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起手機拍大片 跟攝影師學手機攝影技巧(彩印) | ||
| 定價 | 59.0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第1版第1次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7月 | |
| 開本 | 小16 開 | |
| 作者 | 鄭壬傑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239 頁 | |
| 字數 | 288 韆字 | |
| ISBN編碼 | 9787115422149 | |
本書由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傢協會技術與器材委員會委員、《大眾攝影》雜誌社副社長、執行主編、中國當代知名人物及風景攝影傢鄭壬傑傾力打造,展示瞭手機攝影實用、便捷的多種前期技術及後期技法。
本書共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如今手機攝影的發展趨勢及其多款智能手機的推薦。
第二部分:手機攝影的實拍技術——掌控手機的拍攝功能。
第三部分:手機攝影的實拍藝術——詳解構圖、用光、色彩等攝影技巧。
第四部分:介紹幾款實用、有趣且功能強大的手機後期App軟件
本書適閤所有專業和非專業的手機攝影愛好者閱讀和學習。
■?第1章
日漸融入生活的手機攝影 9
1.1?手機拍攝功能的日益強大 10
1.2?手機拍攝的優勢 11
1.3?手機拍照功能中一些主要的硬件信息 14
■?第2章
很受歡迎的幾款拍照手機介紹 17
■?第3章
熟練操作手機中的各種拍攝功能 21
3.1?自動對焦功能確保主體清晰 22
3.2?測光功能畫麵更加準確 24
3.3?安卓手機中的測光區域選擇功能 25
3.4?iPhone手機中的曝光鎖定和對焦鎖定 27
3.5?保留更多畫麵細節的HDR模式 28
3.6?利用曝光補償控製畫麵亮暗 29
3.7?多種濾鏡效果讓畫麵更加精彩 30
3.8?高速連拍模式抓拍精彩瞬間 32
3.9?全景拍攝記錄更多的畫麵信息 33
3.10?定時器的使用 34
3.11?利用閃光燈為畫麵補光 35
3.12?輔助我們構圖拍攝的網格綫 36
■?第4章
這樣構圖讓畫麵更專業 37
4.1?黃金分割法構圖 39
4.2?中心點構圖 40
4.3?井字形構圖 41
4.4?水平綫構圖 42
4.5?垂直綫構圖 43
4.6?多點式構圖 44
4.7?對角綫構圖 45
4.8?S形麯綫構圖 46
4.9?三角形構圖 47
4.10?匯聚綫構圖 49
4.11?對稱式構圖 50
4.12?框架式構圖 51
4.13?開放式構圖 52
4.14?封閉式構圖 53
4.15?平視拍攝 54
4.16?仰視拍攝 55
4.17?俯視拍攝 56
■?第5章
手機拍攝用光很重要 57
5.1?瞭解光的性質 58
5.1.1?柔光 58
5.1.2?硬光 60
5.2?選擇閤適的光位 61
5.2.1?順光 61
5.2.2?側光 62
5.2.3?逆光 64
5.2.4?側逆光 66
5.2.5?頂光 67
5.3?拍攝時要學會控製光比 68
5.4?在光照條件不佳的室內如何拍攝 70
5.4.1?注意拍攝時的測光 70
5.4.2?靠近窗戶拍攝 70
5.4.3?利用室內燈光拍攝 71
5.5?在室外拍攝時如何利用自然光 72
5.5.1?太陽剛升起時拍攝 72
5.5.2?正午時拍攝 73
5.5.3?黃昏時拍攝 74
■?第6章
瞭解這些色彩知識讓畫麵更具美感 75
6.1?暖色調 76
6.2?冷色調 77
6.3?協調色 78
6.4?互補色 80
■?第7章
善於利用畫麵中的對比關係 81
7.1?明暗對比 82
7.2?大小對比 83
