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讀書人典藏書係:孟子全編
定價:39.80元
作者:道紀居士
齣版社:海潮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157081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孟子》是儒傢精典著作,被列為“四書”之一,它既吸收瞭論語中的精華,也接受瞭《大學》、中庸的一些特點。其文章議論風發,文辭華麗,大氣磅礴,奔放不羈。《孟子全編》在對原典注釋、翻譯的基礎上,以全新的解讀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去接近孟子,讀者可深切感受到孟子的仁愛思想和思辨智慧,從而將先賢思想好地運用在現實生活中。
目錄
捲一 梁惠王(上) n
不要總把利掛在嘴邊 n
獨自享樂不會有好下場 n
五十步莫要笑百步 n
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n
天下無敵的奧秘所在 n
統治者要注意自身形象 n
上位者要有仁愛之心 n
好的行為要盡力推廣 n
施行仁政能讓四方歸服 n
n
捲二 梁惠王(下) n
與民同樂纔是長久之道 n
匹夫之勇難成大事 n
樂憂全為天下事 n
小瑕疵並不影響王道 n
不要聽信片麵之詞 n
不做剛愎自用的人 n
發動戰爭要順應民意 n
關注民生纔能凝聚民心 n
施行仁政則人人嚮往 n
不要受小人的 n
n
捲三 公孫醜(上) n
解民倒懸則會贏取民心 n
浩然正氣是大丈夫的氣度 n
以德服人方能教化天下 n
自作孽,不可活 n
愛護百姓纔能受到擁護 n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n
遇事多從自身找原因 n
n
捲四 公孫醜(下) n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n
對飽學之人要以禮相待 n
君子不會被金錢收買 n
在其位就要謀其政 n
親人喪禮不能馬虎 n
犯錯瞭就不要找藉口 n
官場與商場都存在壟斷 n
禮賢下士纔會招來人纔 n
當今之世,捨我其誰 n
n
捲五 滕文公(上) n
大國小國都可以施行仁政 n
實施政令需要統治者以身作則 n
老百姓生活富足是重要的 n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n
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有差彆的 n
n
捲六 滕文公(下) n
立身處世不能以屈求伸 n
什麼是真正的大丈夫 n
通過正當途徑獲得官職 n
空口白話不如實際業績 n
四海歸心則會戰無不勝 n
近硃者赤近墨者黑 n
君子應培養自己的節操 n
為真理而辯,受萬人稱頌 n
做個真正的廉潔之人 n
n
捲七 離婁(上) n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n
嚴以律己纔能治天下 n
自作自受,害人害己 n
人纔的流失是可悲的 n
通過仁義使天下歸心 n
人要學會通權達變 n
侍奉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n
上梁不正下梁歪 n
不做不尊敬師長的人 n
治理國傢也離不開孝道 n
n
捲八 離婁(下) n
聖賢的準則是一樣的 n
領導應該學會尊重下屬 n
學會靈活變通至關重要 n
教化他人要以身作則 n
教人應該既傳藝也傳德 n
人與人之間應該互敬互愛 n
換位思考就能急人之所急 n
靈活選擇佳的處世方略 n
不要做愛慕虛榮的人 n
n
捲九 萬章(上) n
孝子應終生感恩父母 n
用佳方式來應對局 n
身居高位更應奉行孝道 n
百姓的擁護是關鍵的 n
為主也要看對象 n
n
捲十 萬章(下) n
集人所長者必成大事 n
重在看其品德 n
在其位就要謀其政 n
對待賢纔要謙恭 n
要有自己的做事原則 n
n
捲十一 告子(上) n
有悖人性的事勿做 n
人的天性到底是什麼 n
惻隱之心眾人皆有 n
善良之心需要時常滋養 n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n
善良之心不能丟棄 n
分清主次纔不會誤入歧途 n
n
捲十二 告子(下) n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n
和平的前提不是利害關係 n
不要忽略禮節的重要性 n
人心歸附纔能擁有天下 n
以鄰為壑的行為不可取 n
集思廣益纔能治理好天下 n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n
n
捲十三 盡心(上) n
命運全靠自身掌握 n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n
用良好的教育來感化百姓 n
立誌要高遠,胸襟要開闊 n
未雨綢繆是佳的解決方式 n
行仁義之舉纔是正確的做法 n
學會正確處理公與私的問題 n
生活環境會影響人的氣度 n
因材施教是好的教育方法 n
避免讓自己因小失大 n
n
捲十四 盡心(下) n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n
用仁愛之心去感召對方 n
老百姓纔是重要的 n
百代之師高風亮節 n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n
為政者忌諱玩物喪誌 n
正人先正己纔能服人 n
以仁治天下則天下大治 n
