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從宏觀的視野對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進行瞭較為係統的研究,而且區彆於日本、朝鮮和韓國學者,將其與中國古代建築文化聯係起來進行瞭係統的比較,闡明瞭一些當孤立地、靜態地分析朝鮮半島古代建築及其發展過程時難以說明的問題,對其都城體係、鬥棋係統、曆史發展階段等提齣瞭新的分類方法。《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亦嘗試超過古代建築文化本身,從地緣、政治、佛教、儒學諸方麵對朝鮮半島建築文化的發展過程進行瞭闡釋。
通過對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中的主要內容,如都城、宮殿、寺刹/佛塔、陵墓、官學/書院、住居、造園、木構建築技術等的考察,可以說明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在實質上是中國大陸中心建築文化的一種半島化錶達。這種錶達的主要特點,其一在於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的諸要素在基本結構上與中心文化相同;其二在於其發展過程缺乏連貫的脈絡,在不同時段吸收中國大陸某一時段、某一地域的文化而形成其不同風格的建築文化;其三在於這種錶達受到自然條件、政治因素、物力、技術能力等的製約而産生齣一些與大陸中心文化有所差異的地域性特徵。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可供古建築研究人員學習,也可供建築學專業及曆史、文化研究人員閱讀。
目錄
0 緒論
0.1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0.2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0.3 研究的範圍
0.4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研究簡史
上篇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
1 朝鮮半島古代都城
1.1 漢郡城市
1.1.1 樂浪土城遺址
1.1.2 帶方郡城址
1.1.3 粘蟬縣城址
1.1.4 其他漢郡治所
1.2 高句麗都城
1.2.1 卒本城
1.2.2 國內城與丸都山城
1.2.3 壤城
1.2.4 長安城
1.3 百濟的都城
1.3.1 慰禮城
1.3.2 熊津城
1.3.3 泗批城
1.4 新羅慶州
1.4.1 慶州都城的形成(約公元前57-469)
1.4.2 都城體製的發展(469-669)
1.4.3 都城體製的圓熟(669-765)
1.4.4 都城體製的完成(765——935)
1.5 高麗開京與朝鮮漢城
1.6 綜述
1.6.1 朝鮮半島的都城類型
1.6.2 都城城廓體係
1.6.3 都城道路體係
1.6.4 城垣築造方式
1.6.5 裏坊製度
1.7 小結
2 朝鮮半島古代宮殿
2.1 古朝鮮的宮室
2.2 高句麗的宮闕
2.2.1 《三國史記》中的高句麗宮闕
2.2.2 平壤城安鶴宮
2.3 百濟的宮闕
2.4 新羅的宮闕
2.4.1 早期新羅的金城、月城宮殿
2.4.2 唐宮苑池與統一新羅東宮
2.4.3 唐代宮製與新羅北宮
2.5 高麗的宮闕
2.5.1 高麗宮殿體係
2.5.2 宋代宮室與高麗開京滿月颱
2.6 朝鮮的宮闕
2.6.1 朝鮮的宮殿體係
2.6.2 朝鮮漢城景福宮與明代王府規製
2.7 小結
3 朝鮮半島古代寺刹
3.1 高麗之前的佛寺
3.1.1 高句麗佛寺建築
3.1.2 百濟的寺刹
3.1.3 新羅的佛寺
3.1.4 統一新羅時期的寺刹
3.2 統一新羅後期山林佛寺的萌芽
3.3 高麗初期的堂塔式佛寺
3.3.1 興王寺遺址
3.3.2 佛日寺遺址
3.3.3 萬福寺遺址
3.3.4 興德寺遺址
……
下篇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淺析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當今世界處在高速發展和變化的時代。不單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物質世界時變常新,而且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方式和社會構成、經濟結構,也在技術進步的衝擊下迅速改變。有些改變不僅僅是錶麵的也是深層的,對我們的今天和未來,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在飛速前行的軌道上,我們似乎尚無足夠的餘暇和機會來對今日世界和未來的發展進行宏觀的思考,尤其是從曆史的縱深來看待我們今日所處的環境和未來應有的走嚮。但是,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認識到,在知識可以解釋的範圍內,無論技術如何改變著世界,人類總是無法割裂與過去之聯係。因此對過去曆史進行深入的考察研究,當能對理解今日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思考明日的前進方嚮提供有益幫助。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均是東亞最重要的三個組成部分。近現代中國、朝鮮半島、日本之不同發展軌跡,以及今日東亞格局之形成,雖有曆史學傢指齣帶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究其實際,今日之狀況也許早在韆百年前就已被某種“因緣”所確定,更可能是一種必然。這種“因緣”還將持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對東亞的發展施加影響,因此不能不引起重視,對其加以仔細的研究。尤其今日之中國,處在特殊之時代,隻有從曆史的縱深,瞭解自身文化之優點與缺陷,思考當代所遇到的問題,方能更好地在當今多變的世界中求得更大的發展。而人們早已認識到建築是部史書,是曆史文化的物質載體,承載瞭其建造者和建造時代豐富的曆史信息。因此,東亞韆百年來的種種“因緣”,自然而然地也沉澱到瞭建築之中,隻是需要人們耐心細緻地解讀齣來。也許,通過對東亞建築文化發展史宏觀的、整體的審視,亦能窺這些“因緣”於一斑。
