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扉頁時,立刻被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所摺服。全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閤理,從宏觀的理論建構到微觀的案例分析,層層遞進,脈絡分明。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大量引用瞭國內外學者的觀點,並進行瞭深入的辨析和批判性吸收,展現瞭深厚的學術素養。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的很多論點都有詳實的數據和嚴密的論證作為支撐,避免瞭空泛的說教。這使得全書的說服力大大增強,讓人在閱讀時能夠建立起對作者觀點的信任感。對於想要深入研究相關領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其紮實且全麵的知識框架,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目。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時而如潺潺流水般溫柔細膩,時而又似驚濤拍岸般氣勢磅礴,這種文風的切換把握得恰到好處,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我尤其喜歡作者在關鍵論點處使用的那些精妙的比喻和富有哲理的措辭,它們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瞬間點亮瞭復雜的概念,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部分變得豁然開朗。這種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的錶達,讓讀者在思考嚴肅議題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人文關懷的力量。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一場與一位思想大師的心靈對話,讓人迴味無窮,常讀常新。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感覺像是收藏瞭一件藝術品。紙張的選用非常考究,墨色濃淡適中,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而且,裝幀設計上融入瞭一些古典元素,既有文化底蘊,又不失現代審美,讓人愛不釋手。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行文流暢,邏輯清晰,即便是探討一些比較深奧的哲學問題,也能深入淺齣地闡述清楚。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仿佛一位智者在與你麵對麵交流,讓你在潛移默化中吸收知識。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審美的享受,從觸感到視覺,都體現瞭齣版方對品質的極緻追求。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其本身的字麵內容,它更像是一份開啓思維大門的鑰匙。作者不僅僅是在陳述既有的理論,更是在引導讀者去質疑、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審視生活中的種種現象,思考人性的復雜與矛盾,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思維訓練。書中的某些章節,簡直是思維的“智力體操”,需要我們調動所有的分析能力去跟隨作者的邏輯鏈條。這種強迫性的深度思考,雖然有時會讓人感到“燒腦”,但一旦理清瞭其中的關節,那種茅塞頓開的喜悅感是任何其他娛樂都無法比擬的,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認知邊界。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內容呈現,體現瞭一種對“經典”應有的尊重和敬畏。特彆是中英文對照的排版方式,對於我這種希望在掌握本土思想精髓的同時,也想瞭解國際學術界交流成果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翻譯的質量非常高,既保持瞭原文的精確性,又兼顧瞭中文錶達的自然流暢,使得不同語言的讀者都能獲得高質量的閱讀體驗。這種跨文化的知識傳遞方式,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理解維度,讓我能夠站在更高的平颱上去審視和評估書中的思想體係。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時時迴味的鴻篇巨製,無論是作為學術研究的工具書,還是作為提升個人精神世界的良伴,都堪稱上乘之選。
评分马睿
评分朱光潜(12张)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1897年9月19日生。支持马克思主义,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毕业后任教于北乡大关小学。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他还请桐城著名书法家方守敦题写“恒、恬、诚、勇”4字的条幅,作为座右铭。五四运动中,他毅然放弃文言文,改写白话文。1921年,朱光潜发表了白话处女作《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随后又发表《行为派心理学之概略及其批评》、《进化论证》等读书心得,初步形成自己对治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看法。1922年,他在《怎样改造学术界》中,倡导培养“爱真理的精神”、“科学的批评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证精神”。这些观点一直影响着他漫长的学术道路。香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大学吴凇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1924年,撰写第一篇美学文章《无言之美》。又到上海与叶圣陶、胡愈之、夏衍、夏丏尊、丰子恺等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广泛进行新型教育的改革试验,倡导教育的自由独立。 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安徽大学任教。并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朱光潜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和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 解放后,朱光潜系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即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对立统一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解放后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评分6666666666666
评分物超所值
评分很好 没有很严重的破损
评分很喜欢很好的
评分好书,有盒子装,正班,字迹清晰。
评分好书,经典之作!
评分《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青年时期留学英法期间用英文撰写的一部美学著作。1933年初,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后,得到了西方文艺批评界的赞许。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张隆溪翻译成中文出版。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文艺思想的起点,也是其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本书以杰出的悲剧作品为基础,从具体的审美现象出发,对各种悲剧快感理论进行了批判研究,对悲剧的审美特征、悲剧快感的根源,悲剧的净化作用以及悲剧与哲学、宗教的关系等重大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此次出版,将1933年的英文版附在后面,以便对照阅读。并附一篇《思想就是使用语言》(中英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