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的世界:全球經濟鏇渦和中國經濟的未來

不確定的世界:全球經濟鏇渦和中國經濟的未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謝國忠 著
圖書標籤:
  • 全球經濟
  • 中國經濟
  • 經濟形勢
  • 國際貿易
  • 金融風險
  • 地緣政治
  • 不確定性
  • 經濟發展
  • 未來趨勢
  • 政策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70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308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著名獨立經濟學傢謝國忠如是說:
  今後十年大幅上漲的是工資,而不是利率
  房價將跌至兩個月工資可買一平方米
  美國量化寬鬆就是一場龐氏騙局。

內容簡介

  《不確定的世界:全球經濟鏇渦和中國經濟的未來》是獨立經濟學傢謝國忠先生近兩年來文章的集閤,這些文章發錶於國內各大期刊和作者博客。在這些文章中,作者從通脹的威脅、減速中的中國經濟、房地産危機、全球經濟漩渦和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嚮等方麵展開討論,對利率、工資水平、房地産市場、國內經濟、全球通貨膨脹、量化寬鬆政策、經濟危機等熱點話題進行瞭深刻的分析,並提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

作者簡介

  謝國忠,現任玫瑰石資本有限公司董事,《南華早報》和《新世紀》周刊特邀專欄作傢。作為知名的經濟學傢,他闡述以及預測瞭全球金融危機;預測瞭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香港房地産市場的崩潰;預測瞭2007年A股市場泡沫的起始;預測瞭2008華爾街金融危機,在危機前數年他發錶很多文章闡述美國和其他央行寬鬆貨幣政策的泡沫後果及危機的必然性;並預測中國房地産市場將在2012年齣現拐點。
  1990-1995年,他在世界銀行擔任經濟分析員。1997-2006年,他服務於摩根士丹利公司,任董事總經理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傢。在Institutional 雜誌2000-2006年間的民意調查中,他是排名第一的經濟學傢。1995-1997年,他服務於麥格理銀行,擔任企業財務部的聯席董事,並幫助麥格理建立瞭亞洲銀行業務。謝國忠先生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以及土木工程碩士學位。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式通脹的威脅
01 今後十年大幅上漲的是工資,而不是利率
02 工資上漲是主鏇律人民幣升值僅是插麯
03 中國將在兩年內經曆一場通脹危機
04 通脹是擋不住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房價跌
05 中國應當主動實施必要的經濟調整
06 最後的機會
07 滯脹風險上升再平衡刻不容緩
08 緊縮必須繼續
09 惡性循環
10 颳骨療毒
第二章 正在減速的中國經濟
01 少從傢庭部門要錢
02 經濟放緩令人欣慰
03 軟著陸可能成為陷阱
04 2012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減半
05 中國需立即減稅1萬億
06 中國的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水平是脫節的
07 中國須提高利率,應該立刻增加三個百分點
08 中國唯有提高競爭力
09 破滅點
10 降息不如降稅
第三章 即將到來的房地産危機
01 中國天量空房是數量泡沫危機來臨的訊號
02 房價將跌至兩個月工資可買一平方米
03 中國房地産要崩潰瞭
04 房價跌幅可能很快達到25%
05中國高房價原因:主要是存款利息過低
06樓市泡沫破裂
第四章 失衡的全球經濟
01 刺激越多,問題越多
02 通脹全球化
03 西方衰落東方興起的根本原因
04 現行錯誤政策將引發更嚴重危機
05 不應再讓美國轉嫁禍水
06 美國量化寬鬆就是一場龐氏騙局
07 未來是通脹的十年
08 央行橫行到幾時?
09 新二次探底
10 全球經濟艦船沉沒
11 多泡沫已經開始
第五章 全球經濟鏇渦與中國經濟
01 中美不大可能發生貿易戰
02 美國即將引領世界走嚮新一輪經濟危機
03 警惕量化寬鬆
04 啓動國際闆
05 危機不止
06 援歐對中國人民不公平
07 中國代工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壓榨勞動力
第六章 不確定的世界
01 中東起火源於通脹和收入不平等
02 日本地震改變世界
03 貿易盈餘傷己傷人
04 香港一切苦難皆因迷戀房地産
05 第三次IT浪潮將使白領收入成倍不均
06 高失業高通脹倒逼白領革命
07 美國走嚮末日,帝國衰落不可逆轉
08 擾亂世界

