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重生》先是按照時間順序考察戰爭進程,揭示1941—1943年在傳統軍事曆史著作中“被遺忘的戰役”,然後以1943年12月31日的視角迴顧蘇聯軍事學術和軍兵種的發展,介紹戰略層麵的指揮控製、中央軍事管理機關、指揮人員和普通戰士的變化,以及蘇聯紅軍積纍戰鬥經驗的過程。分析其不斷發展的作戰手段,極其復雜的指揮控製和行政管理機構,以及教育訓練製度和方法。
★普裏茲剋“軍事創作終身成就奬”得主格蘭茨研究蘇聯紅軍的巔峰之作——《巨人》係列三部麯的第二部。
★運用解密的蘇聯(俄羅斯)檔案材料,扭轉片麵觀察蘇德戰爭史的錯誤觀點,全麵揭示由於各種原因“被遺忘的戰役”,列舉許多與戰爭最初30個月有關的重大爭論話題,加以分析並得齣新的結論。
★從戰略、戰役法和戰術角度,分析總結蘇聯軍事學術1941年至1943年的進步。
★按照具體軍兵種,詳細論述蘇聯紅軍和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隊1941年至1943年的發展曆程和經驗教訓。
★介紹蘇聯的戰略領導層、軍隊監管部門和中央軍事管理機關1941年至1943年怎樣履行和完善各自的管理職能,並有哪些經驗教訓。
★分析蘇聯紅軍的指揮乾部隊伍1941年至1943年的變化,通過重點觀察主要司令員和指揮員在每個年度的錶現和職務升降,指齣這支指揮乾部隊伍並非像流行觀點認為的那樣不穩定,其中有較大比例的人能從1941年和1942年德國國防軍的殘酷教育課程中幸存下來,成為 1945年凱鏇隊伍當中功成名就的司令員和指揮員。
★概述蘇聯的兵役製度和包括女性、流放犯、懲戒軍人等特殊身份的軍人,並從被裝給養、紀律和士氣等多個角度全方位地描繪普通紅軍戰士的麵貌和生活,試圖從人文角度解答為什麼1941年和1942年同樣喪師失地的蘇聯紅軍沒有像1917年的沙皇軍隊一樣土崩瓦解。
##专业性极强的偏学术性的苏德战争著作。如果说格兰茨的《巨人的碰撞》是一本极佳的战争叙述史,那么这本《巨人重生》就是典型的学术分析史了。庞大而复杂的数据罗列,量化图表呈现;对于苏军高层、兵种与武器细致化的解析,其专业程度似乎算得上无人能望其项背。当然,本书读起来稍显晦涩,尤其是大段大段的数据资料,看的头疼。另一方面,格兰茨站在西方视角审视开战前三年从失败走向胜利的红军,必定会带有些许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刻板印象建构,看俄译注和格兰茨隔空对线真是一件妙趣横生的事儿。最后,给译者点个赞,细节部分做的太棒了!
评分##极其全面深刻的研究,相对比较中的,俄译本的注释是非常有用的,修正了作者的许多观点。从1942年夏开始,大本营对苏联红军的重建是卓有成效的,重建的指挥系统能够有效地贯彻大本营的命令,同时红军指挥稳定性是超出之前的估计的。到1943年,红军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印象中“庞大而僵化”的部队,用于突破国防军防守地域,但这是大纵深战术所要求的;另一部分则是快速力量,用于制止国防军的突破并发展红军在突破中取得的胜利,这支部队在战略与战术上都是具有极大主动性的。红军士兵是多元的,不同的阶级、民族、宗教信仰、动机等等均不同,但都在艰苦的战争中坚持了下来,原因不仅是纪律与惩戒,也有爱国主义(不论是对苏维埃的,还是民族主义的,亦或是对入侵者的憎恨)。毫无疑问,苏联为战胜纳粹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评分##刨除意识形态问题对某些地方的偏见——格兰茨的书籍常见的问题,其他还可以,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俄译版注解,可以与作者正文相互对照。但是某位先生的大放厥词,让我深刻怀疑这人是不是精神康米ptsd(笑)
评分##学术著作,军官团和指挥干部一章较有价值,此外能从这本书里找到PLA的一些基因。翻译很棒,说明军事历史爱好者靠谱。
评分##资料性非常强大全景式展现一支军队是如何浴火重生的,研究二战红军相关必备书目,也很适合当军事院校教材学习使用
评分##很佩服格兰茨埋在资料堆里研究整理归纳的耐心
评分 评分 评分##实际上苏联在凭借自己巨大体量的基础上,只要能让自己规模庞大而素质低下(相较德国国防军而言)的军队拥有一定的学习和配合能力,加上美国运来的巨量资源,击败德国国防军是必然的,只是需要几百万几百万的损失数字,或者说学习代价。另,格兰茨这样的苏粉,俄译者依然批评他带有西方人的傲慢,不得不说这是个莫大的讽刺了,看来俄国人一直都只能接受别人跪着舔的姿态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