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達達吃遍颱灣

溜溜達達吃遍颱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邰智源 著
圖書標籤:
  • 颱灣美食
  • 美食遊記
  • 旅行攻略
  • 小吃
  • 夜市
  • 文化
  • 生活
  • 探店
  • 美食地圖
  • 颱灣旅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672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246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老房有喜》裏的“吳有利”齣書瞭!綜藝天王教父 王偉忠 主持藝術大師 蔡康永真情推薦,真誠作序。
  讓小S吃到忘情的老颱北25傢道地平民美食大公開!
  會吃的人纔有福,彆怕胖!
  《溜溜達達吃遍颱灣》中,邰智源首次以資深饕客的身份,將他口袋裏珍藏的巷弄美食名單嚮讀者忍痛大公開!讓小S吃到忘情轉圈圈的香甜柔軟三明治、人人愛的豐潤油香雞肉飯便當……25傢藏在颱北巷弄裏,真正用心做好料理的颱灣美食店傢。讀者跟隨作者穿梭在巷弄之間,用吃來感受老颱北不變的絕妙好滋味,享受簡單的快樂
  邰智源在暢談美味的同時,還暢談瞭不少和這些美食相關的成長迴憶。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找到瞭旅行的樂趣!
  沒錯,吃的迴憶,就是在你人生當中,有很多東西已經失傳瞭,有很多東西已經吃不到瞭。你纔會覺得,那些東西是真的珍惜,也是真的可惜。

內容簡介

  

  《溜溜達達吃遍颱灣》為颱灣模仿界天王、娛樂圈知名饕客邰智源的新作品。
  書中,邰智源首次以資深饕客的身份,將他口袋裏珍藏的巷弄美食名單嚮讀者忍痛大公開!讓小S吃到忘情轉圈圈的香甜柔軟三明治人人愛的豐潤油香雞肉飯便當……多傢深藏在颱北巷弄裏,真正用心做好料理的颱灣美食店傢。用吃來感受老颱北不變的絕妙好滋味!
  邰智源在暢談美味的同時,還暢談瞭不少和這些美食相關的成長迴憶。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找到瞭旅行的樂趣!

作者簡介

  邰智源,颱灣知名演員、主持人,尤其擅長模仿。
  參加華視《TV新秀爭霸站》得亞軍,並受該節目製作人王偉忠賞識;後在華視綜藝節目《連環泡》演短劇,後赴美國、加拿大,修得美國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碩士。
  邰智源,生在廚藝世傢,口饞嘴刁,在娛樂圈內是有名的“吃主兒”,在蔡康永、小S主持的娛樂節目《康熙來瞭》中經常介紹並推薦一些傳統而正統,地道而深邃的美食,這讓他成為瞭許多明星的佳肴典範。
  邰智源在內地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部攜趙薇、蘇有朋齣演的喜劇電視劇《老房有喜》讓更多的大陸觀眾認識並愛上瞭這位會吃、懂吃、幽默、霸氣的颱灣大咖。



精彩書評

  

  “我沒老弟,把小邰當老弟,讓他走幕前必成喜劇泰鬥,勸瞭快一年纔上崗,這中間也帶著他大江南北吃吃喝喝。物換星移,這麼多年他也混齣瞭個成就,當然還是愛吃。”
  ──王偉忠 綜藝天王教父


  “邰智源大人不管怎麼潔身自好、正派度日,他就是永遠散發齣一種‘有什麼好吃的,都給爺端上來’,或者‘我醉欲眠,君且去’的派頭。天生散發齣如此氣息的邰智源大人,願意寫書來公開他的私房美食地圖,堪稱是造福人民的壯舉。”
  ──蔡康永 主持藝術大師

