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華東 等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2529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021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從宏觀的視野對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進行瞭較為係統的研究,而且區彆於日本、朝鮮和韓國學者,將其與中國古代建築文化聯係起來進行瞭係統的比較,闡明瞭一些當孤立地、靜態地分析朝鮮半島古代建築及其發展過程時難以說明的問題,對其都城體係、鬥棋係統、曆史發展階段等提齣瞭新的分類方法。《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亦嘗試超過古代建築文化本身,從地緣、政治、佛教、儒學諸方麵對朝鮮半島建築文化的發展過程進行瞭闡釋。
通過對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中的主要內容,如都城、宮殿、寺刹/佛塔、陵墓、官學/書院、住居、造園、木構建築技術等的考察,可以說明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在實質上是中國大陸中心建築文化的一種半島化錶達。這種錶達的主要特點,其一在於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的諸要素在基本結構上與中心文化相同;其二在於其發展過程缺乏連貫的脈絡,在不同時段吸收中國大陸某一時段、某一地域的文化而形成其不同風格的建築文化;其三在於這種錶達受到自然條件、政治因素、物力、技術能力等的製約而産生齣一些與大陸中心文化有所差異的地域性特徵。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可供古建築研究人員學習,也可供建築學專業及曆史、文化研究人員閱讀。

目錄

0 緒論
0.1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0.2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0.3 研究的範圍
0.4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研究簡史
上篇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
1 朝鮮半島古代都城
1.1 漢郡城市
1.1.1 樂浪土城遺址
1.1.2 帶方郡城址
1.1.3 粘蟬縣城址
1.1.4 其他漢郡治所
1.2 高句麗都城
1.2.1 卒本城
1.2.2 國內城與丸都山城
1.2.3 壤城
1.2.4 長安城
1.3 百濟的都城
1.3.1 慰禮城
1.3.2 熊津城
1.3.3 泗批城
1.4 新羅慶州
1.4.1 慶州都城的形成(約公元前57-469)
1.4.2 都城體製的發展(469-669)
1.4.3 都城體製的圓熟(669-765)
1.4.4 都城體製的完成(765——935)
1.5 高麗開京與朝鮮漢城
1.6 綜述
1.6.1 朝鮮半島的都城類型
1.6.2 都城城廓體係
1.6.3 都城道路體係
1.6.4 城垣築造方式
1.6.5 裏坊製度
1.7 小結
2 朝鮮半島古代宮殿
2.1 古朝鮮的宮室
2.2 高句麗的宮闕
2.2.1 《三國史記》中的高句麗宮闕
2.2.2 平壤城安鶴宮
2.3 百濟的宮闕
2.4 新羅的宮闕
2.4.1 早期新羅的金城、月城宮殿
2.4.2 唐宮苑池與統一新羅東宮
2.4.3 唐代宮製與新羅北宮
2.5 高麗的宮闕
2.5.1 高麗宮殿體係
2.5.2 宋代宮室與高麗開京滿月颱
2.6 朝鮮的宮闕
2.6.1 朝鮮的宮殿體係
2.6.2 朝鮮漢城景福宮與明代王府規製
2.7 小結
3 朝鮮半島古代寺刹
3.1 高麗之前的佛寺
3.1.1 高句麗佛寺建築
3.1.2 百濟的寺刹
3.1.3 新羅的佛寺
3.1.4 統一新羅時期的寺刹
3.2 統一新羅後期山林佛寺的萌芽
3.3 高麗初期的堂塔式佛寺
3.3.1 興王寺遺址
3.3.2 佛日寺遺址
3.3.3 萬福寺遺址
3.3.4 興德寺遺址

……
下篇 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淺析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當今世界處在高速發展和變化的時代。不單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物質世界時變常新,而且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方式和社會構成、經濟結構,也在技術進步的衝擊下迅速改變。有些改變不僅僅是錶麵的也是深層的,對我們的今天和未來,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在飛速前行的軌道上,我們似乎尚無足夠的餘暇和機會來對今日世界和未來的發展進行宏觀的思考,尤其是從曆史的縱深來看待我們今日所處的環境和未來應有的走嚮。但是,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認識到,在知識可以解釋的範圍內,無論技術如何改變著世界,人類總是無法割裂與過去之聯係。因此對過去曆史進行深入的考察研究,當能對理解今日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思考明日的前進方嚮提供有益幫助。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均是東亞最重要的三個組成部分。近現代中國、朝鮮半島、日本之不同發展軌跡,以及今日東亞格局之形成,雖有曆史學傢指齣帶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究其實際,今日之狀況也許早在韆百年前就已被某種“因緣”所確定,更可能是一種必然。這種“因緣”還將持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對東亞的發展施加影響,因此不能不引起重視,對其加以仔細的研究。尤其今日之中國,處在特殊之時代,隻有從曆史的縱深,瞭解自身文化之優點與缺陷,思考當代所遇到的問題,方能更好地在當今多變的世界中求得更大的發展。而人們早已認識到建築是部史書,是曆史文化的物質載體,承載瞭其建造者和建造時代豐富的曆史信息。因此,東亞韆百年來的種種“因緣”,自然而然地也沉澱到瞭建築之中,隻是需要人們耐心細緻地解讀齣來。也許,通過對東亞建築文化發展史宏觀的、整體的審視,亦能窺這些“因緣”於一斑。
另一方麵,當代中國建築文化之走嚮,因處在特定的曆史階段,尚處在探尋與摸索的階段,既取得瞭相當的成就,也有難以釋懷的遺憾。然則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究竟何去何從,若無曆史之智慧,隻從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齣發來思考這些問題,很可能陷入“隻緣身在此山中”的窘境。若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更大的範圍來考察中國當代建築文化所處之場景,並把真正決定建築進程的因素納入視野,探尋影響建築發展的深層文化規律,對曆史的發展進程提齣更有深度的闡釋,或可有助於對中國當代和將來的建築文化發展,作齣積極的思考和解答。
具體到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的研究而言,因建築與文化、政治的特殊聯係,對朝鮮半島古代建築文化源流、特徵的研究和解釋,絕非一種自娛自樂的愛好,而具有更長遠和重要的價值。尤其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某些群體對朝鮮半島建築文化的研究注入瞭一些特殊的動機,如近來韓國某些人士的朝鮮半島建築史研究,已帶上瞭某種程度的狹隘民族主義色彩;而北朝鮮的研究者們,早在“研究獨立的曆史”方針的指導下,預先設定結論再展開“研究”,其“研究成果”甚至被某些人用作領土主張的論據,古代建築文化的研究也受波及,這不能不引起注意。例子之一如韓國研究者金敬修認為:“在韓、中、日、印度之間的比較研究未深入的情況下,推定韓國建築的特性,即固有性的相關論述都是難以進行的,而且無法迴應中國學界主張的‘源流’論”。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像旧书…………………………………………………………

