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自古是人與人精神交流的最佳方式。《遠書》一書收錄瞭止庵給友人寫的書200餘通,書本裝幀精美,內文亦附有相關彩圖頁。閱讀《遠書》帶您瞭解著名學者、散文傢止庵的精神世界。
魚飛嚮北海,可以寄遠書。《遠書》收錄作者緻友人書信二百餘通。內容涉及閱讀、寫作、編書、治學,偶亦臧否人物,議論世事。這些文字或通情愫,或敘事實,或談學理,有真性情,具真見識,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止庵,原名王進文,一九五九年生於北京。學者,散文傢。著有《樗下讀莊》、《老子演義》、《神奇的現實》、《苦雨齋識小》等,校訂《周作人自編文集》(三十六種),主編《苦雨齋譯叢》(十六種)、《周氏兄弟閤譯文集》(四種)。
題記
緻榖林二十八通
緻李君維六通
緻李世驥一通
緻鍾叔河一通
緻硃金順二通
緻王世傢一通
緻陳學勇二通
緻顧農九通
緻揚之水二通
緻張佩瑤二通
緻張抗抗四通
緻考萍萍三通
緻李焱六通
緻楊華一通
緻王亞非一通
緻戴大洪三通
緻王稼句二通
緻謝其章十四通
緻小川利康三通
緻張傑一通
緻楊慧林一通
緻陳建軍一通
緻葉格傑一通
緻虹影二通
緻林白一通
緻顧艷一通
緻潔塵二通
緻丁麗英一通
緻李大星一通
緻尹安貴一通
緻趙心憲三通
緻嚮陽一通
緻張功臣一通
緻董寜文四通
緻張際會七通
緻黃福群二十七通
緻李森一通
緻劉宏四通
緻劉景琳二通
緻劉錚四通
緻趙林一通
緻楊小洲通
緻楊棟三通
緻徐明祥一通
緻於曉明一通
緻袁濱一通
緻王金魁一通
緻肖毛一通
緻江慎八通
緻子非魚兮一通
緻段煉六通
緻眉睫一通
緻周蓓二通
緻韓路民一通
緻雲也退一通
緻卞琪斌三通
緻王誌宏五通
緻季惟齋五通
緻硃璐二通
緻硃自奮一通
緻於彤一通
緻鬍紫薇一通
緻劉瓊一通
緻王雪霞一通
緻曹雪萍一通
緻王倩一通
緻李楠一通
跋
榖林先生:
您好謝謝您的信。我這兩滅想,或許《書邊雜寫》該有個姊妹篇,即是將您的信編錄一集,談書、談人,意味之深長雋永與《書邊雜寫》正是相當,亦讓後人得見好文章也。我一嚮覺得好文章都是非正統和小規矩的,所以於尺牘、日記、劄記、題跋特彆留意,似乎比專門寫的文章更有意思些呢。
先生比我於廢名,真讓我有大歡喜。我最喜歡的新文學傢之一便是此翁(雖然他寫《橋》、《莫須有先生傳》和那些隨筆時年齡並不太大),尤其喜歡他文章中的“理趣”。說實話,“理趣”是比“情趣”更有趣,也更難得。他的作品我也是盡量找來讀——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幾乎都好,之後的幾乎都不好,最後十幾年他真的完瞭。這太
可惜。
我自己從前是寫詩的,因為先生書中不怎麼談詩,想著恐怕是不大喜歡,就沒寄呈詩集,這迴不揣冒昧寄星一冊罷。先生看不入眼,棄之可也。
我有個已醞釀十年的計劃,即寫一本談《莊子》的書,我於《莊子》確有很多一己之心得,嚮來(自嚮秀、郭象以至當下)沒人說過,如無他事,今年想著手弄瞭,大概得花兩三年時間,然絕非“巨著”,一小冊子而已。
匆匆,不多寫瞭。恭頌
安好!
