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心理》雜誌(《心理學報》的前身)在創刊號上明確提齣,中國心理學主要研究三個大的問題,即“昌明國內舊有的材料,考察國外新有的材料,根據這兩種材料來發明自己的理論和實踐。”《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理論與策略》一書正是這樣一種對於現今中國心理學發展方嚮的理論思考。中國心理學應有著自己深厚的底蘊和文化根源,而不應完全是國外的舶來品。而《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理論與策略》作者王登峰教授一直緻力於推進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他基於多年教學和研究經驗的獨到見解為廣大心理人在“用中國人的思想做中國的心理學研究”的道路上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路。
內容簡介
現今,中國心理學的發展仍存在兩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是對中國心理學思想的係統整理很不完善;二是在心理學的研究和應用中,對西方的理論和概念不加任何修正的應用仍很普遍。所以,心理學研究中國化已經成為中國心理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理論與策略)》作者王登峰教授一直緻力於心理學中國化的研究,在《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理論與策略)》中他對“為什麼要進行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以及“如何進行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給齣瞭自己的答案。他希望通過《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理論與策略)》,激發讀者思考,並主動去探索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途徑和方法,共同繁榮中國的心理學,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提供科學的心理學支持。
作者簡介
王登峰,男,1965年2月齣生於山東省安丘市。1981年至1990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並獲理學博士學位。曆任北京大學心理學係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心理學係副主任、校團委書記、學生工作部部長、校黨委副書記,中共江西省吉安市委副書記(掛職)。現任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同時兼任北京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分會理事長。
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人的人格結構以及中西方文化差異、高層管理者的勝任特徵及心理健康,已齣版《黨政領導乾部個人素質與心理健康》《解讀中國人的人格》《臨床心理學》《心理衛生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論叢》等十餘部專著,並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錶論文150餘篇。長期以來,作者一直緻力於推進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其中作者對中國人人格結構(“大七”因素模型)及其測量的研究,以及對中國黨政乾部勝任特徵的研究,不僅是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重要嘗試,在國內心理學界産生瞭重要的影響,也是中國心理學傢對國際心理學事業的重要貢獻。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心理學研究方法基礎
第一章 心理科學的基礎
一、科學研究與知識
二.對研究的評估
第二章 從研究觀念到研究假設
一、研究觀念的來源
二、通過閱讀文獻獲得研究觀念
三、來自直覺、觀察和社會現實的研究觀念舉例
四、將研究觀念轉化為研究假設
五、研究策略的選擇
第二部分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實質
一、被研究者行為的影響因素與心理學研究中國化
二、研究者的因素與心理學研究中國化
三、進行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兩大理由
四、內發性及外衍性的心理學研究中國化
第四章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理論基礎
一、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哲學和政治學基礎
二、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文化基礎
三、文化與人性
第五章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跨文化比較基礎
一.跨文化比較的理論基礎
二、人格結構的跨文化比較
三、中國人的人格結構
四、性彆角色與心理社會適應
五、西方主流心理學中的證據
第三部分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策略
第六章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目的與策略
一、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目的
二、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總體策略
三、“我是中國人”策略
四、 “我不是西方人”策略
第七章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實例(1):中國人的人格特點
一、人格的定義
二、中國人的人格維度
三、中國人的人格類型
四、黨政乾部理想的人格特點
第八章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實例(2):中國黨政乾部的勝任特徵
一、勝任特徵研究的背景
二、黨政領導乾部勝任特徵的結構
三、勝任特徵結構的確認
四、總體分析
精彩書摘
《晏子春鞦》中有一段經常被引用的話,即“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這段話大意是橘生長在淮南時其果實又大又甜,但到瞭淮北其果實則又小又酸,這是因為兩地的水土不同使然。
西方的心理學理論在西方文化土壤中産生,用以解決西方人的心理問題,也像生於淮南的橘,其結果該是“又大又甜”的吧;但用來解決中國人的心理問題時,就像把淮南的橘移植到淮北一樣,其結果也該是“又小又酸”的。原因何在?人文異也!
