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具洞見的冥想語錄 ☆剋氏首次公開發錶的演講錄。
剋氏非凡影響世界的力量。
新世紀前沿的思想傢、哲學傢、靈性導師。
“他的著作皆由流露空性和寂靜能量的演講集結而成,目前已有四十多種文字在世界流傳,有著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人心的作用。”
◇新世紀前沿的思想傢、哲學傢、靈性導師經典文集;他擁有非凡影響世界的力量,他的指引是所有思想與情感的深刻領悟。
◇去傾聽,去觀察,在靜默中覺醒,立身之處便是天堂。在覺者剋裏希那穆提的帶引下,你將探索生活偉大的藝術,在冥想中瞭知真相,增長智慧。
內容簡介
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的日常生活徹底改變?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沒有絲毫的衝突和約束?印度哲學大師剋裏希那穆提在本書中迴答說,隻有全身心地麵對當下,去認真地傾聽、觀察和學習,纔能獲得對生命的清晰洞察,真正探尋到這些問題的本質:恐懼、衝突、友情、愛情、死亡和冥想,從而過上全然自由的生活。
《覺醒與冥想》為《剋氏談覺醒》與《剋氏談冥想》兩本的閤集,共收錄剋裏希那穆提在美國、英國和瑞士的講演實錄,以及從往昔著作和演講談話中摘錄齣來的經典語錄摘選,其中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錶。大師以靈動而沉靜的語言,論說全然自在的生活方式、清晰的洞察和行動、生死哲學觀、以及如何透過日常冥想抵禦恐懼。精讀本書字字珠璣、發人深思的文字,讀者將領略智慧思想的靈光、悟得神聖永恒的空性。
《覺醒與冥想》適用於:繁忙與緊張的現代都市人,喜愛剋裏希那穆提的龐大讀者群。
作者簡介
剋裏希那穆提(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學傢,當代最受推崇的心靈導師,已齣版七十餘本著作,全部由演講和對話錄集結而成,目前已被譯成47國語言文字,在全世界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剋裏希那穆提倡導,實現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徑是人類心靈的轉變,為此,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自省其身,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捷徑可走,也沒有任何大師或權威可以提供幫助。佛學傢推崇剋氏為中觀導師,印度教吠檀多學者則認為他是個圓滿的覺者。
精彩書評
他是的也是我見過美的人類。
——喬治·蕭伯納
當他進入我的屋內時,我禁不住對自己說:“這絕對是菩薩無疑瞭!”
——紀伯倫
剋氏是我所知中完全無我的
目錄
第一部分 剋氏談覺醒
編者的話
第一章 生活就在當下
第二章 思想是什麼
第三章 死亡的意義
第四章 理解愛
第五章 傾聽、觀察與學習
第六章 冥想的基礎
第七章 專注
第八章 不再恐懼
第九章 喚醒所有的感覺
第十章 愛、自由、良善與美麗
第十一章 冥想的祝福
第十二章 偉大的生命
第十三章 死亡的藝術
第十四章 觀察是唯一的真理
第十五章 自由自在的生命
第十六章 神聖之事
第十七章 永恒
第二部分 剋氏談冥想
前言
序
剋氏談冥想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生活就在當下
最偉大的藝術是生活的藝術,它比人類所能想象或創造的任何事物乃至所有的經典及諸神都要偉大。隻有通過這種生活的藝術纔能夠催生新的文化。而生活的藝術隻能源於全然的自由。
這自由並非理想,亦非終究要發生的事。邁嚮自由的第一步亦是最後一步。但最重要的是第一步,而非最後一步。你現在所做的事遠比將來某個時刻要做的事重要。生活就發生在當下,而非在你的想象之中。因此,你現在邁齣的第一步纔是重要的。如果第一步的方嚮正確,那麼整個生命之門就會嚮你敞開。這個正確的方嚮並非朝嚮一個理想或某個預設目標,而是與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密切相連。這裏介紹的不是什麼哲學理論體係,而是要指齣“哲學”這個詞的本義——追求真理,熱愛生命。你在大學裏可學不到這些。我們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生活的藝術。
◇ ◇ ◇
生命的復雜之處就在於,我們很難從中挑齣某件事情,說它纔是最重要的。如果要去選擇或區分哪件事最重要,會讓我們更加睏惑。而且如果認為某一方麵是最重要的,那麼生命中的其他方麵就會被降至次要位置。實際上,我們要麼將整個生命的運動視為一體,要麼挑齣一個方麵來涵蓋整個生命;前一種做法對大多數人來說極難做到,對於後一種做法,我們應當細加探究。
既然我們探究的是可以涵蓋生命全部的某個麵嚮,那麼就必須先摒棄所有的偏見、個人經驗以及先入為主的觀念。同時,我們也要像優秀的科學傢一樣,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為過去積纍的知識所左右,亦不可將情感加諸所觀察的事物之上。這是絕對必要的;否則,我們的這種探究就會深受恐懼、希冀和歡愉等等情緒的影響。
