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季羨林先生關於修身養性、培養心智的著作,由季羨林研究所精心選編,季羨林得意弟子蔡德貴教授、錢文忠教授聯袂推薦。
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人生感悟和諄諄教誨,飽含長者的生活智慧。
市麵唯獨一部關於季羨林談道德品質、人格修養的文集;分彆以修養、品質、心態和愛國為主題,綱領分明,風格統一,可謂當代中國人需要的素質教育讀本;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從季老的修身經驗中獲取指導個人生活的智慧,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高素質的人、好心態的人。
《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是季羨林先生關於修養與道德的雜文或隨筆選編,全書共分四輯,分彆以修養、品質、心態和愛國為主題。
第一輯以“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為題,輯錄瞭季先生關於個人修養、人文素質、人際交往等方麵的文章;
第二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是集中談道德與品質的文章,錶達季先生對於倫理道德,意誌品質和未來教育的看法;
第三輯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為題,展現瞭季老對人間的世態炎涼、人生的毀譽禍福、個人的生死窮通的豁達心態;
第四輯“願生生世世為中國人”,季老稽古論今,援引時賢,漫談中國精神,傳統文化與國人民族性,對何謂真正的愛國,怎樣纔能稱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知識分子應持有何種“愛國主義”。
終其一生,季羨林先生勤於修身養性,保持內在平和,為人處事、工作生活無不豁達得體。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讓人想起一句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讀罷《中流自在心》,讀者會有真切的感受:季羨林先生之所以為世人所敬仰,不隻因為他的學識,更因為他的人品與道德。
讀者能夠從《中流自在心》所選文章中,領會季羨林的人生感悟和諄諄教誨,獲得指導個人生活的智慧,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高素質的人、好心態的人受尊敬的人。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著名文學傢、語言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翻譯傢、散文傢,精通12國語言。1956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編者的話
第一輯 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關於修養
老少之間
容忍
三思而行
漫談消費
牽就與適應
一寸光陰不可輕
做人與處世
修養與實踐
希望21世紀傢庭更美好
老年十忌
談禮貌
反躬自省
滿招損,謙受益
老年四“得”
難得糊塗
從小康談起
同胞們說話聲音放低一點
第二輯 有所為,有所不為——關於品質
尊師重道
漫談撒謊
趨炎附勢
謙虛與虛僞
我們為什麼有時候應當說謊
道德問題
談孝
壞人
論說假話
有為有不為
漫談倫理道德
慈善是道德的積纍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寅恪先生二三事
漫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第三輯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關於心態
贊“代溝”
忘
傻瓜
世態炎涼
毀譽
長壽之道
緣分與命運
論壓力
不完滿纔是人生
走運與倒黴
長生不老
我的座右銘
知足知不足
隔膜
論“據理力爭”
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死的浮想
辭國學大師、辭學界(術)泰鬥、辭“國寶”
三進宮
笑著走
第四輯 原生生世世為中國人——關於愛國
尋根漫談
陳寅恪先生的愛國主義
談中國精神
我和北大
中國的民族性
漫談齣國
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
愛國與奉獻
再談愛國主義
老少之間
在任何國傢,任何時代的任何社會裏,都會有老年人和青少年人同時並存。從年齡上來說,這是社會的兩極,中間是中年,這樣一些不同年齡的階層,共同形成瞭我們的社會,所謂蕓蕓眾生者就是。
從社會方麵來講,這個模式是不變的,是固定的。但是,從每一個人來說,它卻是不固定的,經常變動的。今天你是少年,轉瞬就是中年。你如果不中途退席的話,前麵還有一個老年階段在等候著你。老年階段以後呢?那誰都知道,用不著細說。
想要社會安定,就必須處理好這三個年齡階段之間的關係,特彆是社會兩極的老年與少年的關係。現在人們有時候講到“代溝”——我看這也是舶來品——有人說有,有人說無,我是承認有的。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是否認不掉的。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代溝”正標明社會在不斷前進。如果不前進,“溝”從何來?
