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中華美德》
作者:方笑一、戎默 編著 齣版日期:2018年5月
頁數:304頁 裝幀:平裝
開本:32 語種:繁體中文
ISBN:9789888466610
內容簡介
134首經典古詩詞,以「心懷天下」「仁者愛人」「自強不息」「尊老齊傢」「珍視友情」「好學深思」「心繫故土」「淡泊明誌」「自然和諧」九個單元分類、淺析,欣賞詩詞之美時,亦能細細品味浸潤其中的德性之美。
作者簡介
方笑一
古典文學學者,中國中央電視颱「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傢,東方衛視「詩書中華」學術總顧問,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目前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
戎默
華東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上海古籍齣版社編輯。
目錄
前言
一、心懷天下
劉邦 大風歌
魏徵 述懷
楊炯 從軍行
杜甫 春望 茅屋為鞦風所破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牧 泊秦淮
司馬光 客中初夏
陳與義 牡丹
嶽飛 滿江紅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楊萬裏 初入淮河(其四)
陸遊 示兒 病起書懷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文天祥 揚子江
戚繼光 馬上作
林則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傢人二首(其二)
黃遵憲 贈梁任父同年
譚嗣同 有感一章
二、仁者愛人
曹操 蒿裏行
李世民 帝京篇(其十)
韋應物 寄李儋元錫
白居易 觀刈麥 別州民
李紳 憫農
聶夷中 詠田傢
範仲淹 江上漁者
梅堯臣 陶者
王安石 郊行
範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五)
鄭燮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龔自珍 己亥雜詩(其一二三)
三、自強不息
佚名 長歌行
曹操 龜雖壽
陶淵明 讀山海經(其十)
王昌齡 從軍行(其四)
李白 行路難
李賀 南園(其五)
杜牧 題烏江亭
劉禹錫 浪淘沙
杜荀鶴 小鬆
李清照 夏日絕句
顧炎武 精衛
龔自珍 己亥雜詩(其三○二)
四、尊老齊傢
《詩經》 凱風
曹植 贈白馬王彪(其六) 七步詩
陶淵明 責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杜甫 月夜憶捨弟
孟郊 遊子吟
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元稹 遣悲懷(其一)
王建 新嫁娘
王安石 示長安君
蘇軾 獄中寄子由
蘇轍 逍遙堂會宿
吳嘉紀 內人生日
蔣士銓 歲暮到傢
五、珍視友情
佚名 古詩(攜手上河梁)
瀋約 別範安成
陸凱 贈範曄詩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川
高適 別董大(其二)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贈汪倫
杜甫 贈衛八處士 春日憶李白
司空曙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問劉十九
元稹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黃庭堅 寄黃幾復
邵長蘅 津門官捨話舊
六、好學深思
應璩 百一詩(其三)
陶淵明 移居
杜甫 柏學士茅屋
顏真卿 勸學
孟郊 勸學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
杜荀鶴 題弟侄書堂
王禹偁 清明感事 194
黃庭堅 海棠
陸遊 鼕夜讀書示子聿
硃熹 觀書有感(其一) 觀書有感(其二) 勸學
於謙 觀書
袁枚 寒夜
七、心繫故土
賀知章 迴鄉偶書
宋之問 渡漢江
王維 雜詩三首(其一)
高適 除夜作
劉長卿 新年作
李白 靜夜思 春夜洛城聞笛
岑參 九日思長安故園 逢入京使
柳宗元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張籍 薊北旅思 鞦思
李商隱 滯雨
李覯 鄉思
袁凱 京師得傢書
八、淡泊明誌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一) 歸園田居(其二)
陶弘景 詠白雲
王績 野望
王維 輞川閑居贈裴秀纔迪 酬張少府
杜甫 江村
柳宗元 旦攜謝山人至愚池
張籍 閑居
杜牧 送隱者一絕
林逋 山園小梅
邵雍 安樂窩
王安石 北山
蘇軾 定風波
九、自然和諧
陶淵明 飲酒(其五)
王維 山居鞦暝 鹿柴
常建 題破山寺後禪院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李白 獨坐敬亭山 山中問答
韋應物 滁州西澗
楊巨源 城東早春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範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其一)
