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

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葉久新,王群 編
圖書標籤:
  • 塑料成型
  • 模具設計
  • 注塑成型
  • 擠齣成型
  • 熱成型
  • 塑料工藝
  • 模具製造
  • 材料成型
  • 工程塑料
  • 工業設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28233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961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字数:496000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全書共分9章,第1、2章介紹塑料成型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塑料製品的設計原則;第3、4章詳細地講述瞭塑料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藝、注射模具的結構及設計,也是全書的重點;第5-8章扼要地介紹瞭其他幾種主要的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要點;第9章是對近年來國內外不斷發展的注射成型新技術作以簡介。
《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體現瞭理論與實際相結閤的特點,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普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可作為本科院校“材料成形與控製”、“機械設計與自動化”、“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等專業,以及高職、高專院校的“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的專業課教材,也可供從事模具設計與製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塑料成型基礎知識
1.1 聚閤物的結構和性能
1.1.1 高分子聚閤物的形成
1.1.2 高分子聚閤物的結構
1.1.3 高分子聚閤物的物理狀態、力學狀態及加工適應性
1.2 聚閤物的流變性質
1.2.1 聚閤物的粘彈性質
1.2.2 聚閤物的流動規律
1.2.3 高分子聚閤物的彈性
1.2.4 聚閤物熔體的充型流動
1.3 聚閤物成型過程中的物理行為
1.3.1 聚閤物的加熱與冷卻
1.3.2 聚閤物的結晶
1.3.3 聚閤物的取嚮
1.3.4 殘餘應力
1.4 聚閤物成型過程中的化學行為
1.4.1 聚閤物降解
1.4.2 聚閤物的交聯
1.5 塑料組成、分類與用途
1.5.1 塑料的組成
1.5.2 塑料的分類
1.5.3 塑料的性能與用途
1.6 塑料成型工藝性能
1.6.1 收縮性
1.6.2 流動性
1.6.3 塑料的其他工藝性能
第2章 塑料製品設計
2.1 塑料製品工藝性
2.1.1 塑件的選材
2.1.2 塑件的尺寸和精度
2.1.3 塑件的錶麵質量
2.2 塑件結構設計及典型實例
2.2.1 塑件的幾何形狀及結構設計
2.2.2 塑件螺紋的設計
2.2.3 齒輪的設計
2.2.4 嵌件的設計
2.2.5 鉸鏈的設計
2.2.6 塑件錶麵文字、圖案、紋理、絲印和噴漆
第3章 塑料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藝
3.1 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藝
3.1.1 注射成型原理及注射機
3.1.2 注射成型工藝過程
3.1.3 注射成型工藝參數
3.1.4 幾種常用塑料的注射成型特點
3.1.5 典型塑料製品注射成型工藝參數
3.2 塑料成型工藝規程的製訂
3.2.1 塑件的分析
3.2.2 塑件成型方法及工藝流程的確定
3.2.3 成型工藝條件的確定
3.2.4 設備和工具的選擇
3.2.5 工藝文件的製訂
第4章 注射模具設計
4.1 注射模具的基本結構與分類
4.1.1 注射模的結構組成
4.1.2 注射模的分類
4.2 注射模與注射機
4.2.1 注射機的公稱注射量及注射量的校核
4.2.2 注射壓力的校核
4.2.3 鎖模力的校核
4.2.4 安裝部分相關尺寸的校核
4.2.5 模具的周定
……
第5章 壓縮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
第6章 塑料壓注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
第7章 塑料擠齣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
第8章 塑料的其他成型方法
第9章 注射成型新技術
附錄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現代機械加工技術精要》 本書聚焦於當前機械加工領域最前沿、最實用、最核心的技術和理念,旨在為工程師、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份全麵而深入的參考。內容涵蓋瞭從先進切削理論到智能製造應用的各個層麵,力求展現機械加工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及其在工業生産中的實際應用。 第一部分:先進切削原理與優化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現代切削過程中的關鍵要素,包括但不限於: 高速切削(HSC)與超高速切削(UHSC)技術: 詳細解析瞭高速切削的機理,包括切削力的變化、熱效應的控製、刀具磨損特性以及錶麵質量的改善。重點闡述瞭UHSC在加工硬質材料、提高生産效率方麵的突破性進展,並介紹瞭相應的機床、刀具和工藝參數優化方法。 精密與超精密加工技術: 涵蓋瞭金剛石車削、離子束拋光、化學機械拋光(CMP)等先進技術,分析瞭其在光學元件、半導體晶圓、精密儀器部件等高附加值領域的應用。討論瞭影響加工精度和錶麵形貌的關鍵因素,如機床的穩定性、環境的控製、刀具的性能以及測量技術的精度。 微細加工技術: 介紹瞭激光微加工、電子束加工、聚焦離子束(FIB)加工等微納尺度加工方法,以及微納壓印、微注塑等微尺寸成形技術。探討瞭其在微電子、微機電係統(MEMS)、微流控器件等領域的應用,並分析瞭微觀形貌控製和尺寸精度保障的挑戰。 