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7
積極心理學:探索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積極心理學:探索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踐》由積極心理學的兩位開創者撰寫,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第一部綜閤性的教科書,也是目前專業性的積極心理學專著之一。作者不僅全麵地總結文獻,而且精心設計瞭練習和專欄,鼓勵讀者將積極心理學原理應用於實踐,由此將積極心理科學帶入生活。書中所闡述的主題包括如何應用積極心理學來改進學校教育和工作,以及如何提升人們相互協作的生活方式。
《積極心理學:探索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踐》既適閤於心理學專業學生學習積極心理學,也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和學者的必備手冊,同時還可以幫助普通讀者發展個人優勢、增進幸福感和建立豐盛的人際關係。
C. R. 斯奈德(1944 ~2006),生前為美國堪薩斯大學臨床心理學傑齣教授,臨床、社會、人格、健康等心理學領域國際著名的學者。他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開創者之一,與沙恩·洛佩斯閤作,撰寫瞭該領域的一本教科書,即本書。他著名的研究是關於希望和寬恕,此外還建立瞭解釋人們應對個人挫摺、獨特性的人類需求以及寬恕的相關理論。他曾獲得多達31 個研究類奬項和27 個教學類奬項,包括兩次獲得美國傑齣進步主義教育傢奬,以及巴弗爾· 傑弗裏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成就奬。
沙恩·洛佩斯,剋利夫頓優勢學院研究主任和蓋洛普谘詢公司資深科學傢,他創建瞭蓋洛普學生民意調查,用於測量美國學生的希望、參與度和幸福感。他的研究領域是希望、優勢發展、學業成功與整體幸福感之間的聯係,迄今已發錶瞭100 多篇研究論文,並撰寫瞭7 部積極心理學著作中的章節,包括《積極心理學百科全書》《積極心理學手冊》等。
王彥,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是積極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消費者心理學。
席居哲,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應用心理學係係主任,研究工作主要聚焦於人的積極發展及其促進。
王艷梅,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情緒與情感。
積極心理學正日趨成熟,本書應運而生。兩位作者斯奈德和洛佩斯都是積極心理學運動的領導者,他們共同撰寫瞭《積極心理學手冊》,這部巨著奠定瞭積極心理學的學科地位。斯奈德的著述豐富,教學成就斐然,你可以相信本書是一部及時而一流的著作。
——戴維· 邁爾斯 美國霍普學院心理學教授
本書作者C.R. 斯奈德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由他和沙恩· 洛佩斯編寫的《積極心理學手冊》(2002)以及這部《積極心理學:探索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踐》,是近年來該領域裏程碑式成就。這部專業教科書中譯本的齣版,對推動我國積極心理學的發展也必將有著積極的意義。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 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心理學係終身教授
第一編 從積極視角審視心理學
第1章 歡迎學習積極心理學
第2章 積極心理學的西方視角
第3章 積極心理學的東方視角
第4章 人類優勢和積極結果的分類與測量
第二編 不同背景下的積極心理學
第5章 在文化背景下發展優勢和生活幸福
第6章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幸福生活
第三編 積極情緒狀態和過程
第7章 快樂的原理
第8章 有效利用情緒體驗
第四編 積極認知狀態和過程
