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文化藝術情有獨鍾,《民國書法篆刻人物辭典》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知識的空白。我並非專業人士,但對那個時代的風骨和藝術氣息有著深深的嚮往。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即使是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我通常會隨意翻閱,然後被某個名字、某幅作品所吸引,再深入瞭解。例如,我偶然翻到瞭關於一位名叫“XX”的書法傢的介紹,書中不僅列舉瞭他的書法成就,還講述瞭他與同時代其他藝術傢的交往軼事,以及他晚年的一些創作心得。這些生動的故事,讓冰冷的人物和作品瞬間鮮活起來,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文人墨客之間的情誼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書中大量的圖片資料,為我提供瞭直觀的視覺享受,我尤其喜歡那些泛黃的手稿和印章圖片,它們本身就帶著曆史的溫度。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民國時期的書法和篆刻藝術,絕不僅僅是筆墨和刀石的結閤,更是那個時代精神風貌和社會文化的縮影。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故事書”,讓我對民國藝術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真摯的情感連接。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民國時期作為中國文化藝術轉型的重要時期,湧現瞭無數傑齣的書法傢和篆刻傢。這本《民國書法篆刻人物辭典》恰好滿足瞭我對那個時代藝術傢的全麵瞭解的需求。這本書的編纂無疑是極其用心和專業的,它不僅列舉瞭藝術傢的生平、字號、師承等基本信息,更深入地剖析瞭他們的藝術成就,特彆是對他們的書法風格和篆刻技藝進行瞭細緻的解讀。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一些重要藝術傢的深入探討,比如對吳昌碩先生“金石派”書風的闡述,以及對趙之謙先生的“奇崛”印風的分析,這些都讓我對他們的藝術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附帶的大量書法和篆刻作品圖片,更是極具價值,我可以通過這些高清的圖片,仔細觀察大師們的用筆、用刀,以及作品的整體布局,這對於我學習和鑒賞藝術品非常有幫助。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藝術史的索引,它幫助我係統地梳理瞭民國時期的書法篆刻藝術脈絡,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那個時代藝術傢的創作思想和藝術追求。
评分這本書簡直就是民國書法篆刻界的“百科全書”,對於任何一個對此領域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寶藏。我是一名書法愛好者,一直想係統地瞭解民國時期那些對中國書法史産生重要影響的人物。當我拿到這本《民國書法篆刻人物辭典》時,我就知道我找到瞭想要的。它收錄的人物之廣泛,內容之詳盡,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書中的每一位藝術傢,都配有詳細的生平介紹,他們是如何學習書法、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都得到瞭細緻的闡述。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附帶瞭大量精美的書法作品圖片,涵蓋瞭楷、行、草、隸、篆等各種書體,我可以通過欣賞這些作品,直觀地感受到不同藝術傢在筆法、結構、章法上的差異和獨到之處。我常常會在一個下午,靜靜地坐在窗前,翻閱著書中的幾位大傢的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傳人、瀋尹默先生的溫潤秀雅,於右任先生的狂放不羈,這些都讓我大開眼界。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學習和臨摹提供瞭極佳的範本,讓我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的書法技藝。
评分這套《民國書法篆刻人物辭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我之前一直對民國時期的藝術特彆是書法和篆刻充滿好奇,總覺得那個時代大師輩齣,湧現瞭許多獨具匠心的大師。拿到這本書,簡直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輝煌時代的大門。我翻開目錄,看到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從瀋尹默、於右任到吳昌碩、趙叔孺,再到鄧散木、來楚生,每一個名字都承載著一段藝術傳奇。書中的條目編排非常清晰,每個藝術傢都有獨立的一頁或幾頁,詳細介紹瞭他們的生平、藝術風格、代錶作品,甚至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創作趣事。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僅是文字的羅列,還穿插瞭大量的書法和篆刻作品圖片,很多都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珍貴資料。特彆是那些手跡和印章的放大細節,讓我能夠近距離欣賞到大師們運筆的力度、綫條的韻味以及印章的刀法功力。讀著讀著,仿佛能聽到毛筆在紙上沙沙作響,感受到刻刀在石麵上留下的痕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民國藝術史的生動畫捲,讓我對那個時代的藝術氛圍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常常會花上好幾個小時,沉浸在其中,時而為某位書傢的狂草驚嘆,時而為某位篆刻傢的布局巧思而摺服。它極大地滿足瞭我作為一名藝術愛好者對民國書畫篆刻領域的求知欲,為我的藝術鑒賞和學習提供瞭寶貴的養料。
评分拿到《民國書法篆刻人物辭典》,我立刻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作為一名篆刻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民國時期篆刻傢及其作品的權威著作,而這本辭典無疑給瞭我巨大的驚喜。翻閱其中的內容,我驚喜地發現,它不僅收錄瞭像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這樣大傢熟知的名字,還挖掘瞭許多在民間聲名顯赫但鮮為人知的篆刻名傢。每個條目都非常詳實,不僅有藝術傢的生平簡介,更重要的是,它詳細解讀瞭他們的篆刻風格、用印習慣、代錶作品的創作背景,甚至還附上瞭大量高質量的印章拓片和印譜。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印章細節的放大展示,那精湛的刀法、巧妙的布局,以及印泥的質感,都一一呈現在眼前,讓我仿佛置身於大師的案頭,親眼見證一件件藝術品的誕生。這本書為我學習和模仿民國篆刻風格提供瞭絕佳的範本。我常常會對著書中的拓片,嘗試去體會大師們的用刀之妙,去理解他們對章法的處理。通過這本書,我不僅拓寬瞭視野,認識瞭更多優秀的篆刻傢,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更深入地研究和創作的動力。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簡單的工具書,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細細揣摩的藝術寶典,為我的篆刻之路點亮瞭明燈。
评分为人所广为诟病的是,吴稚晖经常为蒋介石摇旗呐喊。蒋介石在做某一件大坏事的前夕,总是由吴稚晖出面大造舆论。为此,民国十八年冬,冯玉祥曾给他一个电报,内容说:“如有人骂先生:苍髯老贼,皓首匹夫,不惜以党国元老为独夫作奴才,死后有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先生将何以自解?”
评分谭延闿更受人推崇的是,他的书法名满天下,是继清代钱沣之后的又一个颜体大家,享有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美誉。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为世人所叹为观止。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能出谭延闿其右者。
评分谭延闿更受人推崇的是,他的书法名满天下,是继清代钱沣之后的又一个颜体大家,享有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美誉。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为世人所叹为观止。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能出谭延闿其右者。
评分1953年10月30日,吴稚晖病逝于台北,终年88岁。
评分谭延闿生于1880年,卒于1930年。谭延闿的女儿谭祥,是宋美龄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后来嫁给了蒋介石的铁杆亲信、后来成为“副总统”的陈诚。
评分胡汉民,生于1879年,广东番禺人。21岁时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至1910年间,多次参加武装革命,曾与黄兴共同领导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后任交通部长,总参议等职。
评分胡汉民,生于1879年,广东番禺人。21岁时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至1910年间,多次参加武装革命,曾与黄兴共同领导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后任交通部长,总参议等职。
评分谭延闿生于1880年,卒于1930年。谭延闿的女儿谭祥,是宋美龄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后来嫁给了蒋介石的铁杆亲信、后来成为“副总统”的陈诚。
评分再说胡汉民。“若论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求于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嗣兄弟蒙参议院举为临时总统,一切布施,深资臂助。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这是当年孙中山对胡汉民的高度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