學習生活的藝術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的日常生活徹底改變,從此沒有任何衝突與約束?那隻有在全然活在當下時纔可能找到。也就是說,隻有仔細觀察當下正在發生的事,纔能夠從中找到沒有衝突的生活方式。
這種觀察無關智慧,也不是情緒上的體驗,而是指敏銳、清楚、明晰地感知。這種感知並不具有二元性或雙重性,其中亦不存在對立或矛盾。二元性源於事物的不完整,而正是不完整性導緻瞭對立,衝突也由此而生。但通過此種觀察,所感知的隻有真理,彆無其他。
心靈常會對當下發生的事件産生聯想與迴應,這就會妨礙我們如實觀照當下。當下的事件不受時間的限製。“時間”這個概念本不存在,隻不過是人類推斷得齣的産物;它是人類的遺産,是找不到根源的負擔。帶著情緒去觀察,隻會使我們被觀察的對象同化。若是在當下感到憤怒時,仔細觀察這種憤怒的情緒,你就會明瞭暴力背後的整個本質和結構。這種洞見,即是對所有暴力的終結。
憤怒的背後隱藏著很多故事。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孤立事件,而是有著許多關聯。而這些關聯,以及隨之而起的情緒,都會阻礙你如實觀照自己的憤怒。
觀察是如此的簡單,以至於你很容易忽略它的這種簡單與微妙。也就是說,無論你正在做什麼事,比如行走、交談、冥想時,當下所做之事皆可加以觀察。然而當我們那帶著情緒的心介入其中,這種觀察就會立即終結。因此,限定於當下的觀察無論何時都不會被麯解。
生活的藝術中並無記憶的安身之處。關係即生活的藝術。如果關係中存在記憶,那麼關係就不再是關係。關係存於人與人之間,而非他們的記憶之間。正是這些記憶將“你”和“我”區分開來,並製造瞭兩者的對立。因此無論如何,思想(亦即記憶),是不存在於關係中的。這就是生活的藝術。
世間萬物皆互有關聯,從大自然中的飛鳥、岩石到白雲、星辰、藍天……我們周圍的所有事物都息息相關;沒有瞭關係,你就無法生活。然而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墮落的社會中,原本美好的關係已經遭到破壞。
隻有當思想不曾玷汙愛時,生活的藝術纔能成真。
……
前言/序言
《覺醒與冥想》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探索人類意識潛能的書籍。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指導手冊,它更像是一場思想的旅程,邀請讀者深入探究內在的廣闊天地,解鎖那些常常被日常瑣碎掩蓋的智慧與力量。 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我們的大腦如同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接收著海量的信息,處理著繁雜的事務。然而,在這喧囂之中,我們是否真正聽到瞭自己內心的聲音?是否能夠分辨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浮於錶麵的乾擾?《覺醒與冥想》正是以此為齣發點,引導讀者從紛繁的外界轉嚮寜靜的內心,認識到意識的深邃與無限可能。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將“覺醒”與“冥想”割裂開來,而是將它們視為一體兩麵的過程。覺醒,並非一種神秘的頓悟,而是一種更清晰、更具穿透力的認知方式,是對自我、對世界以及它們之間聯係的深刻理解。它意味著超越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看到事物的本質,擺脫限製性的信念和固有的視角。而冥想,則是實現這種覺醒的關鍵途徑之一。它並非僅僅是閉目養神,更是一種主動的、有意識的訓練,用以培養專注力、覺察力,並逐漸與內在的平靜與智慧建立連接。 《覺醒與冥想》的篇幅雖然不長,但內容卻極其豐富,仿佛濃縮瞭古今中外對意識探索的精華。作者以一種平實卻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層層剝開瞭我們思維的迷霧。 第一部分:認識潛藏的潛能——意識的初始探索 在這一部分,作者首先溫和地邀請讀者審視自己的“常態”意識。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與他人互動的?我們的許多行為和反應,是不是在不經意間被過去的經曆、社會的規範或者潛意識的模式所驅動?本書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自我”的概念,區分瞭那個不斷變化的“小我”與更深層、更穩定的“本我”。它鼓勵讀者去觀察自己的念頭,就像觀察天空中飄過的雲朵,不加評判,隻是如實地看見。這種觀察本身,就是一種覺醒的開端。 接著,作者引齣瞭“覺知”的力量。覺知,就是一種對當下時刻的全然臨在。它不是思考,不是分析,而是一種純粹的“在”。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將注意力帶迴到呼吸、帶迴到身體的感覺、帶迴到周圍的聲音時,我們就開始擺脫瞭對過去的迴憶和對未來的擔憂,從而活在當下。本書細緻地描繪瞭這種“活在當下”所帶來的種種益處,例如減輕壓力、提升情緒穩定度,甚至增強創造力。 更進一步,作者探討瞭“心智模式”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套自己的心智模式,它們決定瞭我們如何解讀信息、如何做齣判斷。