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印刷技術空前發達,其印製法帖逼真之程度,遠過古人雙鈎填墨及匯刻。而且,基於原碑帖的放大與縮小,更可全方位地展現書作的精神風采。這是極方便於書法學習的。鑒於此,本社選編瞭這套書法經典放大叢帖。所選法帖多是原文字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瞭價值。這些碑帖都是佳作傑構,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說:“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本套叢帖字數遠非“古刻數行”可比。放大本不僅追求原色,而且盡量做到保持原帖的點畫、字形、行氣、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於字“小”而不易見的韻緻得以充分展現。如此既利於瞭學習,也增強瞭欣賞的多元性。
散氏盤,西周厲王(公元前九世紀)時鑄造。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麵紋。內底鑄有銘文十九行,共三百五十七字。清乾隆初年齣土於陝西省鳳翔。嘉慶十四年(一八〇九),仁宗五十大壽時,此盤被貢入內府。曆經道、鹹、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一九二四年發現於養心殿庫房。今藏於颱北故宮博物院。此銘文記述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並詳記田地的四至及封界,並記載舉行盟誓的經過。是研究西周土地製度的重要史料。其書法氣象宏偉、渾樸雄強,是學習金文的極好範本。本次放大選用之本為朵雲軒所藏乾嘉時精拓本。
這本《書法經典放大·銘刻係列:散氏盤(1)》的齣版,簡直是為我這個癡迷於金文書法、卻又苦於原碑拓本難以細察的愛好者們送來瞭一份厚禮。我一直覺得,現代印刷技術在呈現古代青銅器銘文時,總少瞭一份原汁原味的厚重感和筆觸的力度。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時,那種撲麵而來的滄桑感和清晰度,真的讓人耳目一新。特彆是它采用的“放大”處理,簡直是匠心獨運。散氏盤上的每一個橫、竪、撇、捺,那些精妙的轉摺和收筆的提按頓挫,現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仿佛我正站在鑄造師的工坊裏,親眼目睹墨汁或硃砂是如何被小心翼翼地刻印在泥範之上的。這種細節的呈現,對於研究西周晚期文字的書法風格演變,乃至對篆刻傢尋找入刀的靈感源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它不再是模糊的拓片邊緣或陳舊的影印本,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次近距離的、沉浸式的學術對話。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給予高度評價。它似乎遵循瞭一套嚴謹的考古學或文獻學的係統,將散氏盤的銘文從頭到尾進行瞭精細的劃分和組織。在學習古代文字時,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信息碎片化和參照體係的不統一。而這本《(1)》冊,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可靠的基準範本。我注意到,它在關鍵的曆史節點或文字形體變化處,似乎還附帶瞭簡短的學術注釋或對比參考,這極大地降低瞭自學者在辨識和理解上的門檻。對於希望係統性地掌握周代青銅器銘文書風的進階學習者來說,這種結構化的呈現方式,比零散的圖片收集要高效得多。它讓你在“看字”的同時,也學會瞭“如何看”和“如何係統地記錄發現”。
评分這本書的齣版,反映瞭當前國內對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提升。我特彆想強調的是,這本書的裝幀厚度和開本選擇,非常適閤長時間的研讀。它足夠大,纔能承載放大的細節;它又足夠結實,能承受反復翻閱的考驗。市麵上很多書法用書,不是太小氣,無法看清細節,就是太脆弱,一翻就散架。這本《散氏盤(1)》在實用性和收藏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我相信,無論是一個專業的古文字研究者,還是一個追求自我提升的書法愛好者,都會從這本書的每一個精美頁麵中,汲取到寶貴的營養和審美愉悅。它讓我對後續的係列更加充滿期待。
评分作為一名業餘的碑帖愛好者,我最怕的就是那些過度“美化”或“數字化處理”的版本。有些齣版商為瞭追求所謂的“清晰度”,把文字的肌理感全部磨平瞭,最後齣來的效果像是打印齣來的印刷體,完全失去瞭金文那種渾厚、內斂的生命力。這本書處理得非常到位,它既保證瞭清晰度,又忠實地保留瞭“銹斑”和“剝蝕”的質感。這種“適度的保留”,恰恰體現瞭編者對文物精神的尊重。讀著這些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種青銅器特有的冰冷與沉重,感受到周人那種莊重、一絲不苟的時代精神。它引導著我不僅僅去關注字形結構,更去體悟銘文背後的政治意圖和社會語境。閱讀體驗是流暢且充滿啓發的,讓人在學習書法技藝的同時,也進行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评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種“係列化”的齣版物抱持著審慎的態度,總擔心為瞭湊數而弄齣一些不痛不癢的重復工作。但《散氏盤(1)》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用紙的質感和色彩選擇,都透著一股沉靜的古樸氣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心生敬畏。更讓我驚喜的是其版式布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把銘文放大平鋪,而是巧妙地結閤瞭圖版分析和釋文對照。我尤其欣賞它對局部細節的特寫處理,那些原本在原器上難以辨彆的銹蝕痕跡和鑄造時的細微瑕疵,在這裏都成瞭研究的重點。這絕非僅僅是一本供人臨摹的書,更像是一部立體化的研究資料集。對於那些想要深入理解商周禮器文化與文字載體之間關係的學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視覺材料的豐富性,是其他任何單一的拓本匯編所無法比擬的。
评分¥9.10(7.6折)
评分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崔敬邕墓志
评分《境·界》死神30
评分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评分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评分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评分I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颜真卿多宝塔碑
评分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非常好!!!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俯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了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
评分0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