新型切削工藝: 詳細闡述瞭電解加工(ECM)、電火花加工(EDM)及其變種(如慢走絲綫切割、小孔EDM),以及超聲波輔助切削、磁流變加工(MRF)等非傳統切削方法。分析瞭這些工藝在加工難加工材料、復雜形狀和高精度要求零件方麵的獨特優勢和局限性。 第二部分:先進製造工藝與材料應用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瞭日益重要的增材製造(3D打印)以及新型材料在機械加工中的應用: 增材製造(3D打印)技術: 全麵介紹瞭選擇性激光熔化(SLM)、電子束熔化(EBM)、熔融沉積成型(FDM)、立體光刻(SLA)等主流3D打印技術。深入分析瞭不同工藝的原理、適用材料、優缺點,以及在原型製造、復雜結構件生産、定製化産品開發等方麵的創新應用。重點討論瞭3D打印件的後處理技術,如熱處理、機加工、錶麵強化等,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新型材料的加工挑戰與對策: 探討瞭高強度鋼、鈦閤金、鎳基高溫閤金、陶瓷、復閤材料等難加工材料在切削、磨削、拋光等過程中的特殊性。分析瞭材料的硬度、韌性、熱導率、化學活性等因素對加工過程的影響,並提齣瞭相應的刀具材料選擇、冷卻潤滑方式、切削參數優化、工藝路綫規劃等解決策略。 錶麵工程與功能化處理: 介紹瞭物理氣相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滲氮、滲碳、激光錶麵強化、電鍍、陽極氧化等常見的錶麵處理技術。分析瞭這些技術如何改善工件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硬度、摩擦係數以及賦予其特殊的功能,如導電性、絕緣性、生物相容性等,從而提升零件的整體性能和使用壽命。 第三部分:智能製造與數字化轉型 本部分關注機械加工行業在數字化、智能化浪潮下的變革與發展: 製造過程的數字化仿真與優化: 介紹瞭有限元分析(FEA)在切削過程模擬、刀具壽命預測、應力應變分析中的應用。討論瞭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在模擬切削液流動、熱量傳遞等方麵的作用。強調瞭通過仿真手段提前預測加工過程中的潛在問題,優化工藝參數,減少實驗次數,提高研發效率。 工業物聯網(IIoT)與數據驅動的製造: 探討瞭傳感器技術、數據采集與傳輸在機械加工中的應用。分析瞭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算法對加工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狀態評估、故障診斷和預測性維護,實現設備的智能化管理和生産過程的動態優化。 機器人與自動化集成: 詳細介紹瞭在數控機床上下料、工件搬運、裝配、質量檢測等環節中機器人技術的應用。討論瞭如何實現人機協作,提高生産綫的柔性和效率。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技術在機械加工中的應用: 闡述瞭如何構建物理加工過程的數字孿生模型,實現對生産過程的實時監控、模擬、預測和優化,從而實現智能決策和精益生産。 質量控製與檢測技術的創新: 介紹瞭三坐標測量機(CMM)、光學測量、激光掃描、機器視覺等先進測量技術在尺寸、形貌、錶麵缺陷檢測中的應用。探討瞭在綫質量監測、無損檢測(NDT)技術以及如何將檢測數據反饋用於工藝調整和質量追溯。 第四部分:綠色製造與可持續發展 本部分強調瞭機械加工行業在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方麵的努力: 節能降耗技術: 介紹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如優化機床設計、采用高效電機、改進切削參數減少能耗等。 綠色切削液與潤滑技術: 探討瞭環保型切削液的開發與應用,以及無油潤滑、乾式切削等技術,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廢棄物處理與資源迴收: 討論瞭切削屑、廢舊刀具、切削液等廢棄物的減量化、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方法。 本書內容結構清晰,邏輯嚴謹,語言精煉,並輔以豐富的實例和圖錶,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前沿、實用的現代機械加工技術學習平颱。通過對書中內容的學習和實踐,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機械加工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掌握先進的加工方法和工具,並能夠有效地應對當前和未來製造業所麵臨的挑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翻閱《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其中關於“塑料模具的故障診斷與維護”的部分,給瞭我極大的啓發。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是深入到實際生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並提供瞭有效的解決方案。我之前一直覺得模具齣現問題就是找維修師傅,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對成型工藝和模具結構的深入理解來預防和解決。書中詳細列舉瞭注塑過程中常見的缺陷,如“飛邊、毛刺、縮痕、氣泡、熔接綫、銀紋、翹麯變形”等等,並針對每一種缺陷,分析瞭其可能産生的原因,包括原料問題、設備問題、模具問題以及工藝參數不當等,並提供瞭相應的糾正措施。例如,對於飛邊問題,它不僅提到瞭加強閤模力、減少注射壓力,還深入分析瞭分型麵設計、排氣不良等模具結構因素的影響。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模具的日常維護和保養”的指導印象深刻,它強調瞭定期清潔、潤滑、檢查的重要性,並給齣瞭具體的保養計劃和檢查清單,這對於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保證生産的連續性至關重要。書中還介紹瞭“模具的修理與翻新”技術,包括如何進行焊接修復、拋光處理、以及更換磨損部件等,並對不同修理方法的適用範圍和注意事項進行瞭詳細說明。這本書就像一本“模具醫生”,能夠幫助我診斷和解決生産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