止庵
一九九六年三月五日
榖林先生:
來信接讀。因忙著看先父的論文集校樣—有五百四十來頁,遲復瞭,請諒。此書夏鞦之際既可以麵試,雖是論文集,但我於編法上花些心思,所以有文人書之意,並不一本正經,屆時當奉上一冊。先父另一本書《沙鷗詩選》,亦已看過數校。
您的尺牘、題跋實在太有意思,前信提議編錄一集,先生且一考慮。現今散文界有“老生代”.一說,乃是搞理論的人的“創意”.如糶姑且藉用這眼光,我倒在一個層麵(至少一個層而)上看齣先生文章較之同齡人(都是老前輩,恕我冒昧)特彆的好處來,即我前次所寫小文中說的精緻。精緻者,用心,且這用心真有所得之意也。我覺得人生大約有兩次容易肆意,一在青年(“少年不識愁滋味”),一在老年(“老夫聊發少年狂”).結果恐都不好,故而精緻之於老年文章難矣哉。先生所作不多,齣書更少,我於此甚感珍惜——惜其不多,少;珍其好,且作者以此為重,以讀者為重,以愛讀您的文章的人為重。我覺得這是很可貴的。張中行亦為我所尊敬,然稍嫌寫得多瞭些,齣書更多,書中篇目一再重復,為我這種愛買書的人所不免惋惜。坊問新有其《月旦集》、《橫議集》等,皆為《負暄》三種所收文章重新編選。然而預告中的《張中行作品集》第五捲為《負暄》三種,第六捲為《月旦集》、《橫議集》,不知將如何發付耳。
以上所談,與去年拙作一文中意思或有聯係,所以將此剪報一
並寄上。
春天來瞭,然則又是風沙蔽日,先生多多保重。
恭頌
安好!
止庵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日
榖林先生:
信得。謝謝您提攜後進的厚意。《關貓》先已讀到,我很佩服您寫得那麼空靈、有趣。前些天在電話裏嚮一位朋友介紹此文,我說其中的功夫恐怕要好多年纔修煉齣來,而一股生趣則是天然,想學也學不瞭。
關於《莊子》的書想寫已有十年,還是“盡量參透”那樣一種路數,但大緻也有自己的框架。我讀《莊子》花過大氣力,寫過幾萬字的筆記,總想整理齣來。我用心讀過的書不算多,真覺得有意思的就用類似“格物緻知”的笨法子把它讀懂,常常看瞭幾十萬字纔寫成
韆把字的小文章。最近為寫一篇關於張愛玲的隨筆就把她的全集重看瞭大半(小說、散文均重讀過),此文自己覺得稍有意思,先將原稿寄呈先生求正罷。另外有些在報刊陸續刊齣,上月《青年文學》有三篇,亦復印一份寄上。
最近又開始重讀鬍適著作。我最愛讀他的古典文學考證,這般做學問,實實在在,又多有創獲。從前批判鬍適,結果浮誇之作泛濫,此亦是報應罷。
匆匆,恭頌
春安!
止庵
一九九六年三月三十日
四
榖林先生:
信得。我投寄前信與收到此信之間,曾到法國和荷蘭去瞭一個月。原是開會而去,亦有時間看看海(大西洋)、古建築和麵。去荷蘭乃是為瞭看鬱金香和凡高的畫。我曾三次去法同,均花瞭不少時間看畫。從前寫《如逝如歌》,可以說是把達利與濛剋糅閤於一處,不過這二位的真跡卻未在巴黎看到。
您的信真是有趣,“進”、“止”,我的確暗地想過有點兒關係,但一直未敢明言。“進”乃先嚴所賜,本因我生在“大躍進”時,但也有對我的期望與鼓勵之意;我自己卻中意這個“止”,或許其間有種調劑罷。“進”是遺傳,有此血統;“止”是學習得來。不過我生於當代,不敢太過“倒行逆施”,所以就托稱是筆名瞭。先生是明眼人,知我甚深。
我這二十年來埋頭讀書,說來隻在三個人身上下過些許工夫,即莊子、周作人、張愛玲是也。想各寫一本研究的小冊子。現在莊子或許有些機緣瞭,擬於下半年開始做卡片,明年或更晚些可以弄齣來;餘二種則還是遙遠的夢。P1-5
……
題記
我看影印的前人手劄,小少有如知堂所說“或通情愫,或敘事實,而片言隻語中反有足以窺見性情之處”;書法、信箋、印章,往往亦頗可觀。唯付諸排版鉛印後,形式之美喪失殆盡。因想起正好魚目混珠:字醜紙劣得以藏拙,發E-mail亦無所謂矣。我編這本小集,理由之一即在於此。當然也可以說,就中偶有隻言片語,或許能補所作文章之缺。不過果戈理齣瞭《與友人書信選》,好挨一頓臭罵;大師何敢攀比,遭遇卻恐相當。除緻榖林翁信係藉迴選抄外,其餘均由自傢電腦存留者中挑揀,計得二百餘通。素喜賈島《寄遠》之句:“魚飛嚮北海,可以寄遠書。”今即以此為題雲。
止庵
丙成年除夕之夜
哇,剛閤上《遠書》這本書,感覺腦子裏像被塞滿瞭閃閃發光的小石子,還沒來得及一顆顆擺好。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片熟悉的土地上,突然發現瞭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而這個入口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裏。讀的過程就像在探索一個龐大而精緻的迷宮,每一個轉彎都可能驚喜,也可能帶來一絲絲睏惑,但正是這種層層遞進的探索感,讓我欲罷不能。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仿佛能捕捉到空氣中一絲不易察覺的情緒,將那些細微的心理變化描繪得淋灕盡緻。有時候,讀著讀著,我甚至會恍惚覺得,那些故事裏的角色就像是我認識的某個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頓悟,都那麼真實,那麼觸手可及。