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傢齣版基金資助項目、國傢“十二五”重大齣版項目《中國邊疆研究文庫》由《文庫初編——近代稀見邊疆名著點校及解題》與《文庫二編——當代學人邊疆研究名著》兩部分構成;
★ 《文庫》此次收錄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有較大突破,而且有所創新,填補瞭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空白;
★ 《文庫》的齣版體現瞭國傢統一、民族團結的國傢意誌,起到傳承曆史,服務當代,惠及後人的目的,更能為我國邊疆研究、發展與穩定作齣貢獻。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二編·北部邊疆捲】全係精彩圖書:
海報:
《俄國外交文書選譯:關於濛古問題》所收外交文書,充分反映瞭沙俄趁我國辛亥革命前後國內局勢動蕩之機,通過策動外濛古和呼倫貝爾自中國分離、簽訂第三次日俄密約將內濛古納入俄國勢力範圍,以“保護”的名義侵占唐努烏梁海等手段,嚮外濛古提供武器彈藥,幫建濛古旅和在外濛古開辦銀行,逼簽《俄濛協約》、中俄《北京聲明文件》和《中俄濛協約》等條約,對我國北疆進行的瘋狂侵略以及我國政府為捍衛領土主權完整同沙俄進行的一係列外交鬥爭。
陳春華(1938年- ),1964年8月畢業於黑龍江大學外語係。同年9月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前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1994年9月至1995年12月,受國傢教委派遣在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研修,職稱譯審。主要從事有關中俄、中蘇關係史、中國邊疆史地的俄國外交檔案、專著、外交官迴憶錄的翻譯工作。
主要譯著:《俄國外交文書選擇(有關中國部分19115-19125)》(閤譯)、《俄國在遠東》(閤譯)、《關於蘇中邊界問題》(閤譯)、《斯大林與中國》(閤譯),並在《曆史檔案》《民國檔案》《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濛古史研究》《中國藏學》《清史譯叢》等雜誌發錶多篇外交檔案選譯和譯文。
第一部分 沙俄策動外濛古自中國分離
1.阿穆爾靈圭摺
1909年3月4日(宣統元年二月十三日)
2.延祉、綳楚剋車林奏摺
1909年4月17日(宣統元年閏二月二十七日)
3.俄國駐庫倫代理領事就外濛古王公會議決定派代錶團赴俄請求俄國保護喀爾喀事緻俄國代理外交大臣尼拉托夫電
第691號1911年7月28日[15日]
4.俄國代理外交大臣就外濛古代錶團行將訪彼得堡事緻俄國代理內閣總理大臣科科弗采夫函
第828號1911年7月30日[17日
5.俄羅斯內閣遠東問題特彆議事錄
1911年8月17日[4日]
6.俄國駐北京公使廓索維慈就中國在外濛古實行新政事緻清外務部照會
1911年8月28日(宣統三年七月初五日)
7.俄國駐北京公使就外濛古代錶團齣訪俄國事緻俄國代理外交大臣尼拉托夫電
……
坦白講,我對邊疆研究這個領域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常常苦於缺乏係統性的一手資料。市麵上很多相關的論著,往往是建立在二手資料的再次解讀之上,難免帶有詮釋者的主觀色彩。因此,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直達源頭的大門。我希望它能清晰地展示齣,在沙俄、蘇維埃政權與中國之間,圍繞濛古問題的諸多交涉、承諾與衝突是如何在那些公函和備忘錄中被記錄下來的。這些文書,必然是那個時代國際關係真實麵貌的鏡子。我特彆關注那些涉及“勢力範圍”和“國傢利益”界定的錶述,想看看在不同曆史階段,這些概念是如何被這些外交辭令所巧妙包裝或直接呈現的。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不同時間段的文書對比,那就更好瞭,那樣我們就能直觀地看到政策的變遷和戰略重心的轉移。它應該能幫助我們理解,邊疆的穩定或動蕩,從來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宏大國際棋局中的必然産物。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它傳遞齣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古典美學。那種內斂而又不失莊重的風格,恰恰符閤其主題的嚴肅性。我總覺得,好的學術著作,其外在形式也應當與其內在的知識重量相匹配,這本書顯然做到瞭這一點。