评分

我近期閱讀瞭《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其中對“熱流道係統與先進模具技術”的闡述,讓我看到瞭塑料成型工藝的前沿發展。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類型熱流道係統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優缺點,例如針閥式、閥門式、開放式熱流道等,並分析瞭它們在減少水口料、提高生産效率、改善産品外觀方麵的優勢。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多點注塑”和“順序注射”的討論,這對於成型大尺寸、復雜形狀的製品來說至關重要,它能夠幫助工程師控製熔體填充的順序,避免高低壓區域的産生,減少應力。書中還詳細講解瞭“模具冷卻係統的優化”,不僅僅是簡單的水道設計,更是結閤瞭傳熱學原理,介紹瞭如何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模擬來優化冷卻水道的布局和流速,實現快速、均勻的冷卻,縮短成型周期。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瞭“局部加熱與局部冷卻”技術,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來解決一些特殊成型難題,比如提高高粘度材料的填充效率,或者控製産品內部的應力分布。此外,書中還介紹瞭“嵌入式注塑”、“超聲波焊接”等與塑料成型相關的二次加工技術,以及它們在實現復雜功能和高強度連接方麵的應用。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塑料成型工藝的無限可能,以及不斷創新的技術手段。

评分

我最近翻開瞭一本叫做《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的書,本來是抱著學習塑料加工基礎知識的願望來的,結果卻被書中一些令人驚艷的細節深深吸引。首先,關於注塑成型部分,書中對不同類型塑料(比如PE、PP、PVC、PS、ABS、PC、PA等)在不同溫度、壓力和時間下的錶現,給齣瞭非常詳盡的圖錶和實驗數據。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成型收縮率”的分析,它不僅僅給齣瞭一個數值,還詳細解釋瞭影響收縮率的各種因素,包括模具結構、冷卻速率、保壓壓力、排氣設計,甚至連塑料本身的結晶度都會被一一考慮到。這讓我對為什麼同一個産品在不同廠傢生産齣來會有細微尺寸差異有瞭更深的理解。此外,書中對“熔體流動性”的探討也十分深入,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MFI值,更是通過對不同螺杆構型(單螺杆、雙螺杆)、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變化進行建模分析,這對於我理解復雜形狀零件的填充過程,以及如何優化注射速度和螺杆轉速以避免飛邊、熔接綫等缺陷,提供瞭寶貴的指導。甚至在模具設計的部分,書中花瞭相當大的篇幅講解瞭“流道和澆口的設計”,不僅僅是理論公式,更是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比如扇形澆口、潛水澆口、針閥澆口等,對於每種澆口類型的適用範圍、優缺點以及如何根據産品形狀和材料特性進行選擇,都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建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還特彆強調瞭“排氣設計”的重要性,並提供瞭一係列可視化的模擬圖,展示瞭在沒有充分排氣的情況下,空氣如何 trapped 在模腔內,最終導緻産品齣現氣泡、燒焦痕等問題。這讓我意識到,很多看似小的問題,背後都可能隱藏著精密的工程計算和設計考量。整本書的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從基礎概念到具體應用,循序漸進,非常適閤我這種想要深入瞭解塑料成型工藝的人。

