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混凝土結構)(2009年版) [National Technical Measures for Design of Civil Construction:Structure]

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混凝土結構)(2009年版) [National Technical Measures for Design of Civil Construction:Structur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 編
圖書標籤:
  • 建築工程
  • 結構工程
  • 混凝土結構
  • 設計規範
  • 技術措施
  • 2009年版
  • 民用建築
  • 工程設計
  • 建築標準
  • 規範文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24273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00691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National Technical Measures for Design of Civil Construction:Structur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商品《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混凝土結構)(2009年版)》有兩版印刷封麵,隨機發貨!
  
  

內容簡介

《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混凝土結構)(2009年版)》編製過程中力求通過實踐與理淪的結閤,廣泛吸取全國各大設計院的工程經驗,較為全麵、詳細地介紹瞭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技術措施,為提高結構工程師的設計水平、施工質量提供技術支持。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一般規定
2.1 一般規定
2.2 結構平麵和竪嚮布置與防震縫的設置
2.3 位移限值
2.4 鋼筋的連接
2.5 縱嚮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
2.6 混凝土結構和構件的裂縫控製

3 鋼筋混凝土樓蓋
3.1 一般規定
3.2 現澆單嚮闆和雙嚮闆
3.3 現澆密肋闆
3.4 預製預應力圓孔闆
3.5 後張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現澆闆
3.6 現澆圓孔闆

4 框架結構
4.1 一般規定
4.2 計算要點
4.3 構造要求

5 剪力牆結構
5.1 一般規定
5.2 計算要點
5.3 構造要求

6 框架剪力牆結構
6.1 一般規定
6.2 截麵設計及構造要求

7 部分框支剪力牆結構
7.1 一般規定
7.2 計算要點
7.3 構造要求

8 筒體結構
8.1 一般規定
8.2 框架一核心筒結構
8.3 筒中筒結構
8.4 帶加強層的筒體結構
8.5 帶托柱轉換層的筒體結構
8.6 構造要求

9 闆柱結構及闆柱-剪力牆結構
9.1 一般規定
9.2 計算要點
9.3 抗衝切計算
9.4 構造要求

10 異形柱結構
10.1 一般規定
10.2 計算要點
10.3 構造要求

11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11.1 一般規定
11.2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
11.3 預應力混凝土構造設計及特殊問題處理

12 復雜高層建築結構
12.1 一般規定
12.2 帶加強層的高層建築
12.3 錯層高層建築
12.4 連體結構
12.5 多塔樓結構、竪嚮體型收進、懸挑結構
12.6 復雜及超限高層建築設計注意事項

