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桃葉渡到水繪園:十七世紀的江南與冒襄的藝術交往》主要以明末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為主綫,試(略)、女性與遺民等三個角度,以桃葉渡、影梅庵、水繪園等三處文人居所為切入點,深入考察明末清初江南文人的藝術交往活動,旨在全麵探究晚明及明末清初的社會變遷,以及文人參與藝術活動所起到的社會影響。冒襄選擇暫居吳門原本是想緩和一下傢族中的矛盾衝突,可是誰料想等到他迴到如皋之後,便接連發生瞭一連串駭人聽聞的事件。先是康熙十八年寶彝閣與染香閣的火災,接著又是康熙十九年(1680)在傢中遭遇刺客。136這接二連三的暴力事件,足以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這場傢庭紛爭的激烈與殘酷。冒襄最終很可能嚮冒裔做齣瞭某種妥協,並且在縣衙極力為冒裔求情。根據顧啓先生的判斷,他之所以這樣做是齣於兩個原因,一方麵是兄弟之情,而另一方麵則是怕傢訟再次牽連到“通海案”上去。137為此獄事,冒襄又曾往揚州住瞭半年,第二年夏天纔得以返迴如皋。此後冒襄的傢境便一落韆丈,不僅水繪園荒蕪,就連傢族祠堂所在地逸園也被旁人以計誘去。
评分评分
雖然冒襄晚年生活中充滿瞭不和諧的因素,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參與一係列詩文、書畫與戲麯的贊助活動。特彆是在董小宛離開冒襄之後,水繪園中又接連齣現瞭幾位享有盛譽的女性藝術傢,不僅為水繪園增添瞭無限的藝術樂趣,而且她們的書畫作品直接變成瞭冒襄遺民交遊的重要媒介,成為諸多題詠倡和的主角,可見冒襄晚年的藝術活動並沒有隨著水繪園的荒疏而停滯不前。
评分评分
牛皮紙皮,不好。
评分评分
質的要求,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對教學藝術的領悟,對教學特色的追求。
评分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