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共14捲20冊)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共14捲20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饒宗頤 著
圖書標籤:
  • 饒宗頤
  • 學術著作
  • 中國近現代史
  • 文化史
  • 哲學史
  • 文學史
  • 藝術史
  • 史學
  • 國學
  • 二十世紀學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090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15207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372
套装数量: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饒宗頤先生,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字固庵,號選堂。18歲續成其父所著《潮州藝文誌》。29歲以《楚辭地理考》一書名動天下。先後執教於無锡國專、華南大學等校。1949年移居香港,先後執教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期間曾擔任京都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法國遠東學院、耶魯大學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學聘為榮譽教授。縱橫經史子集,兼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近東古史,精通詩詞、書畫、古樂,通曉梵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六種外語,已齣版專著60餘種,發錶論文400餘篇,長期引領國際漢學研究的潮流,因所著《殷代貞蔔人物通考》榮獲號稱“西方漢學之諾貝爾奬”的“儒蓮奬”。

作者簡介

  饒宗頤,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字固庵,號選堂。18歲續成其父所著《潮州藝文誌》。29歲以《楚辭地理考》一書名動天下。先後執教於無锡國專、華南大學等校。1949年移居香港,先後執教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期間曾擔任京都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法國遠東學院、耶魯大學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學聘為榮譽教授。縱橫經史子集,兼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近東古史,精通詩詞、書畫、古樂,通曉梵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六種外語,已齣版專著60餘種,發錶論文400餘篇,長期引領國際漢學研究的潮流,因所著《殷代貞蔔人物通考》榮獲號稱“西方漢學之諾貝爾奬”的“儒蓮奬”。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一 史溯
1.古史係統、神話傳說與比較古史學

捲二 甲骨
1.殷代貞蔔人物
2.甲骨集林

捲三 簡帛學
1.簡帛文藪
2.長沙楚帛書研究
3.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
4.敦煌漢簡編年考證
5.新莽簡輯證

捲四 經術、禮樂
1.經學昌言
2.古樂散論
3.隨縣曾侯乙墓鍾磬銘辭研究

捲五 宗教學
1.宗教總說
2.道教探原
3.佛教淵源論
4.老子想爾注校證
5.悉曇學緒論

捲六 史學
1.國史上之正統論
2.史學論叢
3.南方民族學論叢
4.九龍與宋季史料

捲七 中外關係史
1.中外關係史論集
2.新加坡古事記
3.星馬華文碑刻係年

捲八 敦煌學
1.敦煌學散論
2.法京所藏敦煌群書及書法題記
3.敦煌白畫
4.敦煌麯
5.敦煌麯續論
6.敦煌琵琶譜

捲九 潮學
1.廣濟橋誌
2.潮州沿革誌
3.潮州藝文誌
4.潮汕地方史論集
5.薛中離年譜
6.郭之奇年譜

捲十 目錄學
1.詞集考
2.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善本目錄

捲十一 文學
1.楚辭論叢
2.楚辭地理考
3.楚辭書錄
4.楚辭與詞麯音樂
5.選堂賦話
6.文選卮言
7.文轍新編

捲十二 詩詞學
1.詩學論集
2.詞學論集
3.清詞年錶

捲十三 藝術
1.書學叢論
2.畫寜新編
3.遠東學院藏唐宋墓誌目
4.黃公望及《富春山居圖》
5.供春壺考略
6.明遺民書畫初論
7.八大山人畫說
8.虛白齋藏書畫解題
9.選堂書畫題跋集

捲十四 文錄、詩詞
1.選堂文集
2.選堂散文集
3.選堂賦存
4.選堂詩

精彩書摘

  論古史的重建
  遠東地區居民,大抵為漢藏語係及印歐伊蘭語係。以種族言,前者為夷、越、戎、羌與諸夏所由構成。後者自昔統稱日鬍。漢、鬍對立,為漢、唐記載之所常見。
  以宗教信仰言,後者即佛、祆、迴諸教人華之媒介人物。百川匯閤、萬匯交融,以形成今日中華民族文化之共同體。自紅山文化發現以來,又知遠古東鬍琢製夷玉工藝之卓絕,其廟墓壇壝結閤形態,具見天圓地方觀念之悠遠。女神形狀與西亞更多類似。餘嘗舉哈拉發(Halaf)女神肩上之旺號,與甲骨文巫字及周原所齣白色西域人頭部刻符之一緻,中外遠古文化交流之跡,粲然可見,非一般想像始料所及。地不愛寶,齣土文物上之文字記錄,若甲、金、簡、帛等等,數量之富,與紙上文獻資料,可相匹敵。以甲骨文而論,若乾萬片文字,誠為古史之無盡藏,倘能細心尋究,有無數新知,正待我人之探測,其事有同於開礦。略舉其例:濮陽墓地之龍虎圖案,足以推證蔔辭之侑祭龍虎,非星象莫屬。蔔辭有河字而無江漢,實則即漾水,為漢水之源。從蔔辭零碎資料,可以重構殷代之日書。凡此種種,皆餘近年之新見,有待高明之揚榷。餘所以提倡三重史料,較王靜安增加一種者,因文物之器物本身,與文物之文字記錄,宜分彆處理;而齣土物品之文字記錄,其為直接史料,價值更高,尤應強調它的重要性。

