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需要女性

耶魯需要女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安妮·加德納·珀金斯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说明
序言
01 二百六十八年的男校
02 女超人
03 千名男领袖
04 觉醒
05 不限性别
06 玛格丽特要发言
07 姐妹会
08 打破规则
09 反对
10 增援
11 坦克对抗BB枪
12 移山之日
后记
致谢
口述和采访
注释
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1969年9月,美國頂級名校耶魯結束瞭它268年的男校曆史,迎來瞭第一批女學生。當她們踏入宏偉的校園時,卻發現自身的體驗與男同學迥然有彆:她們是7∶1裏的絕對少數,是“男人村”裏的附屬點綴,是男性眼中稀缺的性資源。被社團組織、運動隊、閤唱團、校內餐廳拒之門外的同時,電話騷擾、猥褻侵犯卻自動找上門來。

麵對漠視女性處境的耶魯領導層(基本是白人男性)、“性解放”“反越戰”“平權”等運動下振奮的社會思潮,這群年輕女性要如何捍衛自身、結成友誼、成就自我?如何重塑美國高等教育並改寫曆史?????‍♀️

===

【編輯推薦】

★耶魯1969年的第一批女學生,268年男校曆史的終結者,頂級學府內性彆平權的先鋒,激進六七十年代的領路人!“那是我一生中最有力量的經曆之一,也是我做過最勇敢的事。”

★來到耶魯的不僅是女人,到來的是性。7:1 的男女比,源源不絕的男性關注,性解放下懷孕的風險,反對墮胎的禁令,校園騷擾和性侵——年輕女孩們如何剋服重重考驗?

★讓女人進門,卻把她們當作次等公民。不,你不能加入運動隊、閤唱團或是行進樂隊;不,耶魯不會犧牲男人的數量來招收更多女人;不,你被性侵是因為不夠謹慎……這就是所謂的平等嗎?

★這一代人不會忍受,她們要開闢新天地。成立姐妹會、組建全女子搖滾樂隊、增設女性研究課程、推進性學教育、引領街頭抗議人潮……以身軀、智慧和勇氣對抗龐大父權體製!

★口述采訪+曆史照片+珍貴檔案,生動的個體敘事&變革的社會全景。知名書籍設計師汐和傾心打造,用“芭比粉”碰撞“耶魯藍”,激昂矚目的女性曆史不能被淡化!

===

【作者簡介】

安妮•加德納•珀金斯(Anne Gardiner Perkins),美國曆史與高等教育領域學者、作傢。本科畢業於耶魯大學,曾獲曆史學波特奬(Porter Prize),是《耶魯日報》的第一位女主編。此後,珀金斯相繼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進行學習和研究,一直緻力於高等教育事業。

【譯者簡介】

徐芳園:譯者,已翻譯《國王:一個街頭故事》《客居己鄉》《齣埃及:我的迴憶》等作品。

===

【相關評論】

讓女性進門是一迴事,而讓她們在耶魯根深蒂固的男性文化中覺得受歡迎、能融入和平等則完全是另外一迴事。

——《紐約時報》書評

本書揭示瞭這些先驅者麵臨的多重阻礙,並記錄瞭她們剋服障礙的勇敢嘗試。戰鬥還沒有結束。這本鼓舞人心的書是每個人的“必讀”書目。

——珍妮特•耶倫 耶魯畢業生、美國首位女財政部長

本書講述瞭一群勇敢的年輕女性重塑本科教育的振奮曆史。珀金斯翔實的敘述提醒我們,性彆平等來之不易,它是前人努力的結果。

——娜塔莉亞•霍爾特 《讓火箭起飛的女孩》作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珀金斯访谈了当年这第一批经历了这个历史闪点的四十二位女性,并记录下了她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在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今天,依然大放光芒,激励着每一个女孩,勇敢地去追求真理,追求属于自己的灼灼闪耀的人生。

评分

##耶鲁直到1969年才收女生,哥伦比亚大学更是1983年才招女生。这本书还原了那段历史。

评分

##高校不能仅是男子俱乐部,女性也不可以是“男人的财产中最宝贵的动产”。最初,女性来到高校,但男人(包括男学生和男教授)只看见了性。最终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女人一样可以成为学者、领袖,或者国家的良心。男女同校当然会有情感纠葛,我们承认异性恋难以克服,不过说真的,需要克服吗?或许女孩们始终需要的是,学习迎男而上。而男生需要学习的是,即便整个结构在干扰女生们发展,她们的优秀始终不曾输给你们。

评分

##采用当下流行的口述史方式架构时间线,尽管其中的故事充满了时代观念的隔阂,但最终呈现的视角客观而理性,俨然一册荡气回肠的史诗。这样的记录是窥豹一斑,也是女性权益推动者们用青春书写出的答案。

评分

不可思议的是美国在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禁止了性别歧视,当然包括教育行业,但直到1968年高校还不接受女本科生,只有少数如哈佛、布朗这样的高校创立了姐妹学院,但“全男性”教育约等于“名校”。最早一批女学生不过被同校男学生看作是性资源,名义上的教育平等,其实女性处境困难重重,包括偏见、性骚扰、猥亵。在教育道路上成就自我,获得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这些女性的命运与美国高等教育的演变联系在一起。这本书提供了女性主义发展的一个新视角。

评分

##是口述史,读得很快,一些观念如今再看仍能让我想起关于女电竞选手那篇深度报道。和朋友说,嘿,你知道你上过的学校以前是男校吗?他表示震惊,然后一起感慨,耶鲁又名全男性教育。

评分

##采用当下流行的口述史方式架构时间线,尽管其中的故事充满了时代观念的隔阂,但最终呈现的视角客观而理性,俨然一册荡气回肠的史诗。这样的记录是窥豹一斑,也是女性权益推动者们用青春书写出的答案。

评分

##采用当下流行的口述史方式架构时间线,尽管其中的故事充满了时代观念的隔阂,但最终呈现的视角客观而理性,俨然一册荡气回肠的史诗。这样的记录是窥豹一斑,也是女性权益推动者们用青春书写出的答案。

评分

##一段值得回望的历史,其历史厚度和内涵超过想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