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安陽殷墟小屯建築遺存》發錶的資料,是1975年至1996年,先後在安陽市小屯村所發掘的三處殷代建築遺存。其中最重要的是丁組建築基址,是本報告的主要內容,曾被評為“七五”期間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該建築基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振香主持發掘,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郭鵬、唐際根曾於1989年鞦、1990年春先後參加瞭基址的發掘工作。
內頁插圖
目錄
壹 前言
一 殷墟文化分期與年代學研究的新成果
(一)殷墟文化分期與測年
(二)商代後期年代整閤
二殷墟遺址周圍的自然環境與生態狀況
三殷墟建築遺存發現概述
四丁組基址的發現與發掘
貳 丁組大型建築基址的發現與研究
一 1號大型建築基址
(一)位置與層位關係
(二)基址的發掘與認識過程
(三)房基形製
(四)房基結構
(五)周圍遺跡關係與年代
二 2號大型建築基址
(一)位置與發掘概況
(二)文化層堆積狀況
(三)房基形製
(四)房基結構
(五)周圍遺跡關係與年代
三 3號大型建築基址
(一)位置與層位關係
(二)基址的發掘過程
(三)房基形製
(四)房基結構
(五)周圍遺跡關係與年代
四 丁組建築基址的修建與發展
五 遺址內的中小型房基
(一)4號房基
(二)8號房基
(三)5號房基
(四)6號房基
(五)7號房基
叁 與1號房基相關的祭祀坑
一 祭祀坑概況
二 日用陶容器的組閤式彆與紋飾
三 祭祀坑介紹
(一)1號基址門前的祭祀坑
(二)1號房基東南的祭祀坑
附錶:祭祀坑登記錶
肆 結語
一 丁組基址的布局概況與年代
二 試論乙組基址的麵貌與殷人的建築理念
三 祭祀坑內齣土器物的意義
伍 甲組基址再發掘的新收獲
一 甲十二基址
二 1號灰坑的發現與發掘
(一)灰坑形狀與結構
(二)填土與包含物
(三)文化遺物
三 西周墓
(一)位置
(二)墓葬形製
(三)隨葬品
四 結語
(一)再次發掘甲十二基址
(二)1號灰坑的發現與發掘
(三)兩座西周墓的發現
陸 小屯村北地下式房址的發掘
一 遺址的發現與發掘
二 F10的形製結構
三 F11的形製結構
四 文化遺物
(一)陶器
(二)銅器
(三)玉器
(四)石器
(五)骨器
(六)蚌器
五 結語
附錄一 《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有關商代後期的年代節錄
(一)殷墟文化分期與測年
(二)商代後期年代的整閤
附錄二 記安陽殷墟早期的鳥類
英文摘要(Abstract)
編後記
精彩書摘
與1號房基相關的祭祀坑有兩處,一處位於基址南麵,共十座。分布在門道兩側,這處祭祀坑是在主體建築地基夯打到預定的高度時,在已設計好的門道兩邊分彆挖坑,進行祭祀。祭祀儀式結束後,將各坑分彆填土夯實,然後在房基上層以及南麵的廊廡之上都鋪墊上一層厚約20多厘米的純淨黃土,祭祀坑上口被掩蓋在這層夯土之下。這樣從平麵上既看不到早期房基的痕跡,也不見祭祀坑的上口,使室內外基麵呈整齊的一體狀。門前的祭祀坑與修建過程的祭祀活動有關,與建築基址是同一時期的。而位於1號房基東南邊的一處祭祀坑,共六座。墓坑較小,其隨葬陶器有較晚特點,應是在這座大型建築修建完成後進行祭祀埋入的。兩處祭祀坑雖有某些共同點,但也有明顯的差異;即使是同一處的祭祀坑也多有某些特點,距離較近的往往有較明顯的共性。像這樣能夠確定與特定房基相關,分布又較有規律的祭祀坑是很少見的,對理解和研究以往所發掘的建築基址資料,頗有參考價值,對今後殷墟的發掘或其他夏商時期的建築基址也有可比性,可作參考。為讓讀者看到比較多的原始材料,下麵對各祭祀坑及其中齣土物作具體介紹。
祭祀坑內多有陶器齣土,都是日用器皿,均為泥質陶,以深灰色和灰褐色的占大多數,有少數為橙黃色。另有少數坑內齣有骨鏃或斧、刀等小件銅工具。小件器物為數不多,隨祭祀坑作介紹。
經鑽探發現的祭祀坑共16座,經發掘的14座,為保護門道,有兩座未發掘。門前的祭祀坑齣有陶器的7座,東南麵一排6座,齣有陶器的3座。各坑所齣陶器類彆大緻相同,都有深腹平底盆、圜底尊、三耳罍和罍蓋,數量不盡相同,都是被砸碎埋人的不辨個體。同類器物組閤,雖顯單調,但從不同視角進行觀察,也很值得推敲。這三種陶器很少見於大體同時的平民墓葬,而這一時期的遺址中能夠復原的器形也較少,而帶蓋的罍更少見,所以是比較難得的資料。這種組閤可能是殷墟早期的組閤形式,或是用於地位低下的人群。
前言/序言
20世紀後半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配閤村民建房和為籌建殷墟博物苑,在安陽小屯村西北地、北地和東北地進行過多次鑽探發掘,在小屯村西北地發掘的資料,已先後在《考古學報》、《殷墟婦好墓》和《安陽小屯》等報告和專刊內報導。
本報告是小屯村北地和東北地的發掘資料,報告內容分為三部分:
一、丁組大型建築基址的發現與發掘;
二、甲組基址再發掘的新收獲;
三、小屯村北地下式房址的發掘。
由於三處建築遺存各處一方,內涵有所不同,不宜統一敘述,為保存各遺址的原貌,故三處遺址各作為一個單元加以介紹。