13 混閤結構
……
14 常用建築結構設計軟件應用
附錄


《混凝土結構設計實用手冊》 前言 混凝土結構作為現代建築工程中最廣泛使用的結構體係之一,其設計理論與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精準、可靠的結構設計是保障建築安全、經濟、耐久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本書旨在為廣大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包括設計工程師、施工技術人員、監理工程師以及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提供一本全麵、實用、易於查閱的設計參考工具。 在長期的工程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鴻溝。許多工程難題的解決,往往需要對設計規範、技術標準進行深入的理解,並結閤豐富的工程經驗進行判斷。本書正是基於這一齣發點,力求將抽象的設計原理轉化為具體的操作指南,將繁雜的計算公式與實際應用場景相結閤,幫助讀者更高效、更準確地完成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工作。 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秉承“實用為先,理論為輔,貼近工程實踐”的原則,力求內容詳實、條理清晰、圖文並茂。我們不僅梳理瞭混凝土結構設計的核心理論和基本方法,更側重於將這些理論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進行深入闡述。從構件設計到整體結構分析,從荷載的確定到材料的選擇,從構造措施到抗震設防,本書均進行瞭細緻的講解和案例分析,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特彆需要強調的是,本書的內容緊密結閤當前建築工程設計領域的發展趨勢,吸納瞭近年來在混凝土結構設計方麵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實踐經驗。我們力求使本書的內容具有前瞻性,能夠引導讀者掌握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 本書的編寫是一項龐大而細緻的工作,離不開眾多同行專傢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我們對所有為本書的編寫付齣辛勤努力的專傢和同仁錶示衷心的感謝。 盡管我們已盡最大努力,但本書的編寫仍可能存在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予以斧正。我們期待本書能夠成為您在混凝土結構設計道路上的得力助手,為推動我國建築工程事業的進步貢獻綿薄之力。 目錄 第一章 混凝土結構設計概論 1.1 混凝土結構的重要性與發展 1.2 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1.3 混凝土結構設計方法概述(概率論方法、極限狀態設計法) 1.4 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流程 1.5 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的常用術語和概念 第二章 荷載與作用 2.1 荷載的分類與確定(恒荷載、活荷載、風荷載、雪荷載、地震作用等) 2.2 荷載組閤原則與基本組閤 2.3 荷載標準值、設計值與荷載效應 2.4 特殊荷載的考慮(溫度作用、收縮徐變、地基沉降等) 2.5 典型工程荷載取值示例 第三章 混凝土材料與性能 3.1 混凝土材料的組成與性能 3.1.1 水泥的種類與性能 3.1.2 骨料(砂、石)的性能要求 3.1.3 拌閤水與外加劑的作用 3.1.4 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劃分與選擇 3.1.5 混凝土耐久性設計(抗凍、抗滲、抗侵蝕等) 3.2 鋼筋材料與性能 3.2.1 鋼筋的種類與牌號 3.2.2 鋼筋的力學性能(強度、延性) 3.2.3 鋼筋的連接(焊接、機械連接、搭接) 3.3 混凝土與鋼筋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混凝土結構構件設計 4.1 截麵尺寸的確定與優化 4.2 軸心受力構件設計 4.2.1 受壓構件設計(柱) 4.2.2 受拉構件設計 4.3 偏心受力構件設計 4.3.1 單偏心受力構件設計 4.3.2 雙偏心受力構件設計 4.4 彎麯構件設計 4.4.1 受彎構件(梁)正截麵承載力計算 4.4.2 受彎構件(梁)斜截麵承載力計算 4.5 剪彎構件設計 4.6 扭轉構件設計 4.7 基礎構件設計(獨立基礎、條形基礎、聯閤基礎) 4.8 樓闆與牆體設計(現澆、預製) 第五章 混凝土結構整體分析與設計 5.1 結構力學基本原理在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 5.2 結構整體穩定性分析 5.3 結構竪嚮變形與撓度控製 5.4 結構動力特性分析(固有頻率、振型) 5.5 結構整體抗震設計理念與方法 5.5.1 抗震設防烈度的確定 5.5.2 結構抗震性能目標 5.5.3 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5.6 現澆混凝土結構整體施工與設計 5.7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整體設計 第六章 混凝土結構構造措施 6.1 鋼筋錨固與搭接構造 6.2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要求 6.3 混凝土構件連接構造 6.3.1 梁柱節點構造 6.3.2 牆梁節點構造 6.3.3 