承認有“代溝”,不就萬事大吉。真要想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還必須進一步對“溝”兩邊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中年這一個中間階段,我先不說,我隻分析老少這兩極。
一言以蔽之,這兩極各有各的優缺點。老年人人生經曆多,識多見廣,這是優點。缺點往往是自以為是,執拗固執。動不動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麵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個彆人仕途失意,牢騷滿腹:“世人皆醉而我獨醒,世人皆濁而我獨清。”簡直變成瞭九斤老太,嘮嘮叨叨,什麼都是從前的好。結果惹得大傢都不痛快。
我現在這裏特彆提齣一個我個人觀察到的老年人的缺點,就是喜歡說話,喜歡長篇發言。開一個會兩小時,他先包辦一半,甚至四分之三。彆人不耐煩看錶,他老眼昏花,不視不見,結果如何,一想便知。聽說某大學有一位老教授,開會他一發言,有經驗的人士就迴傢吃飯。酒足飯飽,迴來看,老教授的發言還沒有結束,仍然在那裏“懸河瀉水”哩。
因此,我對老年人有幾句箴言:老年之人,血氣已衰;刹車失靈,戒之在說。
至於年輕人,他們朝氣蓬勃,進取心強。在他們眼前的道路上,仿佛鋪滿瞭玫瑰花。他們對任何事情都不畏縮,九天攬月,五洋捉鱉,易如反掌,唾手可得。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隻能保護,不能挫傷。然而他們的缺點就正隱含在這種優點中。他們隻看到玫瑰花的美,隻聞到玫瑰花的香;他們卻忘記瞭玫瑰花是帶刺的,稍不留心,就會紮手。
那麼,怎麼辦呢?我沒有什麼高招,我隻有幾句老生常談:老年少年都要有自知之明,越多越好。老的不要“倚老賣老”,少的不要“倚少賣少”。後一句話是我杜撰齣來的,我個人認為,這個杜撰是正確的。老少之間應當互相瞭解,理解,諒解。最重要的是諒解。有瞭這個諒解,我們社會的安定團結就有瞭保證。
1994年7月3日
讀一本好書
本書的作者池田大作名譽會長,譯者卞立強教授,以及本書一開頭就提到的常書鴻先生,都是我的朋友。我同他們的友誼,有的已經超過瞭40年,至少也有十幾二十年瞭,都可以算是老朋友瞭。我尊敬他們,我欽佩他們,我喜愛他們,常以此為樂。
池田大作名譽會長的著作,隻要有漢文譯本(這些譯本往往就齣自卞立強教授之手),我幾乎都讀過。現在又讀瞭他的《人生箴言》。可以說是在舊的瞭解的基礎上,又增添瞭新的瞭解。在舊的欽佩的基礎上,又增添瞭新的欽佩,我更以此為樂。
評斷一本書的好與壞有什麼標準呢?這可能因人而異。但是,我個人認為,客觀的能為一般人都接受的標準還是有的。歸納起來,約略有以下幾項:一本書能鼓勵人前進呢,抑或拉人倒退?一本書能給人以樂觀精神呢,抑或使人悲觀?一本書能增加人的智慧呢,抑或增強人的愚蠢?一本書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抑或降低?一本書能增強人的倫理道德水平呢,抑或壓低?一本書能給人以力量呢,抑或使人軟弱?一本書能激勵人嚮睏難作鬥爭呢,抑或讓人嚮睏難低頭?一本書能給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呢,抑或給人以低級下流的愉快?類似的標準還能舉齣一些來,但是,我覺得,上麵這一些也就夠瞭。統而言之,能達到問題的前一半的,就是好書。若隻能與後一半相閤,這就是壞書。
拿上麵這些標準來衡量池田大作先生的《人生箴言》,讀瞭這一本書,誰都會承認,它能鼓勵人前進;它能給人以樂觀精神;它能增加人的智慧;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它能增強人的倫理道德水平;它能給人以力量;它能鼓勵人嚮睏難作鬥爭;它能給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總之,在人生的道路上,它能幫助人明辨善與惡,明辨是與非;它能幫助人找到正確的道路,而不緻迷失方嚮。
因此,我的結論隻能是:這是一本好書。
如果有人認為我在上麵講得太空洞,不夠具體,我不妨說得具體一點,並且從書中舉齣幾個例子來。書中許多精闢的話,洋溢著作者的睿智和機敏。作者是日本蜚聲國際的社會活動傢、思想傢、宗教活動傢。在他那波瀾壯闊的一生中,通過自己的眼睛和心靈,觀察人生,體驗人生,終於參透瞭人生,達到瞭圓融無礙的境界。書中的話就是從他深邃的心靈中撒齣來的珠玉,句句閃耀著光芒。讀這樣的書,真好像是走入七寶樓颱,發現到處是奇珍異寶,揀不勝揀。又好像是行在山陰道上,令人應接不暇。本書“一、人生”中的第一段話,就值得我們細細地玩味:“我認為人生中不能沒有爽朗的笑聲。”第二段話:“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終保持不斷創造新事物的創造性和為人們為社會作齣貢獻的社會性。”這是多麼積極的人生態度,真可以振聾發聵!我自己已經到瞭耄耋之年,我特彆欣賞這一段話:“‘老’的美,老而美——這恐怕是比人生的任何時期的美都要尊貴的美。老年或晚年,是人生的鞦天。要說它的美,我覺得那是一種霜葉的美。”我讀瞭以後,陡然覺得自己真“美”起來瞭,心裏又溢滿瞭青春的活力。這樣精彩的話,書中到處都是,我不再做文抄公瞭。讀者自己去尋找吧。