精彩書摘

  謝國忠最新言論:
  我2011年判斷2012是房地産拐點。2012房價已下滑20%。有些城市,如溫州,三亞,鄂爾多斯,已下滑三分之一到一半。上海市市中心房價已下瞭15%。唯有北京中心區域沒下降。統計數據沒有反映市場實況。2013年後會繼續下滑大趨勢。
  不良資産在未來兩三年會大幅上升。
  與中國糾紛將成為壓倒日本最後的稻草。
  現階段持有現金纔是正確的。
  中國現在有兩韆萬套空房子。
  實現中國經濟繁榮並不是什麼難事
  ……
漂流的航船:後冷戰時代全球秩序的重塑與新興力量的崛起 本書聚焦於自冷戰結束以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經曆的深刻演變與劇烈動蕩。我們不再處於一個由超級大國主導的清晰的兩極體係中,而是進入瞭一個權力分散、相互依存加深,同時衝突風險也同步上升的“不確定時代”。 第一部分:冷戰終結後的“蜜月期”與幻滅 冷戰的結束曾被許多人視為曆史的終點,預示著自由民主與市場經濟的普世勝利。本書首先迴顧瞭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樂觀情緒——全球化加速、國際閤作達到頂峰,以及“一超多強”的相對穩定狀態。我們深入剖析瞭這種樂觀情緒的根源,包括製度創新(如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建立)和意識形態的勝利。 然而,這種蜜月期很快就被一係列衝擊所打破。我們詳細考察瞭亞洲金融危機(1997-1998)、俄羅斯的轉型陣痛、以及巴爾乾地區的衝突,這些事件揭示瞭市場自由化背後隱藏的脆弱性。本書強調,冷戰留下的真空並未被和平的“民主紅利”填滿,反而催生瞭新的地緣政治角力和經濟民族主義的萌芽。 第二部分:全球化的雙刃劍與信任的危機 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到經濟、文化和技術層麵。本書用大量篇幅分析瞭全球供應鏈的形成、跨國資本的流動以及信息技術革命對社會結構的重塑。我們認為,全球化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加劇瞭發達國傢內部的貧富分化和産業空心化,為民粹主義的興起埋下瞭伏筆。 在分析地緣政治衝突時,本書著重探討瞭“9·11”事件對國際關係範式的根本性改變。反恐戰爭的長期化、單邊主義的抬頭,使得基於國際法的多邊主義體係受到嚴峻挑戰。我們分析瞭中東地區的長期動蕩如何牽製瞭主要大國的戰略資源,並間接影響瞭全球經濟的能源安全與貿易流嚮。 此外,本書對全球金融體係的韌性進行瞭批判性審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暴露瞭西方金融監管的係統性缺陷,更重要的是,它極大地削弱瞭西方國傢在道義和經濟治理上的領導力。這場危機刺激瞭各國重新審視自身經濟安全的必要性,並引發瞭關於“去風險化”和供應鏈自主性的早期討論。 第三部分: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與全球權力再平衡 本書的中間部分,集中探討瞭“全球南方”國傢群體的崛起及其對既有權力結構的衝擊。這不僅僅是經濟産齣的簡單轉移,更是一場涉及規則製定權、國際敘事權和發展模式選擇權的競爭。 我們詳細考察瞭金磚國傢(BRICS)的內部差異與閤作潛力。巴西、印度、南非等國在融入全球經濟體係後,其發展模式與西方“華盛頓共識”形成瞭鮮明對比。特彆是新興市場國傢對基礎設施建設、資源獲取和主權金融體係的迫切需求,直接挑戰瞭布雷頓森林體係的權威。 本書深入分析瞭全球治理機構(如聯閤國、IMF、世界銀行)在應對新挑戰時的滯後性。當新興大國的經濟體量與其在全球事務中的發言權嚴重不匹配時,要求改革國際金融機構的呼聲日益高漲,這標誌著全球權力分配開始從“製度存量”嚮“實力增量”進行艱難的再平衡。 第四部分:技術霸權、地緣競爭與經濟安全化 進入近年來,技術進步已不再僅僅是經濟效率的驅動力,它已成為國傢間戰略競爭的核心戰場。本書認為,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以及下一代通信網絡(如5G/6G)的競爭,正在重塑未來的地緣經濟版圖。 我們探討瞭“技術脫鈎”和“關鍵技術主權”的概念如何從理論探討轉化為具體的國傢戰略。貿易戰、投資限製和齣口管製成為常態化的政策工具,標誌著經濟活動與國傢安全邊界的界限日益模糊。技術標準和知識産權的競爭,正在演化為新的貿易壁壘和戰略製高點。 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數字主權的概念,分析瞭數據跨境流動所帶來的隱私、監控與國傢安全之間的復雜張力。全球互聯網生態係統正麵臨分裂的風險,形成由不同治理邏輯主導的“數字藩籬”。 第五部分:新的不確定性:氣候、債務與社會契約的重塑 麵對迫在眉睫的氣候變化挑戰,本書指齣,綠色轉型既是巨大的經濟機遇,也是對現有能源結構和國際閤作機製的嚴峻考驗。氣候治理的失敗或遲滯,將直接威脅到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和糧食安全,進一步加劇地區衝突。 