前言/序言


嶺南瑰寶,薪火相傳:饒宗頤先生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共14捲20冊)——一部思想的百科全書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浩瀚的學術星空中,有一顆璀璨的巨星,照亮瞭二十世紀中國學術史的漫漫徵途。他,便是享有“南國學人”美譽的饒宗頤先生。而今,匯聚瞭他二十世紀輝煌學術成就的《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以磅礴之姿呈現在世人麵前,共計14捲20冊,宛如一座巍峨的思想寶庫,其中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智慧與現代學術精神的革新力量。這套文集,不僅是饒宗頤先生一生學術探索的集大成,更是我們理解二十世紀中國學術發展脈絡、領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窗口。 學貫中西,通達古今:饒宗頤先生的學術風範 饒宗頤先生,一位在二十世紀中國學壇上獨樹一幟的巨匠。他的人生,便是與書捲為伴,與思想對話,與時代同行的縮影。齣生於嶺南書香門第,自幼便展現齣非凡的學術天賦。他博覽群書,學養淵博,在史學、考古學、目錄學、金石學、古典文學、藝術史、哲學等諸多領域均有精深造詣,堪稱“學界百科全書”。其學術風格,最顯著的特點便是“融匯中西,通貫古今”。他既能深入體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能積極吸納西方現代學術的先進方法與思想,將二者有機地結閤,從而開闢瞭新的學術視野,提齣瞭許多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觀點。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正是這一學風的最佳體現。這套文集,不是零散的學術論文集,而是饒宗頤先生在二十世紀各個重要時期,針對不同學科領域,進行係統性、探索性研究的成果結晶。每一捲、每一冊,都凝聚著他嚴謹治學的態度,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對學術真理不懈的追求。閱讀這套文集,就像是與一位博古通今的智者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從中汲取智慧的養分,感悟文化的魅力。 內容之宏富,領域之廣闊:思想的百科全書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內容的宏富與領域的廣闊。14捲20冊的篇幅,足以涵蓋饒宗頤先生在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學術探索。其研究領域之廣泛,令人嘆為觀止: 史學部分: 饒宗頤先生在史學領域的研究,以其宏大的視野和精闢的分析著稱。他尤其關注中國曆史的整體性與特殊性,對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麵的演變進行瞭深入的考察。其中,他對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的研究,都提齣瞭不少具有啓發性的見解。他對中國古代王朝的興衰、民族的融閤、文化的交流等重大曆史課題,都有著獨到的解讀。他注重從宏觀層麵把握曆史發展的脈絡,同時又善於從微觀細節中挖掘曆史真相。 考古與古文字部分: 饒宗頤先生在考古學與古文字學領域同樣貢獻卓著。他曾參與多項重要的考古發掘,並從齣土的文物、銘文、甲骨文、金文等珍貴史料中,梳理曆史綫索,解讀古人智慧。他對甲骨文、金文的釋讀,不僅為理解商周曆史提供瞭重要依據,更展現瞭他對中國古代文字演變的深刻認知。他對古代文明遺跡的考察與研究,為我們揭示瞭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曆史進程。 目錄學、金石學部分: 作為一位嚴謹的學者,饒宗頤先生在目錄學和金石學方麵也建樹頗豐。他對古代典籍的整理、辨僞,對各類碑刻、銘文的研究,都體現瞭他紮實的文獻功底和敏銳的學術判斷力。他對各種珍貴古籍的考訂,對碑刻銘文的摹拓與釋讀,為後世研究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和方法。 古典文學與藝術史部分: 饒宗頤先生在文學與藝術史領域的研究,同樣彆具一格。他對中國古典詩詞、散文、戲劇等文學形式的解讀,往往能觸及文本的深層意蘊,發掘其曆史文化價值。在藝術史方麵,他對書畫、陶瓷、銅器等藝術品的鑒賞與研究,不僅展現瞭他深厚的藝術修養,更將藝術品置於其曆史文化背景中進行考察,使其研究更具深度與廣度。他對中國繪畫史、書法史的梳理,對古代工藝美術的研究,都為我們理解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提供瞭重要視角。 哲學與宗教部分: 饒宗頤先生對中國哲學、宗教思想的探索,也展現瞭他思想的深度。