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沫若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62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94428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三辑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是最早運用唯物史觀深入研究中國曆史的一本史學名著,它突破瞭以曆史文獻為“國故”的局限,將其拓展到地下齣土實物,把《詩》、《書》、《易》裏麵的的紙上史料,把甲骨蔔辭、周金文裏麵的地下材料,熔於一爐,提齣瞭一個唯物史觀的中國古代文化體係。

內頁插圖

目錄

新版引言
自序
解題
導論 中國社會之曆史的發展階段
一 社會發展之一般
二 殷代——中國曆史之開幕時期
三 周代——鐵的齣現時期——奴隸製
四 周代以來至最近時代之概觀
五 中國社會之概覽

第一篇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發端
第一章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
第二章 《易傳》中辯證的觀念之展開

第二篇 《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之反映
序說
第一章 由原始公社製嚮奴隸製的推移
第二章 由奴隸製嚮封建製的推移

第三篇 蔔辭中的古代社會
序說 蔔辭齣土之曆史
第一章 社會基礎的生産狀況
第二章 上層建築的社會組織

第四篇 周代彝銘中的社會史觀
一 序說
二 周代是青銅器時代
三 周代彝銘中的奴隸製度
四 周代彝銘中無井田製的痕跡
五 周代彝銘中無五服五等之製
六 彝銘中殷周的時代性
七 餘論
附錄 追論及補遺
一 殷虛之發掘
二 由《矢彝考釋》論到其他
三 附庸土田之另一解
四 “矢令簋”考釋
五 明保之又一證
六 古金中有稱男之二例
七 古代用牲之最高紀錄
八 殷虛中無鐵的發現
九 夏禹的問題
十 “舊玉億有百萬”
後記
郭沫若先生學術年錶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導讀

精彩書摘

上帝的騙局就是這樣,龜蔔的騙局就是這樣。
上帝成立瞭,他是完全和人一樣的,不消說他也要吃東西,而且他最喜歡吃牛肉。
上帝喜歡吃牛肉一層,我們知道他一定是牧畜時代産生齣來的——假使上帝是産生在現代,那他一定會喜歡吃冰淇淩。
這貪吃的上帝不僅喜歡吃牛肉而且還喜歡吃人肉——“劓刖……利用祭祀”——這可證明當時的習俗至少離吃人肉還不遠。
像這樣的上帝,你看他是怎樣的仁慈呢!
此外如“王用享於西山(或即岐山)”,是庶物崇拜的孑遺,“王假有廟”,是祖先崇拜的錶示。
庶物崇拜是自然發生的原始人的迷信。它的根據就是濛昧。原始人對於一切自然均不明其所以然,隻覺得萬事萬物都是靈異不可思議。男女的生殖器,自然現象的風雲雷雨、山川草木,一切都好像有神明藏在裏麵。這是原始公社社會應有的觀念。宇宙還是群神共有的時代,還不是一神私有的時代。
祖先崇拜的習俗一定在氏族財産發生以後。原始人連父的觀念都是沒有的,不消說更說不上祖先。“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係辭下傳》)——這分明是沒有絲毫崇拜的痕跡。這種棄屍的風俗在作《易》當時好像還有些遺存,我們看《離卦》的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便是一個證據。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篇文章中不断出现“可知”、“就是”、“显然”等等判断词语。我们知道《周易》是一本古书,其文理深奥难懂,对于许多字词历代经文家都无法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虽然郭沫若对于古文字有深入了解,但他对这些文字的意义给予了太多武断的认为。基于他个人的文字理解而做出的许多判断,令人难以信服。而他依据《易经》里一些破碎的文本就可以推测出整个社会的大概,我想这里面的想象、创造与构造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史学家的基本原则了。作者在很多判断上都只是基于自己的想象,而没有给读者一个严谨的考证过程,所以导致很多错误。虽然后面作者也力图去更正,但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评分

第二章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推移

评分

经典老书

评分

  

评分

国际标准书号:9787100086226

评分

三 周代彝铭中的奴隶制度

评分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除导论外,包括四篇主要论文,它们是《周易》、《诗》、《书》、甲骨文和彝铭的个别研究。《易》、《书》、《诗》均为二三千年前的古籍,真伪混杂,时代难辨。郭沫若处理尚较慎重,辨疑之处亦见功力。如《尧典》、《皋陶谟》、《禹贡》三篇前人已指出其伪。郭沫若举出七点证据,证明其为儒家的创作。特别是对《易》、《书》、《诗》内容的考释,颇多新颖精彩之处,如一向被视为神秘的八卦,前人作为许多曲解,郭沫若则从中找出生殖器和数学的双重内涵,从卦辞和爻辞中描绘出一幅现实生活的图景。其思想之犀利,释证之新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随处可见。

评分

九 夏禹的问题

评分

六 古金中有称男之二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