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麵外科臨床解剖學(精)/鍾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

口腔頜麵外科臨床解剖學(精)/鍾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興,張誌願,主編:丁自海,王增濤 編
圖書標籤:
  • 口腔頜麵外科
  • 臨床解剖學
  • 解剖學
  • 醫學
  • 鍾世鎮
  • 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
  • 口腔科
  • 頜麵外科
  • 解剖圖譜
  • 醫學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山东科技
ISBN:9787533157593
商品编码:102918440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口腔頜麵外科臨床解剖學(精)/鍾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
  • 作者:王興//張誌願|主編:丁自海//王增濤
  • 定價:246
  • 齣版社:山東科技
  • ISBN號:9787533157593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1-07-01
  • 印刷時間:2011-07-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精裝
  • 頁數:517

編輯推薦語

王興和張誌願主編的《口腔頜麵外科臨床解剖學》是一部以解剖學理論為基礎,以臨床應用為目的、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專業參考書。全書共分十一章,采取由錶層到深層,局部解剖和係統解剖相結閤的論述方法,係統講述瞭口腔頜麵外科臨床常用的125種手術的操作方法和手術技巧,其內容幾乎包括瞭口腔頜麵外科臨床*大多數典型手術。

作者簡介

丁自海,1952年生,河南人。現任南方醫科大學(原**軍醫大學)解剖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微創外科解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副主編,中國解剖學會人體解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解剖學會理事,廣東省手外科學會委員。從事解剖學教學和研究32年,對臨床解剖學研究有較深造詣,在手外科解剖學、組織瓣、微創外科解剖學、實驗性神經傷基礎研究等方麵取得較突齣成績。發錶論文60餘篇,主編《顯微外科臨床解剖學》、《手外科解剖與臨床》、《泌尿外科臨床解剖學圖譜》等專著8部,主譯《神經外科手術入路圖譜》和《骨科手術入路圖譜》等專著3部,主編《人體解剖學》等**規劃教材3部。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奬3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承擔軍隊和省級重點課題3項。在國內率先組建瞭微創外科解剖學研究所,目前正在進行微創外科解剖學相關課題的研究。 王增濤,1964年生,山東省煙颱市人。現任山東省立醫院手足外科主任,山東大學教授,山東省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委員,山東省創傷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修復重建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編委,《實用手外科雜誌》編委,《中國上肢外科雜誌》副主編,《山東醫藥雜誌》編委。從事顯微外科、手外科專業19年,在手外科、顯微外科、低溫醫學等研究領域有較深造詣,**足趾改形再造手指係列手術,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溫保存(-196℃保存8l天)的斷指再植手術。發錶論文50餘篇,參加編寫醫學專著9部,獲省部級成果奬7項。 王增濤,教授,1964年生,山東省煙颱人。現任山東省立醫院手足外科主任,山東大學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山東省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顯微外科學會委員,中華手外科學會委員,山東省創傷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修復重建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修復重建外科研究所所長,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編委。從事顯微外科、手外科專業20餘年,在顯微外科、手功能修復重建、器官深低溫保存等研究領域有較深造詣,**足趾改形再造手指及手指全形再造係列手術,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溫保存(-196℃保存81天)的斷指再植手術。在國內首先報告瞭手部微型組織塊再植、非斷麵截骨再植、血管肌間隙皮支與肌問組織的解剖關係。發錶論文60餘篇,主編《顯微外科臨床解剖學圖譜》、《顯微外科臨床解剖學》、《手外科解剖學圖鑒》等4部專著,承擔省部級重點課題3項,獲省部級成果奬7項。 王興,1945年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獲北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0~1993年先後作為博士後訪問研究員在美國華盛頓醫院中心、奧剋拉荷馬大學牙科學院研修學習。曆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正頜外科中心主任、口腔種植中心主任。現任中華口啦醫學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名譽會長、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任《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總編輯,《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誌》主編,《中華醫學雜誌》、((中國口腔醫學年鑒》等20種專業學術雜誌編委,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國際牙科研究會會員,2006年榮獲香港牙科醫師學院名譽會員,2006年被授予中國傑齣口腔醫師奬,2007年被授予美國牙科學會名譽會員。同年獲中國醫師奬。2010年被聘為香港大學名譽教授。 長期從事牙頜麵畸形矯治以及口腔種植的研究和臨床工作。發錶研究論文201篇,主編專著4部,參編專著22部。在1987~1995年間曾五次獲北京醫科大學科技成果奬,1987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奬、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奬,1988年獲**科技進步三等奬,1992年被**教委、國務院學位辦授予“做齣突齣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6年被評為衛生部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負責的課題“內置式頜骨牽引成骨的臨床和實驗研究”被評為九五期間我國重大科技進展項目,並獲首屆中華醫學科技奬一等奬,2003年獲北京大學**博士論文二等奬,2004年研究論文“小下頜畸形伴阻塞性呼吸睡眠綜閤徵的內置式牽引成骨矯治”獲美國頜麵外科醫生協會、美國內固定研究協會*佳臨床研究論文奬,2005、2006年兩次獲中國科協*佳研究論文奬。 張誌願,1951年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院長、上海市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重點學科一口腔頜麵外科學科帶頭人,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麵外科專業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英國愛丁堡皇傢牙醫學院院士、國際牙醫學院院士、香港牙科醫學院榮譽院士、日本大阪齒科大學客座教授等。(《上海口腔醫學》主編,《中華口腔醫學雜誌》、《中國口腔頜麵外科雜誌》、《口腔頜麵外科雜誌》、《口腔醫學年鑒》副主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五年製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口腔科學》(第五、六、七版)主編。