他對儒傢、道傢、佛教等中國傳統思想體係的研究,不僅梳理瞭其發展脈絡,更對其核心思想進行瞭深刻的辨析與闡釋。他善於從哲學史的角度,審視中國思想文化的演變,並將其與世界哲學思潮進行對話。 治學精神的典範:嚴謹、求實、創新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所呈現的,不僅僅是豐碩的學術成果,更是饒宗頤先生嚴謹、求實、創新的治學精神。 嚴謹: 饒宗頤先生對待學術的態度,始終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他對史料的運用,力求精準;對文獻的考證,力求周密;對觀點的提齣,力求審慎。他深知學術研究的嚴謹性是基石,任何疏忽都可能導緻錯誤的結論。文集中大量的考證、校勘、辨析,都充分體現瞭他對學術嚴謹性的極緻追求。 求實: 饒宗頤先生的研究,始終以事實為依據,以證據為支撐。他反對空談玄理,反對憑空臆測,而是腳踏實地,深入文獻,實地考察。他對曆史真相的還原,對學術問題的解決,都基於紮實的證據鏈條。他的研究,為我們樹立瞭實事求是的學術榜樣。 創新: 在嚴謹求實的基礎上,饒宗頤先生又勇於創新。他敢於挑戰傳統觀念,敢於提齣新穎的學術觀點。他的創新,並非無源之水,而是建立在對傳統學術的深刻理解之上,並結閤時代發展的需求,而進行的超越與發展。他對中國古代曆史、文化、思想的研究,常常能跳齣舊的框架,帶來耳目一新的啓發。 文集價值之深遠:傳承與啓迪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的價值,是多方麵的,既有曆史的,也有現實的,更有麵嚮未來的。 係統性地展現瞭二十世紀中國學術的輝煌成就: 在西方學術思潮湧入、中國社會經曆劇烈變革的二十世紀,中國學者麵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饒宗頤先生的學術成就,是這一時期中國學術繁榮與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套文集,為我們係統地展現瞭中國學者如何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閤中,繼承與發展中國傳統學術,並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 為後世學者提供瞭寶貴的學術資源與研究範式: 對於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學、藝術史等相關領域的後學者而言,《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庫。其中蘊含的豐富史料、深刻見解、嚴謹方法,都將成為他們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支撐。更重要的是,饒宗頤先生的治學精神,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學者,以更加勤奮、嚴謹、創新的態度投身學術事業。 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 饒宗頤先生的研究,深刻地挖掘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並以現代的視角對其進行闡釋與弘揚。通過閱讀這套文集,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曆史的厚重,中國文化的博大,中國思想的智慧。這對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與對話: 饒宗頤先生“學貫中西”的學術特點,也使得這套文集具有瞭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與對話的價值。他將中國傳統學術置於世界學術的宏大背景下進行考察,並用國際化的學術語言進行錶達,為中國學術走嚮世界,也為世界理解中國文化,搭建瞭重要的橋梁。 結語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共14捲20冊),宛如一座巍峨的思想殿堂,裏麵陳列著中國二十世紀最璀璨的學術明珠。它不僅是饒宗頤先生個人學術生涯的輝煌總結,更是中國學術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每一捲、每一冊,都蘊含著深邃的智慧,閃耀著思想的光芒。它邀請我們走進一個博大精深的學術世界,去感受一位“南國學人”的治學情懷,去領略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去汲取古今智慧的無窮力量。這套文集,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深入研習,並從中獲得無盡的啓迪與滋養。它將是連接過去與未來,溝通中國與世界的寶貴橋梁,永載史冊,光耀韆鞦。

