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 12仿真設計

Multisim 12仿真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聶典,李北雁,聶夢晨 等 編
圖書標籤:
  • Multisim
  • 電路仿真
  • 電子設計
  • 電路分析
  • 仿真技術
  • 電子工程
  • 電路原理
  • Multisim 12
  • 教學
  • 實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16961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94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6
字数:8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Multisim 12仿真設計》主要講解最新的EDA設計軟件Multisim 12的使用方法,包括功能概述、基本操作、元件庫描述、儀器儀錶的使用、基本分析方法等綜閤性內容,並具體講解Multisim 12在電路分析、模擬/數字電路、集成運放、電子電路設計、射頻電路、電子測量、電源電路、單片機仿真、VHDL仿真、Verilog HDL仿真、數字通信原理仿真、PLC仿真以及PLD中的應用。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Multisim 12新特性
1.1.1 如何使用Multisim片段分享電路文件
1.1.2 使用LabVIEW和Multisim實現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聯閤仿真
1.1.3 如何使用Multisim和LabVIEW來設計和仿真有刷直流電機H-橋電路
1.1.4 新增的Xilinx工具支持
1.2 什麼是EDA
1.3 EDA的用處
1.4 EWB與Multisim
第2章 Multisim 12元件庫
2.1 Multisim 12元件庫及其使用
2.1.1 電源庫
2.1.2 基本元件庫
2.1.3 二極管
2.1.4 晶體管
2.1.5 模擬元件庫
2.1.6 TTL元件庫
2.1.7 CMOS元件庫
2.1.8 其他數字元件庫(Miscellaneous Digital)
2.1.9 混閤芯片庫
2.1.10 指示部件庫(Indicators)
2.1.11 功率組件(Power Component)
2.1.12 其他部件庫(Miscellaneous)
2.1.13 外圍設備庫(Advanced Peripherals)
2.1.14 射頻部件庫(RF)
2.1.15 機電類元件庫(Electro Mechanical)
2.1.16 微處理器庫(MCU)
2.1.17 後綴和模型參數
2.2 創建元器件
2.2.1 在NI Multisim中創建自定義元器件
2.2.2 在NI Ultiboard中創建自定製元器件
第3章 Multisim 12儀器儀錶的使用
3.1 儀器儀錶的基本操作
3.2 數字萬用錶
3.3 函數信號發生器
3.4 功率計
3.5 兩通道示波器
3.6 四通道示波器
3.7 波特圖示儀
3.8 頻率計數器
3.9 字信號發生器
3.10 邏輯分析儀
3.11 邏輯轉換儀
3.12 IV分析儀
3.13 失真分析儀
3.14 頻譜分析儀
3.15 網絡分析儀
3.16 安捷倫信號發生器
3.17 安捷倫萬用錶
3.18 安捷倫示波器
3.19 泰剋示波器
3.20 實時測量探針
3.21 LabVIEW采樣儀器
3.21.1 Microphone(麥剋風)
3.21.2 Speaker(播放器)
3.21.3 Signal Analyzer(信號分析儀)
3.21.4 Signal Generator(信號發生器)
3.22 電流探針
3.23 創建新的儀器儀錶應用範例
3.23.1 遊戲電路分析與簡介
3.23.2 儀器game_boss-XLV3的設計與製作
3.23.3 儀器IO-XLV1的設計與製作
3.23.4 儀器game_a-XLV2的設計與製作
3.23.5 搭建實驗電路
第4章 Multisim 12的基本分析方法
4.1 Multisim 12的分析菜單
4.2 直流工作點分析
4.3 交流分析
4.4 瞬態分析
4.5 傅裏葉分析
4.6 噪聲分析
4.7 失真分析
4.8 直流掃描分析
4.9 靈敏度分析
4.10 參數掃描分析
4.11 溫度掃描分析
4.12 零-極點分析
4.13 傳遞函數分析
4.14 最壞情況分析
4.15 濛特卡羅分析
4.16 綫寬分析
4.17 批處理分析
4.18 用戶自定義分析
4.19 噪聲係數分析
第5章 Multisim 12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
5.1 電阻元件伏安特性的仿真分析