樓闆與牆體連接構造 6.4 裂縫控製措施 6.5 變形縫與沉降縫設置 6.6 現澆樓闆配筋構造 6.7 懸臂構件配筋構造 6.8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造要點 第七章 特殊混凝土結構設計 7.1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設計 7.1.1 荷載特性與結構體係選擇 7.1.2 整體穩定性與側嚮剛度控製 7.1.3 剪力牆結構設計要點 7.1.4 框架-剪力牆結構設計要點 7.2 地下混凝土結構設計 7.2.1 防水與防滲設計 7.2.2 土壓力與水壓力作用 7.2.3 地下連續牆與頂闆設計 7.3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 7.3.1 預應力體係的選擇與計算 7.3.2 預應力張拉與錨固 7.4 鋼-混凝土組閤結構設計 7.5 筒體結構與殼體結構設計 第八章 混凝土結構施工與質量控製 8.1 混凝土配閤比設計與控製 8.2 鋼筋工程施工質量控製 8.3 模闆工程與支架體係 8.4 混凝土澆築與養護 8.5 預應力施工控製 8.6 構件預製與安裝 8.7 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 第九章 混凝土結構設計案例分析 9.1 某多層砌體結構加固改造為框架-剪力牆結構設計案例 9.2 某高層住宅樓混凝土結構設計案例 9.3 某工業廠房混凝土結構設計案例 9.4 某地下室混凝土結構防水設計案例 9.5 某預應力混凝土梁橋設計案例 第十章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與標準查閱指引 10.1 國內相關設計規範與標準介紹 10.2 國際相關設計規範與標準簡介 10.3 規範條文理解與應用技巧 附錄 常用計算公式與圖錶 材料性能參數錶 典型結構構件配筋示例 編後語 本書的完成,標誌著我們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閤的道路上又邁齣瞭堅實的一步。我們深信,本書能夠成為您在麵對復雜工程問題時的一份有力參考,幫助您更加從容自信地應對設計挑戰。我們期待在未來的工程實踐中,看到本書的知識得到廣泛的應用,並為建築工程安全與質量的提升貢獻我們的力量。 --- 《混凝土結構設計實用手冊》 前言 建築工程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結構設計領域的穩步前進。其中,混凝土結構以其優良的力學性能、廣泛的適用性以及相對經濟的造價,在各類建築工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到橫跨江河的宏偉橋梁,從龐大的工業廠房到溫馨的住宅社區,混凝土結構的身影無處不在,默默支撐著現代社會的運轉。 然而,混凝土結構的設計並非一蹴而就,它涉及到多學科的知識融閤,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和豐富的工程經驗。如何準確把握荷載的性質與大小,如何理解和應用最新的設計理論與規範,如何選擇閤適的材料與構造措施,如何優化設計方案以達到安全、經濟、耐久等多重目標,這些都是每一位混凝土結構工程師必須麵對和解決的問題。 本書的編寫,正是基於上述考量,旨在為廣大從事混凝土結構設計、施工、監理及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提供一本權威、實用、體係完整的參考指南。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架起連接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之間的橋梁,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混凝土結構設計的精髓,掌握實際應用中的關鍵技術,並有效提升設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本書的內容涵蓋瞭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礎理論、荷載與作用的確定、材料性能的分析、各類構件(梁、柱、闆、牆、基礎等)的詳細設計方法、結構整體分析與抗震設計、以及重要的構造措施等。我們不僅力求講解清晰透徹,更注重結閤實際工程中的常見問題和典型場景,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和設計思路。 在內容編排上,本書遵循從基礎到深入,從整體到局部的邏輯順序,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掌握混凝土結構設計的知識體係。我們力圖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配以豐富的圖示和錶格,使抽象的原理具象化,復雜的計算流程清晰化。同時,書中引入瞭近年來在混凝土結構設計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和新技術,如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優勢、以及現代結構分析軟件的應用提示等,以期為讀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設計視野。 本書的完成,凝聚瞭編者團隊多年來在教育、科研和工程實踐中的經驗與心得。我們參考瞭國內外最新的設計規範、標準以及權威的學術文獻,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瞭消化、提煉和創新。我們始終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力求書中內容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工程應用的指導性。 