第9章 通過自我效能、樂觀和希望看待我們的未來
第10章 智慧和勇氣
第11章 專念、流暢感和精神感悟
第五編 親社會行為
第12章 同理心和利己
第13章 依戀、愛和豐盛的關係
第六編 理解和改變人類行為
第14章 心理健康和行為的均衡概念建構
第15章 乾預以預防壞事和提升好事
第七編 積極環境
第16章 積極的學校教育
第17章 好的工作
第18章 平衡“我”與“我們”
第八編 從積極視角展望心理學的未來
第19章 走嚮積極
參考文獻
幸福和主觀幸福感:快樂生活
幸福的古老定義
佛陀齣傢是為瞭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最終獲得啓迪,達到瞭內心的寜靜,獲得瞭一種幸福感。亞裏士多德相信,美好生活的關鍵是完善的幸福(eudaimonia)(與高尚的生活相關聯的人的豐盛),或者說基於對有意義的、發展性目標的畢生追求(也就是“做值得做的事情”)所帶來的幸福(Waterman,1993)。美國國父認為,對幸福的追求,就像我們對生命和自由的那種不可剝奪的權利追求一樣重要。這些關於幸福的古老定義與許多其他有關情緒幸福感的概念一起,對20世紀和21世紀學者的觀點産生瞭明顯的影響,而近來的心理學理論和遺傳學研究則幫助我們澄清瞭幸福及其相關因素。
幸福的理論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1)需要/目標滿足理論;(2)過程/活動理論;(3)遺傳/人格傾嚮(Dieneretal.,2002)。(可通過完成本章第三個“個人小實驗”來瞭解幸福的通俗定義。)
需要/目標滿足理論(need/goalsatisfactiontheories)是由心理治療流派的某些領導者提齣的。例如,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理論傢(弗洛伊德和馬斯洛)認為,緊張的減少或需要的滿足會帶來幸福。簡而言之,該理論認為,我們感到幸福是因為我們達到瞭目標。這種“滿足的幸福”使幸福成為我們人生追求的目標。
提齣過程/活動(process/activity)觀點的理論傢認為,投入到特定的生命活動産生幸福。例如,麥剋·奇剋森特米哈伊(MikeCsikszentmihalyi),20世紀最早提齣幸福的過程/活動觀點的理論傢之一,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流暢感(flow)(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這些活動與任務相關的技能匹配或對技能提齣挑戰)的人通常非常幸福。確實,奇剋森特米哈伊(1975/2000,1990)的研究錶明,投入到活動中會産生幸福。其他的過程/活動理論傢(例如Emmons,1986;Snyder,1994)強調追求目標的過程如何産生活力和幸福。這種追求幸福的觀點反映瞭美國創始者的
那種“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承諾。
強調幸福的遺傳和人格傾嚮理論(geneticandpersonalitypredispositiontheoriesofhappiness)的理論傢(Diener&Larsen;,1984;Waston,2000),傾嚮於把幸福看做穩定的,而幸福的滿足論和過程/活動論的理論傢則認為,幸福是隨著生活狀況而改變的。科斯塔和麥剋雷(Costa&McCrae;,1988)發現,在6年中幸福的變化很小,因而支持瞭幸福的人格基礎或生物決定論。盧卡斯和藤田(Lucas&Fujita;,2000)的研究發現,“大五”人格(開放性、責任心、外傾性、宜人性、神經質)中的兩個因素——外傾性和神經質——與幸福高度相關,從而證實瞭幸福和人格的關係。幸福的生物或遺傳決定論的研究錶明,有40%的積極情緒和55%的消極情緒是遺傳而來的(Tellegenetal.,1998)。顯然,還剩下大約50%的幸福變異不是生物成分所能解釋的。因此,總體而言,要對幸福感有更完全的理解,必須考察遺傳因素以及需要/目標滿足理論傢和活動/過程理論傢所提齣的那些變量。
主觀幸福感:幸福的同義詞
基於實用主義傳統和享樂心理學的宗旨(強調對快樂和生活滿意度的研究),迪納(1984;2000;Dieneretal.,2002)認為,主觀幸福感是對自己當前狀況的主觀評價。具體來說,幸福感涉及我們的快樂體驗和我們對生活給予的奬賞的感恩。根據此觀點,迪納把主觀幸福感定義為積極情感(沒有消極情感)和一般生活滿意度的結閤。而且,他使用主觀幸福感這個術語作為幸福的同義詞。(滿意度的成分通常采用“生活滿意度量錶”來測量;Diener,Emmons,Larsen&Griffin;,1985)。
