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誌武金融啓濛教案,“中國版的《國富論》”,20餘好書奬項獲奬圖書。
金融到底是怎麼迴事?
人類社會為什麼需要金融市場?
金融交易除瞭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如果有的話,是如何貢獻的、如何創造價值的?
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市場發展如何把“人”從傳統的“工具” 約束、從“不自由”的處境中解放齣來?
“看得見的手”“看不見的手”有何內在邏輯?
金融監管的社會成本如何體現?如何評估?
監管內容增加後,誰吃虧,誰受益?
……
《金融的邏輯》(上、下)是陳誌武教授關於金融的發展曆史、演變、影響和作用的一部作品,由不同時期多篇文章結集而成。
在整體構架上,《金融的邏輯》(上)圍繞金融的核心價值與運行機製,從曆史與國傢的宏觀視角,詳細闡述金融發展的內在邏輯,以及金融是如何影響國傢和個人的命運的。作者旁徵博引,通過梳理不同國傢、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曆史時期的金融發展脈絡,透過現象剖析金融的本質內容,幫助讀者對金融的演變和作用建立多維深刻的認知。
《金融的邏輯(下)》,上冊厘清金融的本質邏輯的基礎上,麵嚮個體與社會的未來發展,詳細闡述自由的金融邏輯、民富的金融邏輯、創新的金融邏輯,以期能夠創造更好的條件促進金融創新發展,進而將個人從經濟生活的工具中解放齣來,實現自由發展。
##好无语。整体的框架是将重视稳定和家庭内部经济的儒家文化和崇尚风险与流通的金融体系置于二元对立的位置,这种东方/西方、传统/现代的对立太有症候性了。居然还有“为什么西方是靠制度而不是靠掠夺?”......
评分##大陆型农耕民族没有发展出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法律,也就没能开出发达的金融之花——所以家族社会。人情社会,集体主义都是金融不发达必然出现的结果,文化的成因多种多样,地理和金融必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评分##当政府推动证券市场是为了帮助国有企业摆脱资金困境,当地方政府是为了政绩而帮助国有企业上市上市。二者都很难充分考虑股东利益,从一开始证券市场就不是为了股民股东设立的。在没有市场提供的保险以及其他金融品种的前提下,养子防老是最必要的规避未来风险的手段,而儒家孝道文化体制则是保证作为投资者的长者能有回报的文化制度保证。儒家文化下的中国人只相信血缘关系,而西方人从两千年前就认识到做信用交易的双方并非维权关系不可金融契约。
评分##看了半本看不下去。杂志报纸文章的大合集,比较散碎,内容有重复。
评分##大学入学时就知道的一本书,现在才拿来看完。非常通俗朴素的语言讲述了金融市场对国家发展、个人自由的意义,有启发,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成熟将个人从人格化的跨期金融工具中解放出来这部分,非常认同。但文中(特别是下部的后半部分)有些观点有过于自由主义的倾向,对于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的回应不敢苟同。
评分##读了前半部分
评分##你看得到只是有人想让你看到。
评分对于中国传统关系的解读角度还是很新颖的,从前几章的阅读体验来说更像是现代金融产生和发展的一部简史,不知道后续内容怎么样
评分##一天读完了,很顺畅,但是感觉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