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詩文,即詩歌和散文。散文發展中,對後世影響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們喜愛並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唐宋八大傢”。但是,唐宋八大傢離我們已韆年,韆年的曆史進程將他們與我們的生活狀態拉開很大的距離,我們對他們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們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樂,就必須走近他們。
內容簡介
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為唐宋八大傢中的每個人創作編撰一個故事集,從其人生中截取最能錶現其性情、最有故事情節的事件,通過簡明精煉的文筆描述齣來。我們要求作者把嚴謹的學術研究和生動的文學創作結閤起來,在對傳主生平事跡進行堅實考證的基礎上再進行閤理的想象和虛構,寫成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的文學故事。為人們瞭解八大傢之人品、之纔氣、之作品搭建一個橋梁,為閱讀和學習寫作創造一點氛圍。
目錄
父洵發奮母程親教
嚴父親教少年穎脫
初見伯樂走上徵程
懷遠備考風雨對眠
龍門一躍應策生瀾
京師侍父 西門彆兄
大名初任扶柩歸蜀
條例司事諫草難安
會兄學捨訪師潁湖
嵩嶽登攀杭陳繼和
挺身橫禍救兄烏颱
韆裏護送一路交情
融身佛道養生高安
寺遊大愚文檢途中
績溪臥病返程依轍
齣使契丹感念傢園
風雲突變山雨欲來
歲更三黜傢人兩分
貶途追遇臨海訣彆
雷州遭變花甲益勤
龍川安頓寂寥略誌
感義巢符患難情真
失之交臂忍銘吾兄
汝南避禍獨居經年
蔔居修葺百口粗安
躬耕著述親教子孫
七十歸心徜徉自然
壽終潁濱履約嵩陽
後記
精彩書摘
蘇洵說:“我那時被鄉黨史彥輔、陳公美拉著去遊逛,把久已心儀的峨眉山、青城山轉瞭個遍。迴傢後,見你媽媽麵帶愁容,總是嘆氣。我知道她心裏埋怨我玩野瞭不用功。還是你伯父有辦法,讓我寫遊過名山大川後的見聞。我隻覺得茶壺裏煮餃子——倒不齣來。你伯父又說想讓我幫助完成編寫蘇傢族譜的夙願,我於是來瞭精神。不料嚮親戚們藉族譜、查眉州府的案捲過程中,纔覺得浩如煙海,力不從心。”
蘇轍來瞭興趣,越發注意地聽起來。從父親嘴裏蹦齣的一個個祖上的名字讓他感到自豪而新奇~先秦的蘇秦、漢代的蘇建和蘇嘉、蘇武、蘇賢三兄弟,還有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和杜甫的爺爺杜審言並列的蘇味道,直至父親的曾祖蘇祜、祖父蘇呆。
蘇洵對蘇轍兄弟倆說,他為瞭弄清這些祖上的來曆,順藤摸瓜,觸類旁推,看瞭一大堆書:《左傳》、《國語》、《戰國策》、《春鞦》、《史記》、《漢書》……逐漸地,越讀越愛,欲罷不能瞭。蘇轍以前隻知道,父親二十七歲開始發憤讀書,是受瞭伯父和親戚石昌言考中進士的刺激,此刻纔知道瞭父親用功的另一個原因。幼小的他也在心裏默默地列起瞭書單。
“趁著團聚的機會,”蘇洵又開講瞭。蘇轍注意到,父親的神情從沒有現在這樣嚴肅,他和哥哥明顯感到他凝視過來的熱辣辣的目光,競至不敢對視,不覺低眉順眼、正襟危坐。
“我想,應該是把心裏話告訴你們兄弟倆的時候瞭:為父我苦學多年,但一再落第。這次製科考試失敗後,已絕意於功名,把希望寄托在你倆身上瞭。我想親自教你倆。”頓瞭頓,蘇洵又說:“你們知道你們名字的由來麼?”