同時,全球公共債務水平的飆升,特彆是在疫情衝擊後,對國際金融穩定構成瞭新的威脅。本書分析瞭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在發展中國傢的集中爆發,以及這可能引發的係統性金融風險和人道主義危機。 最後,本書總結瞭“不確定性”的深層含義:它源於全球治理體係的失靈、信任的侵蝕以及社會內部的斷裂。麵對一個技術進步速度遠超製度適應速度、全球相互依存度極高但政治意願卻日益倒退的世界,本書呼籲政策製定者必須超越短期的政治利益,重新構建一個更具韌性、更公平、更能夠應對長期風險的全球經濟與政治框架。這本書不是提供答案,而是試圖描繪齣當前航船所處的復雜海域,供航行者參考。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仿佛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宏觀經濟學理解的一扇新窗。我一直對那些關於全球經濟走勢的預測和分析感到睏惑,覺得它們總是顯得過於樂觀或悲觀,缺乏足夠的解釋力。而這本書,則以一種更加 nuanced 的視角,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經濟運行的內在邏輯。它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更是關於“為什麼”。作者對“不確定性”的解讀,讓我明白瞭為何經濟預測如此艱難,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在這種不確定性中尋找方嚮。書中對不同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存和製約關係的分析,堪稱精妙。它不再將各個國傢和地區視為孤立的單元,而是將它們置於一個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全球經濟網絡中進行考察。這種全局性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當前國際貿易摩擦、供應鏈重塑等問題的深層原因。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復雜經濟現象時所采用的類比和隱喻,它們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也更加富有啓發性。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滿足於看到經濟數據,而是開始思考數據背後的故事,思考驅動經濟變化的深層力量。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並沒有提供簡單的“標準答案”,而是教會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理解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我原本對經濟學抱有一種敬畏又有些疏離的態度,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太遠。但這本書,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經濟學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緊密聯係起來。它讓我明白,那些看似遙遠的全球經濟波動,實際上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生活和未來。書中對“不確定性”的探討,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收獲。它讓我認識到,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僵化的思維和固定的模式將難以適應。我們需要培養一種更加靈活、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擁抱變化,去應對挑戰。書中對中國經濟的分析,也給我帶來瞭深刻的啓發。它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也看到瞭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所麵臨的機遇和挑戰。作者的分析既有宏觀的視野,又不乏微觀的洞察,使得整個論述既有深度,又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且能夠引發深入思考的佳作。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太多意想不到的啓發,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枯燥數據的經濟學理論著作,但實際閱讀下來,它更像是一場引人入勝的全球經濟旅行。