评分

我最近在鑽研《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尤其是關於模具結構設計的章節,讓我大開眼界。書中對“分型麵”的討論,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分型麵選擇對零件脫模、閤模精度、注塑壓力以及外觀質量的影響。它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分型麵(如平麵分型麵、階梯分型麵、麯麵分型麵)的優缺點,並結閤實際産品案例,說明瞭如何在保證功能性的前提下,選擇最經濟、最易於加工的分型麵。更讓我驚嘆的是,書中對“冷卻係統設計”的講解。我一直以為模具冷卻就是簡單地在模具裏開幾個孔通水,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詳細闡述瞭冷卻水道的布局、直徑、流速對冷卻效率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模擬來優化冷卻效果,避免産品齣現翹麯變形、冷卻不均等問題。書中還提到瞭“冷/熱流道係統”的對比分析,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解釋瞭它們的工作原理、優勢劣勢以及在不同生産場景下的應用選擇,這對於我理解如何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生産效率非常有幫助。另外,“頂齣係統”的設計也得到瞭詳盡的介紹。我之前對頂針的布置、類型(如司筒、扁頂針、斜頂)以及力學計算感到模糊,而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圖示和計算公式,清晰地展示瞭如何根據産品形狀、壁厚、收縮率等因素,閤理設計頂齣位置和頂齣力,以避免産品在頂齣過程中損壞或變形。書中甚至還涉及瞭“滑塊和斜頂”的設計,解釋瞭在成型帶有側凹或倒扣的産品時,如何設計和應用這些復雜機構,並對它們的運動軌跡、配閤間隙、潤滑等方麵提齣瞭具體要求。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將工程實踐中的經驗與理論知識緊密結閤,提供瞭非常實用的參考。

评分

閱讀《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我被書中關於“精密注塑與微成型技術”的章節所吸引。這部分內容讓我看到瞭塑料成型工藝在更高精度、更小尺寸領域的發展潛力。書中詳細介紹瞭精密注塑的技術要點,包括對設備的要求(高精度注塑機、伺服控製)、模具設計的要求(高精度加工、嚴格的公差控製、精密的冷卻係統),以及對原料的要求(高流動性、低吸濕性)。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微型注塑”的案例分析印象深刻,例如如何成型直徑僅為幾微米甚至納米級彆的微結構,這涉及到納米壓印、超精密模具加工技術,以及對注射速度、保壓時間等參數的極其精細的控製。書中還探討瞭“雙色注塑”和“多色注塑”技術,解釋瞭如何通過轉盤、多層模具等結構,在一次成型過程中將不同顔色或不同材料的塑料結閤在一起,這對於生産具有復雜外觀或復閤功能的塑料製品非常有意義。我瞭解到,實現高效的雙色注塑需要精確的機械同步運動和材料切換控製。此外,書中還介紹瞭“氣輔注塑”和“水輔注塑”等特種注塑工藝,闡述瞭它們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氣體或水來在産品內部形成中空結構,從而減輕産品重量、提高剛度、改善冷卻效率。書中通過對比分析,說明瞭不同輔助注塑工藝的適用範圍和優缺點,例如氣輔注塑適用於壁厚較大的産品,而水輔注塑則在保證高錶麵光潔度方麵有優勢。這部分內容讓我對塑料成型工藝的精細化和多樣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最近正在學習《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其中關於“材料的迴收與環保型塑料”的章節,讓我看到瞭塑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嚮。這本書不僅僅關注於成型技術本身,更是將環保理念融入其中。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類型的迴收塑料,如PCR(消費後迴收)和PIR(消費前迴收),並分析瞭它們在性能上的特點以及在成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迴收料的批次穩定性、雜質含量等,以及如何通過改性、共混等手段來提高其加工性能和應用範圍。我特彆關注書中對“生物降解塑料”和“生物基塑料”的介紹,例如PLA(聚乳酸)、PHA(聚羥基脂肪酸酯)等,詳細闡述瞭它們的來源、特性、成型方法以及在食品包裝、一次性用品等領域的應用潛力。書中還分析瞭這些環保型材料在成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特殊工藝參數,比如較低的成型溫度、對剪切敏感性等。此外,書中還討論瞭“塑料製品的生命周期評估(LCA)”,強調瞭從原材料選擇、生産製造、使用到廢棄處理的整個過程對環境的影響,並提齣瞭如何通過優化設計和工藝來降低環境足跡的建議。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未來的塑料成型工藝不僅要追求效率和質量,更要肩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這對於推動整個行業的綠色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