蘇轍隻知道父親前不久作瞭《名二子說》,還未示人。看到兒子們搖頭,蘇洵說:“我和你伯父這輩的名字都是走的‘水路’——澹、渙、洵。你爺爺喜歡李白,那意思大約希望我們長風破浪。我呢,卻想讓你倆改走‘陸路’,踏踏實實到達目的地,於是名皆從‘車’。軾兒性格外嚮,熱情奔放,喜歡闖蕩求奇。軾者,車前可供倚扶的橫木,憑之可高瞻遠矚,故字子瞻;同時也擔心你隻圖外飾好看,要作實用之材。高瞻的同時,還要瞻前顧後,三思而後行。”
蘇軾大為膺服,低頭陷入迴味思索中。
“那我這‘轍’呢?”從不搶問的小蘇轍這時也忍不住瞭。
蘇洵憐愛地看看他說:“轍者,車之轍印,後車之鑒。由印而進,故字子由。轍兒從小可能是體質弱的緣故,沉靜穩練。名、字如此,是希望你能跟兄長立功立言,又能平穩通達。”
蘇轍聽瞭十分激動,腦海裏不禁齣現《左傳·莊公十年》中那位軍師曹劌“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的“戰勝之法”,倏地,又想起哥哥登山臨水時總是急急地撩起衣裳率先而過,然後迴頭招呼自己的樣子。從小一心跟著哥哥讀書習文、未嘗一日相捨的蘇轍看瞭看身旁的哥哥,心裏覺得十分踏實。
這次談話以後,蘇轍發現父親變得相當嚴厲,簡直像換瞭個人似的,每天給他們兄弟倆布置功課,時時檢查。誰若是貪玩完不成,就須伸齣手來挨尺闆。自己倒還罷瞭,哥哥更慘,偶爾屁股上也會挨幾下。蘇轍當時還不曾料到哥哥直到四十多年後被貶謫到海南時,還對兒時父親的督學心有餘悸,競至夜夢見之:“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記功當些春鞦餘,今乃初及桓莊初。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釣魚。”(《夜夢》) 比起慈母的啓發式教學來,自此兄弟倆更嘗到瞭嚴父的味道。父親的教材也比母親親教時的《詩經》、《春鞦》、《史記》、《漢書》等多瞭起來,除瞭經史外,還有《老子》、《莊子》甚至佛教經文。兄弟倆開始夜以繼日地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暢遊,他們不得不埋頭書桌,減少瞭遊玩時間。
一次,父親拿齣進京趕考準備的幾十篇策文,一邊給蘇轍兄弟倆看,一邊說:“我這迴進京,見瞭在京城做官的石昌言,他見瞭我這些文章,十分喜歡,稱贊不絕。可是,主考官以聲律章句量人,為父不屑於此道,因此又名落孫山。”蘇洵說著,點著火,把幾十篇文章付之一炬,又轉身進屋把所作的一堆文章統統添進火裏。蘇轍和哥哥看著那熊熊火光,驚得目瞪口呆:那可是父親多少年苦心鑽研的心血啊?
隻聽父親斬釘截鐵道:“隻為應付考試的聲律學問,這個不值得學。父親既然舉製科又不中,已經知道取士之難。從今往後,絕意於功名,要把精力放在培養你倆上瞭。你倆是我生命和精神的傳人,為父願傾力把所學教給你們,你倆要和父親我共勉哪?”
燈下,蘇轍和哥哥都莊嚴肅穆地漲紅瞭臉膛。人生中這個重要的夜晚,那燈光暖暖地映照進兩顆稚嫩而堅定的心的深處。
……
前言/序言
一切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都是暫時的,如過眼煙雲,隨著肉體的死亡而同時遠去。隻有道德文化是永恒的,精神産品永不磨滅,在曆史上曾産生過巨大影響的精神産品更是如此。它們如同日月光耀長空,如同江河長流大地,將與人類的存在長相終始。
在精神産品中,最易流傳,對後世影響最大者當數文學作品。曹丕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李白說:“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颱榭空山丘。”杜甫說:“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都是此意。春鞦時期提齣的“三不朽”觀念中,道德文化便是其中的主體和核心。
中國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詩文,即詩歌和散文。散文發展中,對後世影響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們喜愛並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唐宋八大傢”。但是,唐宋八大傢離我們已韆年,韆年的曆史進程將他們與我們的生活狀態拉開很大的距離,我們對他們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們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樂,就必須走近他們。
無論多麼偉大的文學傢,都是人不是神。他們與我們有許多相似的經曆與情感,有許多相似的苦辣與酸甜,甚或遭遇過同樣的坎坷與挫摺,受到過同樣的磨難與熬煎。古今的人性是相通的,故我們纔有可能感知他們,走近他們。本著以今溯古,,以己度人的精神,我們可以撥去曆史的灰塵,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這些曆史文化的偉人,進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與他們同舅父說,仲永已沒有什麼詩纔瞭,和普通農民沒什麼區彆。而且養成瞭好吃懶做的習慣,其生呼吸共命運,使他們的精神復活,成為我們的知心朋友,成為我們現代精神傢園中的楷模。 為此,我們設計瞭這套選題,為唐宋八大傢中的每個人創作編撰一個故事集,從其人生中截取最能錶現其性情、最有故事情節的事件,通過簡明精煉的文筆描述齣來。我們要求作者把嚴謹的學術研究和生動的文學創作結閤起來,在對傳主生平事跡進行堅實考證的基礎上再進行閤理的想象和虛構,寫成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的文學故事。為人們瞭解八大傢之人品、之纔氣、之作品搭建一個橋梁,為閱讀和學習寫作創造一點氛圍。
閱讀欣賞是享受前人之成果,而更重要的是創作齣文學的精品來供後人閱讀和欣賞,這樣纔能在文化的長河中不斷注入新的水流,因此更重要、更有實際意義的是創作。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我們需要的不是苗,也不是秀,而是實。
為使這套書能夠達到我們設計的要求,我們請很有學術功底而又有文學創作能力的中青年學者來執筆撰稿。雖然每個人的學術修養和寫作風格各不相同,但本套叢書的總體結構還是基本一緻的。
但願本叢書能夠給讀者諸君帶來一定的啓迪和補益。則善莫大焉!
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蘇轍故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