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編(附直語補證)(套裝全2冊)

通俗編(附直語補證)(套裝全2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翟灝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97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712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0
套装数量:2
字数: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通俗編(附直語補證)(套裝全2冊)》是一本以輯錄通俗詞語加以解釋,屬於俗語考源一類的書,清代翟灝編。《通俗編(附直語補證)(套裝全2冊)》采錄前代書中所齣現的各種常用詞語,分天文、地理、時序、倫常、仕進、政治、文學、武功、儀節、祝請、品目、行事、交際、境遇、性情、身體、言笑、稱謂、神鬼、釋道、藝術、婦女、貨財、居處、服飾、器用、飲食、畜獸、禽魚、草木、俳優、數目、語辭、狀貌、聲音、雜字、故事、識餘等38類。每類為一捲,共38捲,5000馀條。每條舉齣齣處,有的齣於經史,有的齣於筆記、詩文,大都是一般口裏常說的詞句,對考查一些詞語的解釋和故事的齣典以及民間風俗等極為有用。後附有錢塘人梁同書的《直語補證》400餘條,互為補證。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通俗編
周序
通俗編總序
捲一 天文
捲二 地理
捲三 時序
捲四 倫常
捲五 仕進
捲六 政治
捲七 文學
捲八 武功
捲九 儀節
捲十 祝誦
捲十一 品目
捲十二 行事
捲十三 交際
捲十四 境遇
捲十五 性情
捲十六 身體
捲十七 言笑
捲十八 稱謂
捲十九 神鬼
捲二十 釋道
捲二十一 藝術
捲二十二 婦女
捲二十三 貨財
捲二十四 居處
捲二十五 服飾
捲二十六 器用
捲二十七 飲食
捲二十八 獸畜
捲二十九 禽魚
捲三十 草木
捲三十一 俳優
捲三十二 數目
捲三十三 語辭
捲三十四 狀貌
捲三十五 聲音
捲三十六 雜字
捲三十七 故事
捲三十八 識餘
直語補證
自序
江序
謝序
正文
索引

精彩書摘

  2716張底《隋唐嘉話》:“崔浞為中書令,張嘉貞為捨人。浞輕之,嘗呼為張底。”按:此亦儇薄之稱。
  2717阿大、阿三、阿五、阿六、阿八《晉書·王蘊傳》:“子恭往省王悅,留十餘日,曰:‘與阿大語,蟬聯不得歸。’蘊曰:‘恐阿大非汝之友。’阿大,悅小字也。”又:“謝道蘊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此“阿大”之見於史者。《隋書》:“滕穆王瓚,高祖呼為阿三。”《五代史》:“唐廢帝小字阿三。”此“阿三”之見於史者。《南史·齊宗室傳》:“帝謂穎達日:‘汝是我傢阿五。”’又:“安陸王子敬,武帝第五子也,帝嘗曰阿五。”《隋書》:“蘭陵公主字阿五。”此“阿五”之見於史者。《南史》:“梁臨川王宏,文帝第六子,帝呼阿六。”《張融傳》:“融第六子寶積,何點呼之曰阿六。”此“阿六”之見於史者。《南史,梁宗室傳》:“南平王偉,文帝第八子也,武帝謂曰阿八。”此“阿八”之見於史者。又《魏誌·杜恕傳》注:“孟康以於郭後有外屬,並受九卿賜拜,時共輕之,號為阿九。”“阿九”亦見於史,但非其行第耳。《北史·蠻獠傳》:“獠無氏族之彆,又無名字,所生男女,惟以長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稱阿菩、阿段,婦人稱阿夷、阿等之類,皆語之次第稱謂也。”今中華男子,幼呼行次,長則有名,婦人亦終身以行第呼。曾三異《同話錄》:“婚禮有所謂問名,《公羊傳》言:‘婦人許嫁,字而笄之。’不知名與字之義如男子乎?亦隻類今世大小一二之彆乎?”據此,則宋時婦人固無名字,隻以“大”、“小”、“一”、“二”為名字矣。
  2718大二、小二《北史·崔偏傳》:“崔長謙與崔休第二子仲文同年而月長,其傢謂大二、小二。”長謙乃休侄也。《束坡集,與聖用弟尺牘》稱聖用“小二秀纔”。
  2719大娘、二娘《明皇雜錄》有“公孫大娘”,《廣異記》有“何二娘”,《南史》有“劉三娘”,杜工部詩有“黃四娘”,《唐書》有“李五娘”,古樂府有“丁六娘”,《李青蓮集》有“段七娘”。《輟耕錄》:“南方謂婦人之卑賤者曰某娘、曰幾娘。”按:《禮·喪服小記》:“男子稱名,婦人書姓與伯仲。”疏雲:“伯仲隨其次也。”則如“公孫大娘”之類,正於古禮焉閤。惟“娘”字為後人所率加,然亦“娘子”之省文,不必定言其卑賤也。但古雲幾娘,皆冠其母傢之姓,如“劉三娘”,乃劉孝綽妹,行第當亦從母傢矣。元麯稱蔡伯喈妻曰“趙五娘”、劉知遠妻曰“李三娘”,皆可近取為證。時俗必於嫁後稱娘,故悉以姓第改隨其夫。
  ……

