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文化史:懷孕、醫學和文化(1750-2000) [A Cultural History of Pregnancy Pregnancy,Medicine and Culture,1750-2000]

懷孕文化史:懷孕、醫學和文化(1750-2000) [A Cultural History of Pregnancy Pregnancy,Medicine and Culture,1750-20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漢森 著,章梅芳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68523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817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同文馆·小历史系列
外文名称:A Cultural History of Pregnancy Pregnancy,Medicine and Culture,1750-2000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懷孕文化史:懷孕、醫學和文化(1750-2000)》不是一部傳統內史意義上的醫學史著作,而是在醫學與文化的互動框架中解釋“懷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史作品。《懷孕文化史:懷孕、醫學和文化(1750-2000)》利用英國兩百五十年間婦産科文件、懷孕指導手冊、文學作品、流行小說和視覺圖像,涉及的話題包括母嬰的相對權利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醫療介入對於懷孕是可接受的等關鍵問題上態度的變化,醫學和社會變化對於懷孕的主體經驗帶來的影響等。

作者簡介

  剋萊爾·漢森(Clare Hanson),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英語係教授,她的其他著作還包括Hysterical Fictions: The Womans Novel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2000)等。
  譯者簡介:章梅芳,清華大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科學技術與文明研究中心副教授。

內頁插圖

目錄

緻謝
關於拼字法的一條說明
插圖清單
導言
1 給女性的建議
懷孕代言:相互競爭的真理主張
興奮性/敏感性和母性印記
評價懷孕
預成論、漸成論與《弗蘭肯斯坦》
2 道德生理學
女性的本質
妊娠期精神病
“接住你的兒子吧,先生!”
3 生育種族
身體劣化與優生學女權主義
婦女權利與産前環境
分析懷孕
4 大規模生産
優生學與社會階級
人工培育
國傢政策
自然分娩
5 生育未來
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浪潮與人口生育
作為個體的胎兒,作為病人的胎兒
新的生育技術
生育選擇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這些語言錶明,阿德琳的心靈和身體經受瞭深深糾結的痛苦:她的身體言說瞭她的情感。她目擊的這件“悲慘事件”嚴重打擊瞭她,以至於她僅剩下迴到格倫默裏身邊請求他和自己結婚的力氣,之後她就毫無知覺地昏倒在地闆上。但是,這時再想要避開這一“母性印記”的惡劣影響已經太晚瞭。在短暫地恢復意識之後,阿德琳再次陷入昏厥,庭院事件之後的第二天,她産下瞭一個死嬰。
  在某種程度上,這一情節可能直接來源於産科教科書的勸誡和指導,它們警告不加約束的情緒會造成危險。這一情節同時也反映瞭占主導位置的意識形態,因為阿德琳的痛苦被認為是對她所犯罪惡的直接報應。假如她沒有和格倫默裏婚外同居,假如她對危險有所認知,孩子就不會死。阿德琳的第二次懷孕進一步強化瞭這一觀點,第二個孩子是格倫默裏去世之後阿德琳新婚姻的結晶,這個孩子茁壯成長的故事聽起來有些誇張,其甚至在天花中都存活下來瞭。奧佩的文本錶露齣很多矛盾的觀點,尤其對婚姻問題持一種矛盾態度。她將阿德琳塑造成非常善良和親切的角色,其唯一的過錯隻是(原則性很強地)拒絕和格倫默裏結婚。小說的敘事將視角放在其他人對阿德琳的看法上,當以為她結瞭婚時,他們將她看成是貞潔善良的人,而一旦發現瞭真相,他們就說她品德敗壞。這一敘事角度實際上提齣瞭內在或天生的德行與宗教教條之間的關係問題。阿德琳沒能結婚就必須被認為是絕對的罪孽嗎?它同時還突齣展現瞭偏見的緻命危害:正如阿德琳自己所說,“就因為我沒有在聖壇上舉行一場無聊的儀式,我就容易被視作為品德敗壞的女人。

前言/序言

  1791年10月,硃迪思·米爾班剋(Judith Milbanke)寫信給她的姑媽瑪麗·諾埃爾(Mary Noel),告訴瞭她自己可能已經懷孕的消息,此時硃迪思已結婚15年,一直沒有小孩,其間經曆瞭兩次流産。硃迪思的境遇在很多方麵都是不同尋常的。她的丈夫拉爾夫·米爾班剋(Ralph Mibanke)是一位輝格黨下院議員,和他在一起硃迪思生活得很快樂,他顯然沒有給她必須生育小孩以延續傢族香火的壓力。她積極地參與丈夫的政治生涯,過著忙碌的社會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還十分富有。然而,盡管她擁有特權地位,懷孕這件事仍然使她陷入疑慮和不確定之中,這也是當時現實條件的必然伴生物。她姑媽的迴信就生動地錶明瞭這一時代的經驗特徵,即對懷孕的焦慮和不確定性。因為在這個時代,直到在産婦的分娩過程中孩子被真實地看見之前,人們都始終無法確診是否懷孕。在給硃迪思的第一封迴信中,姑媽錶達瞭自己對硃迪思癥狀的興奮之情和種種推測,並且吩咐她必須嚴守秘密以免希望落空而遭人嘲笑。在第二封迴信中,姑媽告訴硃迪思自己就“哺乳婦女”的問題谘詢瞭朋友,這些人和硃迪思一樣有“飢餓感但沒有惡心嘔吐的癥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段话如一艘救生船,打捞起我沉没于黢黑记忆之海的诸多经验:在陌生的医生们面前袒露肚腹,接受科学的测量、按触以及品头论足;努力记忆指导手册上列出的正确饮食、对胎儿无害的体操动作和睡觉姿势;因为偷喝了一杯咖啡而心生愧疚,或者因为早晨没有感受到胎动而惶惶不安。似乎谁都有资格批评我,而我从来没有像怀孕时期那样渴望“正确”。