目錄

蔡康永為邰智源大人寫的序

自序 此生最難忘這味

第一篇 這一味,從小吃到大都沒變

0 1 養瞭四十年的好湯頭

0 2 從青春期吃進演藝圈

0 3 一次吃掉一大碗重達八兩的麵

0 4 越老的巷弄越有味

0 5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傢鄉味

0 6 重溫一段記憶,想念最重要的人

第二篇 我和狐群狗黨們的相聚時光

0 7 掌控節奏的精髓

0 8 苦著臉是一天,笑著也是一天

0 9 不一樣的颱北味兒

1 0 菜市場裏的五星級料理

1 1 老闆娘是個很妙的人

1 2 菜單上沒有的菜也變得齣來

1 3 羊肉羊肉我愛你

1 4 中年男子的禁地

第三篇 英雄也會落淚的幸福滋味

1 5 人因夢想而偉大,也要吃飯纔會長大

1 6 大紅燈籠高高掛

1 7 不懂吃的男人彆嫁

1 8 有情人終成抱得美人歸

1 9 全颱北行傢纔懂的老字號

2 0 兩個愛吃男人的作品

第四篇 全民最大黨好料全公開

2 1 有他,可以不用去香港

2 2 熱辣到位,這樣纔夠勁兒

2 3 全民最大黨最愛聚餐的地方

2 4 甩不掉的幸福滋味

2 5 仿佛掉進瞭時光洞

精彩書摘

喝著添財養瞭超過四十年的老湯底,我體會到要成就一盤美味料理,不隻要好的食材、師傅,更要有懂得欣賞的客人,纔能讓品味美食的經驗與記憶,一起傳承下去。
我有一個帥老爸,俊俏程度直逼劉德華,可惜,我長得像我媽。所以,我從原本應該是帥氣的那一型,變成瞭無害的可愛型。
媽媽以前在鐵路局工作,每隔一兩個星期就會帶我齣門吃好料理。我記得,第一次來添財大概纔八歲,常邊吃飯邊聽演歌。年歲漸長纔發現,我受媽媽影響很深,從小跟著她聽演歌,我最愛的歌手就是北島三郎,他的“夫婦一生”唱得情深義重,是男子漢聽瞭都會落淚。媽媽四十多歲報考日本空大,一圓讀書夢,我也在差不多年紀讀完美國碩士學位。
添財是媽媽留給我的美好記憶,也是我從小到大吃瞭最久的餐廳。1968年,添財阿公跟著舅舅學做日本料理,從一個小攤變成傢傳三代的餐廳,那鍋老湯底養到現在超過40年,味道隨著時間愈陳愈香。
琥珀般的高湯
老湯底充分吸收各種食材精華,每天還要再加柴魚、大骨熬的新湯底一同煮,半世紀下來,老湯底像人一樣,從少不經事清淺的醬油色,變成深不見底的味增色,也因為湯頭太濃重,所以添財不提供給客人喝關東煮湯。有一次我晚上七點半來,關東煮居然賣——光——瞭!這象話嗎?
因為湯底夠厚,添財的白蘿蔔煮到透齣琥珀般的顔色,輕輕咬一口,那股日積月纍的甘甜會從喉嚨冒齣來,緊緊扣住你的舌頭。這裏很多關東煮的用料都自己做,像菜捲,先把兩三片又大又厚的高麗菜稍稍燙軟,再包入豬肉、荸薺等餡料,入口層次分明又脆甜,不像在其他地方吃菜捲,高麗菜隻是過場跑龍套。
這裏生魚片種類之多和新鮮不在話下,特彆主打颱灣魚種。打從阿公時代閤作到現在的蘇澳魚販,天天送魚過來,最帥的是,這裏居然有“鞦刀魚生魚片”。
一般印象覺得鞦刀魚很平凡,在颱灣菜市場裏一條5塊、10塊,便宜到不行。但在日本東京築地魚市場裏,可是好店纔賣鞦刀魚。添財用的鞦刀魚,在日本一打撈上岸,第一時間就搭飛機趕來颱灣,尤是每年八到十一月是鞦刀魚産季,魚肉的油脂豐厚,用火稍稍烤一下,瘋狂。
“鹽燒雞腿”好吃到不曉得該怎麼形容,師傅們耐性地慢慢炙烤雞腿肉,鮮甜肉汁因此能完整封在焦焦、脆脆的雞皮裏。我兒子邰靖最愛吃這兒的“豬肉絲飯”,裏麵有洋蔥、白菜和雞蛋,搭配吃炸蝦用的醬汁,均勻拌開所有配料,一入口,啊,我感覺到有股近似墜入愛河的香甜。
還有一道“照燒章魚”,我從小吃到大,連價格都記得清清楚楚,小時候一盤80元,現在要250元,還好,盤子也跟著變大。師傅們每天自己處理鰻魚,用剩下的鰻魚骨頭和醬油,熬煮成烤章魚的醬,好好吃。可惜我現在隻能淺嘗即止,不然等下又要多跑好幾圈。
各位,請絕對,絕對不要忘記點一碗味噌湯,湯底用魚骨慢熬,加上層層分明的水豆腐同煮,口感不是單用滑溜就能傳達。
不隨時光改變的堅持
品嘗美食,我現在愈來愈注重一傢店的持續力。有次跟朋友到一傢賣上海湯包齣名的餐廳吃飯,叫瞭盤最齣名的“清炒河蝦仁”,可吃瞭幾口覺得味道怪怪的。一問之下纔知道,原來店傢用瞭不是河蝦的泰國青蝦仁,口感整個就不對瞭。這決對應該掛上“濫竽充數”的排樓。
當我二十齣頭進演藝圈,還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莽撞青年時,對於餐廳口味改變還沒那麼大的感觸。但再過幾年,我就要邁入知天命之年,十分敬重這種不隨時光流轉而改變的堅持。或許就像電影《飲食男女》裏想講的:“體會過可惜,纔懂得珍惜。”
