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性損傷屍體檢驗(GA/T 168-1997)》由中國標準齣版社齣版。
7.3.2擦傷
對擦傷應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錶皮翹起的方嚮及形態,以分析外力的作用方嚮。
7.3.3挫傷
對挫傷應注明其錶麵有無擦痕,如有則注明其方嚮、大小及顔色。從顔色估計挫傷的深度。
7.3.4創
對創應描述創口形狀、創緣、創角、創壁、創腔及創底的情況;觀察創壁間有無組織間橋,刨腔內有無異物,創緣周圍有無其餘附著物的痕跡;用手指將兩創緣閤攏或用透明膠紙貼住後再觀察創角及創緣的形狀。
7.4齣血
7.4.1血跡形態
注意體錶齣血的來源及血跡的分布,描述血跡的形態及流注的方嚮,以估計齣血時人體的位置及姿勢以及齣血後保持在該位置的時間。從血跡形態考慮是動脈或靜脈齣血。
7.4.2齣血量
從體錶及衣服上的血跡估計齣血量。
7.5傷痕周圍附著物
7.5.1火藥或煙暈
創周如見火藥或煙暈,應觀察其分布範圍並測量其直徑,描述其顔色。
7.5.2其他附著物
仔細觀察傷痕周圍有無其他附著物,如泥沙、油汙、鐵銹、縴維或漆末等,如有應記錄、提取,妥善保存。
8屍體解剖
8.1要求
屍體解剖應盡可能將屍體運至有一定設備的解剖室旌行。屍體解剖應剖開顱、胸、腹三腔,查明從皮膚開始的損傷的深度、創內有無異物,查明內髒損傷的部位及程度、內齣血情況,找齣直接死因。還應暴露骨摺部位,查明骨摺位置、分布及斷端情況。解剖前還要對屍體上的衣服及體錶進行再次檢查。
8.2檢查頭皮及顱骨
檢查頭皮創傷的深度,頭皮及帽狀腱膜下齣血的分布範圍。剝下頭皮觀察顱骨骨摺的條數、走嚮及交叉情況-有無凹陷或缺損。將頭皮損傷與顱骨骨摺進行比對,找齣造成顱骨骨摺的暴力在頭皮上形成的損傷,分析二者的關係。鋸開顱骨後還應檢查顱頂骨內闆骨摺情況,與顱骨外闆進行比較。顱骨骨摺要在取齣腦並剝去顱底的硬腦膜後纔能觀察清楚。
8.3檢查硬腦膜及蛛網膜
在發現硬膜外血腫時必須檢查相應部位的顱骨骨摺和頭皮損傷。硬膜下血腫多因橋靜脈破裂,常找不到血管破裂點。硬膜下血腫形成後經過一定時間死亡者,應觀察血腫的機化情況,以推斷齣血時間。如見蛛網膜下腔齣血,應檢查相應部位大腦皮質,以判斷是否因腦挫傷所緻;如血腫在腦底,應用流水徐徐洗去血塊後觀察腦底動脈有無先天性動脈瘤,如仍看不清,可用注射器從大腦基底動脈注入清水,同時仔細觀察;如齣血位於腦底後部,應檢查頸上部有無損傷,有無椎動脈上端齣血進入腦底蛛網膜下腔的可能。
8.4檢查腦
除特殊急需者外,腦的檢查zui好在用福爾馬林固定後進行。腦的固定可用足夠大的容器,內儲10%的福爾馬林液,以一細繩穿過大腦基底動脈間將腦懸於福爾馬林液中,固定24 h後換以新的福爾馬林液,再固定數日,纔進行切開檢查。注意觀察腦挫傷及腦齣血的部位、大小、範圍及顔色。
書名“GA/T 168-1997 機械性損傷屍體檢驗”讓我對其中涵蓋的知識體係充滿瞭好奇。我理解這很可能是一本具有指導意義的規範性文件,或者是一本係統性的學術著作。對於“機械性損傷”這一概念,我聯想到的是各種非自然的、由外部物理力量造成的身體創傷,例如跌落、撞擊、擠壓、切割等。這本書的書名明確指嚮“屍體檢驗”,這意味著它將詳細闡述在屍體解剖過程中,如何針對這些機械性損傷進行係統性的檢查、記錄和分析。我猜測,書中會涉及損傷的分類,例如鈍性損傷、銳性損傷,以及更具體的如擦傷、挫傷、裂創、刺創、切割傷等。對於每一種損傷,書中可能會深入探討其形成的原因、損傷的機製、以及在屍體上留下的形態學特徵。例如,組織在不同力學作用下的變形、斷裂、分離等過程,都會在書中得到科學的解釋。我特彆期待書中是否會詳細描述在解剖過程中,應該關注哪些部位、應該采取哪些觀察角度、應該使用哪些輔助工具來進行記錄和測量。這本書在我看來,應該是一本嚴謹、專業、為法醫學工作者提供操作指南和理論依據的寶典,它將幫助人們更科學、更準確地認識和處理由機械性損傷引發的死亡事件。
评分“GA/T 168-1997 機械性損傷屍體檢驗”——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專業性和學術性。它直觀地指嚮瞭一個特定的研究領域:如何通過對死亡屍體的檢驗,來確定其遭受的機械性損傷的性質、原因以及可能的影響。我個人對醫學、尤其是法醫學的知識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興趣,而“機械性損傷”這一術語,在我看來,涵蓋瞭非常廣泛的暴力類型,從輕微的擦傷到嚴重的內髒破裂,都屬於其範疇。因此,我推測這本書的內容必然是極其細緻和深入的。它可能詳細地闡述瞭不同類型的機械性損傷在屍體上所呈現齣的不同特徵,比如損傷的形態、邊緣的特徵、齣血情況、組織的水腫或撕裂程度等等。我甚至想象書中會包含大量的圖例和照片,用直觀的方式展示這些損傷的錶現,並輔以文字解釋,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此外,對於“屍體檢驗”,我理解這不僅僅是錶皮的觀察,還可能包括對骨骼、肌肉、內髒器官等深層組織的檢查,以發現那些隱藏在錶皮之下的、由機械性損傷造成的損害。這本書在我眼中,是一部關於如何從死亡的身體中讀取“真相”的科學指南,它展示瞭法醫工作者如何運用精湛的專業知識和細緻入微的觀察力,來揭示事故或案件的真相。
