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捲上文
第一章 樸素之文
《尚書》
〔附〕金石文字
第二章 鬱鬱乎“文”
《左傳》
〔附〕《公羊傳》《轂梁傳》《國語》
第三章 最初的平民趣味
《戰國策》
〔附〕《晏子春鞦》
第四章 “春風扇微和”與“猛誌固常在”
《論語》
《孟子》
〔附〕《檀弓》
第五章 幻麗之文
《莊子》
第六章 “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老子》
《荀子》
《韓非子》
第七章 誌怪意趣
《山海經》
〔附〕《穆天子傳》
捲下詩
第一章 “思無邪”
《詩經》
第二章 《風》《雅》寢聲,奇文鬱起
《楚辭》
後記
引用文獻
重印後記
這兩年來瞭京東,入瞭幾個大坑,都是巨坑,傷券傷錢!這種係列的書,有活動的時候趕緊下手。
评分書中有個彆論點似可商榷或補充。一是關於“左史”、“右史”問題,我傾嚮同意《禮記·玉藻》之說,認為應作“左史記事,右史記言”。蓋“左史”之“左”,即《春鞦左氏傳》之“左”也。二十年前我在北大曆史係講授《左傳》,當時研究生張辛同誌(今張君在北大考古係任教)同意鄙說,曾撰專文考證之。後來經我推薦,論文在《文獻》雜誌上發錶。揚之水君似未讀到此文。書中僅據《漢書·藝文誌》及金毓黻先生說,疑《玉藻》之文“左”、“右”誤倒,理由恐不充分。二是關於韓非子思想的負麵作用(或曰反動性),王元化先生在《九十年代反思錄》和《思辨隨筆》中均有精闢論述。如揚之水君加以檢讀並參考之,則可補其所論之不足也。
评分好書,好裝幀!喜歡這一類的書
评分挺好的書,因為包裝就是個口袋,角都摔瞭。
评分“固體金屬分子的運動本來就很微弱,而水晶球最中心的那部分分子被我們所不瞭解的手段,把分子活動頻率和範圍局限在極低的程度上,形成瞭相當穩定的狀態。”
评分關於《擬古》九首之係年,多疑是晉宋易代後所作。劉履《選詩補注》:「凡靖節退休後所作之詩,類多悼國傷時托諷之詞,然不欲顯斥,故以擬古、雜詩等目名其題雲。」黃文煥《陶詩析義》:「陶詩自題甲子者十餘首,其餘何年所作,詩中或自及之,其在禪宋以後,不盡可考。獨此詩九首專感革運,最焉明顯,與他詩隱語不同。」溫汝能纂輯《陶詩匯評》:「《擬古》九首大抵遭逢易代,感世事之多變,嘆交情之不終,撫時度勢,實所難言,追昔傷今,惟發諸慨。」翁同穌曰:「此數首皆在晉亡之後,故有『飢食首陽薇』及『忽值山河改』之語。)」培謙編《陶謝詩集》捲三眉批)梁啓超《陶淵明年譜》係於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戌(四二二)。古直《陶靖節年譜》係於宋武帝永初元年庚申(四二○)。王瑤注曰:「劉裕於義熙十四年戊午(四一八)十二月,幽晉安帝於東堂,而立恭帝,至恭帝元熙二年庚申(四二○)六月,裕乃逼禪即位。恭帝前後共曆三年,而晉室以終。詩中托興的詩句多春景,如『仲春遘時雨』、『春風扇微和氣則本詩當作於宋武帝永初二年辛酉(四二一)。」逯欽立《陶淵明事跡詩文係年》於宋永初元年庚申(四二○)下曰:「《擬古》詩第九首當作於是年。詩雲:『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黃文煥曰:『劉裕以戊午年十二月,立琅邪王德文,是焉恭帝元熙元年,而裕逼禪矣。帝之年號雖隻二年,而初立在戊午,是三年也。望當采者,既經三年,或可以自修內治,奏成績也。長江邊豈種桑之地,焉裕所立,而無以防裕,勢終受製。
评分《先秦詩文史》直接麵對先秦詩文“本來的存在方式”,如此而有可能做到的,或許與作者自認的“先秦詩文讀本”或“我讀先秦詩文”不無差異。譬如文體研究。不過所謂文體,總意味著某種東西相對固定下來,然而先秦詩文尚屬草創,此一說法恐怕隻適用於它們之後。況且那些著述,大到一書,小到一篇,往往經由後人編就,未必齣自一人之手。一定要以文體論之,難免牽強附會之譏。“史”的另一可能把握之處,在於揭示其間某種演變過程,不過作者於此所能點撥的,也不過是大緻門路。迄今為止,我們還不能令人信服地說齣某些“文”問世的確切年代和先後順序。尤其是某些彼此風格約略呼應的作品,譬如《左傳》與《孟子》,《戰國策》與《韓非子》,到底誰先誰後,一時搞不明白。
评分東西收到瞭,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评分很好的書值得收藏很好的書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