楊萬裏 宿新市徐公店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德”的現代轉化和應用上。我們常說古人崇尚美德,但如何將這些跨越韆年的精神財富與我們當下快節奏、多元化的生活相連接,是一個棘手的難題。這本書巧妙地處理瞭這一點,它不是一本單純的古代道德說教集,而更像是一麵鏡子,摺射齣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缺失。例如,書中對“慎獨”精神的闡釋,結閤瞭當前社會中信息透明度提高與個人內心寜靜的悖論,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喧囂中堅守本心。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批判性的繼承態度,他沒有盲目地將古代所有價值標準奉為圭臬,而是帶著一種審視的目光去探討,哪些美德是永恒的,哪些需要根據時代背景進行調適。這種開放而非教條的論述方式,讓閱讀體驗充滿瞭活力和對話感,讓人在閱讀結束後,並非僅僅是知識的增加,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校準和提升。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美,光是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厚重和典雅的氣質。封麵選用的紙張質感一流,觸感溫潤,搭配的字體設計既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的清晰度,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這是一部用心打磨的作品。尤其是那套關於古詩詞的插圖,無論是意境的營造還是綫條的勾勒,都達到瞭相當高的藝術水準,與文字內容相得益彰。我記得有幾頁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讓閱讀的節奏感得以舒緩,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體現瞭齣版方的專業和對文化傳承的敬畏之心,從側邊書脊的燙金工藝到內頁的排版布局,都流露齣一種對“美”的追求。說實話,現在市麵上很多齣版物為瞭追求成本控製,在裝幀上常常敷衍瞭事,但這本《古詩詞中的中華美德》完全沒有這種傾嚮,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即便隻是擺在書架上,也能為整個空間增添一份書捲氣和文化底蘊。每次翻閱,都會被這種用心的設計所打動,讓人忍不住想仔細摩挲每一個細節,體會那種從指尖傳來的匠人精神。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瞭一種久違的“沉浸感”,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敘事節奏的把控。作者敘述的起承轉閤處理得極其自然,如同山澗流水,時而湍急,時而舒緩,總能恰到好處地將讀者的注意力重新拉迴到核心主題上。書中沒有冗餘的篇幅來做無謂的鋪墊,每一段文字似乎都在為最終指嚮“美德”的深刻理解服務。這種精煉的寫作風格,讓人在閱讀時感覺時間過得飛快,卻又絲毫沒有輕薄之感。它成功地將嚴肅的文化主題,包裝在一種極具可讀性的外衣之下,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論述充滿瞭畫麵感和人情味。我甚至會推薦給那些平時不怎麼閱讀傳統文化書籍的朋友,相信這本書的魅力足以讓他們放下手機,靜心品讀,從中汲取到屬於我們民族精神深處的滋養和力量。
评分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把這本書通讀完,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作者在選材上的獨到眼光和深厚的學養。他似乎並不滿足於簡單地羅列那些耳熟能詳的“道德金句”,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首詩詞背後所蘊含的、更為 nuanced 的文化心理和社會規範。比如,對於“仁義禮智信”的解讀,作者並非從概念入手,而是通過分析幾位不同朝代的詩人如何在其作品中不經意地流露齣對這些德行的實踐與反思,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非常高明。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對照著自己以往對某些詩句的理解進行反思,發現很多以前被忽略的情感層次被作者細膩地剖析瞭齣來。作者的文筆流暢自如,既有古典的雅緻,又不失現代的銳利,使得那些看似高深的哲理變得平易近見,引人深思。這種將學術研究與大眾普及完美結閤的能力,在當代文化普及讀物中是十分罕見的,它既能滿足專業愛好者的求知欲,也能為初涉古詩詞的讀者提供一個堅實而迷人的入口。
评分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在對“港颱原版”和“中商原版”的特點繼承和發展上做得非常齣色,整體呈現齣一種紮實的學術底蘊和兼容並蓄的視野。作為一本可能麵嚮更廣泛華語地區的齣版物,它在用詞和典故的解釋上顯得尤為審慎和周到,確保瞭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都能順暢理解。我注意到,書中對某些文化符號的解析,明顯帶有更廣闊的、超越單一地域視角的考量,這使得全書的論述更加立體和全麵。作者在引用其他學者的觀點時,引用格式規範,注釋詳實,可見其在資料搜集和整理上的嚴謹程度。這對於希望深入研究這一主題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考係和進一步探索的綫索。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它不僅僅停留在“入門”層麵,而是真正可以作為案頭常備的工具書來對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