另一方麵,當代中國建築文化之走嚮,因處在特定的曆史階段,尚處在探尋與摸索的階段,既取得瞭相當的成就,也有難以釋懷的遺憾。然則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究竟何去何從,若無曆史之智慧,隻從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齣發來思考這些問題,很可能陷入“隻緣身在此山中”的窘境。若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更大的範圍來考察中國當代建築文化所處之場景,並把真正決定建築進程的因素納入視野,探尋影響建築發展的深層文化規律,對曆史的發展進程提齣更有深度的闡釋,或可有助於對中國當代和將來的建築文化發展,作齣積極的思考和解答。
具體到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的研究而言,因建築與文化、政治的特殊聯係,對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源流、特徵的研究和解釋,絕非一種自娛自樂的愛好,而具有更長遠和重要的價值。尤其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某些群體對朝鮮半島建築文化的研究注入瞭一些特殊的動機,如近來韓國某些人士的朝鮮半島建築史研究,已帶上瞭某種程度的狹隘民族主義色彩;而北朝鮮的研究者們,早在“研究獨立的曆史”方針的指導下,預先設定結論再展開“研究”,其“研究成果”甚至被某些人用作領土主張的論據,古代建築文化的研究也受波及,這不能不引起注意。例子之一如韓國研究者金敬修認為:“在韓、中、日、印度之間的比較研究未深入的情況下,推定韓國建築的特性,即固有性的相關論述都是難以進行的,而且無法迴應中國學界主張的‘源流’論”。
……
前言/序言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中國古代茶書集成》把曆代問世的茶書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四個階段,給予全文登錄,並作瞭詳細的校對和注釋。全書共收錄曆代茶書近120種(包括輯佚),是迄今為止對中國茶書遺産所作的最完備的清查、鑒彆、收錄和校注。極大地方便瞭今後研究茶史、茶文化者的檢閱使用。凡例序唐及五代茶書茶經 陸羽煎茶水記 張又新十六湯品 蘇虞茶酒論 王敷顧渚山記 陸羽水品 陸羽茶述 裴汶采茶錄 溫庭筠茶譜 毛文锡宋、元代茶書茗蘚錄 陶轂述煮茶泉品 葉清臣大明水記 歐陽修茶錄 蔡襄東溪試茶錄 宋子安品茶要錄 黃儒本朝茶法 瀋括鬥茶記 唐庚大觀茶論 趙佶茶錄 曾健宣和北苑貢茶 錄熊 蕃熊剋北苑彆錄 趙汝礪邛州先茶記 魏瞭翁茶具圖贊 審安老人煮茶夢記 楊維楨北苑茶錄 丁謂補茶經 周絳北苑拾遺 劉異茶論 瀋括龍焙美成茶錄 範逵論茶 謝宗茶苑總錄 曾伉茹芝續茶譜 桑莊建茶論 羅大經北苑雜述 佚名明代茶書茶譜 硃權茶譜 顧元慶 錢椿年水辨 真清茶經外集 真清煮泉小品 田藝蘅水品 徐獻忠茶寮記 陸樹聲茶經外集 孫大綬茶譜外集 孫大綬煎茶七類 徐渭茶箋 屠隆茶箋 高濂茶考 陳師茶錄 張源茶集 鬍文煥茶經 張謙德茶疏 許次紓茶話 陳繼儒茶乘 高元溶茶錄 程用賓茶錄 馮時可羅蚧茶記 熊明遇茶解 羅廩蔡瑞明彆紀·茶癖 徐坳茗笈 屠本唆茶董 夏樹芳茶董補 陳繼儒濛史 龍膺茗譚 徐糊茶集 喻政茶書 喻政茶箋 聞龍茶略 顧起元茶說 黃龍德品茶要錄補 程百二茗史 萬邦寜竹懶茶衡 李日華運泉約 李日華茶譜 曹學儉蚧茶箋 馮可賓茶譜 硃裙檳品茶八要 華淑張瑋陽羨茗壺係 周高起洞山蚧茶係 周高起茶酒爭奇 鄧誌謨明抄茶水詩文 醉茶消客蚧茶彆論 周慶叔茶藪 硃日藩盛時泰蚧茶疏 佚名茶史 佚名茶說 邢士襄茶考 徐糊茗說 吳從先六茶紀事 王毗清代茶書茗笈 《六閤縣誌》輯錄虎丘茶經注補 陳鑒茶史 劉源長蚧茶匯鈔 冒襄茶史補 餘懷茶苑 黃履道(明) 佚名(清)茶社便覽 程作舟續茶經 陸廷燦煎茶訣 葉雋湘皋茶說 顧蘅陽羨名陶錄 吳騫陽羨名陶錄摘抄 翁同穌陽羨名陶續錄 吳騫茶譜 硃濂枕山樓茶略 陳元輔茶務僉載 鬍秉樞茶史 佚名整飭皖茶文牘 程雨亭茶說 震鈞紅茶製法說略 康特璋 王實父印锡種茶製茶考察封侵告 鄭世璜種茶良法 高葆真(英) 曹曾涵龍井訪茶記 程洧鬆寮茗政 蔔萬祺茶說 王梓茶說 王復禮附錄中國古代茶書逸書遺目主要參考書目
評分
☆☆☆☆☆
像舊書…………………………………………………………
評分
☆☆☆☆☆
像舊書…………………………………………………………
評分
☆☆☆☆☆
像舊書…………………………………………………………
評分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評分
☆☆☆☆☆
不錯,挺好的,書挺厚的,值這個價錢瞭
評分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評分
☆☆☆☆☆
長度在5-200個字之間 填寫您對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該商品或某功能為您帶來的幫助,或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最多可輸入200字
評分
☆☆☆☆☆
長度在5-200個字之間 填寫您對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該商品或某功能為您帶來的幫助,或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最多可輸入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