添財是此生陪伴我最久的餐廳,我打從心裏感謝他的不變,讓我能在經曆許多世事後,還有一個地方能迴味幼時的美好。我也明白,一傢老店要跟上時代變化,又要守住傳統,實在不容易。尤其現在,我常感覺,年輕一代真正懂吃的人不多,又不耐等待,寜可把錢花在吃氣氛。
添財第三代老闆林逸旻告訴我,他大學畢業後本不想接班,但又不捨阿公與父親打拼一生的心血消失。幸好,他沒氣餒,仍然照著代代相傳的叮嚀:上菜不需太多精緻擺盤,鯛類要厚切,花枝不能切太細,否則會破壞口感。
加上這麼多年來,添財的員工和客人們,一起用舌尖記憶這股超過四十年的滋味,隻要一變就會彼此提醒。這種人與人之間不需承諾,自然而然想守護一件美好的事,是人世間最棒的味道。
人不可貌相,吃好料也一樣。雙子星在士林夜市附近,卻少為人知,彆看它燈光不美,氣氛也不算佳,它可是有許多忠實的三代同堂粉絲,也有不少明星會來。
我的天啊!
這傢店我從青春期吃到進演藝圈,現在連讀中學的兒子也愛吃。有時我自己一個人來,事後被他知道,兒子會冷冷地丟下一句:“I hate you, my father.”
每次踏進雙子星,總感覺時間在這裏凍住瞭。沉甸甸的木頭桌椅、彩色塑料燈球,四周擺飾記錄颱灣在七十年代經濟起飛時,奮力地想吸收西方文化的景象。
雙子星的外錶很舊,內在卻有股堅守傳統的優雅。色拉擺盤雖然土土的,可是生菜、水果大塊又實在,現在吃塊好一點菲力牛排,人均消費可能要兩三韆塊,在這裏用四分之一的價錢就能享受到。三十多年來,雙子星從來不放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會因為想賺錢就亂來,十分難得。
意外踏上今生的路
我從來沒想過進演藝圈。藝專畢業沒多久,一度想報考法律係,拿著六法全書苦讀好一陣子。二十二歲那年參加“青春大對抗”選秀比賽,主持人是曹蘭和湯誌偉,我報名單口相聲,最後和宋少卿PK打成平手,也因此認識偉忠哥。
偉忠哥說“我是注定要吃這行飯的”。我隻要在眼睛、鼻子三角區域撲上白粉,就可以演京劇演員裏的醜角,哪有人天生長得那麼剛好?如果我不走這行,就是浪費老天爺給的天賦,會被處罰的。
雙子星老闆張鳳龍跟我一樣,也是意外踏上今生的路。他本來學颱菜,後來當兵進空少隊(負責開飛機到對岸收集情報),長官指派他跟著六個老外顧問一起工作。剛開始他連ABC也不會寫,總覺得老美說話像“狗喝熱粥——呼嚕呼嚕”,他啥也聽不懂。相處三年,張老闆不僅學會簡單英文會話,還因此做起西餐。三十五歲開雙子星時,他隻有一個單純想法:把菜做好,讓客人吃得滿意。
因為張老闆早年在飯店當過主廚,架上用的食材、調味料都很講究,絕不濛人。餐前上的玉米湯用雞骨頭熬高湯底,來迴濾兩三次,去掉雜質,再加上炒過的麵糊,慢慢拌煮,喝進去是滑滑順順的麵粉香。哪像有些西餐廳行事便宜,濃湯用勾芡的,常常一團黏乎乎地卡在喉嚨,It really sucks!
雙子星連餐前麵包都請自傢師傅做,用質量較好的麵粉、植物性奶油和鮮奶。麵包剛烤齣來,掰開內層沒什麼顯目空洞,香軟又有彈性。各位肯定有經驗,麵粉如果用得不好,吃下去很空虛,而且沒幾分鍾會從喉底冒齣一股酸味。
我每來必點“陸海空特餐”,有豬排、明蝦和雞翅,但我這人怕麻煩,不想用手抓雞翅,通常換成魚排。張老闆對熟客很好,可以任意混搭,“排”來“排”去。像如果我當天膽固醇太高瞭,就會改成“豬魚排”。
這兒一尾明蝦有三十公分長,因為太新鮮瞭,叉子一釘住蝦肉,唰地就能從頭到尾拉起來。豬排特選裏肌肉中段,嫩上加嫩,好吃到我想大叫。外頭很多餐廳為瞭讓肉變嫩,會加嫩精或蘇打粉破壞肉的組織縴維。張老闆纔不乾這種事!
比照飯店規格的五星級食材
他重視肉質,像牛肉三十多年來都用同一傢供貨商,店裏用的牛肉不是極佳(Prime),就是特選(Choice)這些冠亞軍特級,一切開,全是雪花。你如果下午來,就會聽到師傅們在廚房裏敲肉片的聲音,老實地把一片片肉捶平,又要很有技術地不讓縴維斷掉,最後再用刀背快快地劃上幾刀,全是真功夫。
羊排也好得沒話講。拜托!羊排上桌,你彆拿刀切,阿莎力地手握锡箔紙一口吃下去,肉汁有夠甜,完全封在肉裏。
張老闆連盤邊的配菜都很講究,綠色花椰菜、紅蘿蔔和白蘿蔔精挑細選,再現削現燙,吃來爽口安心。特彆是沾醬,兩種我都愛死瞭,蘑菇醬裏有大片大片的蘑菇,張老闆特彆從國外進口黑鬍椒粒,再加洋蔥,天天在廚房現炒,我在颱北還沒吃過比他們更香、更夠味的黑鬍椒醬。
“雞腿飯”和“排飯”也不錯。老闆堅持每天要師傅親自挑雞,這樣纔能確保選齣來的尺寸和質量一緻。雞腿飯現點現做,先用金蘭醬油、米酒和蔥等調味料,鹵到九分熟,最後一分用高溫大火酥炸透到骨子裏。盤邊還附一長塊法式麥年魚片和自切自炒的鹹菜,味道又洋又颱,搭得很妙。
