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女人,從28歲到30歲
定價:28.00元
作者:(韓)韓京娥,韓玉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1211281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本書以作者自身經驗以及作者親自取材得來的豐富多彩的女人們的故事為基礎,給處在28歲年齡上下的女性以建議。作者建議大傢從年輕的戒斷癥狀中脫離而齣,投入到徹底的自我管理中去,工作、愛情、健康等比其他更為重要,作者建議大傢要更為誠實地麵對自己、瞭解自己的缺點,接下來還需對自己進行徹底的檢查和管理。
目錄
章 28歲,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當無數煩惱降臨的時候
覺悟後隨之而來的得失
工作、結婚、學習,你的選擇是什麼
28歲,讓所有的苦悶煙消雲散
28歲——把危機轉化為機會的年齡
讓我們成為自己人生的製作人
第二章 你是否正埋頭於自己的工作之中
當紅燈亮起的時候
與矛盾來一次親密接觸
要學會享受變化帶來的恐懼感
從現在開始,你能賣點兒什麼
年近30的履曆錶
薪酬和能力的關係
你的錢包到底有多厚
升級的名片
第三章 趕快結束少女般的愛情吧
學會調節顯微鏡的倍數
天平,在婚姻和工作之間不停搖擺
給愛情重新下一個定義
Will you marry me
結婚是真正意義上的戀愛
學會享受孤獨吧
第四章 現在,美麗和健康都開始走下坡路
壓力管理法
現在正在減肥中
婦産科,這是必須,而非選擇
當健康真正健康的時候
第五章 28歲,before&after
重新找迴失去的自我
鏡子中的我
真實的臉
搞清自己的真實需求
設計自己的風格
學會自我馴化
選擇28歲的我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文學手法上來說,這本書的敘事視角轉換得非常自然流暢,毫不生硬。它不像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小說,更像是一部女性的“心靈編年史”。有時候,它會用第一人稱的獨白,直接把讀者拉入那種被生活重壓下的窒息感,比如在深夜裏對著電腦屏幕,突然意識到自己對未來五年的規劃,其實和三年前毫無二樣時的那種絕望。而下一章,視角可能會立刻拉遠,變成一種近乎冷眼旁觀的第三人稱,去描述主角在一次重要的商務談判中,如何運用她過去積纍的所有經驗,沉著應對,展現齣與內心掙紮完全不符的強大外殼。這種外在的堅韌與內在的脆弱之間的強烈對比,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它沒有美化“成功”,也沒有過度渲染“失敗”,而是將人生的真實狀態——那種在光鮮亮麗和自我懷疑間反復橫跳的狀態——展現得淋灕盡緻。特彆是對於那些在外人看來“一切都很好”的女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知道,你的不安感是閤理且普遍存在的,你不需要為此感到羞恥或抱歉。
评分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那一定是“真實到令人心疼的共鳴”。市麵上關於女性成長的書很多,但大多都集中在“如何變美”、“如何賺錢”或者“如何找到對的人”。這本書卻敢於深入探討那些更深層次、更隱秘的焦慮:關於親密關係中的“邊界感”如何建立,關於友情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必然疏遠與重構,以及最核心的——如何麵對“不再是焦點”的現實。28歲後,你不再是校園裏最閃亮的星,不再是職場上被寄予厚望的新人,你必須學會和“中庸”相處,和“平庸”共存,並從中提煉齣屬於自己的光芒。書中關於“接受不完美”的論述,沒有用那些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主角一次又一次的小小的妥協和最終的大徹大悟來體現的。比如,她終於明白,有些遺憾可能永遠無法彌補,而重要的不是去彌補,而是帶著這個遺憾,更輕快地嚮前走。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鼕日裏的一杯熱薑茶,暖身,更暖心,它讓你感到被理解,然後被輕輕地推瞭一把,去迎接下一個挑戰。
评分這本書,我本來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忐忑的心情去翻開的。畢竟“28到30歲”這個階段,對於任何一個女性來說,都像是一個微妙的十字路口。它不再是青澀莽撞的二十齣頭,卻也還未完全定型成人們常說的“成熟”。我首先被它那種直擊人心的敘事節奏吸引住瞭,它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像是你最好的閨蜜,在你深夜裏,倒瞭一杯酒,跟你絮絮叨叨地聊著那些隻有我們自己纔懂的睏惑與掙紮。比如職場上的隱形天花闆,明明付齣瞭超常的努力,卻總感覺有一堵無形的牆橫亙在前,想衝破,卻又不知該用何種姿態。再比如,與伴侶關係中,從最初的激情四射到日常瑣碎的消磨,如何保持那份“我們”的獨特和新鮮感,而不是淪為簡單的閤租室友。作者對情緒細膩入微的捕捉能力實在令人佩服,她寫齣瞭那種“我很想做好一切,但我好像已經筋疲力盡”的矛盾心境。讀著讀著,我甚至會忍不住放下書,對著鏡子審視自己,好像書裏的每一個小小的場景,都能在我的生活中找到對應的影子。這種強烈的共鳴感,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自我對話和療愈,讓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它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一麵鏡子,讓你能更清晰地看到此刻的自己,並溫柔地接納這份不完美。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結構和錶達方式,給瞭我一種意料之外的驚喜。我原本以為會是那種典型的“成長手冊”模式,充斥著大量空泛的口號和成功學的陳詞濫調。然而,它走的是一條更為文學化、更具生活質感的路綫。它更像是一係列精心挑選的生活片段集閤,用散文詩般的筆觸描繪瞭這段兩年光陰裏,主角在不同城市、不同身份間切換的體驗。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時間流逝感”的處理。28歲前,時間似乎過得很慢,總覺得未來有無限可能;可一旦踏入28歲,那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如同潮水般湧來,讓人焦慮。書中對這種焦慮感的剖析是極其精準的——它不僅僅是關於婚姻或生育的壓力,更多的是一種對自我價值實現路徑的選擇恐懼癥。是繼續深耕專業,做那個“靠譜”的自己?還是勇敢地跳齣舒適圈,去追逐那個略顯“不切實際”的夢想?文字的張力在於,它沒有強迫你去選擇哪一條路是正確的,而是細膩地展示瞭每條選擇背後所需要付齣的代價和收獲的寜靜。這種留白和尊重讀者的態度,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高級,它激發的是思考,而非盲從。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我感覺更體現在它對“自我定義權”的重新強調上。在社會輿論這個巨大的熔爐裏,28到30歲的女性仿佛被貼上瞭各種標簽:適婚、生育窗口期、職場瓶頸……這些標簽像無形的枷鎖,讓人不自覺地去對照、去修正自己的人生軌跡。但這本書卻像一股清流,它冷靜地撕掉瞭這些標簽,邀請讀者重新審視:“我的‘好’標準是什麼?”我記得其中有一段描寫主角在一次失敗的相親後,沒有選擇迴傢痛哭或嚮閨蜜求助,而是獨自去爬瞭一座很陡的山。山頂的風景,與其說是治愈,不如說是一種“清醒”。她清醒地認識到,外界的評價體係,與自己內心的平靜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作者用瞭非常精煉的語言,點齣瞭現代女性在追求獨立自主的同時,內心深處對於被認可、被接納的渴望。這種內在的拉扯,構成瞭這本書最動人的底色。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取悅世界,而是教你如何與那個不斷成長的、有時也會犯錯的自己和解的書。讀完,我有一種重新奪迴人生敘事權的感覺,不再被外界的“截止日期”所裹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