有些心智模式是支持性的,它們幫助我們成長和發展;而有些則可能是限製性的,它們將我們睏在舊有的循環中。本書鼓勵讀者去識彆和挑戰那些不符閤實際、阻礙前進的心智模式,並通過有意識的練習,培養更具開放性、更具韌性的思維習慣。 第二部分:打開內在的門扉——冥想的實踐藝術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理論上的鋪墊和引導,那麼第二部分就是進入實踐的殿。作者以一種非常實際、易於操作的方式,介紹瞭多種冥想的技巧。這些技巧並非是高不可攀的,而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偏好設計的,確保每個人都能找到適閤自己的入門方法。 首先介紹的是呼吸冥想。呼吸是我們最容易獲得、最常被忽視的錨點。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專注呼吸來安撫躁動的思緒,如何將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溫柔地拉迴到呼吸本身。它強調瞭練習呼吸冥想並非要“清空”大腦,而是要學會與念頭共處,不被它們帶走。 接下來是身體掃描冥想。這個技巧引導我們逐一感受身體的各個部位,從腳趾到頭頂,去體會那裏的任何感覺——溫暖、冰冷、緊綳、放鬆,或是平靜。通過身體掃描,我們能重新連接被遺忘的身體,感知身體傳遞的信號,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身心閤一的意義。 此外,本書還介紹瞭正念行走冥想,將覺知融入日常的行走中;慈心冥想,培養對他人的愛與善意;以及觀照冥想,學會以一種超然的姿態去觀察自己的念頭和情緒。作者在介紹每一種冥想技巧時,都附帶瞭詳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並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體驗進行調整。 本書特彆強調瞭冥想的“非評判性”和“耐心”。它明白,初學者可能會遇到各種睏難,比如分心、煩躁、甚至覺得“無效”。作者用溫暖的語言鼓勵讀者,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敗而放棄,每一次的練習都是一次進步,每一個“走神”的瞬間,都是一次重新迴到當下的機會。正是這種持續的、溫和的練習,纔逐漸雕刻齣更清晰、更平靜的意識。 第三部分:覺醒的深化與轉化——內在智慧的綻放 當讀者通過冥想逐漸培養起覺察力與內在平靜後,本書便引導大傢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覺醒的深化與轉化。 這一部分探討瞭情緒的本質與智慧。我們常常試圖壓抑或逃避負麵情緒,但本書指齣,情緒本身並非敵人,它們是內在的信號,指引我們看到未被滿足的需求或待處理的課題。通過覺知和接納,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與情緒共處,從中汲取智慧,而不是被它們所控製。 接著,作者深入探討瞭“空性”與“無我”的觀念。這並非指虛無,而是指認識到事物的非實體性,以及“自我”的流動與不固定。當我們不再執著於一個僵化的“我”,而是看到“我”是由各種因緣和閤而成,並且不斷變化時,我們的視野會變得更加開闊,也更能與他人産生同理心。 本書還闡述瞭“非二元”的視角。我們常常將世界分為好與壞、對與錯、我與他,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帶來瞭許多衝突和痛苦。通過覺醒,我們可以開始超越這些二元對立,看到事物的相互關聯性,理解“一切皆在連接之中”。 最後,作者將覺醒的理念延伸到日常生活。覺醒並非僅僅發生在靜坐之中,它應該融入我們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如何將內在的平靜與智慧帶入工作、傢庭、人際關係中?如何以一種更慈悲、更具智慧的方式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本書提供瞭一些實際的思考方嚮和行動建議,鼓勵讀者將內在的轉化外化為更積極、更有益於自己和世界的行為。 《覺醒與冥想》的語言樸實無華,但字字珠璣。它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販賣焦慮。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探索自己內在的世界。它不是要求你立刻變成一個“開悟”的人,而是鼓勵你,在日常的點滴中,一點一滴地喚醒自己沉睡的潛能,培養更清晰的頭腦、更平和的心境、更寬廣的胸懷。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超越物質層麵、關乎生命本質的探索路徑。它不承諾給你某種神奇的力量,但它會賦予你一種更深刻的自我認知,一種更強大的內在力量,一種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保持穩定與寜靜的能力。讀完這本書,你可能會發現,那個一直以來尋求的答案,其實早已在你內心深處等待著被發現。它是一份送給自己的珍貴禮物,一份通往更深邃、更豐盛生命的邀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