有時候,在特彆假日帶傢人一起來雙子星,裏頭一百個位子座無虛席,很多是三代同堂一起來。客人多的時候,排餐上桌,鐵闆劈哩啪啦的聲音此起彼落,一團團熱呼呼白煙直往上竄,滿屋子聊天聲鬧哄哄的,我很享受。
劉山東陪我走過重考大學的美好歲月,即使到現在熱天來沒位子,我也不管彆人的目光,就自個兒端一大碗清燉牛肉麵,蹲著對麵的街口吃也心甘情願。
十九歲那年,我重考大學,那段日子過得超快樂。
高中我念的是“中正國防乾部預備學校”,這是一所培養未來陸、海、空和政戰軍官人纔的搖籃。原本畢業後,我應該接著讀政治係,但為圖輕鬆,轉念戲劇係,結果一點都不輕鬆,沒想到戲劇的包袱比政治還重。
後來重考大學時,每天窩在南陽街的“書房”讀書。那就是一個小房間,一天付給十幾塊,就能讓人從早念到晚,有點像現在的K書中心。
當時,天天閉關苦讀八到十個小時,雖然沒有考得很理想,隻上藝專,但迴頭一想,也許是老天爺冥冥之中的安排。每到中午放飯,我就一個人到南陽街附近的小巷子挖寶,有一天發現劉山東後,就從此被黏住瞭。
我常覺得,在颱灣,人過瞭十二歲就很難快樂,小學畢業後忙著讀書、工作,很多人一不小心就糊裏鬍塗地過瞭一生。也許,我潛意識裏發現快樂不易,所以一路不斷找樂子,一有什麼好吃好玩好笑的,就想趕快與人分享。
發現劉山東沒多久,我就吆喝七八個同學一起來吃,吃完瞭一群人就走到新公園,大咧咧地撐開雙手雙腳,坐在涼亭裏睡午覺。加上我那時燙瞭一個很捲的山本頭,大概嚇跑瞭不少路人,當時的女朋友願意跟我在一起,想必是真愛。
年輕的時候,一次吃掉一大碗重達八兩的麵,實在好過癮。劉山東生意很好,常常來吃都沒有位子,現在也一樣,碰上七八月大熱天,即使沒位子,我也不管彆人目光,徑自端著一大碗清燉牛肉麵,蹲著對麵的街口吃也心甘情願。
劉山東的店麵不大,裏頭掛瞭不少書法作品,桌麵總是擦得乾乾淨淨。第一代老闆劉佩芹跟著國民黨來到颱灣,1951年開瞭劉山東,當年的戰友們後來也都在開封街上賣牛肉麵,現在交給兒子劉少麟掌廚。老老闆身體還硬朗,隻是記性和聽力不太好,每次看到他,就讓我想起在南陽街的青春歲月。
劉山東有兩種麵,細麵煮三到四分鍾就好,但粗麵的尺寸跟筷子差不多,就得等上十五分鍾,要吃碗好麵,客倌們得有耐性。
這兒的廚房不時被熱氣籠罩,溫度高達四五十度,但為瞭爐上始終滾著的湯底,不能開冷氣。二代老闆劉少麟的額頭常綁著毛巾,他從中學三年級開始煮麵,深愛這份工作,所以再熱也無妨。劉老闆下麵條,已經熟到憑感覺便知麵條通透否,唯獨廚房裏四鍋全開時,得抬頭看看牆上時鍾提醒。
跟臉一樣大的良心排骨
他們傢泡餅也有名。但我坦白說,紮實度比以前差瞭些。劉老闆感嘆,泡餅做起來費工、賺得又少,年輕一代沒什麼意願學這門功夫,現在的泡餅是一個麵包師傅把原店頂下來做的。我再次體會到,要成就一碗好吃的料理,有時不能光靠個人的堅持,也要有一群理念相同的夥伴願意做下去。
劉山東的牛肉麵湯底先用牛骨煮、濾油,加花椒等香料慢熬,最後再濾一次油。清雅湯底從第一代老闆開店養到現在,天天細心嗬護,因為年輕一代不時興吃完全清燉的牛肉湯,這幾年纔放醬油增色。
站在料理颱邊看老闆和老闆娘閤作無間,熟練地舀湯、下麵、撒大段大段蒜花,香氣直冒,讓我口水都快滴乾瞭。劉山東對客人很大方,有些熟門熟路的客人,吃到一半覺得蒜花不夠,徑自走到廚房裏抓一大把也不加錢;想加湯,老闆娘還會再加調味料、撒蒜花纔送上。
店裏亦有用黑糖熬煮的紅燒湯頭,但我比較始終愛清燉湯頭的牛肉麵。吃的時候灑些店傢自製的蔭豉,更加提味。老闆有交代,“一顆蔭豉咬三口,一片牛肉咬三口,再喝一口牛肉湯”。不過我總是三口並兩口,完全不怕燙嘴,一下下就吃光。這樣一大碗牛肉麵隻賣120元,實在是夭壽的便宜。
“豬肉排骨麵”,我也很愛!劉老闆每天認真敲排骨,先微碎大骨,靠近大骨區的肉比較厚,一用力又會骨肉分離,所以敲時要格外細心。一片排骨敲開來,快跟人臉同大,光成本一片就要四十多塊,單點隻賣60元,真的是“良心排骨”。
小菜部分有豆乾、泡菜、花生、花乾等等,一盤15元,可以的話,請通通點一份來吃吃看。我最推薦鹵豆乾和泡菜,條條豆乾切得大小一緻,用醬油、鹽巴和蒜去鹵,沒有什麼秘方,但就是十分夠味。
這裏泡菜味道很特彆,不像一般吃臭豆腐搭的泡菜那樣酸中帶甜。劉山東的泡菜自然發酵,隻放鹽和水。泡菜湯底和牛肉湯底同歲數,都是怠忽不得的鎮店之寶。尤其天熱時,得一直為老湯底加水,不然很容易壞掉。
吃著這碗陪我長大的牛肉麵,讓我想到唯一能感謝他們的方式,就是把這些陪瞭我大半輩子的美食介紹齣來,謝謝老天爺讓我有這個榮幸和資格,介紹這些在巷弄裏的颱灣之光。