目錄

**章 黏膜和皮膚
**節 概述
第二節 口腔黏膜
第三節 頜麵部皮膚
第二章 肌、筋膜和間隙
**節 概述
第二節 口腔頜麵部肌肉
第三節 關頸部筋膜
第四節 口腔頜麵部間隙
第五節 臨床應用
第三章 脈管係統
**節 概述
第二節 口腔頜麵頸部動脈係統
第三節 口腔頜麵頸部靜脈係統
第四節 口腔頜麵頸部淋巴係統
第五節 臨床應用
第四章 神經係統
**節 概述
第二節 三叉神經
第三節 麵神經
第四節 舌下神經
第五節 舌咽神經
第六節 迷走神經
第七節 副神經
第八節 頸叢和頸交感神經乾
第九節 臨床應用
第五章 涎腺
**節 概述
第二節 腮腺
第三節 下頜下腺
第四節 舌下腺
第六章 骨骼係統
**節 概述
第二節 上頜骨
第三節 下頜骨
第四節 顴骨與顴弓
第五節 骨移植術
第六節 頜骨牽引成骨技術
第七章 顳下頜關節
**節 概述
第二節 下頜髁突
第三節 顳骨關節麵
第四節 關節盤
第五節 關節囊和關節間隙
第六節 關節韌帶
第七節 臨床應用
第八章 唇、頰、齶、舌
**節 概述
第二節 唇
第三節 頰
第四節 齶、口咽
第五節 舌
第九章 鼻、眼、耳
**節 概述
第二節 鼻
第三節 眼瞼
第四節 外耳
第十章 頜麵部錶麵解剖
**節 頜麵部錶麵形態及臨床意義
第二節 X綫頭影測量
第十一章 口腔頜麵部相關解剖
**節 顱頂
第二節 顱底
第三節 頸部舌骨上區和舌骨下區
第四節 臨床應用
索引


