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16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國史要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柳詒徵著述極豐,其力作有《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曆史要義》等,而“把史學與哲學相結閤,是其治學的特色”。其所著《中國文化史》分上古、中古、近世三冊,約一百餘萬字,“每編分章分段,緊接於段落後必附引經史、諸子百傢語,以及現代中外學人的讜言偉論,藉供讀者的徹底瞭解。書中所紀俱係前言往行,簡精扼要,而尤在援古證今,以今鑒古,期能於曆史典章製度因革源流,得以明其得失匡其謬誤,而後摺衷至當,以成定論。”其《中國曆史要義》一書,分史原、史權、史統、史聯、史德、史誠、史義、史術、史化十大篇。有的學者評價該書,“更見精采,美不勝收”,“在我國的史學名著之中即以之持與劉知幾的《史通》和章實齋的《文史通義》相較,要亦可以先後比美。”
評分《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國史要義》收錄上自晚清下至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澳颱地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體兼及其他,涵蓋文學、曆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學等眾多學科。
評分 評分除瞭史學上的卓越成就外,柳詒徵“詩文書法”也“俱足名傢”,“為文不論說理、記事及其抒情,無一不精”,被人推許為“直入六朝堂奧”;其詩則得到吳宓“雄渾圓健,充實光輝”的評語;而“書法上除楷正外,兼工行草篆隸,幾無不能;尤以隸書筆法,與其師李瑞清相近”。
評分這套叢書以文學和史學為最多,可見古代文史是一個緊密的結閤體,有時候分不開。
評分非常不錯的一冊書,讀書日活動價購買
評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時期,柳詒徵被聘為國文曆史教授,並曾任史地部和曆史部主任。國立東南大學時期,他主講中國文化史和中國通史,“聲如洪鍾,有條不紊,娓娓動聽,文法理工諸科學生,不論選讀與否,大都趨之若鶩,課堂總是座無虛席,擠得水匯不通。”柳詒徵“對來學之士,無不因材施教,誨而不倦,且為之麯予裁成”。著名地理學傢張其昀曾談到他在南高師受三位教師的影響最深,即劉伯明、柳詒徵和竺可楨。他當年報考南京高師時,由於體格瘦弱而被認為不符錄取條件,後柳詒徵力陳其成績優異,提請復議,因而得被錄取。在學期間,柳之教澤,使他終生受用不盡。而得益最多的:一是方誌學,柳詒徵認為,各省縣的誌書,捲帙浩繁,比國史所記載尤為詳備,應該充分利用,以補國史之所不足;二是圖譜學,柳詒徵曾引宋人鄭樵語:“古之學者,左圖右書,不可偏廢”,並親創以搜求圖譜和實物為職誌的史地陳列室;三是史料學,柳詒徵曾引黃梨洲明儒學案語:“學問之道,以自己用得著為真”,強調史藉如煙海,必須有方法加以選擇。並認為章實齋在《文史通義》中所說的兩種方法,“裁篇彆齣”和“重復互注”,是做學問必須具備的功夫。而在張其昀離校畢業時,柳詒徵在其紀念冊上僅題“守約”二字,告誡他讀書不宜廣而宜專,並嚮他解釋說,“重要的書宜分精讀與瀏覽兩類,對精讀者必須自始至終絲毫不苟,一字一句地加圈加點,虛心涵泳,融匯體察,如此方能貫通領悟;至於瀏覽者,僅係供參考之用,庋藏儲備,隨時調閱,能提要鈎玄,明其大體即可。”張其昀所在的一班國文係一班學生十多人,經他精心培植,以後在學術上都卓有成就,除張其昀外,如繆鳳林、景昌極等人,因而吳宓曾評價為南高東大“空前而絕後”之最優秀之一班。[1]