小時候,媽媽常帶我到西門町逛街,再一路牽著我走到萬華清水祖師廟拜拜。廟旁有一排矮房,我們都會來這裏吃碗排骨湯再迴傢,從小就覺得這湯真清香。
祖師廟旁的原汁排骨大王老店,傳到現任老闆鄭有財已是第三代。老闆的阿公從前在這裏擺攤賣當歸鴨麵綫,算下來,他們傢三代做小吃生意已經超過一百年。
鄭老闆二十二歲接班,如今已經過瞭四十八個年頭。雖然他年輕時沒讀什麼書,但我總能從言談間感到他的自豪。很多政商名流不遠韆裏開著黑頭車來這兒,隻為吃碗排骨湯或一塊鹵豆腐。鄭老闆透露,像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從小爸爸尹書田就帶他來喝排骨湯,一喝就是四十年。
雖然隻是間小店,但老闆十分用心,買下附近攤位做洗碗區和用餐區,而且打從七十年代就用洗碗機,從不用塑料製品,隻用瓷器盛食物。為瞭養傢和經營好這傢小店,老闆很拼,四十八年來,天天睡四個小時,太太隻有三小時,到現在還是這樣。鄭老闆的太太比他還拚。
這兒排骨湯好吃沒啥特彆原因。老闆每天清晨五點齣門到環南市場挑肉買菜,精選120~150斤重的黑毛豬,買迴來後再親自處理一次,挑掉油脂和血筋,接著像庖丁解牛般,順著豬肉肌理剁好每塊排骨,方便客人食用。燉湯用的高山蘿蔔來自梨山等地,十分脆甜。
排骨湯得燒八小時最好喝,所以早上十一點到下午六點來喝,味道正好。排骨分四個部分,頸部、前胸、胛心和小排骨。老闆最愛頸部肉,一頭豬隻有兩條頸部肉,因為緊鄰臉部,跟著常常運動,所以肉質格外有咬勁。有些熟客甚至不用開口,比個“Yeah!”的手勢,老闆就知道瞭。
吃排骨湯,記得先喝湯暖胃,再吃肉,沾不沾醬都好。排骨端上桌時,任人怎麼看都是厚實的肉塊,但筷子一插下去,立刻骨肉分離。吃排骨肉可彆被眼前的景象濛住,很多行傢們愛吃的軟筋,藏在骨頭與骨頭間,得靠雙手慢慢探索。
帶朋友來,我嚴格禁止他們一口氣喝太多湯,因為要留點胃吃“排骨油飯”。這是有錢也未必吃得到的經典,一百斤排骨纔能燒齣一斤排骨油,淋在白米飯上,有種從豬骨髓裏深深透齣來的清香,和吃鹵肉飯的圓潤油香很不一樣。
妙不可言的絕妙古早味
每次來這裏,就像迴到鶯歌外公傢吃飯自然熟悉。媽媽的娘傢裏,不隻外公會做菜,連大舅、小舅、大錶哥、大錶姐和小錶姐,全都是廚師。每次媽媽要拎我迴鶯歌前幾天,我連睡覺想到都會笑醒。
印象中,外公眼睛老是垂垂的,每次都問我:“阿源,今天要吃什麼?”我一律迴答:“炒麵!”外公做菜看心情,每次抓的材料都不一樣,每次都好好吃。
這間店和外公做菜一樣,有種絕妙的古早味。我最推薦“牛蒡甜不辣”,老闆商請住在基隆的三十年好友特製,用新鮮魚漿和牛蒡絲,炸起來乾淨清新,沾特製甜辣醬吃更佳。
店裏有二十多款小菜,天天都不一樣。茄子煮到入口即化,“鹵豆腐”是許多政商名流的最愛,單吃豆腐難免到後來會有豆腥味,但這裏不會。剖開豆腐,中間看起來很白晢,可鹵汁的香氣早已無所不在,吃完還會迴甘。
還有鹵豆乾、蘿蔔乾、白菜魯和蔥花菜脯蛋,乍看都是簡單小菜,但用心都在細節裏。“蘿蔔乾”用類似酒釀的方式製作,讓糯米發酵先一星期,再把蘿蔔放入其中,靜置一至兩天,單吃有微微酒香,十分下飯。
“蔥薑爆小捲”是我年輕時候來必點的菜,現在膽固醇高瞭,不敢造次。老闆用蔥、薑爆香,讓小捲甜味不流失,還有客人專程買迴傢搭紅酒喝。
“香酥帶魚”也很贊,不過因為老闆心疼老闆娘每次炸魚,一雙玉臂跟臉總被熱油噴到起泡,一條魚即使能賣一百塊,他也不要老婆做瞭。所幸,咱們還有其他煎魚可點。今天上桌的馬頭魚煎得香脆,放涼也無魚腥味。不過每次煎魚一上桌,沒幾下就被朋友們搶光,害我都要用眼角餘光顧好。
在這裏吃飯,有肉、有魚、有菜和湯,好簡單的滿足!鄭老闆說:“料理用心就會好吃,少賺一點,多拼一點,財神爺自然送錢來。”這是一個老闆做小吃生意半世紀的感想,也很適用在各行各業的人身上。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傢鄉味,吃到那股味道,就好像迴到記憶裏一塊安心的地方,在忠南我常有這種感覺。
老中視、中廣就在忠南對麵,而現在叫做帝寶。以前錄完影大傢常常一起走過來吃飯。我發現,同桌來吃飯的人,通常不太能說上話,菜來就一直挖白飯往嘴裏送,也隻有把飯菜吞下去的空檔,能講上幾句。而內容也都離不開菜,都是“你吃吃看這豬腳”、“你嘗一下那臘肉”之類的,沒彆的詞兒瞭。
1956年,現任老闆黃立平的錶姨丈創立忠南,後來由黃老闆的媽媽經營,黃老闆小時候就在忠南打工,他懂得做菜、買菜,炸好一百條魚,隻要四十分鍾!黃老闆一傢和演藝界也有淵源。八十年代創作玉女歌手、唱紅“不曾結束的故事”的黃丹萍正是他親妹妹。父親黃聲曾是颱灣電視圈知名製作人,他的“天眼”、“法網”等影集,讓很多人看瞭不敢做壞事。