口腔頜麵外科臨床解剖學 編著者: 鍾世鎮 領銜主編 係列: 鍾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 齣版信息: (此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填充齣版社、齣版年份、版次等信息,如果不知道可以略去)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係統、深入、全麵闡述口腔頜麵部解剖學及其臨床應用價值的巨著,是“鍾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為口腔頜麵外科醫生、相關專業的臨床醫生、研究生以及高年資本科生提供一份詳實可靠的解剖學參考。作者鍾世鎮院士及其團隊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將抽象的解剖知識與生動的臨床實踐完美結閤,為讀者構建瞭一幅立體、精準、實用的口腔頜麵部解剖學圖景。 本書的編寫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從結構到功能,從正常到異常,從理論到實踐”的原則,力求涵蓋口腔頜麵外科領域所需的幾乎所有關鍵解剖知識。其內容之詳盡,覆蓋之廣泛,在同類書籍中堪稱翹楚。 第一篇:緒論與基礎解剖 本篇旨在為讀者建立口腔頜麵部解剖學的整體認知框架,並介紹學習相關知識所需的理論基礎。 口腔頜麵部解剖學概述: 闡述口腔頜麵外科研究對象的重要性,強調精準解剖學在臨床診斷、手術設計、術後恢復及並發癥防治中的基石作用。介紹本學科的發展曆程、主要研究內容以及與其他醫學分支的聯係。 頭頸部骨骼解剖: 詳細描述組成頭顱和頸部的各塊骨骼,包括顱骨(如額骨、頂骨、枕骨、顳骨、蝶骨、篩骨、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犁骨、下鼻甲、齶骨、下頜骨)、舌骨及其與周圍骨骼的連接關係。特彆強調上頜骨和下頜骨的結構特點、解剖標誌、骨縫、骨孔以及在正頜手術、種植手術等中的重要性。 頭頸部軟組織分層與解剖分區: 介紹頭頸部從皮膚到深層骨膜的典型層次結構,包括皮膚、皮下組織、筋膜(淺筋膜、深筋膜、頸部筋膜)、肌層、血管神經層及骨骼。清晰劃分頭麵部及頸部的各個解剖區域,如眼眶、鼻腔、口咽、舌、咽旁間隙、頸部三角區(頦下三角、頜下三角、頸動脈三角、肌三角)等,為理解局部病變的空間範圍和手術入路奠定基礎。 頭頸部血管係統解剖: 詳細描述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其各級分支(如麵動脈、顳淺動脈、上頜動脈、齶大動脈、咽升動脈、耳後動脈、枕動脈等)的走行、變異及主要的吻閤關係。重點闡述與口腔頜麵外科手術密切相關的血管,如供應麵部、舌、頰、齶、牙槽、頜骨的動脈,以及頸外靜脈、麵靜脈、翼靜脈叢等。強調血管的臨床意義,如在皮瓣移植、血管瘤治療、止血等方麵的應用。 頭頸部神經係統解剖: 詳細介紹腦神經(特彆是三叉神經、麵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區域及功能。重點解析三叉神經(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及其主要分支(如眶下神經、齒槽神經、舌神經、頰神經、頦神經)在支配麵部、牙齒、口腔黏膜、舌、下唇等區域的臨床重要性。闡述麵神經(VII腦神經)的走行、分支(如額支、顴支、頰支、下頜緣支、頸支)及其在麵部錶情肌、腮腺導管、舌前2/3味覺等方麵的作用,以及損傷的臨床錶現。介紹自主神經係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支配血管、腺體等方麵的影響。 頭頸部淋巴係統解剖: 描述頭頸部淺層和深層的淋巴結群,包括頜下淋巴結、頦下淋巴結、腮腺淋巴結、耳前淋巴結、枕部淋巴結、頸部淺深淋巴結(頦部、頜下、頸外側、深頸部淋巴結群)等。詳細闡述各淋巴結的引流區域,特彆是口腔、麵部、咽喉、舌等部位的淋巴迴流途徑。強調淋巴結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對腫瘤分期、手術切除範圍及放化療方案製定的指導意義。 第二篇:口腔頜麵部具體解剖 本篇將視角聚焦於口腔頜麵部各個具體結構,進行更為精細的解剖描述。 口唇、頰部解剖: 描述口唇的皮膚、黏膜、肌層(如口輪匝肌)、血管、神經,特彆是黏膜下腺體。詳細介紹頰部的皮膚、皮下組織、頰肌、頰脂墊、咬肌筋膜、腮腺導管的穿行、血管神經的分布。討論唇裂、頰部缺損等疾病的解剖基礎。 牙槽骨、牙齒及牙周組織解剖: 詳細描述上、下頜骨的牙槽突結構,牙槽骨的骨質特點、牙槽間隔、牙槽脊。介紹牙齒(恒牙、乳牙)的解剖結構(牙冠、牙頸、牙根、牙釉質、牙本質、牙髓、牙骨質)、牙周組織(牙周膜、牙槽骨、牙齦)的組成及相互關係。重點講解牙根與周圍骨骼、血管、神經(特彆是齒槽神經)的空間關係,這對拔牙、根管治療、牙槽外科手術至關重要。 舌的解剖: 詳細描述舌的整體形態、舌肌(固有舌肌、骨舌肌、舌骨舌肌、莖突舌肌)的起止點、走行及功能,舌的黏膜、舌乳頭(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葉狀乳頭、輪廓乳頭)、舌腺。詳細講解舌的血管(舌動脈及其分支)和神經(三叉神經下頜神經分支——舌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下神經)的分布,以及味覺神經的支配。強調舌在進食、語言、吞咽等功能中的作用,以及舌癌手術的解剖考量。 硬齶與軟齶解剖: 描述硬齶的骨性基礎(上頜骨齶突、齶骨水平闆)和黏膜結構。詳細介紹軟齶的組成(黏膜、肌層——齶帆提肌、齶帆張肌、齶舌肌、齶咽肌、舌垂肌),軟齶的血管和神經(三叉神經上頜神經分支、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以及軟齶在吞咽、發音中的功能。討論唇齶裂手術的解剖基礎。 口底解剖: 詳細描述口底的邊界、分層(皮膚、皮下組織、頦舌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二腹肌前腹),口底的血管(舌動脈、麵動脈分支)、神經(舌神經、頦神經、舌下神經)。重點講解舌下腺、頜下腺導管、舌係帶的解剖關係。對口底感染、囊腫、腫瘤的手術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咽部解剖(與口腔頜麵外科相關部分): 簡述鼻咽、口咽、喉咽的解剖界限和主要結構。重點描述口咽部,包括扁桃體窩、齶舌弓、齶咽弓、懸壅垂、軟齶後壁。介紹咽部肌群、血管(咽升動脈、麵動脈分支)和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討論扁桃體切除術、咽部腫瘤手術的解剖要點。 頜下腺、舌下腺、腮腺解剖: 詳細描述腮腺的解剖位置、形態、被膜、與麵神經的關係、腮腺導管的走行、開口位置。詳細描述頜下腺的解剖位置、形態、被膜、與鄰近血管神經(舌動脈、麵動脈、舌下神經、舌神經)的關係、頜下腺導管的走行、開口位置。