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詩詞格律:詩詞常識名傢談四種》所講的詩詞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見。由於它是一部基本知識的書,所以書中不詳細說明哪些部分是某書上敘述過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話。《詩詞格律:詩詞常識名傢談四種》著重在講格律,不是詩詞選本,所以對於舉例的詩詞,不加注釋。所引詩詞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對於版本是經過選擇的,但是為瞭節省篇幅並避免煩瑣,也不打算在每一個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說明瞭。仗及其語法特點等。書後附詩韻舉要和詩譜舉要。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二章 詩律
第三章 詞律
第四章 詩詞的節奏及其語法特點
結 語
附錄一 詩韻舉要
附錄二 詞譜舉要
精彩書摘
一字豆。——一字豆是詞的特點之一。懂得一字豆,纔不至於誤解詞句的平仄。有些五字句,實際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長城內外”,望字是一字豆,“長城內外”是四字律句。這樣,“長城內外,惟馀莽莽”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就成為整齊的對仗。
特種律。——特種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較特彆的仄腳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腳四字律句是“平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腳六字律句是“仄平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憶秦娥》前後闋末句,依《詞律》就該是特種律句。其實,前後闋倒數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種律句。如“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如夢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種律句。如“寜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直
指武夷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又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卻道海棠依舊”,“應是綠肥紅瘦”。
拗句。——大多數的詞牌都是沒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數詞牌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嬌》前後闋末句(如“一時多少豪傑”,“一樽還酹江月”),《水調歌頭》前闋第三句上
六字(如“不知天上宮闕”),後闋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橋飛架南北”),都是“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總之,從律句去瞭解詞的平仄,十分之九的問題都解決瞭。
(三)詞的對仗
詞的對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對仗的,有自由的。
固定的對仗,例如西江月前後闋頭兩句。此類固定的對仗是很少見的。
一般用對仗的(但也可以不用),例如《沁園春》前闋第二三兩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兩句;後闋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兩句。又如《念奴嬌》前後闋第五六兩句。又如《浣溪沙》後闋頭兩句。
《沁園春》前闋第四五六七兩聯,如“望長城內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後闋第三四五六兩聯,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是以兩句對兩句,跟一般對仗不同。像這樣以兩句對兩句的對仗,稱為扇麵對。
凡前後兩句字數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例如《憶秦娥》前後闋末兩句,《水調歌頭》前闋第五六兩句,後闋第六七兩句,等等。但是這些地方用不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
詞的對仗,有兩點和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如“韆裏冰封,萬裏雪飄”;又如“望長城內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城對河,是平對平;外對下,是仄對仄)。第二,詞的對仗可以允許同字相對。如“韆裏冰封”對“萬裏雪飄”,又如“馬蹄聲碎”對“喇叭聲咽”,“蒼山如海”對“殘陽如血”。
除瞭這兩點之外,詞的對仗跟詩的對仗是一樣的。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都是從律詩的基礎上加以變化的。因此,要研究詞,最好是先研究律詩。律詩研究好瞭,詞就容易懂瞭。
……
前言/序言
詩詞格律:詩詞常識名傢談四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很好啊!推薦!
評分
☆☆☆☆☆
相信京東,多次購買瞭,又快又好!!相信京東,多次購買瞭,又快又好!!
評分
☆☆☆☆☆
這書也是很多年瞭,版本也比較多,在圖書館藉過,所以習慣瞭這個版本,初學格律詩詞的,非常實用,不過版本一般。
評分
☆☆☆☆☆
教育智慧求妙點.從知識到能力,從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進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錶現為對教育本
評分
☆☆☆☆☆
喜歡這樣的書,喜歡這樣的活動,希望大傢都買。商傢是良心商傢,還是京東好
評分
☆☆☆☆☆
溝通中達成共識。
評分
☆☆☆☆☆
送貨上門,速度快,非常好
評分
☆☆☆☆☆
看起來還不錯,不過和當當買的不一樣,封麵顔色要淡一些
評分
☆☆☆☆☆
⑤教學生抓重點.教學難免有意外,課堂難免有突變,應對教學意外、課堂突變的本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能力。對教師來說,讓意外乾擾教學、影響教學是無能,把意外變成生成,促進教學、改進教學是藝術。生成相對於教學預設而言,分有意生成、無意生成兩種類型;問題生成、疑問生成、答案生成、靈感生成、思維生成、模式生成六種形式。生成的重點在問題生成、靈感生成。教學機智顯亮點.隨機應變的纔智與機敏,最能贏得學生欽佩和行贊嘆的亮點。教學機智的類型分為教師教的機智、學生學的機智,師生互動的機智,學生探究的機智。機智常常錶現在應對質疑的解答,麵對難題的措施,發現問題的敏銳,解決問題的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