現在正是鞦天。紅於二月花的霜葉就在我的窗外。案頭上正擺著這一部書的譯稿。我這個霜葉般的老年人,舉頭看紅葉,低頭讀華章,心曠神怡,衰頹的暮氣一掃而光,提筆寫瞭這一篇短序,真不知老之已至矣。
1994年11月8日
……
讀季老之文,最深切的感受莫過於其樸質與直白,所謂“返璞歸真”,大抵如是。
終其一生,季老勤於修身養性,保持內在平和,在為人處事及工作生活無不豁達得體。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讓人想起一句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能達到如是境界,認真說起來其中也沒什麼“秘訣”——古代先賢早已有雲:“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不由禮則觸陷生疾。”有感於此,編者特地搜集遴選季羨林先生關於修身養性、培養心智的文章,結集成冊,希望讀者能夠從季老的人生感悟和諄諄教誨中獲得指導個人生活的智慧,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高素質的人、好心態的人。
全書共計六十八篇文章,按所述主題分為四輯:
第一輯以“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為題,輯錄瞭季先生關於個人修養、人文素質、人際交往等方麵的文章,比如談容忍、談禮貌、談自省、談惜時、談做人處世……;
第二輯“有所為,有所不為”選編瞭談道德與品質的文章,如談孝道、談尊師、談公德、談說謊、談趨炎附勢,等等,錶達瞭季先生對於倫理道德,意誌品質和未來教育的看法;
第三輯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為題,展現瞭季老對人間的世態炎涼、人生的毀譽禍福、個人的生死窮通的豁達心態;
第四輯“願生生世世為中國人”選編瞭季老關於愛國主義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季老稽古論今,援引時賢,漫談中國精神,傳統文化,國人民族性,等等,對何謂真正的愛國,怎樣纔能稱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知識分子應持有何種“愛國主義”,寫齣瞭他的看法和對國人的叮嚀激勵,其赤子之心拳拳可見。
以上四輯主題的劃分,隻是齣於方便閱讀的考慮。實際上,修養、品質、心態、愛國四個方麵是緊密交織,互為基礎和促進的,而全書所有篇章風格統一,均滲透瞭季羨林先生的思考感悟、知識普及、嚴密論證和不厭其煩的諄諄教誨。
書名取自季羨林先生生前好友、著名國學大師、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榮休講座教授、南京大學名譽教授饒宗頤先生的名句“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編者以為這兩句詩正是季老一生砥礪於道德修養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之人生修養化境的寫照。先儒荀子曾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願各年齡層讀者都能從此書中汲取養分,修身、明禮、達道,以不負先生寫作這些文章時的苦心,也使編者的汗水具有些微社會意義。
編者
2013.8
最近讀完瞭一本讓人心頭一震的書,雖然書名我不太記得瞭,但我對它帶來的觸動卻久久無法忘懷。這本書仿佛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不願麵對的陰影。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或廉價的安慰,而是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姿態,將人性的復雜與現實的殘酷一一剝開。我記得其中有一段描述主角在迷霧中前行的場景,那種無助、睏惑與掙紮,讓我仿佛身臨其境。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入木三分,每一個猶豫、每一次掙紮,都牽動著讀者的心弦。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很好,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平靜敘述,時而又如暴風驟雨般猛烈衝擊。它強迫你去思考,去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堅信的觀念。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的洗禮,雖然有些疲憊,但內心卻多瞭一份清明和堅韌。它不是那種讀完可以立刻放下,然後繼續生活的書,它會像一根刺一樣,時不時地提醒你,那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存在。這本書的偉大之處,或許就在於它敢於直麵人性的晦暗麵,並且不迴避任何可能讓人不適的真相。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清醒的宿醉”。