5.1.1 編輯原理圖
5.1.2 仿真操作
5.1.3 結論
5.2 用DC Sweep分析直接測量電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5.2.1 綫性電阻的測試
5.2.2 2N2222A二極管的伏安特性麯綫測試
5.3 電容特性的仿真測試
5.4 電感特性的仿真測試
5.5 LC串聯諧振迴路特性的仿真測試
5.6 LC並聯迴路特性的仿真測試
5.7 互感耦閤迴路的仿真測試
5.7.1 互感耦閤迴路同名端的測試
5.7.2 互感耦閤迴路頻率特性
5.8 受控源的仿真演示
5.8.1 電壓控製電壓源
5.8.2 電流控製電壓源
5.8.3 電流控製電流源
5.8.4 電壓控製電流源
5.9 戴維南和諾頓等效電路的仿真分析
5.9.1 構建的仿真測試電路
5.9.2 進行仿真測試
5.10 電路節點電壓的仿真分析
5.11 二階電路動態變化過程的仿真分析
5.11.1 階躍響應
5.11.2 RLC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和階躍響應
5.12 交流電路參數的仿真測定
5.13 三相電路的仿真分析
5.13.1 綫電壓的仿真測試
5.13.2 測量三相電相序
5.13.3 測量三相電路功率
5.14 二端口網絡參數的仿真測定
第6章 Multisim 12在模擬電路中的應用
6.1 測量晶體管特性麯綫
6.2 晶體管單管放大電路的仿真
6.2.1 單管放大電路的基本原理
6.2.2 單管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仿真分析
6.2.3 單管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
6.2.4 單管放大電路的瞬態特性分析
6.2.5 單管放大電路的靈敏度分析
6.2.6 單管放大電路的參數掃描分析
6.3 多級放大電路
6.3.1 多級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分析
6.3.2 多級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分析
6.3.3 多級放大電路的極點-零點分析
6.3.4 多級放大電路的傳遞函數分析
6.4 負反饋放大電路
6.4.1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基本原理
6.4.2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頻帶展寬和對失真的改善作用
6.5 差動放大器電路
6.5.1 差動放大器電路的電路結構
6.5.2 差動放大器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分析
6.5.3 差動放大器電路的頻率響應分析
6.5.4 差動放大器電路的差模和共模電壓放大倍數
6.5.5 共模抑製比CMRR
6.6 低頻功率放大器電路
6.6.1 OTL電路的基本原理
6.6.2 乙類雙電源互補對稱的交越失真
6.6.3 OTL電路性能的改善及主要性能指標
第7章 Multisim 12在集成運放中的應用
7.1 比例求和運算電路
7.1.1 理想運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
7.1.2 反相加法運算電路的仿真分析
7.1.3 同相加法運算電路的仿真分析
7.1.4 減法運算電路的仿真分析
7.2 積分與微分運算電路
7.2.1 積分運算電路的仿真分析
7.2.2 微分運算電路的仿真分析
7.3 對數器
7.3.1 PN結伏安特性的仿真分析
7.3.2 二極管對數放大器的仿真分析
7.3.3 三極管對數放大器電路的仿真分析
7.4 指數運算電路的仿真分析
7.5 一階有源濾波器
7.5.1 一階有源低通濾波器的工作原理及交流仿真分析
7.5.2 一階有源高通濾波器的工作原理及交流仿真分析
7.6 二階有源濾波器
7.6.1 二階有源低通濾波器的仿真分析
7.6.2 二階有源高通濾波器的仿真分析
7.6.3 二階有源帶通濾波器的仿真特性
7.6.4 雙T帶阻濾波器電路的仿真分析
7.7 電壓比較器
7.7.1 電壓比較器的工作原理
7.7.2 過零比較器的仿真分析
7.7.3 滯迴比較器的仿真分析
第8章 Multisim 12在通信電路中的應用
8.1 諧振迴路
8.1.1 並聯諧振迴路特性的仿真分析
8.1.2 電容耦閤諧振迴路的仿真分析
8.2 小信號調諧放大器
8.2.1 單調諧迴路放大器的仿真分析
8.2.2 雙調諧迴路放大器的仿真分析
8.2.3 小信號調諧放大器級聯的仿真分析
8.2.4 單調諧迴路與級聯迴路性能比較
8.3 高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8.3.1 高頻功率放大電路的仿真分析
8.3.2 高頻功率放大器電流、電壓波形
8.3.3 高頻功率放大器饋電電路

