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際,中國社會發生瞭巨大變化,反映在思想文化領域則是肇端於中唐而興盛於北宋中期的儒學復興運動。新儒學者鄙棄傳統經生拘守注疏的習氣,將眼光心思轉嚮對儒經義理的探索,以用之於社會實踐。新儒以復興周孔之道、緻君堯舜之業為旗幟,在各個領域掀起瞭復興儒學的熱潮,波屬雲委,終於走嚮興盛的坦途。本書力圖從不同側麵揭示這一跌宕起伏的動態過程,展現變革時代中的壯闊畫捲。
本書脫胎於劉復生教授的博士學位論文,導師徐中舒教授,副導師吳天墀教授,1990年於四川大學通過答辯。1991年收入“大陸地區博士論文叢刊”,由颱北文津齣版社齣版。
本書在颱北文津齣版社1991年版的基礎上作全麵增訂。增訂本對文津版的訛誤作瞭校勘,少數章節標題有所改動,注釋改為頁下注並做瞭補充。“宋學”與“儒學復興”是本書涉及的兩個基本概念,新撰前言中,對二者的內涵和相互關係進行瞭梳理和交待。內容的敘述有所充實,補充瞭荊公新學和蘇氏蜀學的內容。增補瞭結語,對“儒學復興運動”的五大核心問題和它努力達成的目標作瞭概括的總結。另外增加有申論兩題,一是“五德轉移”學說及其終結問題,再是天命觀從傳統“災異論”到“天命即天理”的嬗變,兩題皆與北宋中期儒學復興思潮密切相關,以政治道德取代政治神學是儒傢政治文化的一大轉變,故而申論附之於後。
90分,刘复生先生博论的修订版,当与陈植锷先生博论对照阅读,可见宋史南派与北派的学术源流与逻辑异同。刘氏强调,唐宋儒学复兴运动虽有关却有别,宋代的儒学复兴运动发生于北宋中叶,可谓卓见。其主张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即思想解放运动,核心问题是义理之学、排击异端、通经致用、经典怀疑、古文运动。与旧版相比,概念性更明,对话性更强,体系性更胜。然而,全书依然存在部分瑕疵。譬如误读史料,41页以赵大建隆三年多次前往太清观论证崇道,其实这是中古以降的祈晴求雨的礼制。又如误读论文,155页称李华瑞先生对宋初黄老持论与他“稍有不同”,其实人家与他是截然对立。还如回顾遗漏,许多后辈学者如张维玲、李长远的论著,均未参考。????
评分##原点性著作,常读常新????????????
评分 评分90分,刘复生先生博论的修订版,当与陈植锷先生博论对照阅读,可见宋史南派与北派的学术源流与逻辑异同。刘氏强调,唐宋儒学复兴运动虽有关却有别,宋代的儒学复兴运动发生于北宋中叶,可谓卓见。其主张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即思想解放运动,核心问题是义理之学、排击异端、通经致用、经典怀疑、古文运动。与旧版相比,概念性更明,对话性更强,体系性更胜。然而,全书依然存在部分瑕疵。譬如误读史料,41页以赵大建隆三年多次前往太清观论证崇道,其实这是中古以降的祈晴求雨的礼制。又如误读论文,155页称李华瑞先生对宋初黄老持论与他“稍有不同”,其实人家与他是截然对立。还如回顾遗漏,许多后辈学者如张维玲、李长远的论著,均未参考。????
评分##原点性著作,常读常新????????????
评分##经典
评分##原点性著作,常读常新????????????
评分 评分90分,刘复生先生博论的修订版,当与陈植锷先生博论对照阅读,可见宋史南派与北派的学术源流与逻辑异同。刘氏强调,唐宋儒学复兴运动虽有关却有别,宋代的儒学复兴运动发生于北宋中叶,可谓卓见。其主张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即思想解放运动,核心问题是义理之学、排击异端、通经致用、经典怀疑、古文运动。与旧版相比,概念性更明,对话性更强,体系性更胜。然而,全书依然存在部分瑕疵。譬如误读史料,41页以赵大建隆三年多次前往太清观论证崇道,其实这是中古以降的祈晴求雨的礼制。又如误读论文,155页称李华瑞先生对宋初黄老持论与他“稍有不同”,其实人家与他是截然对立。还如回顾遗漏,许多后辈学者如张维玲、李长远的论著,均未参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