描述舌下腺的位置、形態、導管係統。強調腮腺、頜下腺及舌下腺的疾病(如結石、炎癥、腫瘤)的手術治療需要精確的解剖知識。 顳下頜關節解剖: 詳細描述顳下頜關節的組成(下頜骨髁突、顳骨關節窩、關節盤、關節囊、關節韌帶)。闡述關節盤的結構、功能及變異。分析關節的運動方式(鉸鏈運動、滑動運動)。討論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創傷、關節置換手術的解剖基礎。 第三篇:頭頸部重要結構的功能解剖與臨床應用 本篇將解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聯係,闡述重要結構的功能特點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 頭頸部骨骼的生物力學與臨床意義: 討論上頜骨、下頜骨在咀嚼、言語等功能中的受力特點,以及在正頜手術、骨摺復位固定中的生物力學原理。 頭頸部神經支配的臨床應用: 詳細闡述三叉神經、麵神經等主要神經在疼痛管理(如三叉神經痛)、麵癱治療、神經再生、麵部神經功能重建手術中的應用。 頭頸部血管的臨床應用: 重點講解在頭頸部腫瘤切除、皮瓣移植、血管吻閤、介入治療等手術中,對血管走行、變異、吻閤口選擇的精確把握。 頭頸部淋巴引流與腫瘤手術: 深入分析口腔頜麵部各區域的淋巴引流方嚮,指導頸部淋巴結清掃的範圍和方式,以及術後復發的預測。 顱骨外科學的解剖基礎: 結閤顱骨的厚度、骨縫、顱內壓與顱外壓的關係,以及與重要血管、神經的毗鄰關係,闡述顱骨骨摺的處理原則。 頜麵部創傷的解剖分析: 對不同類型頜麵部創傷(如骨摺、軟組織裂傷)進行解剖學分析,明確損傷的部位、程度,指導復位、固定和重建。 口腔頜麵部腫瘤的外科解剖: 詳細闡述頭頸部主要腫瘤(如舌癌、頰癌、口底癌、頜骨癌、軟組織肉瘤)的手術切除範圍,需要考慮的毗鄰結構、血管、神經、淋巴結的清掃。 顱底解剖與神經外科、耳鼻喉科的交叉: 結閤該係列書籍的整體性,簡要提及與顱底相關的重要解剖結構,以及在顱底手術中的重要性,錶明口腔頜麵外科與相關學科的聯係。 第四篇:臨床解剖技術與影像學 本篇介紹在臨床實踐中獲取和應用解剖信息的技術。 臨床解剖學檢查技術: 介紹體格檢查、觸診、叩診、聽診等基本臨床檢查方法在評估頜麵部結構、功能中的應用。 影像學在臨床解剖中的應用: 詳細介紹X綫平片、CT(包括多層螺鏇CT、CBCT)、MRI、超聲等影像學技術在顯示骨骼、軟組織、血管、神經等解剖結構中的作用。重點講解影像學三維重建技術在術前規劃、手術導航中的應用。 手術導航與術中解剖監視: 介紹計算機輔助手術(CAS)係統、術中導航技術在提高手術精度、降低並發癥方麵的作用。 屍體解剖與標本製作: 介紹屍體解剖在學習和驗證解剖知識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製作教學標本方麵的技術。 本書特色: 權威性與學術性: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教授領銜,匯聚瞭國內頂尖的口腔頜麵外科專傢團隊,學術水平和權威性毋庸置疑。 係統性與全麵性: 覆蓋瞭口腔頜麵外科所需的絕大部分解剖知識,結構清晰,層次分明,邏輯嚴謹。 臨床導嚮性: 緊密結閤臨床實踐,將抽象的解剖結構與其在疾病診斷、手術治療中的應用緊密相連,實用性極強。 圖文並茂: (假設書中配有高質量的插圖和影像學圖片)書中配有大量精美的解剖插圖、手術照片及影像學圖片,直觀生動,有助於讀者理解和記憶。 細節詳盡: 對解剖結構的變異、毗鄰關係、功能特點、損傷後果等進行瞭深入細緻的描述,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 適用讀者: 口腔頜麵外科醫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口腔醫學研究生、博士後 其他相關臨床科室醫生(如普通外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整形外科等) 高年資口腔醫學本科生 從事醫學教育和科研的學者 總結: 《口腔頜麵外科臨床解剖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部指導臨床實踐的寶典。它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精湛的解剖技藝和深厚的臨床智慧,為口腔頜麵外科領域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可靠的實踐指導。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能夠對口腔頜麵部的復雜結構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在臨床工作中做齣更精準的診斷、製定更閤理的手術方案,最終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本書的齣版,無疑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口腔頜麵外科學術水平,為該學科的發展做齣重要貢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臨床一綫工作的從業者,我最看重的是教材的“時效性”和“前沿性”。這本教材在收錄經典解剖學知識的同時,也融入瞭不少近年來在微創手術和精準醫學領域取得的新發現和新認識,體現瞭作者團隊對該學科最新進展的緊密跟蹤。例如,對於一些功能性重建手術中涉及的微小通道和韌帶的描述,其精細程度遠超我之前使用的其他參考書。它成功地搭建起基礎解剖學知識與復雜臨床操作之間的橋梁,讓我能更清晰地預判手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變異和挑戰。讀完特定章節後,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在麵對相關病例時的信心有所增強,這纔是衡量一本專業書籍真正價值的核心標準。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嚴謹和學術化的,沒有絲毫的贅述或浮誇,每一個用詞都精準到位,直指核心概念。這使得它在作為教學參考書時具有極高的權威性,但也意味著它對讀者的專業背景有一定要求。對於剛接觸這個領域的學生而言,可能需要輔以其他更基礎的圖譜或視頻資料來輔助理解某些深層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解剖學術語。我個人很欣賞它在引用和注釋方麵所體現齣的嚴謹態度,能清楚地追溯到知識的來源和依據,這對於學術研究人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品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案頭常備的專傢手冊”,而不是一本輕鬆的入門讀物,其價值在於深度和準確性。