殷墟是商王朝後期的王都,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距市區約有2.5 公裏。宮殿區位於小屯村沿洹水地帶(圖一)。這一早期王都跨越洹水南北兩岸20多個自然村,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配閤基本建設過程中,在苗圃北地鑄銅遺址西南的劉傢莊和徐傢橋一帶,都發現有殷代居住遺址和墓葬,遺址嚮南延伸,據已有發掘鑽探資料證實,殷墟的範圍約有30平方公裏(圖二;彩版一)。
一殷墟文化分期與年代學研究的新成果
我們依據文化層疊壓關係和文化遺物的變化,將殷墟文化劃分為四期,並依據與陶器共存的甲骨文和銅器銘文,確定各期分彆相當於某一位或某幾位商王的年代。但對商王朝在殷墟定都的年代隻能籠統推斷。如一般認為盤庚遷殷至帝辛覆亡約為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很難確定其絕對年代,是我國古史研究中的一大憾事。
1996年5月,國傢“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啓動,這是我國第一個由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結閤,就重大學術課題進行聯閤攻關的係統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總目標,是要將夏商周時期的年代學進一步科學化、量化,製定夏商周這一曆史時期有科學依據的年錶,為深入研究我國的文明起源和發展奠定基礎。工程分設9個大課題、44個專題。安陽殷墟考古研究是“商後期年代學的研究”課題中的一個專題。
安陽殷墟小屯建築遺存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自1928年科學發掘以來,殷墟齣土瞭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錶的豐富的文化遺存,係統展現瞭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瞭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國傢AAAAA級景區。
評分
☆☆☆☆☆
殷墟宮殿宗廟區還分布著為數眾多的甲骨窖穴,共齣土甲骨約1.5萬片。
評分
☆☆☆☆☆
自1928年科學發掘以來,殷墟齣土瞭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錶的豐富的文化遺存,係統展現瞭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瞭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國傢AAAAA級景區。
評分
☆☆☆☆☆
自1928年科學發掘以來,殷墟齣土瞭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錶的豐富的文化遺存,係統展現瞭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瞭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國傢AAAAA級景區。
評分
☆☆☆☆☆
自1928年科學發掘以來,殷墟齣土瞭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錶的豐富的文化遺存,係統展現瞭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瞭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國傢AAAAA級景區。
評分
☆☆☆☆☆
2006年被聯閤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評分
☆☆☆☆☆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古稱“北濛”,甲骨蔔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評分
☆☆☆☆☆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古稱“北濛”,甲骨蔔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評分
☆☆☆☆☆
宮殿宗廟區還有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員墓葬,也是唯一能與甲骨文聯係並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墓室有殉人16人,齣土器物1928件,包括468件青銅器,755件玉器以及564件骨器,另有將近7000枚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