评分

閱讀《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之一在於它對“模具材料選擇與熱處理”的深度剖析。此前,我對於模具鋼材的瞭解僅限於知道有幾種常見的牌號,但這本書則係統地介紹瞭各種模具鋼的化學成分、力學性能(如硬度、強度、韌性、耐磨性、耐腐蝕性)及其對應的應用場景。它詳細對比瞭碳素鋼、閤金鋼、工具鋼、不銹鋼等不同類彆模具鋼的特點,並給齣瞭選擇指南,例如在生産高精度、長壽命模具時,應該優先考慮哪些鋼材;在生産需要良好錶麵光潔度的産品時,又該如何選擇。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熱處理工藝”的講解。它不僅僅是簡單提及淬火、迴火、氮化等工藝,而是深入到各種熱處理方法的原理、對模具性能的影響,以及在不同鋼材上的應用。比如,書中詳細解釋瞭為何某些模具鋼需要進行調質處理以提高韌性,而另一些則需要進行錶麵滲氮處理以增加硬度和耐磨性。它還通過大量的數據圖錶,直觀地展示瞭不同熱處理工藝對模具硬度、疲勞壽命、抗龜裂性的影響。此外,書中還探討瞭“模具的錶麵處理技術”,如電鍍、PVD(物理氣相沉積)、DLC(類金剛石塗層)等,並分析瞭這些處理如何改善模具的耐磨性、脫模性、耐腐蝕性,從而延長模具壽命、提高産品質量。例如,對於生産透明PC製品,書中就推薦瞭特定的錶麵處理方法,以避免模具錶麵劃傷導緻産品外觀受損。這本書的專業性和深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讓我對模具的“內在美”有瞭更深的認識。

评分

我最近在研讀《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其中關於“塑料性能與選擇”的部分,讓我對材料科學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各種塑料的名稱,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聚閤物的分子結構、結晶形態、玻璃化轉變溫度(Tg)、熔點(Tm)等基本屬性,並詳細解釋瞭這些屬性如何直接影響塑料的加工性能和最終産品的力學性能、熱性能、電性能及光學性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高分子量聚閤物”與“低分子量聚閤物”的對比分析,它解釋瞭為何分子量會影響熔體粘度、拉伸強度以及耐衝擊性,這讓我對選擇適閤特定應用的塑料有瞭更清晰的思路。書中還對各種通用塑料(如PE, PP, PS, PVC)和工程塑料(如ABS, PA, PC, POM, PBT)進行瞭詳細的特性解析,並結閤大量實際應用案例,說明瞭它們的優缺點以及適閤的成型工藝。例如,它解釋瞭為什麼PC在高溫下具有優異的尺寸穩定性和透明度,但加工溫度相對較高;而PA(尼龍)雖然強度高、耐磨性好,但吸濕性強,需要在加工前進行充分的乾燥。書中對“填料和增強材料”(如玻璃縴維、碳縴維、礦物填料)的添加對塑料性能影響的分析也十分到位,它解釋瞭這些添加劑如何提高材料的剛度、強度、尺寸穩定性,同時也會對材料的流動性、韌性以及錶麵光潔度産生影響,並給齣瞭不同添加劑的用量和分散均勻性的控製要點。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選擇閤適的塑料不僅僅是看廠傢提供的技術參數,更需要結閤具體的使用環境和加工要求進行綜閤考量。

评分

我最近在細讀《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其中關於“模流分析與仿真技術”的部分,讓我對現代模具設計的智能化和可視化有瞭更深的體會。書中詳細介紹瞭CAE(計算機輔助工程)在模具設計中的應用,特彆是模流分析軟件(如Moldflow, Moldex3D)如何幫助工程師在實際生産前預測和優化注塑過程。我被書中展示的各種仿真結果深深吸引,比如熔體填充過程的模擬,它能夠清晰地展示熔體在模腔內的流動路徑、壓力分布、溫度變化,以及可能齣現的短射、包氣、熔接綫等缺陷的位置。通過這些可視化模擬,我能夠直觀地理解為什麼某些區域容易齣現問題,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澆口位置、大小、注射速度、保壓壓力等參數來改善。書中還詳細闡述瞭“冷卻分析”的重要性,通過模擬不同冷卻水道設計下的溫度分布,幫助工程師優化冷卻係統的效率,確保産品均勻冷卻,避免翹麯變形。更讓我驚嘆的是,書中還介紹瞭“應力分析”和“翹麯分析”的功能,能夠預測産品在脫模後可能産生的內應力和尺寸變形,並指導工程師如何通過優化模具設計和成型工藝來減小這些不利影響。書中通過大量的對比案例,展示瞭仿真技術在解決實際生産問題中的巨大作用,例如,通過優化澆口位置,成功消除瞭原本嚴重的熔接綫;通過調整冷卻係統,顯著降低瞭産品的翹麯度。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現代模具設計不再僅僅依賴經驗,而是越來越依賴於科學的仿真工具,這極大地提高瞭設計的效率和産品的質量。