前幾年,黃老闆看入口處的紅色木門都斑剝瞭,索性換成鋁門,結果讓一堆熟客找不到店,誤以為忠南關門。可時代在變,老店不能不變。黃老闆仿效現在大街小巷林立的飲料店,把熱菜盛盒封膜,推齣外送服務。一般下午五六點理應是用餐的冷門時段,但忠南廚房裏的鍋啊、鏟啊早就鏗鏘作響,師傅們忙著料理外送菜,每天平均賣齣一到兩百份,一年就為忠南增加20%的
業績。
用心的傢常菜
當年取名“忠南”,是創業者為瞭紀念在從軍期間一位很照顧他的老長官。所以在忠南有些菜色,很有“阿兵哥”味。
當過兵的都知道,廚房裏有什麼好料,一定先留給長官,剩的纔輪阿兵哥吃。“蹄花黃豆”這道菜就這麼來的,大豬腳留給長官,小豬腳塊留給阿兵哥。阿兵哥們吃不飽,就加軍隊裏最不會缺的黃豆同鹵,一鹵就一大鍋,多到要拿軍隊裏洗澡用的大鋁盆裝,哪像現在用的古樸小甕盛著,吃起來有氣質
多瞭。
這道菜很費工。先用海鹽煮豬腳至少一個半小時,再用活水持續衝七至八分鍾,以紅砂糖燒齣糖色,多靠鹽和花椒調味。接著把豬腳冷凍,吃前再蒸,藉熱脹冷縮破壞掉豬肉組織、再定型,讓豬肉不散又入口即化,黃豆也因此格外綿密。
幾道傢常菜都有類似作法,如“苦瓜肉絲”、“雪裏紅”,除瞭食材選得好(雪裏紅最好挑用小芥菜醃的纔好吃),大火快炒也很重要。黃老闆說,菜要吃到有火的味道,就是記住一個口訣:“鍋熱、油烈,水從鍋邊下。”
老店能屹立不搖,總能從一些蛛絲馬跡瞧齣端倪。忠南有三個大飯鍋,分彆裝著蓬萊米、在來米,讓客人各取所需。有些佐料像“醬油拌辣椒”、“糖蒜”可是會勾人的古早味,就像“糖蒜”,得先挑個頭漂亮的大蒜,用糖、醋醃上十天半個月,十分下飯。咱們“央行”總裁彭淮南愛吃這兒的糖蒜,都會請司機來買。
又如“泡菜牛肉”,這道菜不小心就會處理得過酸。忠南用高梁、花椒、糖和鹽調味的老鹵汁浸高麗菜,泡菜老老實實地在甕裏待上幾個月,那酸是天然食材交互作用,即使放進熱鍋裏,退瞭二分之一的酸味,口感依舊爽脆。外頭有些餐館把泡菜炒爛,酸度不夠,隻好猛倒醋,味道就死瞭。
開胃三寶,一碰就倒
忠南有“開胃三寶”,我筷子隻要輕觸其中一道,哇啦啦地就吃掉一碗白飯。
“韭菜烘蛋”趁油熱、開小火,把蛋烘得鬆鬆香香。“麻婆豆腐”的絞肉用鬍椒、醬油、糖和酒先醃過,花椒煸得剛好,吃完,麻熱的餘韻在嘴裏不斷打轉。“豆乾肉絲”的豆乾嫩到妖嬌地在筷子上抖來抖去,老闆教我,隻要讓豆乾(即使切成絲)下鍋前,全程泡在水裏保濕,就能保住豆乾彈牙的口感。每次我跟大學同學莫凡來,不囉唆,一人一盤“豆乾肉絲”,纔不會動手搶菜。
“紅燒獅子頭”的獅子頭,用手順時鍾打肉,摔齣筋性,白菜燉得軟嫩軟嫩,平日一天做三十份,晚來的就沒這個福份瞭。
最後一定要來碗“鯉魚湯”。鯉魚過油定型一下,加入豆薯、蔥、薑和鹽,大火翻煮兩三個小時,煮到魚骨裏的膠質全散齣來,整鍋湯變成奶白色,特彆是鼕天的鯉魚肥美又沒土味,湯頭更鮮。我呢,隻吃吸飽湯中精華的豆腐,個個漲得白白胖胖,一吃就感覺就元氣飽滿。
大傢都知道我好吃愛吃,但說實話,也不是每次我介紹的餐廳,朋友們都喜歡。後來想想,好吃與否其實挺主觀的,對我而言很多時候是係在一個“情”字。
食物是連接記憶的橋梁,我常常去同一個地方吃飯,不單為瞭好吃,而是想重溫一段記憶,想念最重要的人。
在公傢單位服務的帥老爸,從小帶我吃遍颱北幾間講究的外省館子,我也因此有機會能吃到銀翼。等我開始到社會工作,換我帶爸爸去吃飯。幾年前爸爸還在世,有時我會淩晨四點半,突然跑到公園,齣現在他麵前。
爸爸問我:“咦,怎麼起得那麼早?”我說:“是啊,剛起來,知道您在公園運動,想帶您去吃個早餐。我知道有一傢上海煎包,唉呀……那味道……”其實我纔剛通宵錄完影迴傢,然而跟爸爸吃完早餐,我一天都精神。
爸爸對我一生為人處事影響很大。他從來不打、不罵,也不評斷我的朋友,隻要我反省自己在做什麼就好。不管我發生什麼事,他都跟彆人說:“我兒子很好。”
我小學念薇閣,成績很好,考試都彆人抄我的。中學變得貪玩,成天吊兒郎當,還把爸爸給我的補習費花掉。高中聯考數學隻考瞭八分,爸爸要我去報考私立高中,結果考瞭三所私校全落榜,最後考上中正預校。我爸很妙,隻說:“這個好。”
爺爺很早就走瞭,爸爸是被軍隊帶大的,他從小就教我:“一個人要對自己做的事負責,沒有人能評斷你、影響你。不管你將來要做什麼,做個有用的人就好。”而我每次跟爸爸說完話,一定九十度鞠躬說:“爸,謝謝您的教誨。”
年紀愈長,我發覺自己待人處事,愈來愈像爸爸,有時還會被自己說齣來的話嚇到。我雖長得沒老爸帥,卻繼承瞭他骨子裏精神。啊呀,我得就此打住,否則就要老淚縱橫瞭。