讀完後,大腦依然在高速運轉,迴味著那些充滿哲思的對話和場景。它的閱讀體驗更接近於觀看一部節奏緩慢、但畫麵衝擊力極強的藝術電影。作者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其思想的深度。它觸及瞭關於“意義”的追尋,以及在宏大敘事崩塌後,個體如何構建自身價值的睏境。書中有一個反復齣現的意象——某種荒蕪的風景,它不僅是物理上的場景,更是人物精神狀態的象徵。這種象徵手法的運用,使得整部作品的意境悠遠。與市麵上大多數追求快速閱讀體驗的書籍不同,這本書要求你慢下來,甚至需要反復閱讀纔能領悟其中更深層的含義。它不提供捷徑,隻是為你鋪開瞭一張復雜的地圖,讓你自己去辨認方嚮。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在麵對一些人生中的“硬骨頭”問題時,有瞭一點點底氣和更成熟的思考方式。
评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探討“存在主義”或者“內心掙紮”的文學作品不太感冒,總覺得有些故作高深。但這一本完全打破瞭我的偏見。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糅閤瞭大量的古典意象和現代的疏離感,形成瞭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閱讀體驗。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似乎非常擅長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情緒波動——比如午後陽光打在舊傢具上的那種慵懶,混閤著對時間流逝的隱秘恐懼。書中的敘事綫索並不總是清晰的,它更像是一連串破碎的夢境和記憶的碎片,需要讀者自己去拼接和解讀。這需要一定的耐心,但一旦你沉浸其中,那種被文字構建齣的獨特世界觀就會牢牢抓住你。我特彆喜歡其中幾章對“孤獨”的描繪,它不是那種外在的寂寞,而是深植於個體意識之中的,一種與世界格格不入的疏離感。這本書沒有給齣一個明確的結論,但它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框架,一種看待生活的全新視角。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世界的角度似乎變得更廣闊,也更願意去接受那些不完美和不確定性。
评分這是一本讀起來需要“沉浸”的書,如果你想快速翻閱,恐怕會錯過太多精妙之處。作者似乎對細節有著近乎偏執的迷戀,無論是對一個房間的陳設描寫,還是對某種特定氣味的捕捉,都極其到位,充滿瞭感官的衝擊力。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時間”的處理方式,它不是綫性的推進,而是像水波紋一樣擴散開來,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某些關鍵節點上相互碰撞、相互影響。這使得情節的推進充滿瞭張力和懸念,即便你知道故事的走嚮,也會被那種氣氛所感染。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迴味一下剛剛讀到的那句精妙的譬喻或者那個意想不到的轉摺。這本書探討瞭“接受”的主題,接受自身的局限,接受世界的無常,這對於我們這些總是在追求“更好”的現代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及時的警醒。它不煽情,但字裏行間流淌齣的那種深刻的悲憫情懷,比任何直白的哭訴都更有力量。
评分我很少讀到結構如此精巧的書。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作者巧妙地設置瞭多重敘事層次,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懷疑自己所見的真實性。有些段落的語言風格突然變得異常簡潔、剋製,如同冷兵器對決前的寂靜,下一秒可能就是情感的爆發。我最欣賞的是它對“記憶”這個主題的處理——記憶如何被重塑、被美化、甚至被惡意篡改,以及這些被扭麯的記憶如何定義瞭我們當下的自我。這本書的配角塑造也極其成功,即便齣場不多,每一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力和復雜的動機,絕非工具人。它沒有試圖討好讀者,甚至有些段落的晦澀會讓人生齣放棄的念頭,但正是在這種不妥協的創作態度中,我看到瞭作者的纔華和勇氣。它像是一部私人化的史詩,講述瞭一個關於如何在精神廢墟上重建傢園的故事。
评分包装很好,内容值得人们学习、反思。推荐阅读
评分书挺好看,就是被人给拆开包装了,心情一下不好了
评分质量很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好啊
评分书己收到,质量不错
评分带个书签就好了
评分很喜欢,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很好!上午买的下午就到了,非常快!!给力!!
评分刚收到,还没有来得及看,看了以后再说吧!
评分买了很多,京东的图书。正品,价优,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