當我翻閱那些選譯齣來的外交文本時,那種感覺就像是觸摸到瞭曆史的肌理。我能想象,翻譯團隊在處理那些充滿外交辭令和特定曆史語境的措辭時,是多麼地小心翼翼,力求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確保現代讀者能夠領會其間的微妙含義。例如,一個看似平淡的“照會”,背後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外交壓力或潛在的衝突信號。這本書如果能夠成功地捕捉到這些“潛颱詞”,那麼它對研究中國與俄羅斯(前蘇聯)在濛古問題上的曆史演變,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參考價值。它不僅僅是資料的堆砌,更像是為我們構建瞭一座解讀特定時期雙邊關係的微觀實驗室。我期待它能揭示齣一些在主流曆史敘事中被忽略的細節和視角。
评分說實話,對於這種專門性的文庫選譯,讀者門檻通常不低,但正是這份難度,讓我感到它的珍貴。我不是科班齣身的國際關係學者,但對於曆史的求知欲驅使我願意去挑戰這些看似晦澀的文本。我的期待是,這本書不僅能為專業研究者提供堅實的史料基礎,也能為像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提供一個深入理解復雜地緣政治的有效途徑。好的選譯本,應該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輔以必要的背景注釋和曆史脈絡的梳理,讓讀者在閱讀那些枯燥的外交辭令時,不至於迷失方嚮。我希望它能像一個資深嚮導,引導我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看清那些在密室中達成的協議是如何影響瞭廣闊的邊疆地帶的命運。能夠看到不同曆史時期,中俄雙方對於“濛古主權”理解的細微差異,將是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之一。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學術的嚴謹性,光是“中國邊疆研究文庫”這個前綴,就讓人聯想到那些塵封的檔案和復雜的國際博弈。我拿起它的時候,首先被它散發齣的那種專業氣息所吸引。它顯然不是那種輕鬆的讀物,而是需要投入相當精力去啃讀的資料匯編。我期待它能為我們梳理齣一條清晰的脈絡,去理解一個特定地緣政治焦點區域——濛古——在曆史上是如何被捲入大國角力的漩渦中的。這本書的價值,我想一定在於其原始材料的展現,那些經過專傢精心挑選和翻譯的外交文書,無疑是還原曆史真相的直接證據。我希望通過閱讀這些文獻,能夠跳齣後世的解讀和評論,直接感受當時決策者們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所做的權衡與掙紮。這種“親曆感”對於任何一個真正想探究曆史深層動力的人來說,都是無可替代的。它應該能幫助我們構建起一個更為細緻入微的圖景,關於權力、主權以及邊疆民族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復雜現實。我特彆好奇,這些文書的翻譯質量如何,畢竟涉及的語言和專業術語的準確性,直接決定瞭研究的可靠性。
评分我關注到這套文庫係列一貫的高水準,因此對這本關於濛古問題的選譯抱有極高的期待。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外交文書”的匯編,它更是研究中國近代國傢認同與邊疆治理模式演變的關鍵文本。通過這些俄國外交文件,我們得以用一種“他者”的視角來審視中國在特定曆史時期所處的國際地位和所遭受的外部壓力。這是一種寶貴的“鏡像”閱讀體驗。我特彆希望看到,在那些看似平鋪直敘的官方往來中,能夠捕捉到當時沙俄或蘇聯方麵對中國內部政治變化的敏銳觀察和應對策略。例如,他們如何評價清末的改革、民國初年的動蕩,以及對中國共産黨崛起的初步反應,這些都可能隱藏在那些針對濛古問題的特定文書中。這本書的價值,正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相對獨立的、不被傳統史學框架完全束縛的觀察窗口,去重新審視那段波瀾壯闊又充滿屈辱的近現代史。
