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

思考,快與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國] 丹尼爾·卡尼曼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第1章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行为与注意力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会出面解决
冲突与自我控制
看上去不等长实际上等长的两条线
两个虚拟出来的角色
第2章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瞳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灵敏指示器
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那只“大猩猩”?
第3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又累又饿的保释官更可能否定保释申请
脱口而出的错误答案
今天得到1000美元,1年后得到10000美元,你选哪个?
第4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启动效应:让人不知不觉微笑的铅笔
你会自觉投到盒子里多少钱?
第5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由记忆造成的错觉
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让人信服?
股票代码上口,回报率也相对较高
创新是发生在能让人联想无限的环境中的
第6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从第一次的惊喜到第二次的习以为常
简的钱包是怎么丢的呢?
第7章 字母“B”与数字“13”
是什么让你相信了那些荒谬之词?
光环效应与群体的智慧
眼见为实的想法往往让我们仓促作出决定
第8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看照片预测竞选胜出者,为何其准确率可高达70% ?
平均长度与总长度是完全不同的数量概念
与强度等级匹配的描述
思维的发散性让我们作出直觉性判断
第9章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找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来作答
立体启发法: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更高大
情感启发式:因为喜欢,所以认同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第10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小样本的出错风险可能高达50%
信任多于质疑的普遍性偏见
对随机事件作出因果解释必然是错的
第11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对锚定值的调整常常是不足的
暗示就是一种锚定效应
作为这幢房子的主人,你能接受的最低售价是多少?
锚定效应何时适用,何时不适用?
第12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有利于团队关系融洽
可得性偏见会影响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看法
第13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被闪电击中与食物中毒,哪种意外致死率更高?
如何避免小概率的风险事件演变成公共危机?
第14章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依据典型性作出预测是下意识的行为
典型性启发的两宗罪
用贝叶斯定理来约束直觉
第15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琳达不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银行出纳吧?
少即是多的逻辑悖论
第16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因果关系基础比率与思维定式
我们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乐于助人
第17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第二次的表现与第一次并无因果联系
回归现象的意义不亚于发现万有引力
第18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偏离预测方向的直觉
对直觉性预测的偏见进行修正
两位教授候选人,应该选择哪一位?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第19章 “知道”的错觉
后见之明的社会成本
真的存在能让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吗?
第20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士兵测评的有效性错觉
投资股票的技能错觉
主观自信与专业文化为认知错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专家预测的准确度比不上扔飞镖的猴子
第21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专家预测比不上简单运算准确
让许多业内人士烦恼的运算法
“闭上眼睛”的直觉判断比主观判断更可取
第22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直觉就在眨眼之间
专家型直觉的习得
环境有规律可循,直觉才可相信
直觉的对错评估
第23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比起外部意见,我们更偏向内部意见
规划谬误:过于乐观的计划随处可见
减少决策错误的有效方法
第24章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乐观主义者过度自信的代价
竞争忽视:为何大片会扎堆上映?
是你太糟糕,而不是我太笨拙
“事前验尸”:部分克服乐观偏见的方法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第25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面对风险,我们不是理性的经济人
伯努利的财富效用理论错在哪里?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面对财富,你会选择规避风险还是冒险一搏?
损失厌恶: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对盈余的反应大得多
前景理论无法应对令人失望的事
第27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割舍自己已拥有的东西?
像商人那样思考和交易
第28章 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目标就是参照点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变现状?
商人提价或降低员工工资的行为公平吗?
第29章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可能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
著名经济学家也难逃阿莱斯悖论的陷阱
决策权重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担忧程度
四重模式:可能性与决策权重的关系模型
可能性效应影响下的风险决策
第30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你认为一支三流球队获得NBA 总冠军的可能性有多大?
画面感越强,决策权重越大
对风险的表述方式不同,所做决策可能截然相反
罕见事件又为何会被人忽视?
第31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宽框架还是窄框架?
聪明的投资者不会每天都看股票行情表
风险政策可以抵消风险厌恶的偏见
第32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你会卖掉赢利的股票还是亏损的股票?
哪种选择会让你更后悔?
因为害怕将来后悔而作出不理性的选择
第33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开启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跨界交流
联合评估引发偏好逆转
同类案件判罚的力度为何不一样?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情感的框架效应很难抵挡
用框架性政策助推人们作出更好的选择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第35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如何测量体验效用?
记忆自我夸大了痛苦体验
记忆没那么可靠
第36章 人生如戏
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
关于上一次旅行,你还能记起多少?
第37章 你有多幸福?
测量经验自我的幸福感
幸福的方法
第38章 思考生活
生活满意度: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被放大了的幸福错觉
千万不要忽略时间的作用
结语
附录A 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附录B 选择、价值以及框架
致谢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紐約時報》2011年度十大好書

新書上市,連續20多周蟬聯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20名,上市至今超過7個月,橫掃全球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穩居亞馬遜總榜前50名

《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衛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商業周刊》、《華盛頓郵報》、等國外權威媒體,《三聯生活周刊》、《商學院》、《東方早報》等國內知名媒體爭相報道,國內外讀者好評如潮

人類究竟有多理性?——思考,快與慢

在書中,卡尼曼會帶領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終極之旅。他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係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齣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齣反應。但係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為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齣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係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齣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齣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采納係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為瞭使讀者真切體會到係統1和係統2這兩個主角的特點,卡尼曼介紹瞭很多經典有趣的行為實驗,指齣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什麼時候不能相信;指導我們如何在商場、職場和個人生活中作齣更好的選擇,以及如何運用不同技巧來避免那些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維失誤。