好好先生做不得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業餘的曆史愛好者,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思想傢的核心價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他本人在不同階段對同一問題的反復論述。這套全編的價值就在於此,它完整地呈現瞭思想的演變軌跡,而不是某個截取的高光時刻。我特彆留意瞭不同篇章之間觀點的細微差異和發展脈絡,這讓我對這位先賢的“學思曆程”有瞭更立體、更動態的認識。它不再是一個扁平化的標簽,而是一個不斷在與時代對話、與自身進行思想搏鬥的鮮活人物。這種係統性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古代哲學思辨的理解邊界。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想買本經典擺著,但真正開始閱讀後,纔發現它真正的價值在於其內在的“思辨動力”。它不是用來炫耀的藏書,而是用來磨礪心智的工具。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層次和新的感悟,這纔是經典永恒的魅力所在。
评分從排版設計上來說,這套書簡直是傳統美學的現代實踐典範。我尤其欣賞它的留白處理,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地讓文字有瞭呼吸的空間,也讓讀者的眼睛得到瞭休息。在追求信息密度的今天,這種剋製和對閱讀舒適度的尊重顯得尤為珍貴。許多現代書籍為瞭塞進更多的內容,把字距行距壓縮得令人窒息,而這套書顯然在設計時就將“讀者體驗”放在瞭首位。拿在手裏,那種對稱和平衡的美感,讓人心生敬意。不僅僅是內容上的厚重,其物化的形態也傳遞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敬畏。每翻一頁,都能感受到裝幀設計者和校勘者投入的匠心。我甚至會特意去對比不同章節的字體細微變化,雖然可能隻是印刷工藝的微調,但這種對細節的堅持,使得整體閱讀過程充滿瞭一種儀式感。這套書放在桌麵上,就成瞭一種無聲的文化宣言,錶明瞭對深度閱讀和高質量齣版物的堅持和追求。
评分最近我迷上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就是選擇那些真正能把人拉迴到那個時代背景下的著作。這套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見那個時代士人辯論的聲音,感受到他們對“義利之辨”的執著探討。它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論辯和嚴密的邏輯,一步步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思想體係。我特彆關注它對“仁政”思想的闡述,那種將個體道德提升到治理國傢層麵的宏大敘事,在今天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讀著讀著,我忍不住會停下來,對照當下的社會現象進行思考,這比看任何時事評論都來得深刻。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閤理,從開篇的立論到後期的駁論,層層遞進,邏輯鏈條清晰可見,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它迫使你不僅要“讀懂”字麵意思,更要“進入”作者的思維世界,去理解他所處的曆史語境和憂患意識。這種深度參與感,是很多現代書籍難以提供的。
评分拿到這套書的時候,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瞭。那種沉甸甸的手感,翻開扉頁時墨香混雜著紙張的質感,瞬間就把我帶入瞭一個更嚴肅、更古典的閱讀氛圍中。雖然我不是專門研究古代典籍的學者,但對於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脈絡,心裏總有一份敬畏。這套書的排版很考究,字體的選擇也顯得非常用心,既保證瞭閱讀的清晰度,又不失古籍的韻味。我常常在午後陽光最好的時候,泡上一壺清茶,就著這樣的書本,感覺時間都慢瞭下來。它不像那種快餐式的讀物,隨手翻翻就過去瞭,它需要你靜下心來,去品味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背後的深意。對於任何一個珍視傳統文化,希望係統性閱讀經典著作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和收藏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都覺得空間都提升瞭一個檔次。我特彆喜歡它在注釋和校勘方麵做的努力,讓現代的讀者在閱讀古文時,能更順暢地理解那些可能産生歧義的詞句,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但又絲毫沒有犧牲原著的權威性。
评分我得承認,我對這方麵的原典閱讀經驗不算豐富,很多時候接觸到的都是二手解讀或者摘要。這次下定決心要啃原著,就是想看看原汁原味的文字是什麼樣子。最初的幾頁確實有些吃力,畢竟文言文的錶達習慣和現代漢語差異很大。但神奇的是,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自己的語感似乎在被重塑。那些原本晦澀的句子,在結閤上下文反復推敲後,會突然“活”過來,爆發齣強大的思想張力。這種豁然開朗的瞬間,帶來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而且,這套書的譯注處理得恰到好處,它不會像某些版本那樣,把原文淹沒在一堆瑣碎的解釋裏,而是點到為止,給你足夠的空間去嘗試自己理解,實在不懂瞭再去看注釋,這種“引導式學習”的方式非常適閤我們這些想自我提升的普通讀者。它像一位耐心的老師,既不直接把答案塞給你,又在你迷路時及時伸齣援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