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也讓我費解。我本以為這是一本針對進階鼓手的、探討“復節奏”(Polyrhythms)和“復閤節拍”(Odd Time Signatures)如何內化的實戰手冊。我希望看到如何用圖錶清晰地分解如5/4拍或7/8拍中的重音分布,以及如何將這些非對稱節奏“內化”到身體記憶中,而不是僅僅依賴數拍子。但這本書的插圖大多是陳舊的、模糊不清的鼓組照片,似乎是從上世紀末的雜誌上直接掃描下來的,光影效果極差,很多力度標記(如sfz, pp)在黑白印刷中幾乎難以辨認。更要命的是,它在處理復雜節奏時,完全沒有提供任何“視覺輔助工具”來幫助理解節奏的對位關係。它隻是機械地列齣瞭一連串的音符,讓讀者自行去體會。這完全是逆著人類學習規律而行的。一本現代的“技巧訓練”書籍,應當利用一切視覺手段來簡化復雜的概念,這本書卻似乎在刻意製造理解的障礙,讓人感覺它更像是為某種特定、過時的教學體係服務的,與現代鼓樂教學理念格格不入。
评分我嘗試在書中尋找關於“錄音室技巧”與“現場演奏”的差異化訓練方法,因為這是區分職業鼓手和業餘愛好者的重要分水嶺。例如,在錄音室中,如何精確控製踩鑔的開啓角度以避免鑔片音“溢齣”麥剋風拾音範圍;或者在大型體育場館演齣時,如何調整演奏力度以適應現場的混響時間,確保節奏的清晰度。遺憾的是,這本書對“技巧”的定義極其狹隘,僅限於“在無任何外部影響下的個人擊打準確性”。它完全忽略瞭“音樂傢”的身份,即在特定聲學和技術環境中進行適應性調整的能力。書中關於“音色選擇”的討論,也僅僅停留在“你需要一個好的軍鼓”這種常識層麵,而沒有深入探討不同木材、腔體深度如何影響特定音樂風格下的“穿透力”。如果一本“技巧訓練”書不能教會我如何作為一個環境適應者和聲音塑造者去演奏,那麼它充其量隻能算作一本“練習冊”,而且是一本信息量極其滯後的練習冊,對我的演奏提升幫助微乎其微。
评分我原本寄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即興演奏的邏輯世界”的大門,畢竟,真正的技巧訓練最終目的在於解放演奏者的創造力。我期待閱讀到關於“和聲與節奏的互動關係”,例如在爵士樂中,鼓手如何通過對和弦進行(Chord Changes)的微妙強調來引導Solo樂手的即興方嚮;或者,在放剋(Funk)音樂中,如何通過對重音(Accents)的精心放置來創造齣“律動錯位感”(Groove Displacement)。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正確地拿鼓槌”的指導手冊的擴充版。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講解握槌的力度平衡和腕部靈活度,這些固然重要,但它們隻是技巧的地基。地基打得再好,沒有上層建築,也成不瞭高樓。關於如何將這些基礎動作轉化為富有音樂性的樂句組織,書裏隻用瞭一句“多聽多模仿”帶過,這種逃避復雜問題的態度,對於一本專業的“技巧訓練”書籍而言,是不可原諒的。如果我隻想學握槌,我大可以去看任何一個鼓廠提供的免費宣傳視頻。
评分這本號稱“深度解析XX流派鼓點演變脈絡”的書籍,真是讓我大跌眼鏡。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現代音樂中節奏型態如何受到非洲、拉丁美洲甚至電子音樂影響的係統性梳理,比如對波薩諾瓦(Bossa Nova)復雜切分音在搖滾樂中的嫁接案例的細緻剖析,或者對“碎拍”(Breakbeat)如何被解構並重構成新金屬(Nu Metal)鼓型的一些案例分析。然而,這本書的篇幅幾乎完全被一些極其基礎的、我初學鼓時翻爛瞭的教材裏都會涵蓋的“基礎手型訓練”占據瞭。我甚至在書中尋找瞭關於“動態控製”(Dynamics Control)在Fusion音樂中如何作為錶現力核心的討論,但收獲的僅僅是關於如何擊打“Rimshot”音色的幾頁枯燥文字,完全沒有涉及如何運用力度變化來塑造樂句的呼吸感和情緒起伏。如果說它有什麼價值,大概就是能讓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任何音樂理論的初學者,辨認一下軍鼓、底鼓和踩鑔在標準五綫譜上的位置,僅此而已。對於任何一個渴望理解節奏背後的文化和技術語境的鼓手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密度,恐怕還不如隨便找一篇高質量的鼓樂博客文章來得充實。它更像是一本為“零基礎入門”準備的、但又命名得極其唬人的宣傳冊,完全沒有觸及到任何“技巧訓練”所應包含的深度和廣度。
评分讀完這本關於“節奏重構與樂句構建”的厚重之作(我以為它會是這樣的書),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智力上的空虛。我真正想探討的是,在後搖滾(Post-Rock)領域,鼓手如何通過稀疏的、充滿空間感的填充(Fills)來推動敘事性,而不是僅僅是炫技。這本書裏關於“填充”的章節,全部聚焦於如何用最快的速度連續敲擊十六分音符,並配有大量毫無情感色彩的節拍器數字標注。這種“速度至上”的理念,在當今強調音樂性和氛圍感的時代,簡直是一種倒退。更讓我失望的是,書中完全沒有提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鼓組的聲場布局”來影響演奏的聽感,比如底鼓的共鳴如何與貝斯綫的低頻相互作用,鑔片(Cymbals)選擇對整體音色的“定調”作用。這些都是構成一個成熟鼓手“技巧”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隻停留在“你怎麼敲”的層麵,而完全忽略瞭“為什麼這麼敲”和“敲齣來聽起來是什麼效果”這兩個核心問題。這本書的作者似乎還停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對鼓手“機械化”要求的審美中,對於現代音樂製作和編麯中鼓組的地位,缺乏基本的認知和探討,簡直是工具書中的“異類”。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满意
评分这次物流不错,但95%的订单物流都比较慢。简直无语,现在都不怎么敢在上面买东西了。太慢哦。
评分很好很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很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东西还是不错的 喜欢哦
评分想学鼓,看了一下内容还可以。
评分满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