前言/序言

  本書編寫的目的不僅是讓它成為一本計算機學習用書,還希望為所有學習電子電路和從事這方麵工作的讀者提供一條更加經濟、高效的設計新途徑和指導。它既適用於Multisim仿真軟件的初學者,也適閤具有一定的計算機仿真軟件使用經驗和想通過使用Multisim仿真軟件進行電子電路設計的讀者。
  計算機仿真軟件NI Multisim 12是美國國傢儀器公司(NI公司)推齣的最新版本。在本教材完成之前,市麵上已有各種Multisim以前版本的書籍齣售,但大多著眼於介紹軟件的使用,與教學結閤較少。本教材是在藉鑒瞭多方麵的寶貴經驗,並在切實考察瞭多個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本著為電子電路教學貢獻微薄之力的宗旨,在多方麵的努力和幫助之下完成的。本教材除瞭包含以往各個版本的功能外,還介紹瞭Multisim 12最新增加的一些功能和儀器、分析方法的使用。
  本教材闡述瞭Multisim 12的各項主要功能,利用詳細的圖錶和文字說明,指導讀者從瞭解軟件本身開始,直到學會建立一個完整電路和進行仿真、分析以及産生報告等操作。從文章總的結構上看,本教材可分為以下章節。
  主要內容有:第1章概述;第2章Multisim 12元件庫;第3章Multisim 12儀器儀錶的使用;第4章Multisim 12的基本分析方法;第5章Multisim 12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第6章Multisim 12在模擬電路中的應用;第7章Multisim 12在集成運放中的應用;第8章Multisim 12在通信電路中的應用;第9章Multisim 12在射頻電路中的應用;第10章Multisim10在數字電路中的應用;第11章Multisim 12在電子測量中的應用;第12章Multisim 12在電源電路中的應用;第13章基於Multisim 12的單片機仿真;第14章Multisim 12在數字通信原理中的應用;第15章Multisim 12在PLC控製係統中的應用;第16章Multisim 12的PLD仿真設計。
  書中還含有大量插圖、圖錶,內容詳細,圖文並茂,資料翔實,涉及範圍廣。
  本書由聶典、李北雁、聶夢晨、宿瀟鵬、於俊、李濱、董子剛、周軍等人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還得到NI公司Arnold Hougham先生、Evan Robinson先生、陳慶全老師、聶夢晨、宿瀟鵬、李濱、葛鬆山等同誌的大力協助與支持,謹此嚮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
  因時間倉促,作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會有錯誤和疏漏的地方,懇請各位專傢和讀者批評指正。
  Multisim 12軟件(30天試用)及本教材中所有仿真實例在電子工業齣版社網站有下載。
  讀者在使用本教材及軟件過程中遇到各種疑問,可隨時與作者聯係。聯係方式如下:
  聶典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Multisim 12仿真設計》一書的詳細圖書簡介,其中不包含該書的具體內容,而是側重於從更宏觀和應用的角度來描述電子設計與仿真領域的重要性,以及學習相關技能的價值。 --- 圖書簡介:電子係統設計與驗證的未來之路 在當代工程實踐中,電子係統的設計與實現已不再是單純依賴物理原型構建與反復調試的漫長過程。隨著技術復雜度的幾何級增長,對高效、精確的虛擬驗證手段的需求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本書係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電子係統設計生命周期的全新視角,它不直接聚焦於某一特定軟件工具的操作手冊,而是深入探討在當前技術環境下,如何構建一套係統性的、前瞻性的電路設計與驗證思維框架。 一、時代背景:從理論到實踐的鴻溝 現代電子工程的挑戰在於,設計往往涉及復雜的交互作用、非綫性效應以及對係統級性能的嚴格要求。傳統的“麵包闆”式試錯方法不僅耗時耗資,更難以應對高速、高頻、高密度的集成電路挑戰。因此,能否在設計初期就對電路行為進行準確預測和分析,成為區分優秀工程師與普通從業者的關鍵能力。 本書的討論範疇,立足於這一行業痛點,強調“設計先行,仿真為基”的現代工程理念。它引導讀者思考,在實際項目啓動前,必須掌握哪些核心知識體係,纔能確保從概念到實物的平穩過渡。 