7.3?色彩對比 84
7.4?虛實對比 86
7.5?遠近對比 87
7.6?動靜對比 88
■?第8章
巧妙迴避手機拍攝的劣勢 89
8.1?選擇zui大圖像存儲格式確保畫麵品質 90
8.2?避免多種軟件後颱運行導緻耗電增加 91
8.3?利用弱光環境下産生的噪點錶達特殊效果 91
8.4?避免拍攝不適閤手機拍攝的題材 92
8.5?搭配外掛鏡頭讓手機不受焦距和焦段的限製 93
8.6?藉助周圍環境光源充當補光設備 94
■?第9章
豐富多樣的手機App讓作品錦上添花 95
9.1?使用比較廣泛的手機後期處理軟件 96
9.2?要清楚照片需要調整什麼 97
9.2.1?通過裁切或鏇轉等設置達到構圖目的 97
9.2.2?調整照片的亮度、對比度、飽和度等 98
9.2.3?選擇適閤的濾鏡效果讓照片更加精彩 99
9.2.4?單濾鏡效果 100
9.2.5?多濾鏡閤成 101
9.3?介紹兩款非常實用的後期軟件——Fotor和
Snapseed 103
9.3.1?Fotor 103
9.3.2?Snapseed 106
■?第10章
要善於發現美並隨時用手機記錄下來 109
10.1?練就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110
10.1.1?發現瞬間 110
10.1.2?發現趣味 111
10.1.3?發現構成 112
10.1.4?發現倒影 113
10.1.5?發現細節 114
10.1.6?發現光影 115
10.2?學會應運所學的拍攝知識加以實踐 116
■?第11章
照片背後的故事——風光 117
■?第12章
照片背後的故事——建築 147
■?第13章
照片背後的故事——人文記錄 161
■?第14章
照片背後的故事——小品 181
■?第15章
照片背後的故事——異國風情 200
■?第16章
照片背後的故事——組照 219
16.1??地鐵中的人們 220
16.2??“筆中之冠”——湖筆 223
16.3??徽班的孩子 227
16.4??一個人的皮影戲 230
16.5??玉器作坊 232
■?第17章
分享成果,成為手機攝影大師 235
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現在網上的免費教程多如牛毛,花錢買本書總有點猶豫。但是翻開第一頁我就知道我這次賭對瞭。它完全不是那種乾巴巴地羅列參數和晦澀理論的教科書。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接地氣,仿佛身邊就坐著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手上這塊“小黑磚”拍齣能發朋友圈炫耀的照片。特彆是關於構圖的部分,他沒有僅僅停留在“三分法”這種基礎概念上,而是深入解析瞭如何利用引導綫、前景和背景的層次感來營造畫麵的縱深和故事性。有一章專門講瞭光綫的運用,用瞭很多白天和傍晚不同時段的實拍對比圖,清晰地展示瞭順光、側光和逆光對主體情緒的影響。我按照書裏的建議,在一次日落時分拍攝瞭一組人像,那組照片的光影層次感和氛圍感,連我那平時毒舌的攝影師朋友都忍不住點瞭個贊。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讓你明白,決定照片好壞的不是設備,而是你如何“看”世界的方式,而這本書,正是幫你打開這扇“看”世界的窗戶的鑰匙。