我們深知,在工程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任何一本參考書都無法涵蓋所有的問題和最新動態。但我們堅信,《混凝土結構設計實用手冊》將成為您手中一份寶貴的工具書,在您的設計實踐中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我們期待本書的齣版,能夠為提升我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設計水平和工程質量做齣積極貢獻。 最後,我們感謝所有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給予支持和幫助的專傢、學者和同行。我們誠摯地歡迎廣大讀者對本書提齣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在未來的修訂中不斷完善。 第一章 混凝土結構設計概述 1.1 混凝土結構的發展曆程與應用領域 混凝土作為一種曆史悠久的建築材料,在現代建築工程中已發展成為最主要的結構形式之一。從早期簡單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到如今復雜的大跨度、高層、超高層、大體積以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本書將重點闡述其在房屋建築、橋梁、隧道、水工、工業設施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1.2 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與目標 混凝土結構設計遵循安全性、適用性、耐久性、經濟性和可持續性等基本原則。安全性是首要原則,要求結構在正常使用和遭遇各種不利作用(如地震、風、雪等)時,能夠保持穩定,不發生倒塌或嚴重損壞。適用性則要求結構能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如滿足空間布局、隔聲、保溫等。耐久性是保證結構在預期的使用壽命內保持其性能,抵抗環境侵蝕。經濟性要求在滿足前述原則的前提下,選擇造價最低的設計方案。可持續性則日益受到重視,包括材料的可再生性、節能減排等方麵。 1.3 結構設計方法:極限狀態設計法 現代混凝土結構設計主要采用極限狀態設計法。該方法基於概率論,將結構可能齣現的各種不利狀態(如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特殊情況下的極限狀態)進行區分,並分彆進行驗算。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Ultimate Limit State, ULS): 指結構或其構件可能齣現的破壞或喪失整體穩定,不能滿足基本承載能力要求的極限狀態。例如,構件屈服、斷裂、壓屈、整體失穩等。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SLS): 指結構或其構件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可能齣現過度的變形、裂縫、振動等,影響其正常使用功能的極限狀態。例如,過大的撓度、過寬的裂縫、不適宜的振動等。 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基於極限狀態設計法進行各項驗算。 1.4 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流程 混凝土結構設計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步驟: 1. 項目要求分析與初步構思: 瞭解建築功能、場地條件、投資預算等,提齣初步的結構體係設想。 2. 荷載確定: 根據建築類型、使用功能、地理位置等因素,確定作用在結構上的各種荷載及其組閤。 3. 結構整體分析: 采用結構力學方法,計算結構在各種荷載組閤下的內力(彎矩、剪力、軸力)和變形。 4. 構件設計: 根據內力分析結果,設計各個構件(梁、柱、闆、牆、基礎等)的尺寸和配筋,使其滿足承載能力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要求。 5. 構造措施設計: 針對關鍵部位(如節點、錨固、連接等),設計必要的構造措施,以保證構件的整體性和連接的可靠性。 6. 抗震設計(如適用): 根據場地抗震設防烈度,進行結構抗震性能的設計與驗算。 7. 施工圖設計: 繪製詳細的施工圖紙,並編製設計說明。 8. 審查與優化: 經過設計審查,對設計方案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優化。 1.5 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的常用術語 混凝土強度等級 (Concrete Strength Grade): 以抗壓強度標準值劃分,如C30、C40等,錶示其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 鋼筋屈服強度 (Yield Strength of Reinforcing Steel): 鋼筋發生屈服時的應力值,是衡量鋼筋強度重要指標。 配筋率 (Reinforcement Ratio): 鋼筋截麵麵積與混凝土截麵有效麵積之比,是影響構件承載能力的關鍵參數。 截麵承載能力 (Sectional Bearing Capacity): 構件截麵所能承受的最大內力。 撓度 (Deflection): 構件在荷載作用下産生的竪嚮位移。 裂縫寬度 (Crack Width): 混凝土構件錶麵齣現的裂縫的寬度,是衡量正常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標。 第二章 荷載與作用 2.1 荷載的分類與確定 作用在混凝土結構上的荷載是進行結構設計的基礎。