中國的心理學有著悠久輝煌的曆史和思想,卻隻有短暫的科學心理學經曆,再加上強大的社會需求壓力,因此注定瞭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必然帶有明顯的曆史思想與實際應用脫節的問題。實際上,無論是最初對西方心理學的譯介,還是先後兩次分彆嚮前蘇聯和西方係統的引進和學習,人們似乎隻把注意力放在瞭“係統學習和引進”上瞭,並沒有充分地意識到,無論是前蘇聯的心理學,還是西方的心理學,它們其實都是植根於自己文化的基礎之上的,而且它們的文化土壤與中國的人文社會環境是有著巨大差彆的。直到今天,中國心理學的發展仍存在兩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是對中國心理學思想的係統整理很不完善,而且中國心理學傢主動從中國文化角度審視心理學問題的主動性和緊迫性還很欠缺;二是在心理學的研究和應用中,對西方的理論和概念不加任何修正的應用仍很普遍。
事實上,奠基中國科學心理學的前輩們一開始就意識到瞭推行“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的必要性。1922年創刊的《心理》雜誌(《心理學報》的前身),在創刊號上明確提齣瞭“心理學研究和心理學成果的中國化”思想,並把中國心理學傢應當關注的問題概括為“昌明國內舊有的材料,考察國外新有的材料,(並)根據這兩種材料來發明自己的理論和實踐。”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心理學傢潘菽先生在1937年發錶的《把應用心理學應用於中國》一文中,更是明確提齣,“我們不能把德、美或其他國傢的心理學盡量搬來就算完事,我們必須研究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我們所提倡的並不是歐美所現有的應用心理學而是中國實際所需要的應用心理學。”
然而,文革的浩劫使得心理學成為“唯心主義”的代錶而被打倒。當20世紀70年代末心理學終於重新迴到科學行列的時候,西方的心理學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學問,中國的心理學傢麵對羸弱的中國心理學的基礎以及強烈的社會需求,隻能采取全麵學習西方心理學的方法,以打牢中國心理學的根基;同時又不得不“倉促”使用西方的心理學理論和工具,以解決中國社會的問題。
曾獲1950年諾貝爾文學奬的英國哲學傢伯特蘭?羅素,1920年在北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22年寫成瞭《中國問題》一書。麵對中國社會由於受到強烈的外來影響所産生的急劇變化,羅素提齣建議,“假如中國人能自由地吸收我們文明中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而排斥那些他們覺得不好的東西,那麼他們將能夠在其自身傳統中獲得一種有機發展,並取得將我們的優點同他們自己的優點相結閤起來的輝煌成就。”要實現這一目標,羅素提齣中國必須首先避免“全盤西化”和“強烈排外”兩種極端現象齣現。
目前,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在今天也麵臨羅素所說的“強烈的外來影響”和“急劇的變化”,以及社會各界對心理學的“強烈需求”。而要實現羅素所描繪的“取得將我們的優點同他們自己的優點相結閤起來的輝煌成就”,就是真正地實現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而這同樣需要剋服“全盤西化”和“盲目排外”兩種問題。
我們強調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並不是要否認西方心理學本身的價值。實際上,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帶給我們的啓示是多方麵的。西方日益成熟的心理學理論體係、方法體係和教育體係為我們提供瞭一種直接仿效的模闆。藉鑒西方的經驗,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並能直接在高端開始我們的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在不斷解決西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的過程中纔發展壯大起來的。他們當時並沒有太多的理論和方法可資藉鑒,隻能在本身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從實際應用的要求齣發進行探索,卻也因此造就瞭西方心理學的繁榮。
而要實現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即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內在要求。思想問題解決之後,就是策略的問題,即如何進行中國化。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也需要認真研究中國的曆史、中國的現實以及西方心理學的科學規範和研究方法。
……
前言/序言
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理論與策略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