前言/序言


  蔡康永為邰智源大人寫的序
  蔡康永
  中國的名仕,曆來有一脈走的是“不必德高望重”,但“充分享受生活樂趣”的路綫。
  我讀曆史時,常覺得這些人如果隻做人們的朋友,“彆做人們的父母官”,那就非常的理想。因為充分享受生活樂趣的人,本來就不免時而醉態可掬,時而霧裏看花,時而風流自賞,時而色令智昏。這些名仕的風采,一旦發生在父母官身上,可叫人民欲哭無淚,偏偏中國自古以來,頗多做官的文人,都是這個調調,光看一個魏晉南北朝就令人心寒,那些名仕自顧自過著酒色財氣的迷人生活,把百姓的事完全拋在腦後。他們實在不該從政,他們最好的歸宿,是談話類娛樂節目呀!
  我每次看到邰智源大人,我腦中就會自動浮現他身穿官服、足蹬官靴,一手捏著朝珠,另一手拿著酒盞,在官府的後花園追著丫嬛,或者追著蝴蝶、兜圈子捉迷藏的畫麵。
  因為邰智源大人不管怎麼潔身自好、正派度日,他就是永遠散發齣一種“有什麼好吃的,都給爺端上來”,或者“我醉欲眠,君且去”的派頭。幸好他生在我朝,要是一個不巧他生在昏君當政的年代,憑邰智源大人的幽默機智、多纔多藝,隻怕他很快就當上朝中一品大員,萬一再外派成封疆大吏,那就又要有一方百姓常常見不到他們熱愛逸樂的父母官啦!
  當然,這純粹是我單方麵對邰智源大人的想象,不過觀察他多年來稱霸演藝圈的獨特風格,我覺得我腦中的畫麵不算離譜,貴客們如果看過《康熙來瞭》的美食係列,像我這樣親眼目睹邰智源大人和我的搭檔小S,一旦吃到美食,他們兩位就立刻從座位上彈起來,手拉著手繞圈圈跳舞的那股歡欣中卻又微微散發腐敗的氣息,貴客您應該會同意我“總督大人正在後花園與夫人飲酒賞花”的想象。
  天生散發齣如此氣息的邰智源大人,願意寫書來公開他的私房美食地圖,堪稱是造福人民的壯舉,我輩額手稱慶之餘,不禁舉杯遙祝邰大人富貴壽考兮,永享口腹之欲。
  自序
  此生最難忘這味
  我打小就好吃,遇見好吃的,身體裏的饞蟲怎麼也壓不住,臨近天命之年,纔發現原來好吃這檔事,是傢傳淵源。
  小時候住在北投一個矮矮的、ㄇ字型的平房裏,門口有個大院,奶奶總在天還沒亮,起早就為一傢四口人做口味濃厚的湖南味早餐。一個早上便能吃到七八個菜,太豐盛瞭。跟諸位介紹其中一道“蕹菜梗子”,先把蕹菜(空心菜)切成一小截、一小截,用手抓一下把水擰乾,加豆豉、辣椒下鍋大火快炒,盛盤後一口白飯、一口辣炒蕹菜梗子,您要是沒扒上幾碗白飯,那就隨便您!
  小時候,我喜歡跟著在公傢機關工作的帥老爸四處吃喜酒,想當年,他還帶我吃遍全颱北市的大小酒樓,像悅賓樓、國賓飯店,中央酒店的鏇轉餐廳,南北閤、羊城小館和秀蘭小館等,都有我們父子倆的足跡。媽媽受日本教育,常帶我去颱北車站附近的餐廳吃飯,而城隍廟旁邊的添財日本料理,是媽媽跟我最愛去的地方,我在餐廳裏學會瞭平假名、片假名,也知道北島三郎和美空雲雀是日本演歌界的翹楚,更知道關東煮不是東北菜,而是日本的民間小吃。我的外公住在鶯歌,他是颱菜總鋪師,大舅、二舅也是颱菜一等一的大廚,錶哥錶姐們個個廚藝精湛,不在話下。我結婚後,嶽父、嶽母專精料理,他們成瞭我膽固醇指標的加油站。我這張嘴,一路從小到大都是給傢人養刁的。
  感謝老天爺讓我有這麼混血的文化背景,纔養齣我這張刁嘴。“味道”這玩意兒,真是不好說。您說它鹹,它就鹹;說它甜,它就甜。酸甜苦辣全憑個人感覺。那遊移在舌尖與齒頰間的覺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我而言,飲食的品味,品的不單單是食物的味道,還有背後的天地造化和人情義理。
  感謝偉忠哥二十多年來的提攜與照顧。遇見偉忠哥時,我二十三歲,未來要做啥都不知道;他三十一歲,早已是颱灣電視圈裏赫赫有名的大製作人。當年我做偉忠哥助理,感謝他開車,我睡;感謝他煮水餃,我吃;感謝晚上他鋪床,我睡;現在感謝他幫我寫推薦序,版稅還是我收。總之,這麼多年來我對偉忠哥有太多感謝。謝謝您,您贏得我永遠的尊敬!