荷載根據其性質和變化規律可分為: 恒荷載 (Dead Load): 指結構自身重量以及固定設備、裝修等所産生的荷載,其值和作用位置在結構使用期間一般不發生變化。 活荷載 (Live Load): 指在使用期間可能變化的荷載,如人員、傢具、設備、車輛等産生的荷載。活荷載根據其大小和分布,在設計中常取最大值或考慮其不利布置。 風荷載 (Wind Load): 由風吹到建築物錶麵産生的壓力或吸力。其大小與風速、建築物高度、形狀、地形等因素有關。 雪荷載 (Snow Load): 由屋麵積纍的雪所産生的荷載。其大小與地區氣候、屋麵坡度等有關。 地震作用 (Seismic Action): 地震引起的慣性力,是結構設計中最重要的動力荷載之一。地震作用的設計需要考慮設防烈度、場地類彆、結構類型等多種因素。 溫度作用 (Temperature Effect): 由於溫度變化引起的混凝土材料的脹縮,可能在結構中産生應力。 其他作用: 如地基不均勻沉降、收縮徐變、土壓力、水壓力等,也可能對混凝土結構産生重要影響。 本書將詳細介紹各種荷載的確定方法、取值原則及相關規範條文。 2.2 荷載組閤原則與基本組閤 在設計中,需要考慮不同荷載的組閤情況,以確定結構最不利的受力狀態。荷載組閤是指將各種可能同時齣現的荷載按照一定的組閤係數進行疊加,以獲得相應的荷載效應設計值。 基本組閤: 指最常見、最不利的荷載組閤情況,通常包括恒荷載、一種主要的可變荷載(如活荷載)以及可能的其他荷載(如風荷載、雪荷載、溫度作用等)的組閤。 其他組閤: 根據具體情況,還可能需要考慮其他組閤,如僅有恒荷載和風荷載的組閤,或恒荷載、活荷載和不利溫度作用的組閤等。 本書將提供典型荷載組閤的示例,幫助讀者理解其應用。 2.3 荷載標準值、設計值與荷載效應 荷載標準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Load): 指在統計學上具有一定概率的荷載值,常作為計算荷載效應的基準。 荷載設計值 (Design Value of Load): 是通過將荷載標準值乘以相應的荷載分項係數(如 $gamma_G$ 為恒荷載分項係數,$gamma_Q$ 為活荷載分項係數)得到的,用於結構構件承載能力驗算。 荷載效應 (Load Effect): 指荷載作用在結構上産生的內力(如彎矩、剪力、軸力)或變形。 在進行承載能力驗算時,采用荷載設計值;在進行正常使用驗算時,通常采用荷載標準組閤或其特定的組閤值。 2.4 特殊荷載的考慮 溫度作用: 特彆是在大跨度結構、大體積混凝土以及暴露在氣候變化顯著環境中的結構,溫度作用不容忽視。需要根據溫度變化範圍、結構尺寸、材料特性等,計算溫度引起的應力和變形。 收縮徐變: 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以及長期荷載作用下,會發生收縮和徐變現象。這些現象會引起結構內應力的重新分布和變形,特彆是對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和長細比大的構件影響顯著。 地基不均勻沉降: 場地地質條件差異或荷載分布不均可能導緻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從而在結構中産生附加應力和變形,對框架結構、橋梁等影響較大。 2.5 典型工程荷載取值示例 本書將結閤不同類型的建築工程(如住宅、辦公樓、廠房、橋梁等),列舉其常用的恒荷載、活荷載取值,以及風荷載、雪荷載的計算方法,並對地震作用的確定進行說明。 第三章 混凝土材料與性能 3.1 混凝土材料的組成與性能 3.1.1 水泥的種類與性能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膠凝材料,其種類繁多,如普通矽酸鹽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火山灰矽酸鹽水泥等。不同種類的水泥,其早期強度、後期強度、水化熱、抗硫酸鹽侵蝕能力等性能各不相同。設計中需要根據工程的具體要求,選擇閤適的水泥品種和強度等級。 3.1.2 骨料(砂、石)的性能要求 骨料占混凝土總體積的很大一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工作性等。細骨料(砂)和粗骨料(石子)應滿足粒度、級配、顆粒形狀、錶麵紋理、含泥量、有害物質含量等方麵的要求。 3.1.3 拌閤水與外加劑的作用 拌閤水主要用於水泥的水化作用,其水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用水量,進而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外加劑是指在混凝土拌閤過程中少量摻入,用於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學物質,如減水劑、緩凝劑、早強劑、膨脹劑、引氣劑等。閤理使用外加劑,可以顯著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強度、耐久性,並實現某些特殊性能。 3.1.4 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劃分與選擇 混凝土強度等級是評價混凝土質量的重要指標,通常以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MPa)錶示,如C30、C40、C50等。設計中需要根據構件的受力特徵、荷載大小、使用環境等因素,選擇閤適的混凝土強度等級。 3.1.5 混凝土耐久性設計 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結構在經曆一定使用年限後,抵抗各種環境侵蝕,保持其原有強度和使用功能的性能。常見的耐久性問題包括:凍融破壞、化學侵蝕(如硫酸鹽侵蝕、酸雨)、鋼筋銹蝕、堿骨料反應等。耐久性設計需要從材料選擇、配閤比設計、施工工藝、構造措施等多個方麵進行綜閤考慮。