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綴集》是全部《舊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閤並。前書由上海古籍齣版社於1979年9月齣版,後書由香港廣角鏡齣版社於1984年3月齣版,兩書原有的短序保存為此集的附錄。這本書是拼拆綴補而成,內容有新舊七篇文章。古代有“五綴衣”、“七綴鉢”等名目,故題為《七綴集》。
##2017年已读039:钱老《管锥编》等皇皇巨著令人望而生畏,但此书却平易近人得多,可作为窥其堂奥的入门。虽薄薄一册,但包孕丰富,读起来也并不轻松。先生真可谓学贯中西,谈文论艺往往融会古今,有人诟病先生多引述而少观点,我却不以为然,旁征博引即为考证为论据为品第,纵横捭阖、兴会标举之处,眼光与臧否皆蕴涵在其中了。最喜《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诗可以怨》三篇。
评分##主要是一些比较文学论文。跨学科(文学与美术,《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平行研究(《读〈拉奥孔〉》《通感》《诗可以怨》《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都旁征博引了中外诗歌、故事、小说及文学批评),媒介学(《林纾的翻译》《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令人佩服惭愧。
评分##2017年已读039:钱老《管锥编》等皇皇巨著令人望而生畏,但此书却平易近人得多,可作为窥其堂奥的入门。虽薄薄一册,但包孕丰富,读起来也并不轻松。先生真可谓学贯中西,谈文论艺往往融会古今,有人诟病先生多引述而少观点,我却不以为然,旁征博引即为考证为论据为品第,纵横捭阖、兴会标举之处,眼光与臧否皆蕴涵在其中了。最喜《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诗可以怨》三篇。
评分##想了想,至少是第四次全文阅读了。
评分##锺书先生的文,尤其是文论这一块,我是最最没有发言权的。实话实讲,这样一本薄薄的集子看的的确特别吃力,读完后大概也只消化了十之一二,然而就算只是囫囵吞枣(颇有被动的意味在里面,毕竟并非懈怠,更多的是功力不足)般不求甚解似的纵览,也有颇多收获。这一类文学类论文,放之现今的国内,大概是极品中的极品吧。今人皆言博士之“博”在于专也,殊不知这只是才情不够,努力不足的托辞罢了,看了钱先生的文后,方知博士的模样,方知学问的做法,纵是插科打诨闲言碎语式的“小品文”,也如此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形散神聚,飘逸甚极,大家之作。《中国诗与中国画》,《林纾的翻译》,《诗可以怨》几篇于我尤有启发,都乃理趣与兴味兼具的好文,虽说晚辈学识尚浅,甚至连效仿都不能,不过这样的作品实则多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已是足矣。
评分##光就这本来说,逞才过甚,记忆力涨破理念,有知识无境界。在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的同时信息量如此贫乏,倒也是挺不容易的。
评分私以为读钱氏几卷大作,这是最好的入门。一来写的系统,旁征博引的同时总是会时时记得绕回主题上,思路井然有序,有利于培养读者对钱老的崇拜之情。二来内容平易近人,不像管锥编开始就来个谁也弄不懂的周易,七缀集里讲画,讲翻译,讲小说的变形,大家都懂一点,顺着钱老的思路走,颇能发现他开阔独到的一面。
评分##2017年已读039:钱老《管锥编》等皇皇巨著令人望而生畏,但此书却平易近人得多,可作为窥其堂奥的入门。虽薄薄一册,但包孕丰富,读起来也并不轻松。先生真可谓学贯中西,谈文论艺往往融会古今,有人诟病先生多引述而少观点,我却不以为然,旁征博引即为考证为论据为品第,纵横捭阖、兴会标举之处,眼光与臧否皆蕴涵在其中了。最喜《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诗可以怨》三篇。
评分##这知识储备神级了,简直行走的图书馆,钱先生是吃了记忆面包么orz。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