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的曆史 [A History of Art Collection]

藝術收藏的曆史 [A History of Art Collec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弗朗西斯·亨利·泰勒 著,秦傳安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44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6001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A History of Art Collec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2
字数:5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硬精裝豪華版,內附上百幅精美彩色插圖;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館長傾畢生心力的經典巨著;

  ★從收藏的角度解讀西方藝術史

  ★高品位人士不可不讀的藝術修養書和藝術品收藏與鑒賞指南

  如果沒有收藏這種社會行為,人類的藝術史也許整個要改寫。試想,如果達芬奇的濛娜麗莎沒有幾經藏傢之手,最後駐留於盧浮宮,一代代的欣賞者何以眩惑於那神秘莫測的微笑;如果埃爾金勛爵沒有曆盡磨難把帕颱農神廟的大理石浮雕帶迴英國,也許古希臘雕塑傢非迪亞斯的傑作將毀於戰火和旅遊者點點滴滴的“蠶食”,後人又何從領會古希臘藝術的“靜穆與單純”……正是收藏,使得藝術史得以在作品當中“復活”和延續,也正是收藏,纔使得藝術史脫離瞭靜止的“美”的成見,成為一部關於藝術的觀念的曆史。

內容簡介

  《藝術收藏的曆史》是一部經典的藝術收藏通史,它以宏闊的視野、翔實的史料、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有趣的細節展現瞭西方世界從古希臘、羅馬時期一直到19世紀初期2000多年的藝術收藏的曆史。書中,歐洲不同時代和國傢的藝術收藏風尚和主要活動都得到瞭反映;以王公貴胄為代錶的大收藏傢的活動都被生動記錄——亞曆山大大帝、凱撒大帝、美第奇傢族、哈布斯堡傢族、路易十四、紅衣主教黎塞留、蓬巴杜夫人、凱瑟琳大帝、拿破侖……這些西方曆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同時也是藝術事業熱情洋溢的資助者和藝術品“貪得無厭”的“攫取者”。
  《藝術收藏的曆史》同時還是一部關於藝術的觀念的曆史:它試圖展示的,不僅僅是藝術與財富的關係,更是珍貴藏品與觀念之間的關係。歐洲不同民族的精神氣質、語言、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特徵,社會文化思潮的變遷等等,均在不同時代和地域的藝術收藏的時尚、趣味和風氣中得到瞭清晰有力的摺射。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亨利·泰勒(Francis Henry Taylor,1903~1957),美國著名的博物館符理者、藝術品收藏傢和作傢,執掌藝術收藏重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5年(1940~1955),期間他發展齣瞭自己的博物館理論,認為博物館應該是一傢積極嚮公眾提供服務的公共機構,而不是一座藝術品倉庫。除本書之外,泰勒的著作還有《巴彆塔》(1945)、《藝術五韆年》(1948)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古典傳統的起源
1.最早的收藏
2.希臘的貢獻
3.羅馬假日
4.中世紀
5.封建的北方

第二章 意大利與資本主義的興起
1.美第奇傢族
2.與美第奇傢族爭輝的對手們
3.作為保護人和收藏傢的教皇們
4.美第奇傢族的金色落日

第三章 哈布斯堡傢族的長臂
1.新穎的,奇妙的,古怪的,罕見的
2.百萬和百萬富翁
3.女總督和皇帝
4.帝王有很多
5.大公爵收藏傢
6.腓力二世:是美第奇,還是宗教裁判官

第四章 意大利文化的傳播及法國、英國與荷蘭的財政
1.楓丹白露學派
2.都鐸王朝治下收藏的興起
3.斯圖亞特王朝的輝煌
4.白金漢公爵
5.英格蘭的古玩之父
6.議會導緻的悲劇性散佚

第五章 十七世紀西班牙與低地國傢的收藏
1.安特衛普與勃艮第人的遺産
2.荷蘭共和國的中産階級藝術
3.西班牙及低地國傢的藝術與外交

第六章 古典餘暉中的羅馬
1.裙帶關係與巴洛剋藝術
2.瑞典女王剋裏斯蒂娜
3.梵蒂岡博物館的形成

第七章 藝術與法蘭西專製主義
1.學院的理想
2.王室收藏
3.馬薩林的興衰沉浮
4.大計劃與太陽王的日薄西山
5.盧浮宮的開始
6.時尚玩傢:弗爾呂厄夫人
7.蓬巴杜夫人的統治
8.古玩傢與哲學傢