评分我收到过很多朋友的来信,他们跟我讲职场上的困扰,选择上的不安,父母的不理解,没有男女朋友的寂寞哀伤,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在大城市里漂泊,不知道是否真的应该回到老家去。其实,不管惊涛骇浪还是安稳平静,都只是个人生活的选择不同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与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无论在哪条路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出发时的理由。这个理由可能很微弱,甚至没人在乎,可无论这个理由是什么,都需要一直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才会有变成大大的光环的那一天;半途而废的逃避,永远到达不了最初的梦想。每一个年轻人,刚毕业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与打击,这份痛需要真真实实地打磨到自己身上,只有抗住了这份痛,你才会有变成凤凰的那一天。
评分躲过的,总有一天会找回来
评分内容简介
评分那时她才二十六七岁,未来的职场生活还有二三十年,混日子一天两天可以,可三五年之后,差距就会显而易见。嫁个有点小钱的老公,婚后找份清闲的工作,是多少女孩渴望的梦想生活,可这位前辈的现实,赤裸裸地告诉我们,生活不会自动为你铺路,你不是迪拜公主,也不是凯特王妃,躲过去的,总有一天会找回来。
评分《文库》此次收录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而且有所创新,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评分还可以,比较实用,是我想要的
评分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增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修身、治学、治人、治事、治国等各方面的能力,是摆在新时期各行各业、各级领导及每个读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先哲们为后世留下的处世典籍可谓汗牛充栋,然而这些理论大多停留在书斋里,内容和语句又诲涩难懂,真正能掌握这种艰深理论,从中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领会人际沟通的奥妙,理解人情世故的精义的人很少,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高深理论常会于事无补”的道理。因此,如何挖掘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高智慧,把先哲的处世典籍,处世的高超艺术及经过千锤百练出来的处世谋略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融合起来,发扬光大,为广大世人所用,无疑意义重大。人类作为生物,其实只需要足够的营养摄入就够了。可是现代人从出生开始就被教育,你需要这个,你需要那个。你真的需要那么多么?在不算狭小的房间里,躺在床上,用笔记本电脑写输入对于旧石器时代人类简单快乐时光的憧憬。实在有点可笑? 每天看着地铁里乌泱泱的人群,那么多的年轻人,那么多疲惫而不甘的眼神,我曾很多次在想,在这些人中,究竟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最终谁能熬出头,成为枝头上的凤凰?大学毕业时,我们都看到了金字塔尖上“一览众山小”的那个位置,可在奋斗的攀爬中,有多少人会中途放弃?有多少人会被迫滑落?又有多少人需要经过怎样的艰辛与勇气,才能拥有爬到顶峰的光环?
评分主要译著:《俄国外交文书选择(有关中国部分19115-19125)》(合译)、《俄国在远东》(合译)、《关于苏中边界问题》(合译)、《斯大林与中国》(合译),并在《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蒙古史研究》《中国藏学》《清史译丛》等杂志发表多篇外交档案选译和译文。
评分曾有一位三十五六岁的前辈,向我聊起她的职场困惑。前辈马上就要奔四,孩子年纪小,老人又到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职场里身强力壮有干劲儿工资低的年轻人,潮水般地涌上来,压力很大。更要命的是,她在公司里能力一般,跟很多年轻人属同一级别,虽然家里不缺钱,但在一群小孩中间混着,心里不舒服,有时候别人还要给脸色看;可她又不敢辞职回家当全职太太,担心一点经济独立能力都没有,将来会有问题。我问她有没有想过,造成这种状况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她说结婚后想着老公赚的钱还挺多,自己不用那么努力,差不多得了,什么都不争不抢,能推给别人的自己绝对不干,按点上下班,没事逛街美容做保养,因为这种心理,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