评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我第一反應是它的專業性。"GA/T 168-1997 機械性損傷屍體檢驗",這妥妥的是一本學術著作,或者說是技術規程類書籍。我猜測它的內容會非常具體和詳實,可能充滿瞭各種圖錶、數據、以及嚴謹的科學術語。作為一名對物理科學和工程學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對機械作用力如何影響生物組織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不同類型機械損傷的形成過程?比如,不同速度、不同形狀的物體撞擊,會對骨骼、肌肉、內髒造成怎樣的力學反應?損傷的深度和廣度與作用力的大小、接觸麵積之間是否存在量化的關係?我想象書中會提供很多關於損傷特徵的細緻描述,例如撕裂的邊緣是否規則,齣血的程度如何,組織的水腫或挫傷情況等等,這些細節對於區分是意外事故、自傷還是他傷至關重要。我特彆期待書中能介紹一些先進的檢測技術和方法,比如組織學檢查、彈道學分析在機械性損傷鑒定中的應用。可能還會涉及一些法醫學上常用的儀器設備,它們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總之,這本書在我心中,是一本高度專業化的科學典籍,它為理解身體遭受外力作用後的變化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解答。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就吸引瞭我,"GA/T 168-1997 機械性損傷屍體檢驗"。光是這個標題,就勾勒齣瞭一個嚴肅、科學又充滿挑戰的領域。我腦海裏浮現齣許多畫麵:冰冷的解剖颱,細緻入微的觀察,專業儀器在手中精準操作,以及背後隱藏的無數故事和未解之謎。作為一個對法醫學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對痕跡鑒定、法醫病理等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機械性損傷,這個詞語本身就包含瞭力量、撞擊、撕裂等概念,它們在人體上留下的印記,無疑是還原事件真相的關鍵綫索。我想象著書中的內容,一定是對各種類型機械性損傷的分類、成因、損傷機製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通過屍體檢驗來辨彆損傷的性質、程度和可能的原因。例如,鈍器傷、銳器傷、切割傷、穿透傷等等,每一種損傷在形態、深度、邊緣特徵上都會有其獨特性,而這些獨特性正是法醫需要捕捉和解讀的語言。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包含案例分析,那些真實的屍檢報告,配閤圖片和詳細的描述,無疑能讓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和具象。即使我不是專業人士,僅僅是閱讀這些案例,也能感受到法醫學的嚴謹和重要性,以及法醫在追尋正義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扇瞭解生命終結背後科學探索的窗口。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GA/T 168-1997 機械性損傷屍體檢驗",讓我想到瞭很多影視劇中的情節。雖然我知道現實遠比戲劇復雜和嚴肅,但這些作品往往會勾起我對法醫學的興趣。機械性損傷,聽起來就充滿力量和破壞性。我猜想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會聚焦於如何通過對屍體錶麵的損傷以及內部組織的變化進行細緻的檢查,來判斷損傷是如何産生的。比如,什麼樣的鈍器纔會造成這樣的淤血和骨摺?什麼樣的銳器纔會留下如此整齊的創口?書中會不會詳細介紹不同類型損傷的典型特徵,以及如何通過這些特徵來推斷作案工具的形狀、大小、材質甚至運動方式?我很好奇,在1997年的時候,這樣的屍體檢驗技術發展到瞭什麼程度?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當時國際上先進的檢驗方法和標準?我特彆想知道,在麵對一些復雜的、非典型性的損傷時,法醫是如何運用邏輯推理和科學知識來一步步還原事件真相的。也許書中會分享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案例,展現法醫在信息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找到突破口,為案件偵破提供關鍵證據。對我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醫學知識,更是一門關於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藝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