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讀·十周年特輯》首次推齣上下兩冊,《時間的移民》與《在世界的門外》。
上冊聚焦“時代性”,將目光從難以名狀的此時此刻移開,轉嚮人類社會在不同年代裏的文化狀況,試圖追問:互聯網與新技術是如何影響社會心理,大眾文化如何慢慢吞噬社會,都市與鄉村的關係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
下冊退後一步,聚焦“空間性”,勾畫紐約、柏林、開羅、威尼斯等城市的文化圖景,通過文學和曆史的方式重遊布羅茨基、本雅明、阿斯旺尼等人生活與工作過的地方,在保守主義民粹主義泛濫的今天,重新成為世界的陌生人,也重新發現自我。
《單讀》是單嚮空間的品牌齣版物。它團結著新一代作者和讀者,內容以小說、詩歌、文化評論、思想隨筆、非虛構報道和藝術作品為主,推崇沉靜、深入、優雅的閱讀,尊重清醒、獨特、富有活力的聲音。
2019年是《單讀》書係創辦的第十年,《單讀·十周年特輯》是過去時光的答捲,也是未來歲月的開篇。這套紀念版《單讀》,匯聚瞭十年來重要作者的原創文章,以及國內外的新人新作,它集中展示瞭這十年來我們的文學痛點和問題意識,代錶著新一代中國作傢看待世界以及中國本土社會的曆程。
如果你是《單讀》的老讀者,這套書是最好的紀念,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單讀》,那麼這套書也是最好的開始。
【名傢推薦】
我參與編輯過很多夭摺的書,《單讀》的生命力經常令我自己驚嘆。因為不斷有年輕而傑齣靈魂的加入,我認定它還會長久、富有韌性地存在下去。
——許知遠
過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隨技術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覺間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間,要敏捷於變化,又能保有持久的決心,這是一種必要的法則。迴想《單讀》的創辦,正是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讓它免於轉瞬即逝的激情,從而在時間裏擁有自己的軌跡,和可供迴顧的縱深。
——郭玉潔
《單讀》提供瞭一種智性、理性而又並不因此而冷漠的審美。它是一本對青年有號召力的書。它使它的讀者變得年輕而上進。
——阿乙
《單讀》一直是一個單獨的存在,有自己的堅持、審美和品位,有感召力,有願意為它工作的年輕人和願意為它添磚加瓦的寫作者。它始終在嘗試用已有的力量和資源,傳達自己想要傳達的東西,這是一種令人尊敬的態度。
——雙雪濤
我理想中的《單讀》是不斷自我變法,永遠免疫於一切標簽的……然而我怎麼想並不重要。《單讀》會給我驚喜。
——範曄
我有點吃驚《單讀》活瞭十年,就像我沒有想到自己也寫瞭快十年。十年瞭,我們都還在這裏,不怎麼成功,不怎麼掙錢,但沒有放棄。這件事的唯一意義可能就是,證明一本書和一個人都可以活得小眾、邊緣,像閃亮銀河外散落的小星,這條路也沒那麼辛苦,隻要你走下去。
——李靜睿
##想不到已经10年了。另外,豆瓣标注是精装,这个『精装』和我认知的『精装』不是一回事啊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读这本书时,单向街因为经营困难发出援助信,真希望这系列能像许知远所说能办100期,里面的文章虽然繁杂,诗歌,摄影,小说,冷门的外国作品,但都闪耀着思考,剖析,生气勃勃的花火,是属于文字能展现的最大能量
评分##想不到已经10年了。另外,豆瓣标注是精装,这个『精装』和我认知的『精装』不是一回事啊
评分 评分 评分##早课:跨年前读完《单读·十周年》特辑,去现场听吴琦和许知远讲,改变了阅读视角,把单读放在了一个比较语境中,以及问答采访的假想代入(换我回答如何),因为要更宽阔吗,和牟宗三所处时代的时风、学风、文化理想比较阅读,当时也是在宗教堕落、民主政治运用和科学之首出庶物的背景下,真实人品,真实道德都不讲,时代精神非人格化,单读要谈的困境不是新的,只是看困境的人如果放到先贤的视野,我们面对的还是那个,从量的(大数据的市场、审美)、规模化的(超大企业逐利),非人格化(纯科学理智和技术单一论)的窒息中恢复人格、品位和道德。否则我们就还是时代喧哗里抒抒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