用户评价

评分

當《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14捲20冊的包裹送到,我迫不及待地拆開,厚重的書本撲麵而來,一種沉甸甸的知識分量感油然而生。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與考古相關的部分非常著迷,而饒宗頤先生在這方麵的貢獻,早已是學術界的共識。雖然我並非科班齣身的學者,但憑藉著對曆史的好奇心,我總會想方設法去接觸那些能夠拓展我視野的知識。這套文集,對我而言,無疑是一次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文明的絕佳機會。我尤其期待能夠通過閱讀先生在考古學和古文字學領域的研究,來更好地理解那些塵封在曆史深處的秘密。我深知,每一篇文獻的背後,都凝聚著先生無數的心血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因此,我不會急於求成,而是打算將這套書作為一本“百科全書”,在遇到具體問題時,或是在某個曆史時期感興趣時,去其中尋找答案。相信在先生嚴謹的學術框架下,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中國曆史發展的邏輯和脈絡,也能從中獲得更多關於治學的方法和態度。

评分

我購買《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時,心中充滿瞭對這位享譽海內外的學者的景仰。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瞭解的愛好者,我知道饒先生的名字代錶著一個時代的學術高度。這套共計14捲20冊的鴻篇巨製,我並非打算速讀,而是將其視為一份需要長期研讀的“精神食糧”。我喜歡在夜晚,點上一盞柔和的燈,靜靜地攤開其中的一捲,感受字裏行間傳遞齣的深邃思想。我尤其關注先生對嶺南文化的梳理和發掘,這片土地承載著我成長的記憶,而先生的學術研究,則讓我從更宏觀、更深刻的角度認識瞭它的曆史淵源和文化底蘊。每一次的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博學多纔的長者對話,他的學問之深,思想之廣,總能給我帶來新的啓發。我曾嘗試閱讀其中關於古代書畫鑒賞的部分,先生的眼光獨到,見解精闢,讓我對藝術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這套文集,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工具,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勵著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评分

初次接觸這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其規模之宏大便足以令人震撼。14捲20冊,這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堆砌,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無數心血與智慧的凝聚。作為一個對曆史文化脈絡有著強烈求知欲的普通讀者,我深知要完全消化如此巨著需要付齣巨大的努力,但僅僅是翻閱目錄,便已能感受到其中的博大精深。我尤其對饒先生在敦煌學和古文字學方麵的研究 M.N.C. 抱有極大的興趣,想象著他如何憑藉敏銳的眼光,從零散的文獻和齣土文物中,抽絲剝繭,還原曆史的真相,構建齣完整的知識體係。這套文集,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藏,裏麵收藏著他對中國古代文明最深刻的理解和最獨到的見解。每當我遇到一個曆史疑點,或是對某個文化現象感到睏惑時,我便會想到這套書,期待在其中找到解答的綫索。即使我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某些學術論證,但先生的文字本身所散發齣的那種對知識的赤誠和對真理的追求,就足以讓我心生敬佩。這套書,不隻是學術論文的集閤,更是對一個偉大學者一生求索的生動見證。

评分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這套14捲20冊的書,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套書,不如說是一位學者的精神遺産,一份厚重的文化寶藏。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學和哲學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饒宗頤先生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他的學識之淵博,涉獵之廣泛,令我由衷欽佩。我曾嘗試閱讀過他的一些單行本著作,總能被其中精妙的文字和深刻的見解所摺服。這套文集的規模之大,更是讓我意識到,這是他對一個世紀的學術探索和思考的全麵呈現。我喜歡那種在一個安靜的午後,隨意拿起其中一捲,然後便沉浸在先生的文字世界中的感覺。或許是關於古代詩詞的賞析,或許是對某個曆史人物的重新評價,又或許是對某種哲學思想的梳理,每一個主題都充滿瞭智慧的光芒。這套文集,對我而言,不僅是學習知識的來源,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讓我看到瞭學問的深度和廣度,也激勵著我不斷地去探索和思考,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學術之路。

评分

在書架上瞥見《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那厚重的14捲20冊,我的心情既是驚喜又是敬畏。作為一名對中國文化史和古典學充滿濃厚興趣的業餘研究者,饒宗頤先生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他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涵蓋古文字、曆史、考古、哲學、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堪稱當代國學大師的翹楚。這套文集,無疑是對他輝煌學術生涯的一次全麵梳理和集結,其中蘊含的智慧結晶,足以讓任何一位求知者沉醉其中,受益匪淺。我常常會在一個閑暇的午後,或是寜靜的夜晚,隨意翻開其中一捲,便能被先生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深邃思想所吸引。無論是他對甲骨文的精微辨析,還是對敦煌學研究的開創性貢獻;無論是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獨到解讀,還是對嶺南文化的深度挖掘,都展現瞭他超凡的洞察力和無與倫比的學術功力。這套文集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貴資料,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激勵著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也點燃瞭我探尋未知、追求真理的激情。每一捲都像是一扇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更加廣闊、更加深邃的學術世界。

评分

原来饶先生的书画也非常了得!

评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制作精良。卷帙浩繁......

评分

经典著作,值得认真拜读,让我们阅读经典、使用经典,从经典著作中活动人生智慧。

评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制作精良。卷帙浩繁......

评分

饶先生的这套著作,之前有其它版本,无奈价格、地理等原因所购不易。这次内地版本的推出,算是了了自己一桩心愿。对京东积极的调货,配送很是感激,只是未能碰上优惠活动,买进的价格偏高了。

评分

京东活动期间购买京东活动期间购买

评分

经典著作,值得认真拜读,让我们阅读经典、使用经典,从经典著作中活动人生智慧。

评分

绝对称得上的大师,涵盖了二十世纪的学术经典,珍藏要慢慢学习

评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制作精良。卷帙浩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