主觀幸福感強調人們對自身生活體驗的報告。因此,主觀報告起決定作用。這種對幸福的主觀報告法假定,來自各種文化的人在對自身的情感和滿意度進行個人化的評估時不會有什麼不適,人們會在這種個人分析中坦率直言(Dieneretal.,2002)。這樣的假設引導研究者試圖根據個體的客觀情況來理解其主觀體驗。主觀幸福感的決定因素考察大學生(來自31個國傢)在各個生活領域中的滿意度的研究發現,與富裕國傢相比,在經濟不發達的國傢,財政狀況與滿意度有更高的相關(Diener&Diener;,1995)。而且,富裕國傢的人一般比貧窮國傢的人更幸福。在一個國傢內部,考察收入和幸福感關係的研究揭示,一旦傢庭收入提升到貧睏綫以上,收入的額外提高未必與幸福感提高相聯係。當根據經濟地位(非常貧窮對非常富裕)來分類幸福感數據時發現,在貧窮人群中,收入和幸福感之間有很強的相關;而在富有的人群中,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不顯著(Diener,Diener&Diener;,1995)。
來自西方樣本的數據錶明,已婚男人和已婚女人都報告比未婚男女(從來沒有結過婚、離婚的或分居的;Lee,Seccombe,&Shehan;,1991)更幸福。不論年齡、收入和教育水平、種族背景,主觀幸福感和婚姻之間的這種關係都有很高的一緻性(Argyle,1987)。同樣,婚姻質量也與個人的幸福感之間存在正相關(Sternberg&Hojjat;,1997)。
迪納和塞利格曼(Diener&Seligman;,2003)對10%最幸福的美國大學生進行瞭研究,結果發現,最幸福的大學生都一緻地具有較好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關係。對他們的數據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在這群最幸福的學生中,好的社會功能是幸福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
幸福+意義=幸福感
支持享樂觀的心理學傢認為,主觀幸福感和幸福是同義詞。另一些學者的觀點則與亞裏士多德的幸福觀更一緻,他們認為幸福和幸福感不是同義詞。根據後者的觀點,完善的幸福由幸福和意義構成。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描述就是:幸福感=幸福+意義。要理解這種幸福觀,一個人必須理解美德和日常行為的社會含義。而且,這種觀點需要追求幸福感的人真誠,根據他們真實的需要和所期望的目標來生活(Waterman,1993)。因此,過一種完善幸福的生活並不僅是要體驗“令人快樂的事”,還包括我們所有的行為都要以豐盛為目的。幸福的享樂主義觀和完善主義觀都對21世紀的幸福定義産生瞭影響。
21世紀的幸福定義
現代的西方心理學主要關注幸福的後物質主義觀(Dieneretal.,2002),這種觀點強調快樂、滿足和生活的意義。確實,在今天流行的心理學文獻中對幸福的界定都強調享樂、意義和真實性。例如,塞利格曼(Seligman,2002)認為,心理優勢可以帶來幸福,讓人們的生活愉快而有意義。
柳博米爾斯基、謝爾登和施凱德(Lyubomirsky,Sheldon&Schkade;,2005)描述瞭新的幸福模型:“個體長期的幸福水平受三個主要因素控製,即遺傳決定的幸福起點、與幸福相關的環境因素以及與幸福相關的活動和實踐”(p.111)。柳博米爾斯基和同事提齣瞭“持續幸福的框架”(p.114),整閤瞭幸福的遺傳因素、幸福的環境/地理因素和有意嚮的人類改變這一復雜過程。基於以往的研究,柳博米爾斯基等人提齣,遺傳能解釋幸福總體變異的50%,而生活環境(包括好與壞)和個體的意嚮活動(健康生活和積極改變的嘗試)分彆解釋瞭幸福變異的10%和40%。幸福的這一模型承認幸福有不可改變的成分,但也為能夠獲取快樂、意義和健康的意誌力和自生目標留齣瞭空間。
毋庸置疑,21世紀的學者們會提齣更多關於幸福的精確界定。我們預測,通過積極心理科學和實踐來追求幸福,最終會更好地認識遺傳的(Lyubomirskyetal.,2005)、神經的(Urryetal.,2004)和神經生物學的幸福相關因素和基礎,並會將東方哲學中的滿足、安寜和幸福與西方世界的世俗智慧整閤起來。這樣,將來的幸福科學包含瞭幸福的遺傳和生物基礎,並考察佛教教義中對幸福的討論以及本傑明·富蘭剋林對高尚生活的建議(參見圖7.4)。對幸福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研究,以及對幸福的哲學探索,會使我們把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推廣到全世界。
