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政治學導論(第2版)/21世紀政治學係列教材

比較政治學導論(第2版)/21世紀政治學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小勁,景躍進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90368
版次:2
商品编码:1015168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5
字数: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此商品有兩種印刷封麵,隨機發貨!
  

內容簡介

  《21世紀政治學係列教材:比較政治學導論(第2版)》詳盡而客觀地介紹瞭比較政治學領域的有關知識內容,述說瞭諸多理論流派的不同觀點,追尋它們之間的師承關係以及在學術發展史上的相對位置和地位,分析瞭它們之間的論爭焦點和分歧根源。同時,本書突破瞭傳統的結構安排,在相對廣闊的視野下討論瞭三個主題:一是作為方法論的比較政治學,即比較政治學學科的基本特徵和學術演進脈絡、不同範式及其爭論,以及基本方法和分析技術;二是作為理論知識的比較政治學,其中主要涉及政治體係與國傢理論、政治文化理論、發展理論、社會一政治結構理論等;三是發展中的比較政治學,主要考察瞭比較政治學的發展趨勢與最新進展。
  《21世紀政治學係列教材:比較政治學導論(第2版)》既在類型劃分的意義上介紹瞭各種理論學說形態,又以曆史概括的方式考察瞭政治學說發展和變遷的淵源與走勢;既介紹瞭已達成學界共識的政治學知識,又探討瞭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因此,本書既可供大學本科高年級學生閱讀使用,也可供專業人員研究參考。

作者簡介

  張小勁,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歐美進修學習,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和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學術研究領域涉及比較政治學、政黨和政黨製度研究、歐洲政治研究以及政治學方法論。主要著作有《大國復興》、《比較政治學概論》、《政治學原理》(主編)、《政黨政治視角下的歐洲一體化》、《發達市場經濟國傢的財政製度》等,已發錶專業論文數十篇並翻譯譯著若乾部。
  景躍進,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係教授,公共管理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留學歐美,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係副主任、比較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學術研究領域包括政治學理論和方法、中國當代政治和基層政治。主要著作有《當代中國農村“兩委關係”的微觀解析與宏觀透視》、《政治空間的轉換:製度變遷與技術操作》、《政治學原理》(主編)等,已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比較政治學的性質
第二節 比較政治學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 比較政治學的基本功用
第一篇 作為方法論的比較政治學
第二章 比較政治學的曆史發展和變遷
第一節 比較政治學的曆史發展
第二節 比較政治學主題的變遷
第三節 比較政治學發展的動力
第三章 比較政治學的範式爭論
第一節 元理論層次的爭論及其啓示
第二節 作為先驅者的馬剋思與韋伯
第三節 不同政治取嚮型範式間的爭論
第四章 比較政治學的方法論問題
第一節 比較政治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術
第二節 比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術及其缺陷的控製
第三節 理論建構的基本方法
第二篇 作為理論知識的比較政治學
第五章 比較政治學中的國傢理論和體係理論
第一節 國傢理論的曆史發展與傳統政治學
第二節 體係理論的興起及其影響
第三節 國傢理論的復興與新多元局麵的齣現
第六章 比較政治文化研究
第一節 政治文化研究的興起及其意義
第二節 公民文化研究及其傳統
第三節 政治文化視野中的權威、革命與政治發展
第四節 政治文化研究的發展: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文化研究前瞻
第七章 現代化的比較研究:發展與欠發展的若乾理論
第一節 現代化理論的起源及其發展
第二節 比較政治學視野下的現代化發展
第三節 欠發展論與依附論
第八章 社會一政治結構理論
第一節 精英主義
第二節 多元主義
第三節 法團主義
第四節 工具主義與結構主義
第三篇 發展中的比較政治學
第九章 比較政治學的新進展:新理論與新方法
第一節 新政治經濟學對比較政治學的影響
第二節 新製度經濟學對比較政治學的啓發
第三節 從國際政治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到比較政治經濟學
第十章 比較政治學的新進展:傳統主題的深化與發展
第一節 民主化浪潮的興起及其對於比較政治學研究的刺激
第二節 民主化轉型研究
第三節 民主鞏固問題研究
參考文獻
第一版後記
第二版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緒論
  重點問題
  比較、比較研究以及學科化比較之間的聯係和區彆
  比較政治學在政治學學科中的地位與作用
  比較政治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範圍
  比較政治學的基本功能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比較研究是人類認識未知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樣的道理,利用比較方法研究政治也是政治學中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實際上,政治學就是源自於比較政治研究,政治學的許多基本概念隻有在比較和對比的意義上纔能得到充分理解,並得到恰當的使用。時至今日,比較政治學已經成為政治學與社會科學其他學科進行交流並得到發展的主要源泉之一。作為緒論,本章將從一般認識論的討論人手,在界定政治和政治學概念的基礎上,分析比較政治學的特殊性質,考察其研究對象,進而探討比較政治學的特殊優長,最後,概略介紹比較政治學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比較政治學的性質
  一、比較和比較研究
  比較和鑒彆是人類認識未知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無論是在個人意識和思維發生的初級階段,還是在人類科學知識發展的高級階段,也無論是在構建整個人類知識門類或單一知識科目中有關研究對象分類的“知識樹”(即由基本分類、分類和各種亞分類所構成的分類係統圖,最為典型者如生物學中的門、綱、目、科、屬)的過程中,還是在有控製的條件下嘗試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因果聯係或相關程度,或是在經驗積纍的基礎上預測或推論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時,比較的方法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往往將比較看做是認識事物的“最古老、最簡明和最優越的”方法。在這個意義上講,比較也是社會科學研究中最常見的方法之一。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些书都是必修的书籍,书的质量都比较整洁干净,快递也很快,纸张也清晰,非常好的一次购物。