本書將會徹底改變你對思考的看法。

編輯推薦

50 年前,人們以為我們能駕馭自己的思想。但事實上,我們的行為常常受到許多無法看見的因素所影響。我們雖然身處生活這場遊戲之中,但對遊戲的機製卻不理解,偏見常常導緻我們追求錯誤的東西。我們的感知和記憶並不可靠,對於自己心理狀態的感知和記憶尤其不可靠。

關於人類自身還有許多未知之謎,對於自己,我們瞭解得其實不多。卡尼曼就如思想的拓荒者,他的研究成果為我們認識自我提供瞭重要的支點。卡尼曼對於人類思考和選擇的理解所作齣的貢獻,無人能齣其右。作為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心理學傢,卡尼曼重塑瞭認知心理學、理性和因果關係分析,重新詮釋瞭風險,重新闡釋瞭幸福和財富的關係,寫就瞭這部傑作。如果你今年隻能讀一本書,就讀這一本吧。

媒體和專傢熱評

這是社會思想的一部裏程碑式著作,堪與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和西格濛德•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相媲美。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鵝》作者

本書是一位智慧巨人的力作,可讀性強,睿智,深刻。趕緊買,慢慢讀,而且要反復讀。這本書會改變你的思考方式,讀瞭它,你對工作、世界還有自己的生活的看法都會改變。

——理查德•H.•泰勒,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助推》作者

本書堪稱傑作——由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最深邃的一位思想傢推齣的恢弘巨作,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卡尼曼在獲得諾貝爾奬之後應該再得一個普利策奬纔對。

——丹尼爾•吉爾伯特,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佛幸福課》作者

丹尼爾•卡尼曼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獨創性、最有趣的思想傢之一。也許我們這個星球上再無第二個人比他更懂我們怎樣作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瞭。在這本精彩絕倫的書中,他用一種簡單而又吸引人的方式為我們展示瞭令人受益一生的智慧。盡管方式簡單,其內容卻十分深刻。本書是所有懷有好奇之心的人的必讀之作。

——史蒂文•列維特,芝加哥大學傑齣經濟學教授,《魔鬼經濟學》與《超爆魔鬼經濟學》作者

一本傑齣的著作,細節清晰,文筆優美,詮釋精準,娓娓道來。它適閤於所有係統2還沒有完全失效的人閱讀。

——《衛報》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深入淺齣,知識淵博,充滿學術價值和自助價值。人類的思考有如此多的缺陷,以至於《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傢戴維•布魯剋斯撰稿聲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工作從現在起將被銘記數百年,他們為我們認識自我提供瞭重要的支點。強烈推薦大傢購買並閱讀本書。

——《紐約時報》書評版

闡述人類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好書已經有很多瞭,但隻有一部傑作,那就是這本書。它是我讀過的有關人類思維的最偉大的、最富洞見性的一本書。

——《金融時報》

意義深遠。就像哥白尼否定地心說、達爾文提齣生物進化論一樣,卡尼曼嚮我們展示瞭,我們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理性。

——《經濟學人》

曆時五十載,通過對人類判斷、決策和選擇的研究,卡尼曼寫就瞭這部令人稱道的作品。他的優雅有力的觀點和極具說服力的證據,為我們理解自我和思維提大有裨益。

——《華爾街日報》

關於我們的大腦有多容易上當,這本書作瞭全麵、有說服力的論述。根基於自己的和多位心理學傢、經濟學傢與其他專傢的研究成果,卡尼曼擁有瞭一種卓越的能力,能夠把數十年以來的研究成果以一種有趣的語言呈現齣來,即使門外漢也能看得懂。這本書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許多科學書通常是前後不一的,一些有趣的章節後麵往往跟著一些枯燥乏味的內容。這本書就不是這樣,它既是有分量的一本書,同時充滿瞭魅力和實用性,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每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波士頓環球報》

用户评价

评分

##要时刻保持对"畅销书"的警惕!因为它们最大的特征就是把几页纸便可以说清楚的内容,硬生生地勾兑成一本书的篇幅,再打上一个通俗易懂的标签,"蝉联"某某榜单之首。这本书就是一个例子。一两个心理学家,把一些在心理学领域里做过的实验和本来一句话就可以总结的结论,套上一堆冗长的解释,堆成了一本书,为了能让这本书看上去引人入胜,他们又时不时地在书里插入了一些心理学的小试题,有意地让读者掉入思维或视觉的陷阱里,随后再煞有其事地做出一番解释。这种伎俩,拙劣得很。唯一的可取之处,是书里一些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只可惜没有人去编一本<<实验与结论集合小册子>>,我想受欢迎程度绝对能比这本书来得高一些。

评分

评分

##via ahbei 这本大部头的书都是用零碎时间看完的,在餐馆等人的时候,飞机上,出租车里,地铁里。这样的书也适合在零碎时间看,每看一点零碎就进行一些零碎的思考和应用。

评分

##2012-08-09读毕,翻译存在部分错误,注释和参考文献删除是大败笔。但是难掩本书的冲击力,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卫生技术评估和药物经济学的主要技术均具有冲击,是真正回归人类的经济学,而不是经济人的经济学

评分

评分

##把心理学,经济学,数学里的一些老生长谈的小知识放到一本书里就是所谓的畅销书?而且还是中信这出版社出的。。。

评分

##读这本书总感觉很焦虑,不是因为看不懂或者不认同,而是没有兴奋点,感觉不到特殊的洞见。最后几乎是浑浑噩噩翻完的……

评分

##中信,专注毁书30年。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