二、核心能力構建:仿真思維的係統化培養 電子係統仿真絕非簡單的電路圖繪製與參數輸入。它本質上是一種模型思維的體現。成功的仿真工作要求設計者對目標電路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理解,能夠選擇恰當的數學模型來近似描述物理現象,並對仿真結果進行批判性的解讀。 本書將從以下幾個維度深化讀者的理解: 1. 建模的藝術與科學: 深入剖析不同元器件(如晶體管、運算放大器、傳感器等)在不同工作狀態下的數學描述差異。探討理想模型、簡化模型與復雜模型之間的權衡取捨,理解為何在特定分析階段,過於精確的模型反而會降低求解效率。這部分內容側重於對物理定律在電路層麵映射的理解。 2. 分析類型的選擇與應用: 係統的講解不同類型的仿真分析(如直流工作點分析、瞬態響應分析、頻率響應分析、參數掃描等)的應用場景與局限性。例如,何時需要聚焦於時域的精確度,何時應轉嚮頻域的能量分布考量。這要求讀者建立一個清晰的分析流程圖,確保每一步分析都服務於明確的設計目標。 3. 高級電路行為的預測: 探討如何使用仿真工具來探索非綫性係統的行為,例如電路的穩定性裕度、熱效應的初步評估,以及對噪聲敏感性的預判。這超越瞭基礎的電路功能驗證,進入瞭魯棒性設計的範疇。 三、集成化設計流程的優化 現代電子産品往往是軟硬件緊密結閤的係統。一個優秀的電子設計流程,必須能夠順暢地整閤硬件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開發以及係統層麵的集成驗證。 本書將探討仿真技術如何在這一集成流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硬件抽象與接口定義: 在軟件團隊開始編寫驅動程序或算法之前,如何利用仿真環境模擬齣目標硬件的I/O特性和時序要求,從而實現並行開發。 係統級聯效應的評估: 現實世界中,電路模塊間的耦閤和乾擾是常見的故障源。本書強調的仿真思維,在於如何構建一個能夠體現模塊間相互影響的虛擬測試平颱,提前發現由連接或電源分配不當引起的連鎖反應。 設計迭代與優化: 真正的設計過程是螺鏇上升的。理解仿真結果的意義,意味著能夠快速定位設計缺陷的根本原因(是元件選型錯誤、拓撲結構不閤理,還是參數設置失當),從而高效地指導下一次修改,大大縮短産品上市時間(Time-to-Market)。 四、麵嚮未來的學習路徑 掌握電子仿真技術,不僅僅是學會操作一款軟件,更是掌握瞭一種麵嚮復雜問題的結構化解決能力。隨著領域嚮更高頻、更智能、更低功耗的方嚮發展,對驗證精度的要求隻會越來越高。 本書旨在培養讀者具備“從示波器麯綫推導電路原理”的能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軟件顯示什麼就相信什麼”的初級階段。通過對仿真方法論的係統闡述,讀者將能夠: 1. 建立起對仿真模型精確度的敏感度,避免過度依賴默認設置。 2. 掌握跨越不同工程學科(如電磁兼容性基礎概念、基礎信號處理)的知識邊界,使仿真結果更具工程意義。 3. 為未來接觸更專業化、更復雜的係統級驗證平颱(如HDL仿真、混閤信號仿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結論: 本書提供的是一幅理解和駕馭復雜電子係統設計的思維藍圖。它幫助工程師將抽象的電路理論轉化為可操作、可驗證的虛擬模型,是實現高效、可靠、創新電子産品設計的必備思想武器。無論您是電子專業的學生、初入職場的工程師,還是尋求提升設計效率的資深專傢,本書都將引導您邁嚮精確設計與驗證的專業化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考慮到瞭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對於入門新手,它提供瞭清晰的界麵引導和基本元件庫的使用說明;而對於有一定基礎,希望提升仿真水平的技術人員來說,書中涉及的參數化建模、子電路創建以及與其它設計流程的接口處理,提供瞭不少值得藉鑒的思路。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器件模型準確性的討論部分,作者強調瞭在仿真前如何選取和驗證閤適的器件模型的重要性,這在實際工程中是決定仿真結果是否可信的先決條件。這種對工程細節的關注,讓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教學層麵,更具備瞭實用的工程參考價值。對於想要將理論知識快速轉化為實際生産力的人來說,這本書的指導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评分

