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氣象學與氣候學基礎(第二版)》是大學本科地理學專業的基礎課教材,以氣候係統為主綫,講述瞭氣象學、天氣學和氣候學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全書共分十二章,內空包括氣候概述、輻射過程、大氣熱力學過程、大氣中的水分、氣壓變化和空氣運動、大氣環流、天氣係統、下墊麵在氣候形成中的作用,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氣候的分布和分類、氣候的變化等。結閤各章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本書對氣象、氣候學領域的研究新成果進行瞭介紹,闡述瞭人類與大氣圈的相互關係,由於人類的不閤理開發活動造成的全球氣候問題,以及與此有關的環境問題。
《氣象學與氣候學基礎(第二版)》以其新穎的版式更接近於讀者,適於用作高等院校地理專業的教材,亦可供環境、水文、農林等專業師生作教材,也可作為有關技術人員和中學地理教師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 氣象學與氣候學的概念
1.1.1 氣象學的概念
1.1.2 氣候學的概念
1.2 氣象學與氣候學在國民經濟中的意義
1.2.1 氣象氣候情報服務
1.2.2 天氣、氣候預報服務
1.2.3 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
1.2.4 人工影響天氣和改善氣候環境
1.3 氣象學和氣候學的發展
總結與提要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大氣的基本情況
2.1 大氣圈和氣候係統
2.1.1 大氣圈
2.1.2 水圈、陸麵、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2.1.3 氣候係統內部各成員間的相互作用
2.2 主要氣象要素
2.2.1 氣溫
2.2.2 氣壓
2.2.3 濕度
2.2.4 降水
2.2.5 風
2.2.6 雲量和雲狀
2.2.7 能見度
2.3 空氣的狀態方程
2.3.1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2.3.2 乾空氣的狀態方程
2.3.3 濕空氣狀態方程與虛溫
總結與提要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輻射過程
3.1 輻射的基本知識
3.1.1 輻射與輻射能
3.1.2 輻射光譜
3.1.3 物體對輻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3.1.4 輻射的基本定律
3.2 太陽輻射
3.2.1 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
3.2.2 太陽輻射在大氣中的減弱
3.2.3 到達地麵的太陽輻射
3.2.4 地麵對太陽輻射的反射
3.2.5 地球行星反射率
3.3 地麵和大氣的輻射
3.3.1 地麵和大氣的長波輻射
3.3.2 大氣對長波輻射的吸收
3.3.3 地麵有效輻射
3.3.4 長波射齣輻射
3.4 輻射差額
3.4.1 輻射差額
3.4.2 地氣係統輻射差額的地理分布
3.5 全球熱量平衡
3.5.1 地麵熱量平衡
3.5.2 全球熱量平衡模式
3.6 天文氣候帶
3.6.1 赤道帶
3.6.2 熱帶
3.6.3 副熱帶
3.6.4 溫帶
3.6.5 副寒帶
……
第四章 大氣的熱力學過程
第五章 大氣中的水分
第六章 氣壓變化和大氣的水平運動
第七章 大氣環流
第八章 天氣係統
第九章 下墊麵對氣候的影響
第十章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第十一章 氣候的分布和氣候分類
第十二章 氣候變化
附圖 世界氣溫、降水資料測站位置圖
附錶 世界氣候資料錶
主題詞索引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氣象學與氣候學基礎(第二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評分
☆☆☆☆☆
他感到坐立不安,市長竟然選上瞭自己!但是他難道能夠拒絕嗎?如果拒絕的話,就會顯得太不閤情理,而他現在不能冒這種險。無論如何,他根本不必擔心卡爾根,對他而言,敵人隻有一個,始終就隻有一個。
評分
☆☆☆☆☆
達瑞爾博士終於抬起頭來,問道:“你在說什麼呢,波莉?”
評分
☆☆☆☆☆
為什麼非要十個字字字?
評分
☆☆☆☆☆
評分
☆☆☆☆☆
⑤教學生抓重點.教學難免有意外,課堂難免有突變,應對教學意外、課堂突變的本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能力。對教師來說,讓意外乾擾教學、影響教學是無能,把意外變成生成,促進教學、改進教學是藝術。生成相對於教學預設而言,分有意生成、無意生成兩種類型;問題生成、疑問生成、答案生成、靈感生成、思維生成、模式生成六種形式。生成的重點在問題生成、靈感生成。教學機智顯亮點.隨機應變的纔智與機敏,最能贏得學生欽佩和行贊嘆的亮點。教學機智的類型分為教師教的機智、學生學的機智,師生互動的機智,學生探究的機智。機智常常錶現在應對質疑的解答,麵對難題的措施,發現問題的敏銳,解決問題的靈活。
評分
☆☆☆☆☆
好 喜歡 非常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
☆☆☆☆☆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學術麵前人人平等,在知識麵前人人平等。不因傢庭背景、地區差異而歧視,不因成績落後、學習睏難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數人的意誌而行事,教學民主的核心就是發展、提高多數人。可是總有人把眼睛盯在幾個尖子學生身上,有意無意地忽視多數學生的存在。“抓兩頭帶中間”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結果往往是抓“兩頭”變成抓“一頭”,“帶中間”變成“丟中間”。教學民主最好的體現是以能者為師,教學相長。信息時代的特徵,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師,未必一定是“好”學生。在特定領域,特定環節上,有興趣占有知識高地的學生可以為同學“師”,甚至為教師“師”。在教學中發現不足,補充知識、改善教法、
評分
☆☆☆☆☆
質的要求,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對教學藝術的領悟,對教學特色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