评分

我最近深入閱讀瞭《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尤其被其中關於“産品結構設計與成型性分析”的章節所震撼。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産品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其功能,更在於其是否能夠被有效地、經濟地製造齣來。書中詳細闡述瞭許多在産品設計早期就需要考慮的成型性因素,例如“拔模斜度”的重要性,並給齣瞭不同産品類型和材料所需要的最小拔模角度建議。它解釋瞭為何缺乏足夠的拔模斜度會導緻脫模睏難,産品錶麵劃傷,甚至損壞模具。此外,書中還深入探討瞭“壁厚均勻性”對産品變形和強度影響,解釋瞭為何突然的壁厚變化會導緻應力集中和翹麯。它提供瞭優化壁厚設計的技巧,如通過圓角過渡來平滑壁厚變化。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倒扣與側嚮抽芯”的處理建議印象深刻。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倒扣及其對模具結構和成型工藝的影響,並提齣瞭多種解決方案,如設計斜頂、滑塊、或者采用特殊的模具分型方式。它還通過大量的圖示,展示瞭不同倒扣設計如何影響模具的復雜度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書中強調瞭“筋條、加強筋、圓角”等結構設計對提高産品剛度和強度的作用,並給齣瞭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尺寸比例和間距,以避免在成型過程中産生應力集中或氣泡。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優秀的産品設計師必須同時也是一位閤格的成型工藝工程師,他們的設計決策直接關係到産品的可製造性和最終的市場競爭力。

评分

,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分9章,第1、2章介绍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塑料制品的设计原则第3、4章详细地讲述了塑料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艺、注射模具的结构及设计,也是全书的重点第5-8章扼要地介绍了其他几种主要的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要点第9章是对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发展的注射成型新技术作以简介。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普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可作为本科院校材料成形与控制、机械设计与自动化、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评分

神尾观铃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被父亲寄养在她母亲的妹妹-- 晴子的家里。在收养观铃的这十年时间里,因为知道迟早观铃要被把她寄养在这里的亲生父亲领回去,所以,晴子因为害怕和观铃离别时的感伤,这十年时间里一直和观铃保持着距离,没有给观铃买过一回生日礼物(准确的说是没有送过),因此有着怪病的观铃一直遭受着寂寞的折磨,而晴子虽然知道这种情况,但也没有去做什么。

评分

观铃和晴子

评分

观铃和晴子

评分

先睹为快 包装 印刷 纸质 都没地说

评分

但是,身体已经很衰弱且已经失去记忆的观铃,从陌生的亲生父亲怀中挣扎着逃脱出来,

评分

晴子终于又把观铃领回家,又开始了共同的生活。观铃虽然记忆恢复了,但是身体还是很痛,也很衰弱。随着晴子不分昼夜的细心的照料,观铃的身体一天好似一天,脸上的笑容也逐渐的增多了,晴子看到了这笑容,脸上的愁容也慢慢散去了,开始了正常的休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晴子推着轮椅带观铃去散步,当走到一个平坦的道路时,观铃要求着要自己下轮椅走路,并要求晴子离开一段距离,要以她作为终点。事实上,这确实是观铃的终点,生命的尽头。观铃其实身体一直都是在衰弱下去的,身体的疼痛也是一天天的严重,那露出的笑容,看似恢复活力的身体,到底要有多大的忍耐才能做到?到底又为了什么露出毫无破绽的笑容?晴子在这一瞬间突然明白了,终于醒悟了,但是已经很晚了。当观铃走到终点倒在她的怀里时,她哭着,悔恨着,后悔本应十年前就开始的幸福生活,历经了种种波折

评分

神尾观铃

评分

先睹为快 包装 印刷 纸质 都没地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