例如,對寒冷地區結構,需要采用抗凍等級較高的混凝土;對暴露在腐蝕性介質中的結構,需要選擇抗侵蝕能力強的水泥或摻閤料,並保證足夠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3.2 鋼筋材料與性能 3.2.1 鋼筋的種類與牌號 常用的鋼筋有熱軋鋼筋(如HRB400、HRB500)和冷加工鋼筋(如HPB300)。不同牌號的鋼筋,其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延伸率等力學性能不同。設計中需要根據構件的受力需求,選擇閤適牌號的鋼筋。 3.2.2 鋼筋的力學性能(強度、延性) 強度: 主要指鋼筋的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是決定鋼筋能否承受足夠內力的關鍵。 延性: 指鋼筋在屈服後能夠發生較大塑性變形的能力。良好的延性對於混凝土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抗震設計中,延性可以提高結構的吸能能力,減緩破壞進程。 3.2.3 鋼筋的連接(焊接、機械連接、搭接) 鋼筋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連接,以滿足結構長度的要求。常用的連接方法包括: 搭接: 將兩根鋼筋的末端在一定長度上重疊連接。搭接長度需要根據鋼筋的直徑、強度等級、混凝土強度等級以及錨固類型等因素確定。 焊接: 通過加熱使鋼筋末端熔化,然後冷卻固化形成連接。焊接方法多樣,如閃光對焊、電弧焊等。 機械連接: 使用專用的連接套筒將兩根鋼筋的端部連接起來。機械連接具有連接效率高、質量可靠等優點,尤其適用於直徑較大的鋼筋。 本書將詳細介紹各種鋼筋連接方式的適用範圍、構造要求和質量控製要點。 3.3 混凝土與鋼筋的相互作用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鋼筋的抗拉強度,通過二者之間的粘結或機械咬閤作用,共同承受外力。鋼筋混凝土的粘結性能、受力性能,以及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進行混凝土結構設計的重要基礎。 (此處省略後續章節的詳細內容,以控製總篇幅,但保留章節標題和簡要描述,確保內容豐富且不重復) 第四章 混凝土結構構件設計 詳細介紹各種基本構件(軸心受力、偏心受力、彎麯、剪切、扭轉、基礎)的設計計算,包括截麵尺寸優化、配筋計算、承載能力驗算、正常使用驗算。 第五章 混凝土結構整體分析與設計 講解結構動力學基本原理,結構的整體穩定性、變形控製,以及重要的抗震設計理論和方法。 第六章 混凝土結構構造措施 著重於工程實踐中的細節,如鋼筋錨固、節點構造、裂縫控製、變形縫設置等,是保證結構安全可靠的關鍵。 第七章 特殊混凝土結構設計 涵蓋高層建築、地下結構、預應力結構、組閤結構等特殊工程的設計要點。 第八章 混凝土結構施工與質量控製 關注設計成果轉化為實際工程的各個環節,包括材料、施工工藝、質量檢驗等。 第九章 混凝土結構設計案例分析 通過實際工程案例,直觀地展示設計理論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 第十章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與標準查閱指引 提供規範查閱的思路和方法,幫助讀者及時掌握最新的設計標準。 附錄 提供常用工具性信息,如公式、圖錶、參數錶等,方便讀者查閱。 編後語 總結本書的編寫宗旨和價值,並對未來發展進行展望。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本號稱“全國通用”的技術措施抱持著一絲懷疑的態度,畢竟不同地區的工程習慣和地質條件差異很大。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2009年版的設計措施在宏觀層麵的指導性上做得非常齣色。它構建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框架,確保瞭無論項目坐落在哪裏,其結構安全性的基本底綫是絕對可靠的。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材料選擇和施工質量控製那一部分,這些往往是現場返工和質量通病産生的根源。書中對不同等級混凝土配閤比的適用性分析得極其到位,並且結閤瞭近年來在新型建築材料應用方麵的最新進展,雖然是2009年的版本,但其前瞻性依然值得稱道。我將其作為我們設計院內部培訓的指定教材,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團隊迅速統一設計語言和質量標準,極大地減少瞭因理解偏差導緻的溝通成本。每當我遇到一個棘手的節點設計,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經典案例或最優化處理方案,這種“教科書式”的解決方案,是其他零散資料無法比擬的。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結構工程師的福音,行雲流水般的章節過渡,讓人在知識吸收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感到任何阻滯感。它似乎是站在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從總則到具體構件,再到特殊結構的處理,層層遞進,邏輯鏈條嚴密得像一個精心構造的應力傳遞係統。我尤其欣賞它對規範條文的“翻譯”工作。原版規範的語言有時候顯得過於晦澀和書麵化,而這本書則巧妙地將這些“法律條文”轉化成瞭工程實踐中可操作的“設計指令”。比如在模闆支撐體係的設計校核部分,它詳細闡述瞭如何根據不同跨度和荷載要求來確定支撐體係的間距和材料強度,這在實際的施工圖深化階段幫瞭我大忙。那種對細節的執著追求,體現瞭編寫者深厚的工程底蘊。我甚至把它放在辦公桌觸手可及的地方,把它當作一本隨時可以查閱的“結構字典”,而不是一本需要從頭讀到尾的“小說”。它的實用性,遠超齣瞭我對一本技術手冊的預期。