完全的心理健康:情緒的、社會的和心理的幸福感
裏夫和凱斯(Ryff&Keyers;,1995;Keyes&Lopez;,2002;Keyes&Magyar-Moe;,2003)整閤瞭許多快樂原理來定義完全的心理健康。具體地說,他們把最佳功能看成是情緒幸福感(emotionalwell-being,他們將其稱為主觀幸福感;它是指擁有積極情感且對生活滿意,少有消極情感)、社會幸福感(socialwell-being,包括社會接納、社會實現、社會貢獻、社會一緻、社會整閤)、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wellbeing,自我接納、個人成長、人生目標、環境掌控、自主、與他人有積極關係的結閤)。考慮到心理疾病的癥狀,他們將“完全的心理健康”定義為“高水平的情緒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的整閤,且最近沒有心理疾病”(Keyes&Lopez;,2002,p.49)。心理健康的這種觀點將幸福感的所有方麵整閤到一個模型,該模型既包含維度(因為極端的心理健康和極端的心理疾病都會在這個模型中反映齣來),又包含類彆(因為可以按此模型診斷為不同的類彆)。這個完全狀態模型(completestatemodel)(Keyes&Lopez;,p.49;見圖7.5)錶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共存是不斷變化的,
其結果是,總的幸福感狀態從完全的心理疾病嚮完全的心理健康波動。
在你的生活中提升幸福感
雖然有許多幸福理論和數不盡的幸福定義,但是研究者們(例如Sheldon&Lyubomirsky;,2004)已經開始在過去工作(Fordyce,1977,1983)的基礎上盡力迴答來訪者的問題:“我能學會如何變得更幸福嗎?”作為幸福研究專傢,戴維·邁爾斯(DavidMyers,1993)在《追求幸福》一書中提供瞭一些策略來幫助你在生活中提升幸福感(見圖7.6)。我們也提供瞭在具體生活領域中促進幸福的生活提升策略。
……
我幸福嗎?什麼是真實的幸福?如何實現幸福?有沒有脫離紅塵的幸福?
在每天看似簡單重復的日子裏,總有那麼幾個須臾之間,我們每個人都會産生這幾個自己無法迴答的問題。往往在答案還沒有明瞭之前,我們已不得不被時間的雙手推入到另一個開始。2012年10月,中國中央電視颱播齣瞭一個叫《你幸福嗎?》的節目,采訪街頭普通的中國人,記錄下一些生動有趣、樸實無華,但有時又令人意外的迴答。它錶明,我們中國人關心幸福,嚮往幸福,可並不總是知道什麼是幸福。
但這並沒有妨礙幸福在中國成為一個網絡流行詞。從積極心理學的曆史來看,當一個國傢的人均GDP低於3000美元時,人們主要關注衣、食、住、行等物質需求。但是,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之後,人們就開始更多地關注心理需求,比如精神、文化和幸福的追求。中國已在2008年越過瞭這個門檻。在過去幾十年裏,人們相互的問候往往是:“你吃瞭嗎?”,如今,中國人可以說開始問:“你幸福嗎?”這次中國最權威的電視颱沒有再像以前那樣,隻是聚焦在國傢大事上,而是關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幸福,這是一個觀念的變化,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個縮影。
中國社會已經進入到瞭現代化時代,現代化的時代會産生現代化的問題。幸福與我們漸行漸遠,可以說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悖論。比如說,中國的學校已經成為幸福的一大“誤區”,因為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應試教育係統下,孩子們的心理狀態實在是令人堪憂。甚至有些孩子希望有災害發生,那樣自己可以不用去學校上學瞭。
中國的企業深受富士康事件的觸動,開始開展“幸福企業”運動,以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幸福女性”“幸福人生”“幸福社區”“幸福力”之類的課程開始流行,任何名字裏帶著“幸福”兩個字的書都在熱賣。但這場幸福熱潮也有消極的一麵。這就是這個領域基本上已經成為成功勵誌學和心靈雞湯的天下。還有一個更諷刺的現象叫“被幸福”,意思是地方政府按自己的意願去定義幸福,並修改統計數據,假造老百姓幸福的錶象。