  感謝蔡中堂蔡康永把我前世是總督大人的事兒給抖瞭齣來。照理說,在朝為官每天應該是厘治軍民、綜製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這些國計民生大事,然而,我卻是提籠掛鳥、撫鬢撲蝶、嘗李吮桃、衣錦食肉的人之大欲。現在想來,真是愧為棟梁,有負皇恩啊!
  拜此次寫書因緣,讓我有機會更深入美食背後的故事。我發現,這些店傢身上有種“古早味的時代精神”,現在已不可多得。他們之中有些人為瞭生存,踏入餐飲業,從十多歲努力打拼到中年,纔小有成績,所以都很知福惜福,用料謹慎,不敢隨便。時代再怎麼變,食材成本再怎麼漲,這些老闆們堅守真誠、單純的價值,用心做好每道菜肴,哪怕隻是一碟蘿蔔乾、一盤豆乾炒肉或一碗豬腸鼕粉,都是他們辛苦的結晶。我也透過吃,感受老闆們對於做齣一盤好料理的堅持和對顧客的感謝。
  感謝天下雜誌齣版總編輯吳韻儀小姐再三力邀,方能促成此書問世。感謝每次隨我四處徵戰訪問,負責本書文字企劃的吳昭怡小姐、攝影鍾士為先生、黃明堂先生、邱劍英先生、劉國泰先生和羅挺倬先生,還有編輯楊安琪小姐細心審稿。我們這個團隊玩得非常愉快。
  感謝這二十五個店傢給予齣版團隊的所有協助。他們在飲食方麵給瞭國人最大的貢獻,每天奮力不懈在廚房裏工作,忍受油煙,我們纔得以享用一盤盤美食。
  鬥膽齣版這本號稱美食的專文小冊,談吃,腹中墨水不及前輩唐魯孫先生、逯耀東先生澎湃又講學問,他倆的名著《說東道西》和《隻剩下蛋炒飯》,讓我深切感受到什麼叫“邯鄲學步”與“野人獻曝”,纔疏學淺也不足以形容我的卑微。
  最要感謝的是正捧讀著此書的您。
  希望各位看倌們能對於這本小冊注入您的關愛與指正,更謝謝您的購買。您我皆為有福之人,纔能在閑暇之餘對吃品頭論足。但您知道嗎?根據聯閤國一項資料統計,現在全世界超過十億人挨餓,反觀寶島颱灣在2010年就浪費掉275萬公噸食物,足夠讓全颱26萬低收入戶吃上20年!您算算就知道我們每餐浪費多少食物。我希望咱們在享用美食之餘,也能想想食物得來不易,能生活在寶島颱灣,實在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各位到餐廳吃飯,一定要吃完,不然就請打包迴傢。
  美中不足的是,在下口袋裏還有許多好餐廳名單,因篇幅有限,無法讓好戲一次上演,懇請諸位看倌多多支持,能再次給我粉墨登場的機會。謝謝各位老爺太太您吶。
  邰智源於颱北
  2012年·驚蟄


用户评价

评分

《溜溜达达吃遍台湾》中,邰智源首次以资深饕客的身份,将他口袋里珍藏的巷弄美食名单向读者忍痛大公开!让小S吃到忘情转圈圈的香甜柔软三明治、《全民最大党》人人爱的丰润油香鸡肉饭便当……25家藏在台北巷弄里,真正用心做好料理的台湾美食店家。读者跟随作者穿梭在巷弄之间,用吃来感受老台北不变的绝妙好滋味,享受最简单的快乐!

评分

质量不错,价格便宜,送货快

评分

不错的书,比较实用!

评分

一直都想去台湾,先买来看看台湾有什么美食诱惑

评分

一般吧,没有其他的内容精彩

评分

非常好的东西,值得购买!!!

评分

挺不错的书,也比较划算

评分

不错的书,比较实用!

评分

书中介绍的店铺都是跟作者有关系的吧。。。感觉像是在打广告一般,还说是平民美食。。。动辄上千一餐的是平民美食么。。。原来台湾人民的收入这么高啊。。。原本就是冲着地道、平民美食才买的这本书,看了以后才发现还不如网上一些网友介绍的美食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