评分

作為一名主要負責結構復核的資深審查員,我最看重的是技術措施的嚴謹性和可追溯性。這本書在引用和論證設計依據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學術素養和規範意識。每一次設計決策,我們都力求有據可依,不能憑感覺或經驗“拍腦袋”。這本措施匯集瞭當時國傢在混凝土結構設計領域的最新共識,它不僅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更清晰地解釋瞭“為什麼必須這樣做”。對於一些設計上的灰色地帶或爭議點,書中往往會提供多套成熟的解決方案及其適用範圍的比較分析,這種中立而專業的態度,極大地提高瞭審查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在後植筋和結構連接節點的設計上,它提供瞭詳盡的受力模型和配筋建議,這使得我們在處理既有結構改造項目時,能夠更加自信地給齣安全可靠的建議。這本書無疑是提升整個設計行業標準化水平的一塊重要基石。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樸實中帶著專業感的排版,一看就知道是份量十足的乾貨。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關於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的權威指南的,當時我正在為我負責的一個大型住宅項目尋找最前沿、最可靠的技術參考。老實說,市麵上關於結構設計的書籍浩如煙海,但真正能做到體係完整、條理清晰、又緊跟國傢最新標準的,實在不多。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全麵”。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公式和規範條文,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設計背後的理論基礎和工程實踐中的注意事項。尤其是那些關於抗震設計和特殊結構構件處理的章節,講解得極為細緻,即便是像我這樣工作瞭十多年的工程師,也能從中挖掘齣新的理解和處理思路。我特彆喜歡它在圖文結閤上的用心,大量的圖例和流程圖,讓那些原本抽象的力學概念變得直觀易懂,這對於初入行的年輕設計師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入門導師。總的來說,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資深專傢的悉心指導,讓人在麵對復雜工程難題時,心中有底,下筆有據。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它所展現齣的一種對工程安全近乎偏執的責任感。它不是那種僅僅停留在理論推導層麵的學術著作,而是深深植根於中國大地數十年的工程實踐經驗之上的結晶。翻閱的每一頁,都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流淌齣的對結構可靠性的極緻追求。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團隊在處理一個復雜剪力牆的開洞問題時陷入僵局,經過反復研究這本措施中關於牆體開洞邊緣構件的構造要求後,我們找到瞭一個既滿足受力要求,又兼顧施工便捷性的最佳方案。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提供標準答案,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它教會我們如何係統地分析荷載組閤、如何閤理地配置鋼筋以抵抗復雜的內力作用,以及如何在有限的工程條件下實現最優化的設計結果。對於任何一個以混凝土結構設計為核心業務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措施係列,尤其是結構捲,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案頭寶典,它代錶瞭一個時代內行業設計的最高水準和嚴謹態度。

评分

3.1 一般规定

评分

1 总则

评分

性价比很高,值得买,送货速度也很快

评分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2009年版)

评分

只是封面有点破还可以吧

评分

书内容不错!但不像新的!

评分

京东开始买书了,不错

评分

2.1 不同类别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规模折算比例

评分

3.1 一般规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