第八章 理性時代的英國收藏傢
1.喬治時代的品味與不斷擴張的財富
2.科學興趣
3.霍勒斯·沃波爾與多數趣味的統治
4.霍頓莊園與草莓山
5.覬覦藝術王座的漢諾威王室
6.業餘愛好者的黃金時代
7.皇傢藝術學院
8.雅典人、哥特人與中國人
9.業餘愛好者與考古學
10.埃爾金大理石之戰

第九章 德國專製主義與仿造的凡爾賽
1.波蘭與薩剋森
2.腓特烈大帝與普魯士收藏的興起
3.凱瑟琳大帝

第十章 拿破侖時代的收藏
1.山雨欲來的革命風暴
2.洗劫意大利
3.維旺-德農與拿破侖博物館
4.法蘭西古跡博物館
5.歸還和賠償
結語
人名、地名英漢對照

精彩書摘

  1.最早的收藏
  人類最早的收藏不可避免地跟宗教和國庫密切相關。戰爭中贏得的戰利品和工業生産的有形成果,一直代代相傳,而總是跟權力密切相關的藝術品,則充當瞭交換的媒介。與此同時,由於其內在價值(主要是基於構成這些藝術品的貴金屬和奇珍異石),藝術品還充當瞭公共財富的儲備和國傢信用的符號。財寶的增長,勢必讓儲藏室或保險庫跟不上趟,於是便開始侵占聖殿和廟宇的地盤。這些地方實際上既不是博物館,理論上也並非為瞭文化享受而建造;它們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介於儲蓄銀行與聖器收藏室之間。帝王榖的法老陵墓,充當瞭無聲的證詞,佐證著人類生命的短暫無常,同時也提供瞭一個有力的證據,證明瞭他們對肉身永恒的信念。彆以為法老們對自己生前身體福祉的關注會阻止他為自己儲藏塵世的財富。埃及法老們留下的記錄,記載瞭他們用來撫慰神祇的祭品收藏。但這些藏品不同於佛教或基督教所規定的那些祭品,因為這些物品本身幾乎沒有創造奇跡的神力;它們是死者所熟悉的並在其肉身存在期間使用過的物品,同樣裝飾著符閤其身份地位的尊貴與奢華。如果說埃及木乃伊的一絲不苟令人嘆為觀止的話,那更多地是因為他選擇帶入墳墓的財産所具有的連續感。吉恩.卡帕特說:“神生活在他的神殿裏,就像國王生活在他的宮殿裏一樣,神殿本身隻不過是一個復製品而已,是為瞭讓法老們居住過的短暫住所永存不朽而建造起來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觀念,跟埃及人毫不相乾,他們永遠無法理解這樣的觀念。
  因此,對於埃及人和他的“卡”(Ka,亦即“靈魂”,是其肉骨凡胎的精神對應物)來說,藉助一種有限閤夥關係,他們完全有可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這種閤夥關係中,有一種不斷增強的、令人寬慰的確信,即閤夥公司賴以構成的股本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減損。法老扮演瞭三重角色:神、祭司和埃及的世俗國王。在這三重角色中,他按照主權的原則和經濟的原則來運作,這些原則完全閤情閤理。他的所作所為。不能歸因子他的世俗需要,他發現,必需品是他死後生活裝備的組成部分。盡管他想方設法讓藝術傢和工匠所製作的最精美、最奢華的産品圍繞在自己身邊,但他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收藏傢。這些藝術品要麼是傢用之物,要麼是祭祀用品。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艺术收藏的历史》是一部经典的艺术收藏通史,它以宏阔的视野、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有趣的细节展现了西方世界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19世纪初期2000多年的艺术收藏的历史。书中,欧洲不同时代和国家的艺术收藏风尚和主要活动都得到了反映;以王公贵胄为代表的大收藏家的活动都被生动记录——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美第奇家族、哈布斯堡家族、路易十四、红衣主教黎塞留、蓬巴杜夫人、凯瑟琳大帝、拿破仑……这些西方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是艺术事业热情洋溢的资助者和艺术品“贪得无厌”的“攫取者”。