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時間”的那些段落,它沒有用枯燥的理論去解釋,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時間的流逝,時間的重量,以及時間留下的痕跡。這本書不僅僅是講故事,它更像是拋齣瞭一係列問題,讓我們在閱讀中自己去尋找答案,去思考,去審視自己。它讓我重新審視瞭一些我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事情,仿佛打開瞭新的視角,看到瞭事物的另一麵。總的來說,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思想旅程,也是一次令人愉悅的閱讀體驗,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喜歡思考、喜歡探索的朋友們。
评分《遠書》這本書,怎麼說呢?它就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把我徹底淋濕,又在雨停之後,留下一片無比清澈的天空。一開始,我以為這隻是一個關於某個年代的故事,但越往後讀,越發現它遠遠不止於此。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有時像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字裏行間都透著歲月的沉澱;有時又像一個熱血青年在呐喊,充滿瞭激情和不羈。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人性的探討,那些復雜的動機,那些在道德邊緣徘徊的選擇,都被描繪得入木三分。它不像很多書那樣,把好人壞人界限分得清清楚楚,而是讓我們看到,每個人身上都可能存在光明與黑暗的交織,都在為自己的信念而掙紮。書中的一些情節,簡直像一把鈍刀子,慢慢地颳著我的心,讓我感到陣陣疼痛,但這種疼痛又是那麼真實,那麼引人深思。我從中看到瞭很多社會現象的縮影,也看到瞭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無奈與抗爭。我特彆喜歡書中塑造的幾個女性角色,她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完美女性”,而是有缺點,有掙紮,但卻有著強大內心和獨立精神的個體。她們的存在,讓整個故事更加豐滿,更加有力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被洗滌瞭一遍,很多之前睏擾我的問題,似乎有瞭一點點新的答案,或者說,有瞭新的提問方式。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書,它會讓你看到一些看不見的東西。
评分我最近讀瞭《遠書》,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一股清流,緩緩地流過心田,留下一片寜靜與思考。它沒有那些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那些跌宕起伏的轉摺,但它卻有著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作者的文筆非常優雅,就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畫,雖然顔色不多,但意境卻深遠無窮。書中的人物,仿佛是從古老畫捲中走齣來一般,他們的言談舉止,他們的眼神,都帶著一種沉靜而悠遠的韻味。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故鄉”的描寫,那種對傢鄉的眷戀,那種對過往歲月的追憶,讓我仿佛也迴到瞭自己的童年,感受到瞭那份純粹而美好的情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追逐的遠方,可能就藏在身邊最熟悉的地方,隻是我們被匆忙的生活濛蔽瞭雙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幸福”的定義,不再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內心的平靜與安寜。書中的一些對話,雖然簡短,但卻充滿瞭哲理,讓人迴味無窮。它就像一位智者,用最簡單的方式,點撥瞭我們生活中那些最深刻的道理。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和,仿佛所有的浮躁都被洗去,隻剩下一種淡淡的喜悅。我把它當作一本枕邊書,隨時翻閱,都能從中汲取到力量與智慧。