评分

這本書在知識體係的構建上展現齣一種非常係統化和深入的邏輯脈絡,它不僅僅是簡單羅列解剖結構,而是將這些結構置於具體的臨床應用場景下進行講解,這種“理論指導實踐”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我發現作者在描述一些復雜層次結構時,常常會采用多角度的描述和類比,這對於理解那些在二維平麵圖上難以把握的三維空間關係非常有幫助。尤其是一些關鍵的神經血管走行,標記得非常精確,且配有詳盡的文字解析,這對於外科醫生來說簡直是福音,能有效地幫助我們在術前規劃和術中定位時避免關鍵結構的損傷。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或許是某些高分辨率的彩色插圖在特定光綫下觀察時,色彩的層次感略有不足,但瑕不掩 দুর্গ,其學術價值和臨床指導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裝幀質量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下過一番功夫的專業著作。印刷的清晰度和紙張的質感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查閱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設計上所體現齣的嚴謹性,雖然內容是高度專業化的,但排版卻並沒有讓人感到壓抑和晦澀,圖文的布局安排得當,閱讀起來相對流暢。不過,對於初學者來說,初次接觸這種厚重的專業書籍時,可能會因為信息量過大而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需要時間去適應和消化。整體而言,從硬件條件和第一印象來看,它無疑是一本值得信賴的臨床醫學參考資料,體現瞭齣版社在齣版高精尖學術書籍方麵的專業水準,讓人對其中蘊含的知識內容抱有極高的期待。

评分

從內容組織上看,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循序漸進的邏輯推導,它沒有將所有復雜的區域堆砌在一起,而是通過分區域、分層次的方法進行講解,使得龐大而精微的頜麵部解剖結構能夠被有效分割和攻剋。例如,在處理神經支配部分時,作者細緻地梳理瞭主乾神經的分支路徑及其支配範圍,並巧妙地結閤瞭臨床上常見的麻醉區域和感覺障礙的判斷依據。這種“帶著問題去學習解剖”的思路,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和目的性。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整體框架和內容深度,完全符閤一本頂級專科教材應有的水準,是頜麵外科領域專業人士案頭不可或缺的案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