前言/序言

  《通俗編》,清代翟澦撰。翟灝,字大川,一字晴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①,卒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乾隆十九年中進士第,乾隆二十一年(1756)起先後任衢州府學教授、金華府學教授。翟瀕著作還有《四書考異》72捲、《爾雅補郭》2捲、《湖山便覽》12捲、《艮山雜誌》2捲附錄1捲、《辯利院誌》3捲、《無不宜齋未定稿》4捲、《無不宜齋續稿》不分捲。
  《通俗編》采集漢語中的各種通俗詞語、方言(包括詞、詞組、成語和諺語),分為天文、地理、時序、倫常、仕進、政治、文學、武功、儀節、祝誦、品目、行事、交際、境遇、性情、身體、言笑、稱謂、神鬼、釋道、藝術、婦女、貨財、居處、服飾、器用、飲食、獸畜、禽魚、草木、俳優、數目、語辭、狀貌、聲音、雜字、故事、識餘等38類,每類一捲,共38捲,計5456條。每條之下,舉齣例證,指明齣處,或酌加考辨,詮釋意義,說明變化,對所收語詞的語源和發展演變作瞭有益的探索和考察。有助於漢語語源和漢語詞匯史的研究,可以當作古代俗語、成語詞典來使用。對於民間風俗、名物製度等的研究也很有參考價值。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補逸》稱道《通俗編》“搜羅宏富,考證精詳,而自成其為一傢之書,非他傢所能及也”。清張之洞《書目答問》將《通俗編》與趙翼《陔餘叢考》、錢大昕《恒言錄》列為“儒傢類考訂之屬”,認為是“讀一切經、史、子、集之羽翼”。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曾歸納《通俗編》在口語詞匯研究方麵的成就,印“對曆代口語詞的記錄和詮釋,對口語詞始見時代的考訂,對口語詞曆史演變的研究,對口語詞語源的探求”。《通俗編》不足之處是引書或者以意刪節,或者引文有誤、齣處不詳;對有些語詞的分析不盡確當,其源頭也有所失考。

用户评价

评分

  《通俗编》采集汉语中的各种通俗词语、方言(包括词、词组、成语和谚语),分为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诵、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兽畜、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一卷,共38卷,计5456条。每条之下,举出例证,指明出处,或酌加考辨,诠释意义,说明变化,对所收语词的语源和发展演变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考察。有助于汉语语源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可以当作古代俗语、成语词典来使用。对于民间风俗、名物制度等的研究也很有参考价值。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称道《通俗编》“搜罗宏富,考证精详,而自成其为一家之书,非他家所能及也”。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通俗编》与赵翼《陔余丛考》、钱大昕《恒言录》列为“儒家类考订之属”,认为是“读一切经、史、子、集之羽翼”。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曾归纳《通俗编》在口语词汇研究方面的成就,印“对历代口语词的记录和诠释,对口语词始见时代的考订,对口语词历史演变的研究,对口语词语源的探求”。《通俗编》不足之处是引书或者以意删节,或者引文有误、出处不详;对有些语词的分析不尽确当,其源头也有所失考。

评分

闲来翻翻!中华书局部头大点的不是丛书类的散书还是不错的:【通志二十略】【通典】【文献通考】【经义考新校】【绎史】【国榷】【两汉纪】【明通鉴】【南明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十七史详节】【清史列传】【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晋书斠注】【世本八种】【纲鉴易知录】【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清稗类钞】【太平广记】【廿二史劄记校证】【文史通义校注】【十七史商榷】【读史方舆纪要】【元朝秘史】【太平寰宇记】【春秋大事表】【齐乘校释】

评分

  

评分

更多精彩请点击:

评分

评分

《通俗编》(附《直语补证》)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断句排印本。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颜春峰点校本,以清乾隆十六年无不宜斋本为底本,参校《函海》本,参考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改正商务排印本断句和排印错误数十处,标点比断句更有利于阅读,核对《通俗编》所引文献,校订讹误数百处,利用率大大提高,并将黄焯所录黄侃评语以当页脚注形式过录在相应各条之下,附录音序索引,质量后来居上

评分

  汝之美味,吾之毒药 社会认知心理学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整个心理学领域方兴未艾。简而言之,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旨在阐述情绪性与社会性体验与行为的心理与神经基础。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之一便是人类的情绪。本书作者蕾切尔·赫兹女士正是选取了人类情绪中,最为复杂的情绪之一——厌恶——来阐述这一情绪体验及其产生的行为背后的心理与大脑神经机制。本书深入浅出地向人们揭示了“厌恶”这一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绪背后的故事。此外,本书作者将主题从情绪本身进一步引申到人类发展中进化以及文化因素的重要意义,通过“厌恶”这一独特视角,阐明了对“先天与后天”这一由来已久的心理学辩题的看法,使得读者在深入理解“厌恶”心理学之余,对于心理学乃至神经科学能有更加宏观的认识。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书中涵盖主题之广,几乎涵盖了与厌恶相关的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到政治、法律与道德,让读者深入彻底地了解“厌恶”,使人读起来有畅快淋漓之感。此外,作者援引了大量的案例以及实证性研究,使得本书既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又不乏趣味。加上作者幽默而又略带戏谑的行文风格,使得原本略显枯燥的心理学以及神经研究妙趣横生、引人人胜。  我们获得关于某种事物的态度或者信仰的主要途径是文化学习。父母用特定的餐具教育后代吃某些特定的食物,例如一勺冰淇淋;同样地,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化遗传习得何种食物为恶心。“有什么吃什么”,之所以食物的地方性如此强,是因为它们往往来自于当地的同一植物群、动物群以及微生物群,如制作韩国泡菜所用的微生物与制作洛克福羊干酪用的微生物是截然不同的。此外,文化对食物的定义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我们用食物对敌友进行区别,并以食物作为种族分界的标准:“我吃这样的东西,而你不吃;我来自这里,你来自别的地方。”由此,我们不仅从文化中习得食物的含义,食物也同样可以划分文化之间的边界。

评分

帮朋友买的,习惯好评!

评分

该书采集汉语中的各种通俗语言、方言,分为天文、地理、时序等38类,5000余条,每条之下,举出例证,考镜源流,对所收于此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考证。后附有钱塘人梁同书的《直语补证》400余条,互为补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