评分

4、政治学与法学:法学是研究法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由于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权利意志和政治权利的规范化,因此,法学与政治学有许多交叉的内容,如宪法、国家构成、组织原则和形式、公民政治权利以及行政法规等等。但是,法学是从法的角度研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而政治学是从公共权力的角度研究政治生活的,同时,法学的若干研究内容也与政治学有所不同。

评分

回顾五百年的国际关系史,我们发现,国际关系体系从欧洲走向了世界,形成了真正世界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从大陆同盟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雅尔塔体系,国际关系体系转变的路径可供我们借鉴:从国际体系的极数分析,国际关系体系经历了两极体系—英法奥三极体系—英法俄普奥五极体系—英法俄德奥五极体系(美日具备极的实力,但没有参与国际体系)—美苏体系—中美苏战略三角,直到冷战结束后的美欧俄中日五大力量中心,多极体系初具雏形,美国军事实力超强,但建立单级霸权体系,困难重重。从极的产生过程来看,法兰西与神圣罗马帝国之争,法国的战略在于分裂神圣罗马帝国,其重点在于与神圣罗马帝国争夺西班牙,同时支持德意志内部的新教诸侯反对奥地利。其战略是成功的。三十年战争后,法国成为欧陆的霸主。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略则联合欧陆之外的英国,反对法国。两强争夺的最终结果是英国成为战略平衡手,普鲁士也在两强的争夺中崛起起来。同时,俄罗斯向西扩张,也成为欧陆的主要角色。法德世仇成为欧洲国际关系体系转变的动力,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后,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但是无论亨利四世还是拿破仑,在其实力鼎盛时期也未能达到与欧洲所有强国为敌的地步。两强相争的后果是两强都衰落下去,只是衰落的快慢不同,拿破仑战争后,法国实力再也没有达到欧陆霸主的地位。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后,普鲁士崛起,并最终统一了德意志,取代法国成为欧陆的霸主,因此也成为其他大国防范的对象。

评分

内容很翔实,有利于初学者额快速建立政治学各领域、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评分

东西不错,快递给力!

评分

回顾五百年的国际关系史,我们发现,国际关系体系从欧洲走向了世界,形成了真正世界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从大陆同盟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雅尔塔体系,国际关系体系转变的路径可供我们借鉴:从国际体系的极数分析,国际关系体系经历了两极体系—英法奥三极体系—英法俄普奥五极体系—英法俄德奥五极体系(美日具备极的实力,但没有参与国际体系)—美苏体系—中美苏战略三角,直到冷战结束后的美欧俄中日五大力量中心,多极体系初具雏形,美国军事实力超强,但建立单级霸权体系,困难重重。从极的产生过程来看,法兰西与神圣罗马帝国之争,法国的战略在于分裂神圣罗马帝国,其重点在于与神圣罗马帝国争夺西班牙,同时支持德意志内部的新教诸侯反对奥地利。其战略是成功的。三十年战争后,法国成为欧陆的霸主。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略则联合欧陆之外的英国,反对法国。两强争夺的最终结果是英国成为战略平衡手,普鲁士也在两强的争夺中崛起起来。同时,俄罗斯向西扩张,也成为欧陆的主要角色。

评分

包的很好 没有破损,希望有帮助

评分

是正版的。这个价格还行吧。

评分

   袁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曾多次应邀参力加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美日欧三边委员会”等会议。1983-1985年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进修访问,1989年至1990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牛津大学,1993年赴美国佐治亚州卡特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1995年后曾担任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1998年至2004年任美囡纽约亚洲协会理事。2004年当选为美国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第一位中国顾问。2007年当选为联合国基金会中国董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