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點積分,湊湊字數,曬曬成果:現今基本湊齊瞭中華書局的《新編諸子集成》40種缺1、《新編諸子集成續編》12種、《十三經清人注疏》16種、《理學叢書》24種、《道教典籍選刊》17種、《易學典籍選刊》11種、《中國思想史資料叢刊》16種、《學術筆記叢刊》29種、《中國曆史文集叢刊》11種缺1、《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18種缺1、《學案》、《元明史料筆記叢刊》24種、《清代史料筆記叢刊》46種,《唐宋史料筆記叢刊》48種還差3冊、《古體小說叢刊》11種缺1冊!上海古籍的《十三經漢唐注疏》6種、《中華要籍集釋叢書》13種、《清代學術名著叢刊》10種缺1,《清代學者文集叢刊》4種缺1,及2個齣版社的一些名著譯注、小說類的等,中華書局的26史也年輕時早就在書店買齊瞭,部頭大點的還有【通誌二十略】【通典】【文獻通考】【經義考新校】【繹史】【國榷】【兩漢紀】【明通鑒】【南明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十七史詳節】【清史列傳】【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晉書斠注】【世本八種】【綱鑒易知錄】【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清稗類鈔】【太平廣記】【廿二史劄記校證】【文史通義校注】【十七史商榷】【讀史方輿紀要】等,很辛苦、很費錢的。希望再多有活動!
评分湊到用的,看起來還不錯。學習~~~
评分中國史學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講求“通”。記載與評論客觀曆史進程的著作,如《史記》、《通典》、《資治通鑒》、《通誌》、《通鑒記事本末》、《文獻通考》等,是通史性質的書。論說與評價史學本身演變的著作,如《史通》、《史略》、《史學要義》、《文史通義》等,是通論性質的書。通敘曆史的書有不同的體裁,如紀傳體、典製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通論史學的書有不同的重點,如有以論史法為主,有以論史意為主。章學誠曾以劉如畿與其相比較曰:“劉言史法,吾言史意”,“截然兩途,不相入也”(《文史通義·傢書三》,中華書局,1961年版)。當然,史法、史意也還是互有聯係而不可截然分開的,章學誠隻是極而言之罷瞭。
评分還行吧
评分還可以
评分這個版本是新的,但隻有正文,比較簡陋瞭
评分 评分為瞭點積分,湊湊字數,曬曬成果:現今基本湊齊瞭中華書局的《新編諸子集成》40種缺1、《新編諸子集成續編》12種、《十三經清人注疏》16種、《理學叢書》24種、《道教典籍選刊》17種、《易學典籍選刊》11種、《中國思想史資料叢刊》16種、《學術筆記叢刊》29種、《中國曆史文集叢刊》11種缺1、《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18種缺1、《學案》、《元明史料筆記叢刊》24種、《清代史料筆記叢刊》46種,《唐宋史料筆記叢刊》48種還差3冊、《古體小說叢刊》11種缺1冊!上海古籍的《十三經漢唐注疏》6種、《中華要籍集釋叢書》13種、《清代學術名著叢刊》10種缺1,《清代學者文集叢刊》4種缺1,及2個齣版社的一些名著譯注、小說類的等,中華書局的26史也年輕時早就在書店買齊瞭,部頭大點的還有【通誌二十略】【通典】【文獻通考】【經義考新校】【繹史】【國榷】【兩漢紀】【明通鑒】【南明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十七史詳節】【清史列傳】【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晉書斠注】【世本八種】【綱鑒易知錄】【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清稗類鈔】【太平廣記】【廿二史劄記校證】【文史通義校注】【十七史商榷】【讀史方輿紀要】等,很辛苦、很費錢的。希望再多有活動!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