總的來說,我感覺這本書在處理復雜概念的“可視化”呈現上做得非常到位。電子電路,尤其是動態電路,很多時候隻靠文字描述是難以形成完整圖像的。而這本《Multisim 12仿真設計》通過大量的仿真截圖和精心挑選的實驗案例,成功地將抽象的電學現象具象化瞭。我試著跟著書中的一個RLC串聯諧振電路的例子進行操作,從元件的拖拽放置,到激勵信號的設置,再到最終波形的捕獲和分析,每一步都描述得非常詳盡,幾乎沒有産生任何歧義。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在教你使用軟件,更是在教你如何像一個電子工程師那樣去思考和驗證你的設計,這種思維模式的培養,遠比單純掌握一個軟件工具來得更有價值。

评分

這本《Multisim 12仿真設計》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采用瞭那種經典的藍白配色,給人一種專業和嚴謹的感覺。我本來對電路仿真軟件瞭解不多,這次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瞭這本書,希望能在學習電子技術原理的同時,也能掌握一些實用的仿真工具。初翻這本書,感覺它的內容結構安排得相當有條理,從最基礎的電路元件介紹,到復雜的放大電路、濾波器設計,都有涉及。尤其是一些基礎概念的闡述,作者似乎很注重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結閤起來,而不是單純地堆砌公式和枯燥的文字。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如何搭建和調試虛擬電路的章節,感覺講解得比較細緻,圖文並茂,這對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希望這本書能真正幫我建立起一個紮實的仿真技能基礎,讓我以後在電子項目製作中能更加得心應手。光是看著目錄,就已經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瞭。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排版風格和我的個人閱讀習慣有些不謀而閤,它沒有那種教科書特有的刻闆印象,反而更像是一本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手把手指導的工具書。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特定電路模塊仿真技巧的深度挖掘。比如,在講解運算放大器的高級應用時,書中不僅展示瞭如何用Multisim搭建電路,還深入分析瞭不同仿真參數設置對結果的影響,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仿真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很多其他資料往往隻停留在“如何操作”的層麵,而這本書似乎更關注“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如何優化”。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瞬態分析和交流分析的對比應用,講解的角度非常新穎,讓我對時間域和頻率域的分析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能把這些知識點靈活運用到實際電路分析中,那這本書的價值就完全體現齣來瞭。

评分

這本書對於那些追求效率和實踐效果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份寶藏。我一直認為,學習電子仿真不應該隻停留在軟件的錶麵功能上,而更應該理解背後的電路物理意義。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似乎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將Multisim 12的具體操作步驟巧妙地融入到對真實電路行為的解釋之中。例如,在講解反饋係統的穩定性問題時,書中通過仿真波形的變化,直觀地展示瞭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概念,這比單純看教科書上的波德圖要來得生動和容易理解得多。我個人對這種“動手實踐——觀察現象——理解原理”的學習路徑非常推崇,這本書似乎就是按照這個邏輯來設計的,閱讀起來讓人感覺學習過程非常順暢,沒有那種“卡殼”的感覺。

评分

包装还不错,书不大好。

评分

书比较厚,还行吧!慢慢看吧!

评分

书是好书,但没视频教程。很满意

评分

个癿 PLD. 弼然在返个游戏过程中,Altera 有一些发化,他有效癿将他癿

评分

还未来得及看呢,先收藏着吧。

评分

不错,有点厚

评分

画图参考书籍,还没看,给个好评先!

评分

对学习和掌握MULTISIM很有帮助哦

评分

正版,挺好的书,帮助很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