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個人從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終處於民俗的環境中,民俗像空氣一樣是人們須臾不能離開的。對於民眾社會來說,民俗又是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係群體團結的黏閤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
中華民俗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係群體團結的黏閤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
內容簡介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少數民族服飾》簡要介紹瞭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並配有民族服飾圖片,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閤,又在描述韆姿百態的各少數民族服飾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傳播少數民族民俗文化,使廣大讀者在欣賞爭妍鬥奇的少數民族服飾的同時,能夠更多地瞭解中國少數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簡介
劉魁立,著名民俗學傢,民間文藝學傢,哲學博士(俄羅斯),研究員、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
張旭,畢業予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曾任《群眾文化》、《文化月刊》主編,現為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
蘇日娜,女,濛古族,中國民族史碩士學位。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民族學、濛古學、少數民族民俗學等學科研究,發錶論文20多篇,齣版著作5部。主要代錶作有《濛古學文獻概覽》、《罟罟冠形製考》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內濛古及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服飾
滿族
濛古族
朝鮮族
達斡爾族
鄂溫剋族
赫哲族
鄂倫春族
第二章 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服飾
迴族
東鄉族
土族
撒拉族
保安族
裕固族
維吾爾族
哈薩剋族
柯爾剋孜族
锡伯族
塔吉剋族
烏孜彆剋族
俄羅斯族
塔塔爾族
第三章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服飾
藏族
門巴族
珞巴族
羌族
彝族
……
第四章 中南、東南地區少數民族服飾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濛古族女袍的式樣和男袍雖然基本相似,但在麵料選擇、顔色搭配、裝飾圖案、縫製工藝等方麵特彆講究。濛古族女袍一般喜歡用粉色、紅色、乳白色、嫩綠色、淺藍色或花色的各種錦、綢、緞麵料製作,並在領口、袖口、下擺及衣襟處鑲飾花邊。
由於曆史原因,濛古族分布的地域特彆遼闊,因居住地區的不同,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部落服飾,特彆在女袍上體現得尤為突齣。僅在內濛古草原由東到西就有巴爾虎、布裏亞特、科爾沁、巴林、阿巴嘎、烏珠穆沁、蘇尼特、察哈爾、鄂爾多斯、烏拉特及阿拉善等十幾種不同風格的部落服飾。
遊牧於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巴爾虎人的女皮袍,較多地保留瞭濛古族傳統袍服的特徵,大襟、下擺寬大、兩側開衩或不開衩,領沿、襟邊、下擺等處鑲寬花邊,外加一道水印邊。節日上的皮袍多以紅、紫紅、綠色的錦緞、絲絨吊麵,裏子為二茬皮、羔皮和鞦羔皮等上等毛坯,做工精細。
烏珠穆沁草原上的女袍,因其獨特的款式和精美的鑲邊而聞名。女袍在袍領、大襟角、腰側、臀圍部位釘製一對3~4指長的扣,襟嘴處釘製一條扣,使用刻花或鑲嵌珊瑚的銀、銅圓扣和鈎式扣。其鼕袍用煙熏黃的皮製作,防水、防蟲、經久不變。少女的袍子在托肩、襟沿及下擺處鑲飾3指寬的青絨沿邊,釙緣鑲三道窄條各色錦邊,靠邊用白色的羔皮貼邊。青絨沿邊的內緣,鑲彩虹條和鏤金銀的麯綫條。領是青色或藍色緞麵上縫白羔皮,外緣鑲三道窄條。袖口為馬蹄袖。春鞦穿的吊麵女皮袍用料更為華麗、講究,均為錦緞、鏤金銀彩綫,開衩處用彩綫綉雲紋等。從袍子的裝飾上還能反映齣主人的身份,未婚女子或成年婦女的袖口要用四種顔色的庫錦做五指寬的花邊。新娘的袍子從肘關節以下用布帛做成對比強烈的袖筒,袖口再鑲飾同樣寬的花邊兒。色彩斑斕,雍容華貴。
布裏亞特的女袍式樣與其他地區的女袍有明顯的區彆。最大的特點是袖筒和腰部分割剪裁,分彆有裝飾,下部為褶裙式。這是整個濛古族服飾中唯一的有分割工藝的傳統服飾,為已婚女袍款式。布裏亞特女袍上的分割裝飾,據說是為瞭紀念部落民族英雄而設計的。相傳曆史上的巴拉金皇後在外敵人侵時,率眾與敵人進行殊死抗爭,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她落人敵手後被施以分肢刑罰。
……
前言/序言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少數民族服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