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荀子譯注
定價:49.00元
作者: 荀況,王威威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500
字數:
頁碼:32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先秦散文四大傢之一
◎孔孟之後的又一代儒學大傢
◎百傢爭鳴時代諸子學說的集大成者
◎性惡的理性,勸學的苦心
內容提要
《荀子》是戰國末年趙國唯物主義思想傢荀況的文章總集。該書旨在總結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等學術殿堂中所闡發的當時社會上百傢爭鳴的學術思想,反映瞭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思想以及荀況的倫理、政治和經濟思想。
目錄
前言
勸學
修身
非十二子
王製
富國
君道
天論
禮論
樂論
解蔽
正名
性惡
作者介紹
苟子,名況,又稱“苟卿”“孫卿”或“孫卿子”,戰國後期趙國人,生卒年不詳,活動年份在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38年之間。根據《史記·孟子苟卿列傳》記載,苟子在五十歲的時候纔來到齊國的稷下學宮遊說講學(有學者認為“五十”應為“十五”之誤),在齊襄王(公元前283年-前265年在位)時,苟子已是年紀大、資曆深的學者,曾先後三次擔任“祭酒”(古代饗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後來苟子遭人誹謗,離開齊國來到楚國,楚令尹春申君任用他做蘭陵令。公元前238年,楚國發生內亂,春申君被殺,苟子被罷官,便安傢蘭陵。苟子憎恨亂世的黑暗政治,目睹君主不通曉治國之道卻被巫祝所迷惑、相信吉凶的預兆,鄙陋的儒生拘泥於小節,莊周一派狡猾多辯、傷風敗俗等現實景象,於是推究儒傢、墨傢、道傢的成敗得失,撰述瞭幾萬字的文章便辭世瞭,死後葬於蘭陵。法傢的集大成者韓非和秦相李斯都是苟子的學生。
文摘
序言
這本《荀子譯注》在校對和排版上的嚴謹程度,讓我這個有著輕微強迫癥的讀者感到非常欣慰。通篇翻閱下來,幾乎找不到任何印刷或文字上的疏漏,這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是相當難得的。每一個引文、每一個注腳,都清晰無誤,體現瞭齣版團隊對傳統文化所應有的敬畏之心。它不是那種隨便印印、應付瞭事的齣版物,它帶著一種匠人精神在對待自己的作品。書中的版式設計也十分現代,圖文排布疏密有緻,既有學術著作的莊重感,又不失現代書籍的輕盈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心緒能夠保持平和而專注。這份對細節的執著,最終轉化成瞭絕佳的閱讀體驗,讓我在學習荀子深刻思想的過程中,完全不必為文字的清晰度或排版的混亂而分心,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法先王,循上古”的深刻思考之中。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在細節上的考量,真的體現瞭一個齣版機構對文化傳承的尊重。我注意到瞭它的開本選擇,似乎經過瞭精密的計算,既方便單手持握,又保證瞭版麵內容的充裕度,閱讀時不需要頻繁地進行大幅度的翻頁或拉伸,手感極佳。側邊裁切的工藝平整光滑,沒有毛邊,這種對工藝的堅持,往往預示著內容上同樣是精益求精的。而且,在內頁的版心設計上,也能看齣編者對閱讀舒適度的重視,留白處理得非常到位,讓文字有瞭呼吸的空間,避免瞭視覺上的擁擠感。這種對物理形態的極緻追求,讓閱讀行為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而非單純的信息獲取過程。我甚至覺得,當一個人沉浸於閱讀經典的時候,周圍環境的舒適度,包括手中書籍的觸感和重量,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對思想的接納程度,而這本,無疑提供瞭最優質的環境。
评分閱讀體驗上,我必須要提到它的譯注部分,簡直是太貼心瞭,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對先秦典籍的古文理解還有些力不從心的讀者來說,這套譯注無異於一座及時的燈塔。譯者並沒有采取那種生硬的、逐字逐句的直譯,而是非常巧妙地將荀子的思想脈絡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巧妙地融閤在一起進行闡釋。很多晦澀難懂的段落,經過這番解讀後,豁然開朗,仿佛一下子打通瞭思維的任督二脈。更難能可貴的是,譯注的注釋詳略得當,既保證瞭原著的完整性和權威性,又避免瞭陷入過度闡釋的泥潭,讓人既能領略原汁原味的古文韻味,又能準確把握其核心要義。這種恰到好處的平衡感,是衡量一本優秀古籍整理本的關鍵標準,而這本顯然是做到瞭極緻。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啃”一本古書,而是在和一位博學的嚮導一同漫步於先秦的思想迷宮之中,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
评分老實說,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荀子譯注》時,我對它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畢竟市麵上的“譯注”版本良莠不齊,很多要麼是過於學術化,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於淺白,失去瞭原著的深度和力度。然而,這本很快就打消瞭我的疑慮。它的語言風格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卻非常注重可讀性,用詞精煉卻又不失溫度,仿佛是荀子本人在現代用清晰的語言與我們對話。特彆是對於那些涉及到“性惡論”等核心議題的論述,譯注者沒有迴避其復雜性,而是以一種非常清晰的邏輯鏈條將其拆解開來,使得原本充滿爭議和難點的部分,也變得可以被深入理解和思辨。這對於我們理解古代思想傢的辯證思維方式,提供瞭極大的幫助。這本書成功地架起瞭一座古今思想交流的橋梁,讓我得以更真切地感受那位戰國先賢的磅礴氣勢。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閤,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受到它不同於一般市麵上那些輕飄飄的印刷品。封麵的字體選擇和排版布局,透露齣一種莊重而又不失雅緻的氣韻,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去探尋文字背後的智慧。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齣色,墨色的清晰度和留白的處理都非常到位,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其實,對於這種經典著作的物理形態,我一直抱有一種近乎苛刻的要求,畢竟它們承載的是跨越時空的思想精華,值得最好的呈現方式。我特彆欣賞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工藝,既結實又美觀,即便是頻繁翻閱,也不擔心會損壞。而且,它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裝飾,那種厚重感和曆史的沉澱感,是電子書永遠無法替代的體驗。拿到手的瞬間,我就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先被它的外在氣質所摺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