评分

评分

研究怀孕是个冷门,但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令我感兴趣的是,书中引用了大量以怀孕为主题的女性写作文本,包括女性自传、小说和女性主义理论写作。这些对怀孕主体经验的感性与理性认知都十分丰富的女性声音,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社会对女性的文化压力之“应力”而存在的。同为女性的作者耐心地倾听了这些声音:怀孕就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严酷考验:身体的分裂,自我和他者、自然和意识、生理和语言的分离与共存……怀孕就是一种被制度化、社会化和本质化的精神错乱”,不过,“怀孕和分娩也为女人同自己的母亲团聚并回归最初的同性纽带关系提供了可能性”(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因为女人与伟大的生命之树有着神秘的脐带联系,所以男人对“具有生育力的、孤雌生殖的母亲,即那种孕育万物的、古老而原始的人物形象有着潜在的恐惧与渴望”(芭芭拉•科瑞德);凭什么医生总是剥夺女性对怀孕的表达权利而替她代言?“你说你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熟悉你的声音,这没有用……医生会像你的恩人一般劝说这只是你的幻觉,告诉你女人总爱去想象一些并不存在的事情”(多丽丝•莱辛);“子宫里的胎儿或者怀抱里的小家伙能够停止时间。时间静止了,死神后退了……带着半分茫然,半分神秘,她感觉到她的生命之墙延长了,变薄了……从生命、时间和死亡中解脱出来,她已经步入了永恒”(伊妮德•巴格诺尔德)……

评分

令我感兴趣的是,书中引用了大量以怀孕为主题的女性写作文本,包括女性自传、小说和女性主义理论写作。这些对怀孕主体经验的感性与理性认知都十分丰富的女性声音,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社会对女性的文化压力之“应力”而存在的。同为女性的作者耐心地倾听了这些声音:怀孕就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严酷考验:身体的分裂,自我和他者、自然和意识、生理和语言的分离与共存……怀孕就是一种被制度化、社会化和本质化的精神错乱”,不过,“怀孕和分娩也为女人同自己的母亲团聚并回归最初的同性纽带关系提供了可能性”(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因为女人与伟大的生命之树有着神秘的脐带联系,所以男人对“具有生育力的、孤雌生殖的母亲,即那种孕育万物的、古老而原始的人物形象有着潜在的恐惧与渴望”(芭芭拉•科瑞德);凭什么医生总是剥夺女性对怀孕的表达权利而替她代言?“你说你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熟悉你的声音,这没有用……医生会像你的恩人一般劝说这只是你的幻觉,告诉你女人总爱去想象一些并不存在的事情”(多丽丝•莱辛);“子宫里的胎儿或者怀抱里的小家伙能够停止时间。时间静止了,死神后退了……带着半分茫然,半分神秘,她感觉到她的生命之墙延长了,变薄了……从生命、时间和死亡中解脱出来,她已经步入了永恒”(伊妮德•巴格诺尔德)……

评分

评分

书中引用了大量以怀孕为主题的女性写作文本,包括女性自传、小说和女性主义理论写作。这些对怀孕主体经验的感性与理性认知都十分丰富的女性声音,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社会对女性的文化压力之“应力”而存在的。同为女性的作者耐心地倾听了这些声音:怀孕就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严酷考验:身体的分裂,自我和他者、自然和意识、生理和语言的分离与共存……怀孕就是一种被制度化、社会化和本质化的精神错乱”,不过,“怀孕和分娩也为女人同自己的母亲团聚并回归最初的同性纽带关系提供了可能性”(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因为女人与伟大的生命之树有着神秘的脐带联系,所以男人对“具有生育力的、孤雌生殖的母亲,即那种孕育万物的、古老而原始的人物形象有着潜在的恐惧与渴望”(芭芭拉•科瑞德);凭什么医生总是剥夺女性对怀孕的表达权利而替她代言?“你说你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熟悉你的声音,这没有用……医生会像你的恩人一般劝说这只是你的幻觉,告诉你女人总爱去想象一些并不存在的事情”(多丽丝•莱辛);“子宫里的胎儿或者怀抱里的小家伙能够停止时间。时间静止了,死神后退了……带着半分茫然,半分神秘,她感觉到她的生命之墙延长了,变薄了……从生命、时间和死亡中解脱出来,她已经步入了永恒”(伊妮德•巴格诺尔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