评分

像旧书…………………………………………………………

评分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把历代问世的茶书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阶段,给予全文登录,并作了详细的校对和注释。全书共收录历代茶书近120种(包括辑佚),是迄今为止对中国茶书遗产所作的最完备的清查、鉴别、收录和校注。极大地方便了今后研究茶史、茶文化者的检阅使用。凡例序唐及五代茶书茶经 陆羽煎茶水记 张又新十六汤品 苏虞茶酒论 王敷顾渚山记 陆羽水品 陆羽茶述 裴汶采茶录 温庭筠茶谱 毛文锡宋、元代茶书茗藓录 陶毂述煮茶泉品 叶清臣大明水记 欧阳修茶录 蔡襄东溪试茶录 宋子安品茶要录 黄儒本朝茶法 沈括斗茶记 唐庚大观茶论 赵佶茶录 曾健宣和北苑贡茶 录熊 蕃熊克北苑别录 赵汝砺邛州先茶记 魏了翁茶具图赞 审安老人煮茶梦记 杨维桢北苑茶录 丁谓补茶经 周绛北苑拾遗 刘异茶论 沈括龙焙美成茶录 范逵论茶 谢宗茶苑总录 曾伉茹芝续茶谱 桑庄建茶论 罗大经北苑杂述 佚名明代茶书茶谱 朱权茶谱 顾元庆 钱椿年水辨 真清茶经外集 真清煮泉小品 田艺蘅水品 徐献忠茶寮记 陆树声茶经外集 孙大绶茶谱外集 孙大绶煎茶七类 徐渭茶笺 屠隆茶笺 高濂茶考 陈师茶录 张源茶集 胡文焕茶经 张谦德茶疏 许次纾茶话 陈继儒茶乘 高元溶茶录 程用宾茶录 冯时可罗蚧茶记 熊明遇茶解 罗廪蔡瑞明别纪·茶癖 徐坳茗笈 屠本唆茶董 夏树芳茶董补 陈继儒蒙史 龙膺茗谭 徐煳茶集 喻政茶书 喻政茶笺 闻龙茶略 顾起元茶说 黄龙德品茶要录补 程百二茗史 万邦宁竹懒茶衡 李日华运泉约 李日华茶谱 曹学俭蚧茶笺 冯可宾茶谱 朱裙槟品茶八要 华淑张玮阳羡茗壶系 周高起洞山蚧茶系 周高起茶酒争奇 邓志谟明抄茶水诗文 醉茶消客蚧茶别论 周庆叔茶薮 朱日藩盛时泰蚧茶疏 佚名茶史 佚名茶说 邢士襄茶考 徐煳茗说 吴从先六茶纪事 王毗清代茶书茗笈 《六合县志》辑录虎丘茶经注补 陈鉴茶史 刘源长蚧茶汇钞 冒襄茶史补 余怀茶苑 黄履道(明) 佚名(清)茶社便览 程作舟续茶经 陆廷灿煎茶诀 叶隽湘皋茶说 顾蘅阳羡名陶录 吴骞阳羡名陶录摘抄 翁同稣阳羡名陶续录 吴骞茶谱 朱濂枕山楼茶略 陈元辅茶务佥载 胡秉枢茶史 佚名整饬皖茶文牍 程雨亭茶说 震钧红茶制法说略 康特璋 王实父印锡种茶制茶考察封侵告 郑世璜种茶良法 高葆真(英) 曹曾涵龙井访茶记 程洧松寮茗政 卜万祺茶说 王梓茶说 王复礼附录中国古代茶书逸书遗目主要参考书目

评分

不错,挺好的,书挺厚的,值这个价钱了

评分

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

不错,挺好的,书挺厚的,值这个价钱了

评分

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

像旧书…………………………………………………………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