馭、行進的禮儀的描述?這對我來說都充滿瞭巨大的吸引力。我尤其想知道,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通過車馬的細節來傳遞信息、彰顯身份的,這本書是否能為我揭示這些“無聲的語言”?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古老而厚重的質感,《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 書法 書籍》,光是看著,就仿佛能嗅到一股紙墨的清香,以及穿越韆年的曆史迴響。我一直對漢代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承載著王朝氣象的宏偉儀式,而“禦禮”這個詞,更是讓我聯想到瞭古代帝王齣行時的莊重場麵,那時的車馬,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權力、身份和禮儀的象徵。我尤其想瞭解,在那些重要的祭祀、朝會、巡狩等場閤,漢代的車馬是如何被設計、製作,又如何在儀式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書中提到的“形像研究”,讓我期待能看到大量的圖文資料,細緻地描繪齣不同等級、不同用途的車馬樣式,從車輿的結構、馬匹的選配,到車身上的紋飾、車轍的痕跡,希望能有非常詳實和直觀的呈現。同時,“書法書籍”的後綴,又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藝術的魅力,我想象著或許書中會有精美的書法拓片,或是對漢代碑刻上關於車馬記載的解讀,這些都能為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增添更深的維度,讓我從物質層麵和精神層麵,全方位地去感受漢代車馬的獨特魅力。
评分最近翻開這本《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 書法 書籍》,我首先被它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廣博的資料搜集所震撼。作為一名對漢代曆史,特彆是物質文化方麵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一直覺得,想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必須深入到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而車馬作為當時最重要的齣行和禮儀工具,無疑是窺探漢代社會結構、技術水平乃至審美觀念的一扇絕佳窗口。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做瞭極為深入的挖掘,它並非簡單羅列車馬的種類,而是將目光聚焦於“禦禮”,這意味著它將從政治、社會、宗教等多個維度去解析車馬在漢代禮儀活動中的具體應用和象徵意義。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梳理這些復雜的禮儀體係,以及在這個體係中,不同形製的車馬是如何被賦予特定的含義和功能的。例如,在祭祀天地時,哪種車駕是最尊貴的?在朝會時,不同品級的官員又該乘坐何種馬車?這些細節的呈現,將極大地幫助我構建起一個更加立體、生動的漢代社會圖景,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等級觀念和對儀式的重視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