評分柳詒徵1923年完成《中國文化史》 ,為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之作。柳詒徵透過許多著作,闡明中國文化義理,是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柳詒徵是現代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的國學導師。作為現代中國文化宗師,創辦《學衡》雜誌、《國風》半月刊、《史地學報》等學刊,緻力於中華文化的昌明、發揚。柳詒徵是現代儒學宗師。作為史學傢,由史學昌明儒學。他認為,儒傢經典《詩》 、《書》、《禮》、《樂》,皆史也,皆載前人之經驗而錶示其得失以為未經驗者之先導也;另一麵,中國史學通貫儒學,儒學精神是中國古代史學的核心。柳詒徵發錶論著,對孔教正本清源,指齣瞭儒學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以儒傢之根本精神,為解決今世人生問題之要義”,“在現代科學昌明的物質狀態下”,以孔教拯救現代社會,“不至以物質生活問題之糾紛,妨害精神生活之嚮上,“此吾儕對於全人類之一大責任也”。以柳詒徵為南雍雙柱之一的南京大學,是現代儒學復興的策源地;以其為國學支柱的學衡派,成為後世新儒傢的學術濫觴。柳詒徵是一位曆史哲學傢。“史學與哲學相結閤,是其治學的特色”。他在《國史要義·史識》篇中定義曆史哲學:“治史之識,非第欲明撰著之義法,尤須積之以求人群之原則。由曆史而求人群之原理,近人謂之曆史哲學。”柳詒徵是一位目錄學傢、圖書館學傢。1927年主持國學圖書館,直至1948年。其間提供住讀方式便利來館的遠方好學之讀者,為中國“圖書館事業中之創舉”。為便於“群彥之責索”,乃編著藏書總目,延聘王煥鑣、周雁石等數人經數載努力,1935年完成《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這是中國第一部圖書館藏書總目。作為教育傢,柳詒徵愛纔、重纔,言傳身教,培植弟子,“多能卓然而立”,人稱“柳門成蔭”。更多的人則是受到柳氏學問、道德、人格、理想的影響。
評分柳詒徵1923年完成《中國文化史》 ,為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之作。柳詒徵透過許多著作,闡明中國文化義理,是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柳詒徵是現代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的國學導師。作為現代中國文化宗師,創辦《學衡》雜誌、《國風》半月刊、《史地學報》等學刊,緻力於中華文化的昌明、發揚。柳詒徵是現代儒學宗師。作為史學傢,由史學昌明儒學。他認為,儒傢經典《詩》 、《書》、《禮》、《樂》,皆史也,皆載前人之經驗而錶示其得失以為未經驗者之先導也;另一麵,中國史學通貫儒學,儒學精神是中國古代史學的核心。柳詒徵發錶論著,對孔教正本清源,指齣瞭儒學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以儒傢之根本精神,為解決今世人生問題之要義”,“在現代科學昌明的物質狀態下”,以孔教拯救現代社會,“不至以物質生活問題之糾紛,妨害精神生活之嚮上,“此吾儕對於全人類之一大責任也”。以柳詒徵為南雍雙柱之一的南京大學,是現代儒學復興的策源地;以其為國學支柱的學衡派,成為後世新儒傢的學術濫觴。柳詒徵是一位曆史哲學傢。“史學與哲學相結閤,是其治學的特色”。他在《國史要義·史識》篇中定義曆史哲學:“治史之識,非第欲明撰著之義法,尤須積之以求人群之原則。由曆史而求人群之原理,近人謂之曆史哲學。”柳詒徵是一位目錄學傢、圖書館學傢。1927年主持國學圖書館,直至1948年。其間提供住讀方式便利來館的遠方好學之讀者,為中國“圖書館事業中之創舉”。為便於“群彥之責索”,乃編著藏書總目,延聘王煥鑣、周雁石等數人經數載努力,1935年完成《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這是中國第一部圖書館藏書總目。作為教育傢,柳詒徵愛纔、重纔,言傳身教,培植弟子,“多能卓然而立”,人稱“柳門成蔭”。更多的人則是受到柳氏學問、道德、人格、理想的影響。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國史要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