作者以一種近乎文學化的筆觸,將那些宏大而抽象的經濟概念,如通貨膨脹、貨幣政策、貿易戰等,描繪得生動形象,讓我這個非經濟學專業的讀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確定性”這一概念的探討。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麵對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從個人職業發展到國傢戰略決策,都充滿瞭未知。這本書並沒有迴避這一點,反而深入剖析瞭這種不確定性如何在全球經濟中産生共振,形成一股股難以預測的鏇渦。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思考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如何調整心態,如何做齣更審慎的判斷。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分析,引導讀者自行思考,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寫作方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曆史案例的引用,那些曾經發生過的經濟危機和復蘇,被巧妙地串聯起來,展現瞭經濟發展的周期性和復雜性,也為理解當下的挑戰提供瞭深刻的曆史維度。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關於未來經濟趨勢的探討充滿好奇,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並且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像某些預測性讀物那樣,給齣一些模棱兩可的“可能”,而是通過對現有經濟邏輯和影響因素的深度剖析,為我們展現瞭一個更加真實、也更加復雜的經濟圖景。書中對“全球經濟鏇渦”的描繪,讓人印象深刻,它將那些看似分散的經濟現象串聯起來,揭示瞭它們之間深刻的內在聯係。這種“鏇渦”的比喻,非常恰當地捕捉到瞭當前經濟格局的不穩定性和易變性。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中國經濟未來走嚮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增長數字,而是深入探討瞭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所麵臨的挑戰,例如科技自主、消費升級、綠色發展等,並提齣瞭富有建設性的思考。他所展現的中國經濟發展圖景,既有令人振奮的潛力,也有需要剋服的睏難,是一種非常客觀和全麵的視角。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也非常吸引人,它將枯燥的經濟學知識融入到瞭生動的案例分析和邏輯推理中,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被吸引,並從中獲得深刻的啓迪。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那些關於全球經濟“鏇渦”的生動描繪。作者並非那種隻沉溺於理論推導的經濟學傢,他更像是位經驗豐富的舵手,能夠看穿風浪下的暗流湧動。書中對地緣政治、技術變革、氣候變化等非經濟因素如何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格局的分析,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總覺得經濟學是相對獨立的學科,但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的認知壁壘。它清晰地展示瞭,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任何一個區域的經濟波動,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席捲全球。書中對“中國經濟的未來”這一部分的解讀,尤其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作者沒有一味地唱衰或鼓吹,而是基於紮實的分析,指齣瞭中國經濟在結構性轉型、技術創新、內需潛力等方麵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他對中國經濟韌性與潛力的描繪,既有深刻的洞察,又不乏審慎的提醒,讓我對接下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有瞭更清晰、也更現實的認識。書中對數據和案例的運用也非常到位,使得理論分析有瞭堅實的支撐,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故事的吸引力。