评分坦白說,市麵上的很多攝影教程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對“後期”的依賴性太強,很多時候感覺像是在買櫝還珠。而這本教程的立意非常高,它強調“按下快門那一刻的決定性”。作者花瞭大量篇幅來探討“預判”的重要性。比如,在拍攝動態物體時,如何預判運動軌跡,提前將焦點鎖定在畫麵最精彩的一幀;在拍攝人文瞬間時,如何通過肢體語言和環境布局,引導齣人物最自然的狀態。我特彆欣賞它關於“抓拍”的部分。它不是空泛地講“快點拍”,而是詳細分析瞭手機相機在不同模式下(比如連拍、HDR開啓或關閉)的響應延遲,並給齣實戰建議,讓你知道在什麼場景下應該選擇哪種拍攝模式以確保能抓住那個稍縱即逝的錶情或動作。通過這本書的訓練,我的“拍攝時機感”有瞭顯著提高,成功率大大增加,這對於捕捉孩子成長的瞬間或者城市街頭的戲劇性場景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
评分說實話,我買書前最擔心的是內容太淺顯,或者太偏重於某一個特定手機品牌。但《包郵 拿起手機拍大片》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的普適性和實操性。它並沒有過多地糾纏於App的界麵操作,而是聚焦於“攝影思維”的建立。比如它有一段文字,我印象特彆深刻,是關於“如何避免手機攝影的通病——平庸化”。作者指齣,很多手機直齣的照片之所以感覺“差點意思”,是因為缺乏主體意識和情緒錶達。他提供瞭一套“觀察-思考-執行”的流程。觀察就是要學會捕捉那些“不完美”的瞬間,比如光綫穿過樹葉的斑駁,或者雨後地麵反射齣的霓虹。思考則是要確定你這張照片到底想講什麼故事,你的主角是誰。執行纔是最後的按下快門。這種層層遞進的邏輯,徹底改變瞭我以往那種“隨便拍拍”的習慣。我現在齣門,即使不帶任何外置設備,也會下意識地進行光綫分析和場景重構,這比學會一堆後期濾鏡管用多瞭。這書不是教你做後期,是教你如何拍齣“不用做後期”的照片。
评分我之前學攝影總有一種“技術崇拜”的傾嚮,總覺得是不是需要上萬塊的鏡頭纔能齣好片。這本《包郵 拿起手機拍大片》對我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去魅化”,它把攝影從一個高高在上的技術門檻,拉迴到瞭日常生活。書中用瞭很大篇幅去講解如何利用環境光,也就是那些我們平時不加留意的光綫——比如商場的櫥窗燈、電腦屏幕的光、甚至電梯裏的LED燈。作者鼓勵我們把這些“不專業”的光源當作成像的元素。舉個例子,他展示瞭如何用手機拍攝一張充滿賽博朋剋感的夜景人像,秘訣僅僅是站在一傢亮著藍色招牌的小店門口,利用那獨特的色溫作為主光源。這種“廢物利用”的精神,極大地解放瞭我的創作思維。我開始不再抱怨手機的傳感器不夠大,而是開始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榨取齣最大的視覺潛力。這本書真正教會我的,是“限製創造瞭更強的錶達欲”。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和配圖簡直是業界良心,非常適閤我這種“視覺學習者”。它不是那種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理工科教材,而更像一本精美的攝影雜誌。每介紹一個技巧,馬上就會配上“錯誤示範”和“正確示範”的對比圖,而且這些對比圖都標注瞭具體的拍攝參數或者光綫環境說明。我特彆喜歡它對“景深”的講解,手機攝像頭通常很難實現傳統單反的物理虛化效果,但這本書巧妙地利用瞭前景遮擋、背景分離和後期裁剪的技巧來模擬齣這種效果。有一張關於拍攝靜物的例子,作者用瞭一個簡單的玻璃杯和背景的窗簾,通過調整手機與杯子的距離和角度,完美地營造齣瞭奶油般柔和的背景虛化感。我照著做瞭幾次,立刻掌握瞭其中的奧妙。這種圖文並茂、即學即用的編排方式,極大地縮短瞭理論到實踐的轉化時間,讓我感覺自己拿起手機的瞬間,就擁有瞭專業攝影師的“透視眼”。
评分还好
评分还可以,凑合用
评分实用性强 不错
评分好好用,好看
评分非常棒的一本摄影教程,手机也可以拍大片了!
评分好
评分还好的啦,我也不是很懂恩恩嗯
评分非常棒的一本摄影教程,手机也可以拍大片了!
评分好看,有用,对于拍照小白还不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