评分我最近讀完的《遠書》,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就像是一首悠揚的古典樂,沒有激烈的起伏,卻有著讓人沉醉的鏇律,每一次重溫,都能發現新的韻味。作者的寫作手法非常含蓄,她不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通過一個個充滿張力的場景,一個個意味深長的細節,讓你自己去感受,去揣摩。書中的人物,他們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深不見底的湖泊,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浮上來什麼。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淡淡的憂傷,它不是那種撕心裂肺的悲痛,而是一種滲透到骨子裏的、對生命的無奈與珍視。這本書讓我思考瞭很多關於“失去”和“獲得”的關係,有時候,失去是為瞭更好地獲得,有時候,最珍貴的,恰恰是我們曾經擁有卻已然逝去的。書中的一些敘事角度也非常彆緻,仿佛作者就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地觀察著一切,但她的文字中又透露齣深深的同情與理解。我從中看到瞭很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微妙之處,那些欲言又止,那些欲語還休,都充滿瞭情感的張力。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錶達,但真正被理解的,可能隻是冰山一角。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莫名的釋然,仿佛那些壓在心頭很久的包袱,都輕輕地卸下瞭。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佳作,它會讓你在平靜中,收獲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
评分《遠書》這本書,著實讓我驚艷瞭一把!它就像一個隱藏在城市角落裏的秘密花園,初見時平凡無奇,深入其中卻彆有洞天。作者的想象力簡直是天馬行空,構建瞭一個我從未想過,但又似乎真實存在的奇妙世界。書中的世界觀設定非常宏大,但又處理得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 overwhelming,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那些奇特而又充滿象徵意義的設定,它們不僅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作者用來探討人生、探討社會、探討我們自身的一麵鏡子。書中的人物,也各個鮮活有趣,他們不是簡單的符號,而是有著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恐懼、自己的成長軌跡。我尤其被書中的“規則”所吸引,那些看似不閤理,卻又有著深刻邏輯的規則,讓我忍不住去思考,我們現實世界中的規則,是否也同樣值得我們去審視?書中的一些奇遇,雖然帶有魔幻色彩,卻又無比貼近現實,讓我們在驚嘆之餘,也能找到共鳴。它讓我開始懷疑一些我一直以來堅信不疑的事情,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更多的好奇。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充滿創意和深度的作品,它拓展瞭我的思維邊界,也讓我對“可能性”有瞭更深的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把這本書分享給所有喜歡新奇事物、喜歡挑戰自己思維的朋友。
评分�敚�2.你觉得目前什么样的工作困难能影响到你的生活?
评分�敚�
评分“那些说姐儿们长得好的,无非却是我们眼面前的几个人,有的连鼻子眼睛还没有长的周全呢,他们不是比他西施,就是比他王嫱;不是说他沉鱼落雁,就是说 他闭月羞花。王嫱俺不知道他老是谁,有人说,就是昭君娘娘。我想,昭君娘娘跟那西施娘娘难道都是这种乏样子吗?一定靠不住了。
评分�敚敶穑汗�去一年我在一家出版社担任副总编辑,最近才交卸职务,回家休息。其间经手出版的几种书,如周作人校《今昔物语》,索洛古勃著《创造的传奇》,安德列耶夫著《撒旦日记》,阿尔志跋绥夫著《绝境》,库普林著《士官生》,卡内蒂著《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高更著《此前此后》和奥斯丁著《信》,自己觉得都颇有价值,可以说一年心血没有白费。
评分这本书很好,静下心来看看不错!
评分止庵的这本书信集早就想买了,喜欢他的文字,很高兴终于买到了。
评分正是我急需要的,很好正版。
评分止庵老师的书慢慢收集。
评分�敚敶穑汗�去一年我在一家出版社担任副总编辑,最近才交卸职务,回家休息。其间经手出版的几种书,如周作人校《今昔物语》,索洛古勃著《创造的传奇》,安德列耶夫著《撒旦日记》,阿尔志跋绥夫著《绝境》,库普林著《士官生》,卡内蒂著《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高更著《此前此后》和奥斯丁著《信》,自己觉得都颇有价值,可以说一年心血没有白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