评分

尽管作者在书中谈的多是对未来经济的担忧,这让人感到很悲观,但是有一个能提振士气的好消息就是“今后十年大幅上涨的是工资,而不是利率”。

评分

无所不读

评分

质量不错,送货及时!

评分

是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近两年来文章的集合,这些文章发表于国内各大期刊和作者博客。在这些文章中,作者从通胀的威胁、减速中的中国经济、房地产危机、全球经济漩涡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等方面展开讨论,对利率、工资水平、房地产市场、国内经济、全球通货膨胀、量化宽松政策、经济危机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评分

书籍装帧精美,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驾驭,从外表到内文,从天头到地脚,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渗透,从视觉效果到触觉感受……始终追求“秩序之美”的设计理念把握,并能赋予读者一种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和满足,开本大小很合适,充满活力的字体不仅根据书籍的体 裁、风格、特点而定.字体的排列,而且还让读者感受受第一瞬间刺激,而更可以长时间地品味个中意韵。从秩序有臻的理性结构中引伸出更深层更广瀚的知识源,创游一番想像空间,排列也很准确,图像选择有规矩,构成格式、版面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规矩的构成格式、到位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纸张运用,毫厘不差的制作工艺……近似在演出一部静态的戏剧。插图也十分好,书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图形.包括插图和图案.有写实的、有抽象的、还有写意的。具备了科学性、准确性和感人的说明力,使读者能够意会到其中的含义.得到精神感受。封面色设计虽然只是书刊装帧中的一部分但这个书设计彩鲜艳夺目、协调统一,设计出来的画面,显得比较丰富不会给人看一眼就产生没有看头的感觉,只留下不可缺少的书名。 说明文(出版意图、丛书的目录、作者简 介)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者名、书号定价等.有机地融入画面结构中.参与各种排 列组合和分割.产生趣味新颖的形式.让人感 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设计以及纸张很干净都是自己的美术设计,体旋律,铺垫节奏起伏,用知性去设置表达全书内涵的各类要素有人说,读者层次与素质不同.“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影响发行量。那么请看,甘肃的《读者》发行至今,从未设计过这类低俗封面,何以1991年发行150万,1994年上升至390万,雄居全国16开杂志之首;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杨东平的《城市季风》都不是依靠封面的广告诱惑而令“洛阳纸贵”的。尽管它们的装帧设计并不十分前卫和十分理想,但它们在流俗面前的洁身自好是值得倡导的。还有一本被尘封20多年的学术著作《顾准文集》,封而极其朴素,出版不久即在北京脱销。由此可见,封面的广告作用不是左右发行量的唯一因素,内容的精萃才是一本书的最出色的广告!作为一个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读者买书是看内容不是看你的封面!”等等歪曲书装设计功能的压力下挣扎过来的装帧工作者,无论从专业上、理论上、感情上都无意贬低书装设计的作用,而唯有更强烈的呼唤—本好书必须有一个好的装帧设计!要尊重那些好书,善待那些好书,为它们创造出独特的有意味的书的艺术形象是我们的责任。 曲高未必和寡。沉沦污浊争相媚俗的封面今天或许还有市场,明天就会被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人们所厌弃。正像近年来一些园林景区原有的熊猫垃圾桶被那些与环境和谐的树根垃圾箱取代一样。“听音乐的耳朵是音乐创造的”,书籍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在于创造懂得欣赏美的大众,使广大读者时时接触情趣高超、形式优美的文化环境,使图书市场逐步过渡成一个美育的课堂。

评分

是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近两年来文章的集合,这些文章发表于国内各大期刊和作者博客。在这些文章中,作者从通胀的威胁、减速中的中国经济、房地产危机、全球经济漩涡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等方面展开讨论,对利率、工资水平、房地产市场、国内经济、全球通货膨胀、量化宽松政策、经济危机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评分

高昂的房价已经成了大多数人心中的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30年,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却远远赶不上房价的涨幅。近十年来,中国房产均价已经由2003年的2000元,上涨到2013年的6000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的房价更是大幅上涨, 2013年北京房屋均价已经达到22000元。现在的买房人,必须付出高昂的首付,承担巨额贷款,然后才能得到一间栖身之所。高昂的房价牺牲的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幸福。

评分

我在读谢国忠的《再危机》,其实这不是谢国忠的新书,就是2006年到2010年的经济旧时评合集,正因为是旧文章的合集,反而让我读得更有趣。

评分

有些人强调将GDP和财政收入当做经济上成功的标竿,在经济发展减速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担忧。谢国忠指出,经济的周期性下降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必要的,当人们将泡沫当做经济增长的源头时,经济发展的越快,情况越糟糕。情况确实如此,过去的十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是差的很远。中国需要的不是发展速度,而是发展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