评分

  因此,对于埃及人和他的“卡”(Ka,亦即“灵魂”,是其肉骨凡胎的精神对应物)来说,借助一种有限合伙关系,他们完全有可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这种合伙关系中,有一种不断增强的、令人宽慰的确信,即合伙公司赖以构成的股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减损。法老扮演了三重角色:神、祭司和埃及的世俗国王。在这三重角色中,他按照主权的原则和经济的原则来运作,这些原则完全合情合理。他的所作所为。不能归因子他的世俗需要,他发现,必需品是他死后生活装备的组成部分。尽管他想方设法让艺术家和工匠所制作的最精美、最奢华的产品围绕在自己身边,但他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收藏家。这些艺术品要么是家用之物,要么是祭祀用品大概的内容知道,权当本工具书,或许偶尔用得上。这本书,如果单从了解西班牙的人文、地理来说,就是相当不多的一个选择。 更何况阿索林的文字优美、简洁让人爱不释手。 遗憾的是,我开始看这本书实在有点晚,本来是列在来西班牙之前阅读书目,结果到了马德里后,利用城市地铁的空当、出击周围城市的火车、大巴上断断续续才读完它。 但这种间歇完全不影响此书的阅读,书里共有25篇短文,每篇的人物主线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都不相同。 阿索林的一些文字描绘甚大概的内容知道,权当本工具书,或许偶尔用得上。这本书,如果单从了解西班牙的人文、地理来说,就是相当不多的一个选择。 更何况阿索林的文字优美、简洁让人爱不释手。 遗憾的是,我开始看这本书实在有点晚,本来是列在来西班牙之前阅读书能力比较

评分

  因此,对于埃及人和他的“卡”(Ka,亦即“灵魂”,是其肉骨凡胎的精神对应物)来说,借助一种有限合伙关系,他们完全有可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这种合伙关系中,有一种不断增强的、令人宽慰的确信,即合伙公司赖以构成的股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减损。法老扮演了三重角色:神、祭司和埃及的世俗国王。在这三重角色中,他按照主权的原则和经济的原则来运作,这些原则完全合情合理。他的所作所为。不能归因子他的世俗需要,他发现,必需品是他死后生活装备的组成部分。尽管他想方设法让艺术家和工匠所制作的最精美、最奢华的产品围绕在自己身边,但他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收藏家。这些艺术品要么是家用之物,要么是祭祀用品大概的内容知道,权当本工具书,或许偶尔用得上。这本书,如果单从了解西班牙的人文、地理来说,就是相当不多的一个选择。 更何况阿索林的文字优美、简洁让人爱不释手。 遗憾的是,我开始看这本书实在有点晚,本来是列在来西班牙之前阅读书目,结果到了马德里后,利用城市地铁的空当、出击周围城市的火车、大巴上断断续续才读完它。 但这种间歇完全不影响此书的阅读,书里共有25篇短文,每篇的人物主线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都不相同。 阿索林的一些文字描绘甚大概的内容知道,权当本工具书,或许偶尔用得上。这本书,如果单从了解西班牙的人文、地理来说,就是相当不多的一个选择。 更何况阿索林的文字优美、简洁让人爱不释手。 遗憾的是,我开始看这本书实在有点晚,本来是列在来西班牙之前阅读书能力比较

评分

吉里亚伊叔叔(弗·阿·吉里亚罗夫斯基)

评分

评分

与盖达尔的几次会面

评分

《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诗意人生系列:文学肖像》主要由二十五位卓越作家的逸闻趣事组成,这些作家或多或少都与帕乌斯托夫斯基有过交往,并与他有着相同的爱好或者生活经历,所以无论是浓墨重彩的工笔,还是一蹴而就的速写,他关于这些作家的描写都让人觉得格外亲切和生动。作者的叙述真诚而平静,十分富于感染力。

评分

  陈方,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已出版专著《俄国文学大花园》(合著)和《俄罗斯当代女性小说研究》,译有《二十世纪侨民文学史》(合译)、维克多·佩列文的《黄色箭头》、乌利茨卡娅的《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彼得罗舍夫斯卡娅的《夜晚时分》和《异度花园》等作品,总字数50余万,另在《外国文学评论》、《俄罗斯文艺》、《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译林》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