這些問題都可以由“積極心理學”來糾正。積極心理學是由一群傑齣的心理學傢在1998年創立的,他們的代錶人物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概念,轉變成一門結論可靠、方法嚴謹的科學概念。塞利格曼在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後,更是全力推動積極心理學運動。積極心理學比“幸福學”的含義更廣泛。它研究人的所有積極心態,比如積極情緒、優秀品格、道德美德、幸福組織、創新卓越等人類美好的心理活動。它教人如何愉快生活,如何做一個善良、有道德、有理性的人。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首先要正心,這是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核心。塞利格曼在他的新書《持續的幸福》裏提齣“全麵幸福”,來替代通常所說的“感覺幸福”。他把幸福定義為五個因素:正麵情緒、身心投入、良好關係、人生意義和生活成就,而品格優勢則是它們的共同基礎。他認為,這五個因素(和整個積極心理學)代錶瞭人在不受外界誘惑或強迫時會選擇追求的目標。
積極心理學還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以及中國夢的實現。積極幸福帶來的不僅是個人、情緒上的益處,還有道德和社會上的益處。例如,幸福的人有更多的利他傾嚮,更可能去幫助彆人。幸福的人更少種族歧視、更少攀比,並且更容易寬恕彆人。總之,幸福能讓人成為更好的公民。一個更幸福的中國,也將是一個更有創造力的中國。當你害怕、有壓力或鬱悶時,你腦中運行的是分析批判性思維。當你的情緒更正麵時,你就能更好地完成創造性任務。
因此,積極心理學已經變成中國的一個時尚概念。從百度的點擊率分析來看,2009年前沒有多少人關注積極心理學,2009年開始齣現很多有關積極心理學的點擊。2010年點擊率達到瞭一個高峰,正好與清華大學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同步;第二次高峰是去年第二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現在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百度每年的點擊率已經上萬。
積極心理學的未來在中國一定很美好,它能讓我們認識到人性的積極,知曉幸福的含義,領悟幸福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學習到如何追求幸福的方法。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做一個幸福的人,共同建設我們幸福的大傢,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夢想。中國夢,是中國人的蓬勃發展之夢。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蓬勃發展的科學,它可以提升幸福,讓中國人更堅韌、更充實,讓中國社會更穩定、更繁榮。夢是心理的現象,夢也是心的寄托。中國夢,一定是一個積極心理的夢。
本書第一作者C.R.斯奈德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由他和沙恩·洛佩斯編寫的《積極心理學手冊》(2002)以及這部《積極心理學:探索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踐》,是近年來該領域裏程碑式成就。這部權威教科書中譯本的齣版,對推動我國積極心理學的發展也必將有著積極的意義。
發貨速度快,快遞服務挺好。學習吧
評分昨晚十點下單,今天中午就收到瞭,真快!
評分¥101.10
評分挺好的,質量不錯,內容也還行,就是有點貴
評分整體來說很不錯,用著正閤適。
評分好好好
評分積極心理學必讀書目之一,非常有代錶性的一本,推薦首讀
評分很好很好的一本書,看完受用一生,值得購買。
評分商品不錯商品不錯,下次還買!!!!!商品不錯商品不錯,下次還買!!!!!
積極心理學:探索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